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安全感的课堂交往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刘茹月 楚悦悦 杨李娜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5-29,共5页
安全感在课堂交往的有效性方面起关键作用。课堂交往具有实时的公众注视、隐性的竞争特质和潜在的社会等级三种特性,其交往过程饱含了评价风险、人际风险、社交焦虑、表达焦虑和认知焦虑等各种不安全状况。出于追求确定性和规避风险的本... 安全感在课堂交往的有效性方面起关键作用。课堂交往具有实时的公众注视、隐性的竞争特质和潜在的社会等级三种特性,其交往过程饱含了评价风险、人际风险、社交焦虑、表达焦虑和认知焦虑等各种不安全状况。出于追求确定性和规避风险的本能,个体在课堂交往中面对上述危险情境表现出回避型沉默、顺从型应付和迎合型表达三种不良交往反应。因此,唯有增强交往主体在课堂交往中的安全感,才能切实提升课堂交往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交往 安全感 评价风险 人际风险 社交焦虑 表达焦虑 认知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文学狗意象的文化流变 被引量:3
2
作者 江腊生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9-102,共4页
狗意象在新时期文学中频频出现,却一直充当修辞的工具,作家很少正面书写"狗性",往往是"以人之心度狗之腹"。不同的作家笔下,狗意象的嬗变,蕴含着不同时代的文化心理,也体现了作家审美意识的流变。本质上,这是一定... 狗意象在新时期文学中频频出现,却一直充当修辞的工具,作家很少正面书写"狗性",往往是"以人之心度狗之腹"。不同的作家笔下,狗意象的嬗变,蕴含着不同时代的文化心理,也体现了作家审美意识的流变。本质上,这是一定的创作主体处于人性表征与社会形态、价值观念之间而产生表达焦虑的结果。人与狗的关系,传达出不同的意识形态内涵、道德立场或者文化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狗意象 表达焦虑 文化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英小说的源起比较与阅读机制的变迁考论 被引量:1
3
作者 朱振武 郭然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8-140,共13页
中英两国小说阅读机制的不断变化使得小说在审美特征、艺术功能及形式内涵上渐次丰富。随着读者由早先的贵族阶层向十七八世纪市民群体的渗透,小说完成了高雅与通俗兼备、娱乐与教化并重的发展,并始终作为最具现代性的文类与读者生活关... 中英两国小说阅读机制的不断变化使得小说在审美特征、艺术功能及形式内涵上渐次丰富。随着读者由早先的贵族阶层向十七八世纪市民群体的渗透,小说完成了高雅与通俗兼备、娱乐与教化并重的发展,并始终作为最具现代性的文类与读者生活关联甚密。至20世纪,现代派作家的精英意识割断了小说与普通读者的联系,之后传媒变革下阅读群体向影视观众大量转变的现实进一步加深了小说的命运危机。但通过向电影、电视等艺术形式借鉴学习,中英小说在全新的阅读环境中实现突围,并继续着自身的发展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英小说 审美娱乐 焦虑表达 叙事变奏 “小说终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