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肝纤维化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 mRNA表达与弥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
作者 战跃福 梁贤文 +6 位作者 韩向君 陈建强 张淑芳 谈顺 李群 王雄 刘凡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1-167,共7页
目的:探讨大鼠肝纤维化不同分期肝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与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mRNA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猪血清腹腔注射联合高脂饮食建立肝纤维化... 目的:探讨大鼠肝纤维化不同分期肝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与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mRNA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猪血清腹腔注射联合高脂饮食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给药4周后开始,取实验组大鼠48只和对照组大鼠12只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计算b值=800 s/mm^2时的ADC值。DWI检查后快速处死大鼠,行病理检查,采用RT-PCR检测TIMP-1 mRNA表达。成模大鼠按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结果又分为S0期组(n=4)、S1期组(n=11)、S2期组(n=12)、S3期组(n=10)和S4期组(n=9),比较肝纤维化各组ADC值及TIMP-1 mRNA的表达,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肝纤维化S1~4期组大鼠肝ADC值及TIMP-1 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F=46.54和53.87,均P<0.05),ADC值除对照组与肝纤维化S1期组、S1期组与S2期组、S2期组与S3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外,其余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TIMP-1 mRNA除肝纤维化S1期组与S2期组、S3期组与S4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秩相关分析显示肝ADC值与TIMP-1 mRNA表达的变化呈负相关(r=–0.76,P<0.01)。结论:随大鼠肝纤维化进程不断加深,ADC值逐渐减低,TIMP-1 mRNA表达逐渐升高,二者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大鼠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 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制砂粒形对砂浆抗Cl^(-)与CO_(2)耦合侵蚀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王晓敏 罗素蓉 +1 位作者 丁金龙 汤国华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98-607,共10页
采用数字图像处理(DIP)技术测定并分析标准砂、河砂及3种机制砂的粒形指数,研究Cl^(-)与CO_(2)耦合作用下机制砂粒形对砂浆抗侵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机制砂的粒形指数均低于河砂,且受片状颗粒含量影响显著;Cl^(-)与CO_(2)耦合侵蚀... 采用数字图像处理(DIP)技术测定并分析标准砂、河砂及3种机制砂的粒形指数,研究Cl^(-)与CO_(2)耦合作用下机制砂粒形对砂浆抗侵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机制砂的粒形指数均低于河砂,且受片状颗粒含量影响显著;Cl^(-)与CO_(2)耦合侵蚀下,砂浆内对流区终点的pH值为12.0~12.5;随着细骨料粒形指数的降低,砂浆中的自由Cl^(-)含量和表观Cl^(-)扩散系数先下降后上升,与孔径50 nm以上风险孔比例呈正相关,且受单个循环周期内CO_(2)侵蚀时长的影响;细骨料粒形指数的降低增强了骨料的曲折效应,提高了细骨料对外界侵蚀的阻滞效果。建议将机制砂的合理粒形指数取为0.8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制砂 粒形指数 耦合侵蚀 自由Cl^(-)含量 表观Cl^(-)扩散系数 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胶质瘤表观扩散系数与肿瘤分级及IDH1突变的关系 被引量:7
3
作者 闫新亭 宋双双 卢洁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86-292,共7页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在脑胶质瘤分级及分型中的意义,进一步探讨ADC与异柠檬酸脱氢酶-1(isocitrate dehydrogenase-1,IDH1)突变分型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在脑胶质瘤分级及分型中的意义,进一步探讨ADC与异柠檬酸脱氢酶-1(isocitrate dehydrogenase-1,IDH1)突变分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经病理证实的82例脑胶质瘤患者的影像资料,测量肿瘤实质区、对侧正常白质ADC值,并计算最小ADC值(minimum ADC,ADC min)、平均ADC值(mean ADC,ADC mean)、相对最小ADC值(relative minimum ADC,rADC min)、相对平均ADC值(relative mean ADC,rADC mean)值,探讨所有ADC值在各级别胶质瘤及亚型间的差异以及其与IDH1突变的关系。结果82例脑胶质瘤患者中2016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分级Ⅱ级27例、Ⅲ级22例、Ⅳ级33例,其中低级别27例、高级别55例;Ⅱ~Ⅲ级胶质瘤病理分型为星形细胞瘤(astrocytoma,AC)26例及少突胶质细胞瘤(oligodendroglioma,OD)23例。Ⅱ~Ⅲ级胶质瘤IDH1突变型(IDH1 mutant,IDH1 mut)28例、IDH1野生型(IDH1 wild-type,IDH1 wi ld)21例。肿瘤实质ADC min、ADC mean、rADC min、rADC mean在胶质瘤Ⅱ级与Ⅳ级、Ⅲ级与Ⅳ级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在Ⅱ级与Ⅲ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C min、ADC mean、rADC min、rADC mean在高低级别胶质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0.029、0.024、0.035);ADC min、rADC min、rADC mean在AC及OD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0.025、0.040);ADC min、ADC mean、rADC min、rADC mean在IDH1 mut及IDH1 wi ld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ADC值有助于胶质瘤的分级及分型,但不能预估IDH1突变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表观扩散系数 分级 异柠檬酸脱氢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剂甲基紫-Cl^(-)作用下铜的快速电结晶过程 被引量:3
4
作者 张震 黄家龙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23-1731,共9页
采用线性电势扫描、循环伏安和计时电流等电化学方法研究40℃下甲基紫和Clˉ单独存在与同时存在时,含315 g/L CuSO4、110 g/L H2SO4的高浓度酸铜溶液中Cu在铜电极上的电结晶过程。结果表明:甲基紫和Clˉ单独存在或同时存在时Cu的电结晶... 采用线性电势扫描、循环伏安和计时电流等电化学方法研究40℃下甲基紫和Clˉ单独存在与同时存在时,含315 g/L CuSO4、110 g/L H2SO4的高浓度酸铜溶液中Cu在铜电极上的电结晶过程。结果表明:甲基紫和Clˉ单独存在或同时存在时Cu的电结晶过程较为复杂,开始先按瞬时成核三维生长方式进行;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向连续成核三维生长方式进行,但当成核时间较长时,其电结晶成核偏离理论模型,表现出扩散与电化学反应混合控制,而且甲基紫和Clˉ共同作用时更快进入混合控制。甲基紫和Clˉ在电沉积过程表现出显著的去极化作用,且它们的共同作用使Cu2+的扩散系数增大,明显促进铜的快速电结晶和成核过程。适宜的甲基紫和Clˉ浓度,例如2.5 mg/L甲基紫和20 mg/L Clˉ,会增大Cu2+的扩散系数,同时获得足够大的成核数密度,对铜电结晶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 甲基紫 Cl^(-) 电结晶 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形细胞瘤MRI扩散加权成像、肿瘤细胞密度与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水平的相关性 被引量:4
5
作者 崔永鹏 舒畅 +2 位作者 朱雁兵 王欢 郁文芝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891-893,898,共4页
目的探讨高级别和低级别星形细胞瘤MRI DWI、肿瘤细胞密度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水平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对术后病理确诊的33例星形细胞瘤患者术前行MRI DWI检查,并计算肿瘤实质部分的ADC值;用Scion Image 4.0.3.2软件计算... 目的探讨高级别和低级别星形细胞瘤MRI DWI、肿瘤细胞密度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水平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对术后病理确诊的33例星形细胞瘤患者术前行MRI DWI检查,并计算肿瘤实质部分的ADC值;用Scion Image 4.0.3.2软件计算肿瘤细胞密度;采用免疫组化检测HIF-1α的表达情况。结果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的平均ADC值高于高级别星形细胞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00,P<0.001)。高级别星形细胞瘤平均细胞密度值明显大于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45,P<0.01)。低级别和高级别星形细胞瘤中均有HIF-1α表达,其表达强度分别为(20.08±10.01)%、(47.91±19.03)%。肿瘤ADC值与HIF-1α标记指数、肿瘤细胞密度值呈显著负相关(r=-0.756、-0.617,P<0.001),HIF-1α和肿瘤细胞密度值呈显著正相关(r=0.622,P<0.001)。结论 ADC值有助于初步判定星形细胞瘤的性质,对低级别和高级别星形细胞瘤有一定的鉴别价值。HIF-1α在星形细胞瘤中的作用应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弥散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肿瘤细胞 细胞计数 缺氧诱导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C差值法在子宫癌肉瘤与子宫内膜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刘宇航 刘洋 +2 位作者 肖智博 戴梦莹 熊域霖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9-82,共4页
目的 探讨表观扩散系数差值(delta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value,dADC)法在子宫癌肉瘤(uterine carcinosarcoma,UCS)中的诊断应用,以及评估联合dADC与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对鉴别诊断UCS和子宫内膜癌(e... 目的 探讨表观扩散系数差值(delta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value,dADC)法在子宫癌肉瘤(uterine carcinosarcoma,UCS)中的诊断应用,以及评估联合dADC与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对鉴别诊断UCS和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s,EC)的效能。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且MRI资料完整的UCS患者病例28例及EC患者病例49例,测量两组病例中病灶的平均表观扩散系数(mean ADC,m ADC)、dADC,并绘制TIC判断其类型。对两组间的m ADC、dADC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应用χ;检验比较两组TIC类型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各参数单独及联合应用鉴别UCS与EC的效能。结果 UCS组dADC值[(2.04±0.77)×10;mm;/s]明显高于EC组[(0.78±0.48)×10;m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CS的TIC曲线类型多为Ⅰ型(71.43%),而EC多表现为Ⅱ型(59.18%,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dADC联合TIC鉴别诊断UCS与EC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为0.966,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6.4%、95.9%、93.5%,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使用(P<0.05)。结论 dADC值对UCS诊断有一定价值,当dADC值大于1.112×10;mm;/s时诊断UCS可能性大,且应用dADC联合TIC可提高UCS与EC鉴别诊断的准确度,其诊断效能更高,可作为参考指标帮助临床选择合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肉瘤 子宫内膜肿瘤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时间-信号强度曲线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