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存在的形而上学”或“存在之思”?——简评邓晓芒《西方形而上学的命运》
1
作者 申林 《东南学术》 2004年第2期109-116,共8页
本文通过对邓文赖以指认海德格尔“复兴”形而上学的三条理据的讨论 ,指出这一指认难以成立 ,其本身陷入了表象性思维 ,对海氏的存在之思作了形而上学的裁剪 ;其实 ,着眼于存在论差异的存在之思保持着思的可能性 ,与所谓“存在的形而上... 本文通过对邓文赖以指认海德格尔“复兴”形而上学的三条理据的讨论 ,指出这一指认难以成立 ,其本身陷入了表象性思维 ,对海氏的存在之思作了形而上学的裁剪 ;其实 ,着眼于存在论差异的存在之思保持着思的可能性 ,与所谓“存在的形而上学”形同冰炭 ;邓文似是而非的指认只能证明存在之思随时有被肢解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论差异 形而上学 表象性思维 存在之思 邓晓芒 《西方形而上学的命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德格尔与形而上学问题 被引量:1
2
作者 何江新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2-35,共4页
《是与时》以基础是论解构了以论证性表象的思维方式,那种将世界划分出一片超感性的领域的西方传统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什么》继续了生存论—是论分析方法来揭示"无"这一虽位于形而上学之外,但为后者所必须的东西,通过生存... 《是与时》以基础是论解构了以论证性表象的思维方式,那种将世界划分出一片超感性的领域的西方传统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什么》继续了生存论—是论分析方法来揭示"无"这一虽位于形而上学之外,但为后者所必须的东西,通过生存体验可以通达到"所是之整体"之外。基于此在之是的形而上学性质,海德格尔于后期导入了对人类最基本问题的探讨,许多术语的双关性根源于人们的思维定向。然而,海德格尔这些深沉含义上的形而上学含义比范畴体系意义上的更深刻,是"人之为人"的最深的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形而上学 原初形而上学 所是之整体 论证表象思维 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解决小学不足龄入学问题
3
作者 王金华 《教育管理研究》 1998年第3期14-18,共5页
在过去的小学招生工作中,不少地方都不同程度地突破了《义务教育法》和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招生政策中关于年龄的规定,使得一大批不足龄儿童过早地进入长达9年甚至10多年的读书生涯。尤其是城镇。
关键词 入学问题 招生政策 教育行政 表象性思维 教育教学秩序 学籍管理 心理发展 小学教育 来择 思想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