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杨侧芽萌动时表达基因多样性的cDNA-AFLP分析
1
作者 李里 江涛 +4 位作者 吴海 周安佩 王滨蔚 刘东玉 何承忠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2-37,共6页
为探讨滇杨分枝特性差异的分子机理,以采集于四川省和云南省的59个滇杨优树无性系3a苗木为研究对象,采用cDNA-AFLP技术,分析苗木侧芽萌动时表达基因的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筛选出的7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了577条带,其中差异性条带数为318... 为探讨滇杨分枝特性差异的分子机理,以采集于四川省和云南省的59个滇杨优树无性系3a苗木为研究对象,采用cDNA-AFLP技术,分析苗木侧芽萌动时表达基因的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筛选出的7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了577条带,其中差异性条带数为318条,差异性条带比率为55.11%,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097 8,Shannon信息指数为0.172 1,基因分化系数为0.016 7,居群间的基因流为29.42,表明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低。AMOVA分析显示,居群间的差异占2.13%,居群内差异占97.87%,且居群间和居群内均差异极显著。表明滇杨侧芽萌动时基因表达较复杂,使进一步开展分枝相关基因的研究工作难度较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亚分枝单元或最小分枝单元,无性系能够以分枝性状相聚,说明应用cDNA-AFLP技术进行滇杨分枝性状相关基因的定位、分离及鉴定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杨侧芽 萌动期 表达基因的多样性 转录组差异 cDNA—AFLP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