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语表达与交流学习情境分类创设研究
1
作者 谭静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52-55,共4页
基于首要教学原理,以有效教学为旨归,从教学效能达成的角度对学习情境进行分类认识,识别出三类典型学习情境,即激发动机情境、领会知识情境、形成智能情境。结合具体课例详细阐述了口语表达与交流教学中这三类学习情境分类创设的策略,... 基于首要教学原理,以有效教学为旨归,从教学效能达成的角度对学习情境进行分类认识,识别出三类典型学习情境,即激发动机情境、领会知识情境、形成智能情境。结合具体课例详细阐述了口语表达与交流教学中这三类学习情境分类创设的策略,为理性地观察、分析,以及更好地创设口语表达与交流的学习情境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情境分类 小学语文 口语表达与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与交流”的历史演进与当代阐释
2
作者 胡小鸾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2-15,共4页
语文独立设科以来,“表达与交流”经历了从作为“服务社会实用和国家语言统一的工具”“应具备的基本语言技能”到“核心素养发展的实践活动”的发展过程。当代语文课程中,“表达与交流”是基于情境、目的与对象开展的统整性实践活动,... 语文独立设科以来,“表达与交流”经历了从作为“服务社会实用和国家语言统一的工具”“应具备的基本语言技能”到“核心素养发展的实践活动”的发展过程。当代语文课程中,“表达与交流”是基于情境、目的与对象开展的统整性实践活动,具有学习、交际与表现三种核心功能。教学应从任务类型的统筹、学段内任务的横向协同以及学段能力的纵向序列等方面做好整体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实践活动 表达与交流 历史演进 当代阐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表达与交流”:概念重构、内容更新与教学变革 被引量:5
3
作者 魏小娜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7-93,共7页
核心素养视域下,语文课程中的“习作、写作、口语交际”被整合为“表达与交流”,是语文“技能”目标向语文“素养”目标转型的典型表述。这一表述重构了传统的听说读写概念,体现了多层面的整合特质,包括知识技能层面的互动整合、情境语... 核心素养视域下,语文课程中的“习作、写作、口语交际”被整合为“表达与交流”,是语文“技能”目标向语文“素养”目标转型的典型表述。这一表述重构了传统的听说读写概念,体现了多层面的整合特质,包括知识技能层面的互动整合、情境语用层面的深度融合和跨学科层面的贯通整合;可以多元媒介文本为支点,基于真实情境细化表达与交流的语用知识技能,借助跨学科场域拓展表达与交流的共享知识技能;以“文本制作”为表达与交流教学的操作性概念,聚焦其“信息加工”过程,实现深度学习发生的系列教学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表达与交流 概念重构 内容更新 教学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语文必修课“表达与交流”目标解读 被引量:4
4
作者 方智范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14,9,共4页
关键词 高中 语文 必修课 表达与交流 教学目标 情感体验 作文教学 个性化写作 口语交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语文口语表达与交流中的大概念建构 被引量:4
5
作者 谭静 《教学与管理》 2023年第11期48-51,共4页
从学习内容的角度看,大概念是跨学科或学科“核心的概括性知识”。在小学语文口语表达和交流的教学中,我们应先通过梳理课标、解读教材等途径寻找提取出“大概念”,同时要根据学情,在“大概念”的观照下,寻找或生成“适切的概念”,梳理... 从学习内容的角度看,大概念是跨学科或学科“核心的概括性知识”。在小学语文口语表达和交流的教学中,我们应先通过梳理课标、解读教材等途径寻找提取出“大概念”,同时要根据学情,在“大概念”的观照下,寻找或生成“适切的概念”,梳理清楚概念之间的层级关系,围绕“大概念”构建起合理清晰的概念层级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语表达与交流 大概念 小学语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教新课标视域下创意表达的学理探赜与实践反思
6
作者 张华 苟佳慧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6-31,共6页
作为语文学习活动“表达与交流”的新样态,“创意表达”正成为语文课程和教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语文教学要真正实现“创意表达”的落地生根,需要把握其理念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可行性、适配度和融合点:一要厘清“创意表达”的基本内涵,从概... 作为语文学习活动“表达与交流”的新样态,“创意表达”正成为语文课程和教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语文教学要真正实现“创意表达”的落地生根,需要把握其理念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可行性、适配度和融合点:一要厘清“创意表达”的基本内涵,从概念背景、功用导向、素养视角三个方面把握“创意表达”的特征、地位和价值;二要围绕义教新课标的要求,提取“创意表达”在语文教学中的层级化、结构化、可视化内容,提炼其在教学实践中的思路、视角和方法;三要基于媒介运用、资源开发、知识运用和范式建构四个层面,梳理“创意表达”的路径、措施和对策,进而为尚在探索中的“创意表达”提供学科教学层面的学理指向与实践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达与交流 创意表达 语言文字运用 文学阅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任务群案例:语言擂台大比拼 被引量:2
7
作者 关惠文 刘葵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9-13,共5页
相对于其他学习任务群,“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任务群的特殊性在于“应贯串其他所有的学习任务群,与各个学习任务群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语文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每一个学习任务群,都要为‘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相对于其他学习任务群,“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任务群的特殊性在于“应贯串其他所有的学习任务群,与各个学习任务群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语文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每一个学习任务群,都要为‘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提出问题,提供资料,准备必要的条件;有些学习任务群也可以与本任务群共同完成”[1]。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教学提示,“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既可以设计一个相对独立的九课时的“大任务”,也可以与其他学习任务群结合,设置四至五课时的“中任务”,或者一至二课时的“小任务”。“语言擂台大比拼”是嵌入“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一个“小任务”,计划用两课时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积累 阅读与鉴赏 语文活动 学习任务群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教学提示 阅读与写作 表达与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小平 王丽爱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2-36,共5页
一、前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接触和学习不同类型的语篇,熟悉生活中常见的语篇形式,把握不同语篇的特定结构、文体特征和表达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语篇意义的理解,还有助于他们使用不同类型的语篇进行有效... 一、前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接触和学习不同类型的语篇,熟悉生活中常见的语篇形式,把握不同语篇的特定结构、文体特征和表达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语篇意义的理解,还有助于他们使用不同类型的语篇进行有效的表达与交流”(教育部,2018: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特定结构 语篇意识 语篇意义 文体特征 表达与交流 语篇形式 表达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数学能力结构要素及其培育策略 被引量:19
9
作者 张俊珍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2期48-51,共4页
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发展中所必须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数学能力是数学素养的核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数学核心知识为基础,以数学学科本质为核心,以数学思维发展为目标,以数学表达与交流为途径,培育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关键能力。
关键词 小学生 核心素养 数学能力 数学核心知识 数学本质 数学思维发展 数学表达与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波夫叙事分析横式在英语记叙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秀蓉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4-48,共5页
一引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语篇类型列为英语课程内容的六要素之一,并指出:接触和学习不同类型的语篇,熟悉生活中常见的语篇形式,把握不同语篇的特定结构、文体特征和表达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语篇意义的理解,还... 一引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语篇类型列为英语课程内容的六要素之一,并指出:接触和学习不同类型的语篇,熟悉生活中常见的语篇形式,把握不同语篇的特定结构、文体特征和表达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语篇意义的理解,还有助于他们使用不同类型的语篇进行有效的表达与交流(教育部:2018)。《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五级语言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读懂相应水平的常见体裁的读物(教育部,20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叙文阅读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六要素 教学中的运用 特定结构 语篇意义 文体特征 表达与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境任务引领下的习作要素建构及教学策略优化——以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习作“推荐一本书”为例
11
作者 王文斌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40-44,共5页
在传统的习作教学中,影响学生习作的基本要素是习作主体、习作情境、习作知识,而情境任务引领下的习作要素,则由作者、读者、话题、目的、语言组成。情境任务统摄五个要素,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良性互动。教师采用重构习作内容、引导角... 在传统的习作教学中,影响学生习作的基本要素是习作主体、习作情境、习作知识,而情境任务引领下的习作要素,则由作者、读者、话题、目的、语言组成。情境任务统摄五个要素,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良性互动。教师采用重构习作内容、引导角色对话、编创优秀例文、建立评价标准等策略,有助于盘活习作各要素,让“我”融入“真实境”,精准呈现“示范点”,实现“教—学—评”一体化,促进学生积极地表达与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境任务 习作要素 策略 表达与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