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臭氧氧化多菌灵表观速率常数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黄曦 张雁秋 +2 位作者 刘伟京 涂勇 徐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985-3987,共3页
[目的]考察多菌灵初始浓度、臭氧投加量和温度对臭氧氧化降解多菌灵反应表观速率常数的影响。[方法]采用臭氧氧化降解水体中的多菌灵,考察多菌灵降解过程中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与反应剂量因素的关系。[结果]在不同臭氧投加量和不同初始浓... [目的]考察多菌灵初始浓度、臭氧投加量和温度对臭氧氧化降解多菌灵反应表观速率常数的影响。[方法]采用臭氧氧化降解水体中的多菌灵,考察多菌灵降解过程中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与反应剂量因素的关系。[结果]在不同臭氧投加量和不同初始浓度条件下,多菌灵降解均符合假一级反应动力学。表观速率常数与臭氧投加量呈正相关性,与多菌灵初始浓度呈负相关性。表观速率常数随多菌灵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减小,但是反应物的绝对去除量增加,表明增加多菌灵初始浓度有利于提高臭氧的利用效率。表观速率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与一般化学反应规律相符合。[结论]为安全有效地降解多菌灵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氧化 多菌灵 表观速率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半城子水库水体营养物质表观沉降速率 被引量:2
2
作者 焦剑 郎从 +2 位作者 杨扬 郑娟娟 杨俊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4107-4115,共9页
表观沉降速率是流域非点源污染模型中反映水体营养物质通过不同过程,输移进入水库沉积物净效果的参数。选择位于密云水库上游的半城子水库进行水体营养物质监测,计算营养物质表观沉降速率,分析其影响因素,主要得出以下结论:半城子水库T... 表观沉降速率是流域非点源污染模型中反映水体营养物质通过不同过程,输移进入水库沉积物净效果的参数。选择位于密云水库上游的半城子水库进行水体营养物质监测,计算营养物质表观沉降速率,分析其影响因素,主要得出以下结论:半城子水库TN表观沉降速率平均为55.5mm/d,TP表观沉降速率平均为25.2mm/d,相对于世界其它地区的湖泊水库而言,TP表观沉降速率较慢。水体营养物质表观沉降速率受表层水温和水流条件共同影响。TN表观沉降速率均随表层水温的升高而递增。上游来水后,水体中P元素则经历了内源磷快速释放,之后快速沉降的变化过程。研究成果可为水污染防治和流域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物质 物质平衡 表观沉降速率 半城子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褐斑病表观侵染速率、空中分生孢子密度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于舒怡 臧超群 +3 位作者 谢瑾卉 林英 裴雪 梁春浩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38-946,共9页
为明确花生褐斑病表观侵染速率、空中分生孢子密度与气象因素之间的相关性,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系统调查了花生褐斑病流行动态,并定期捕捉了空中分生孢子,结合田间环境监测分析不同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花生褐斑病的季节流行曲线为... 为明确花生褐斑病表观侵染速率、空中分生孢子密度与气象因素之间的相关性,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系统调查了花生褐斑病流行动态,并定期捕捉了空中分生孢子,结合田间环境监测分析不同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花生褐斑病的季节流行曲线为典型S形曲线,病害指数增长期为花生出苗至7月上旬,逻辑斯蒂增长期为7月上旬至9月中旬,衰退期为9月中旬至花生生育期结束。整个生长季花生褐斑病的表观侵染速率呈波浪式正态分布,其变化趋势可反映不同流行时期该病害病情变化快慢。花生褐斑病菌空中分生孢子密度与各供试花生品种的病害表观侵染速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说明通过空中分生孢子密度可准确判断花生褐斑病病情变化。花生褐斑病表观侵染速率和空中分生孢子密度与当日气象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较差,仅空中分生孢子密度与当日降雨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54*,说明较强降雨对空中孢子飞散有明显的冲刷作用。花生褐斑病表观侵染速率、空中分生孢子密度分别与前7 d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平均叶面湿润时数、累计降雨量呈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可将这些相关性较高的气象因素作为预测模型关键的输入变量,为花生褐斑病的科学管理和防治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褐斑病 病害流行 表观侵染速率 空中分生孢子密度 气象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S/SDS/NF体系中合成聚丁二烯胶乳的表观反应速率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潘广勤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41-43,共3页
在以岐化松香皂(DRS)、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间次甲基萘磺酸盐(NF)组成三元复合乳化剂体系中,研究了丁二烯(Bd)中炔烃、二聚体(Di)、DRS中的松香酸(RA),水相中的碳酸盐(Ca)浓度及3种乳化剂复合比... 在以岐化松香皂(DRS)、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间次甲基萘磺酸盐(NF)组成三元复合乳化剂体系中,研究了丁二烯(Bd)中炔烃、二聚体(Di)、DRS中的松香酸(RA),水相中的碳酸盐(Ca)浓度及3种乳化剂复合比对ABS用聚丁二烯胶乳(PBL)的表观反应速率(Rp)的影响。结果表明,炔烃和Di存在使Rp降低,其中乙烯基乙炔(VA)影响较(Pr)大;松香酸含量达4%时,Rp降低了50%;50℃、60℃和66℃3段阶梯温度有利于Rp提高,且凝聚物及微观结构保持在一较好水平;水相中Ca浓度<1.2%时,Rp增加,反之Rp呈线性降低;SDS/DRS<0.2,Rp随SDS/DRS增大而提高,NF/DRS>0.1,对Rp无影响,但可以较好地改善PBL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S NF SDS 聚丁二烯 胶乳 表观反应速率 橡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臭氧化水中硝基苯速率常数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
5
作者 赵雷 马军 +2 位作者 孙志忠 刘正乾 杨忆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227-1232,共6页
为考察催化臭氧化降解水中硝基苯的表观速率常数随剂量因素的演进,采用半连续流批次实验检测臭氧投量、硝基苯初始质量浓度和蜂窝陶瓷催化剂用量对单独臭氧氧化和臭氧/蜂窝陶瓷氧化工艺降解水中硝基苯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规律.结... 为考察催化臭氧化降解水中硝基苯的表观速率常数随剂量因素的演进,采用半连续流批次实验检测臭氧投量、硝基苯初始质量浓度和蜂窝陶瓷催化剂用量对单独臭氧氧化和臭氧/蜂窝陶瓷氧化工艺降解水中硝基苯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臭氧投量(0.987-2.732 mg/L)、不同的硝基苯初始质量浓度(50-250μg/L)和不同的蜂窝陶瓷催化剂用量(1-5个)下,2种氧化工艺对硝基苯的降解均遵循假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且2种工艺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都分别与臭氧投量、硝基苯初始质量浓度和蜂窝陶瓷催化剂的用量成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量因素 催化臭氧化 降解 硝基苯 蜂窝陶瓷 表观速率常数 假一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耗速率对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异戊醇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梁清文 方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33-40,共8页
高级醇是白酒的风味物质之一,其含量过高影响白酒饮用的舒适度。通过考察酵母种类与初始菌浓度、发酵起始温度、大曲酶活力等因素对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异戊醇合成的影响,为研究减控策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初始酵母种类与数量、发酵起... 高级醇是白酒的风味物质之一,其含量过高影响白酒饮用的舒适度。通过考察酵母种类与初始菌浓度、发酵起始温度、大曲酶活力等因素对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异戊醇合成的影响,为研究减控策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初始酵母种类与数量、发酵起始温度、大曲酶活力均对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异戊醇合成阶段还原糖的消耗、酿酒酵母的增殖和异戊醇合成水平有影响。预估表观耗糖速率变小,酿酒酵母增殖倍数减少,异戊醇合成水平也相应降低。酿酒酵母是影响白酒发酵过程异戊醇合成的主要酵母,当发酵起始酿酒酵母数量为5×10^(7)CFU/g时,酒醅中的异戊醇比对照减少22.9%;酒醅入池发酵起始温度的降低也可显著减少异戊醇含量,降幅最高为22.6%;此外,通过降低大曲糖化酶活力也能有效减少发酵过程异戊醇的合成。该研究揭示了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酿酒酵母增殖和还原糖消耗与异戊醇合成水平之间的关系,为阐明白酒发酵过程异戊醇合成机制和研究异戊醇减控策略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戊醇 浓香型白酒 表观耗糖速率 酿酒酵母 发酵起始温度 糖化酶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零价铁去除溶液中U(Ⅵ)的还原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李小燕 刘义保 +3 位作者 张明 李寻 刘云海 花榕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13,共7页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零价铁(nZVI),用来去除溶液中的 U (Ⅵ),讨论了溶液pH值、nZVI质量浓度、接触反应时间和温度对去除效果的影响,并从nZVI对U (Ⅵ)的还原角度探讨了还原动力学规律。研究结果表明:nZVI对溶液中的U (Ⅵ...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零价铁(nZVI),用来去除溶液中的 U (Ⅵ),讨论了溶液pH值、nZVI质量浓度、接触反应时间和温度对去除效果的影响,并从nZVI对U (Ⅵ)的还原角度探讨了还原动力学规律。研究结果表明:nZVI对溶液中的U (Ⅵ)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其去除过程包括还原沉淀和吸附,其中还原过程符合准一级还原动力学模型;溶液pH值对去除效果有明显的影响,在溶液pH值为5.0时,去除率达到最大值96.27%。温度对去除效果有一定的影响,表观速率常数 kobs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还原速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符合Arrhenius定律,反应活化能 Ea 为16.54 kJ/mol ,低于一般化学反应的活化能(60~250 kJ/mol),表明该反应较易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零价铁 动力学 还原 表观速率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浓相气力输送中的固气比 被引量:17
8
作者 赵艳艳 陈峰 +1 位作者 龚欣 于遵宏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5-237,共3页
:研究了室温下浓相输送粉煤的规律 ,固气比 (固体与气体的质量流量之比 )最高可达5 1 2 .2 kg/kg。通过大量实验 ,得出固气比与总压降的关系。利用最小二乘法 ,对 5 2组实验数据进行拟合 ,得到了固气比与气体 Froude数、固体质量流量之... :研究了室温下浓相输送粉煤的规律 ,固气比 (固体与气体的质量流量之比 )最高可达5 1 2 .2 kg/kg。通过大量实验 ,得出固气比与总压降的关系。利用最小二乘法 ,对 5 2组实验数据进行拟合 ,得到了固气比与气体 Froude数、固体质量流量之间的关系 ,揭示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 浓相气力输送 固气比 固体质量流量 表观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H_2O_2降解酚类物质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李绍峰 孙连鹏 黄君礼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9-102,共4页
利用UV H2O2系统对苯酚进行氧化降解,不同的苯酚初始浓度,浓度自然对数与时间呈良好线性关系,表明苯酚与UV H2O2系统中羟自由基反应可以按假一级动力学进行处理,其表观反应速率为0 00219s-1;pH值由3 2升高至10 95时,苯酚的反应速率由0 0... 利用UV H2O2系统对苯酚进行氧化降解,不同的苯酚初始浓度,浓度自然对数与时间呈良好线性关系,表明苯酚与UV H2O2系统中羟自由基反应可以按假一级动力学进行处理,其表观反应速率为0 00219s-1;pH值由3 2升高至10 95时,苯酚的反应速率由0 00241s-1下降至0 00110s-1,说明pH对反应的速率有一定的影响。当反应体系温度由20℃上升至40℃时,间甲酚、苯酚和4-氯酚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 00419s-1和0 00582s-1、0 00219s-1和0 00473s-1、0 00160s-1和0 00459s-1,表明反应速率均有较大提高,反应自由能分别为29 341、12 521和40 158kJ mol,说明在常规水处理过程中,羟自由基与酚类物质之间的反应在室温下就可以很快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H2O2 动力学 假一级反应 表观速率常数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酸铂与Cl^-的取代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文桂 普绍平 +2 位作者 刘伟平 刘祝东 杨一昆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79-682,共4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研究了新型铂类抗癌药草酸铂与Cl-的取代反应动力学,并讨论了酸性条件下H+对取代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Cl-大量存在时,体系中草酸铂与Cl-的取代反应为优势反应,反应对草酸铂和Cl-均为一级。根据动力学数据提出了可能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研究了新型铂类抗癌药草酸铂与Cl-的取代反应动力学,并讨论了酸性条件下H+对取代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Cl-大量存在时,体系中草酸铂与Cl-的取代反应为优势反应,反应对草酸铂和Cl-均为一级。根据动力学数据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并由此推导出反应速率r=(KClk5'+K1'k3)犤L-OHP犦犤Cl-犦,与实验结果相吻合;当H+也大量存在时,取代反应被加速,此时表观速率常数kobs与犤H+犦、犤Cl-犦之间呈非线性递增,但反应对草酸铂仍为一级。在生理盐水中,反应的准一级速率常数kobs=3.6×10-4min-1,1%~2%的草酸铂发生反应所需时间不足1h,因此临床使用草酸铂时要避免与Cl-配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 草酸铂 取代反应 准一级反应 表观速率常数 氯离子 铂类抗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M216的水合反应及其稳定性影响因素
11
作者 高文桂 普绍平 +4 位作者 刘祝东 刘洋 高传柱 王玉天 杨一昆 《贵金属》 CAS CSCD 2003年第3期41-44,共4页
研究了JM2 1 6的水合反应动力学 ,并考察了光照、稀酸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JM2 1 6的水合反应为准一级反应 ,反应对JM2 1 6为一级 ,37°C时水合反应表观速率常数为kobs=5 0× 1 0 - 6 min- 1,半衰期t1 2 =96 2 5d。在... 研究了JM2 1 6的水合反应动力学 ,并考察了光照、稀酸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JM2 1 6的水合反应为准一级反应 ,反应对JM2 1 6为一级 ,37°C时水合反应表观速率常数为kobs=5 0× 1 0 - 6 min- 1,半衰期t1 2 =96 2 5d。在光照下 ,JM2 1 6溶液稳定。而在稀HCl溶液中 ,随着酸浓度增加 ,JM2 1 6的稳定性降低 ,但在胃液酸度范围、口服用药时间内可保持稳定 ,因此口服用药过程不会影响JM2 1 6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族金属抗肿瘤药物 JM216 水合反应 动力学 稳定性 表观速率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o-SR工艺吸收液Fe^(2+)再生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晓婷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86-388,共3页
通过实验研究,分析了反应温度和溶液pH值对氧化亚铁硫杆菌氧化Fe2+的影响,确定了氧化亚铁硫杆菌保持最佳氧化活性的优化环境条件:pH值2.0,温度30℃。依据酶促反应的中间产物理论,推导出氧化亚铁硫杆菌对Fe2+氧化的动力学模型。在考虑底... 通过实验研究,分析了反应温度和溶液pH值对氧化亚铁硫杆菌氧化Fe2+的影响,确定了氧化亚铁硫杆菌保持最佳氧化活性的优化环境条件:pH值2.0,温度30℃。依据酶促反应的中间产物理论,推导出氧化亚铁硫杆菌对Fe2+氧化的动力学模型。在考虑底物抑制因素基础上,利用实验所得数据进行拟合计算,得出了氧化亚铁硫杆菌氧化Fe2+的表观速率方程。该实验为Bio-SR工艺Fe2+再生生物反应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一些指导性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铁硫杆菌 中间产物理论动力学模型 底物抑制 表观速率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射式外环流反应器的液-液传质性能 被引量:5
13
作者 夏荣安 刘植昌 +3 位作者 周建军 孟祥海 张睿 刘梦溪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320-2327,共8页
利用水-醋酸-煤油体系,研究了喷射式外环流反应器的传质性能,得到了反应器结构参数与物料流率等对传质性能的影响规律。根据反应器中的流体动力学特性,将反应器划分为底部区域、预混区、混合区、环流区和分离区。反应器底部区域几乎为水... 利用水-醋酸-煤油体系,研究了喷射式外环流反应器的传质性能,得到了反应器结构参数与物料流率等对传质性能的影响规律。根据反应器中的流体动力学特性,将反应器划分为底部区域、预混区、混合区、环流区和分离区。反应器底部区域几乎为水相,其传质性能可以忽略。首先利用实验数据回归得到了醋酸在水相中的平衡浓度与其在油相中初始浓度的经验关系式,之后分别研究了反应器内其他4个区域的传质性能。反应器各区域的传质性能均随油相表观进料速率和水相表观进料速率的增大而提高,在混合区内设分配管可显著提高反应器各个区域的传质性能,且分配管进料速率越大,传质性能越好。相同实验条件下,各区域的体积传质系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预混区、混合区、环流区、分离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流反应器 传质 分配管 表观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激活过硫酸盐氧化降解水中双酚A 被引量:38
14
作者 朱思瑞 高乃云 +1 位作者 鲁仙 郭佑罗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8-194,共7页
应用热激活过硫酸盐降解水中双酚A(BPA)并分析初始底物浓度、过硫酸盐投加量、温度、初始pH以及常见的过渡金属物质(Ni_2O_3、Fe^0、Fe^(2+))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激活过硫酸盐降解双酚A符合拟一级反应动力学(R^2>0.96)和符... 应用热激活过硫酸盐降解水中双酚A(BPA)并分析初始底物浓度、过硫酸盐投加量、温度、初始pH以及常见的过渡金属物质(Ni_2O_3、Fe^0、Fe^(2+))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激活过硫酸盐降解双酚A符合拟一级反应动力学(R^2>0.96)和符合阿伦尼乌斯模型(R^2>0.95);表观速率常数k_(obs)与初始底物浓度呈负相关,与过硫酸盐投加量、温度、初始pH呈正相关,计算出的反应活化能为146.64kJ/mol;过渡金属物质的投加可以大幅促进双酚A的降解,[Fe^x]_0(Fe^(2+)、Fe^0):[PS]_0=1:2时,降解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 过硫酸盐 热激活 动力学 表观速率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绵土N_2O排放的温度效应及其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10
15
作者 雒新萍 白红英 +2 位作者 路莉 李西祥 张清雨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26-1233,共8页
以室内试验为手段,以黄绵土为供试土壤,研究了不同水热条件下农田土壤中N2O的排放特征,并借助于化学反应动力学理论对N2O排放的热效应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表现为土壤N2O排放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14.50%水分时... 以室内试验为手段,以黄绵土为供试土壤,研究了不同水热条件下农田土壤中N2O的排放特征,并借助于化学反应动力学理论对N2O排放的热效应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表现为土壤N2O排放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14.50%水分时,20~25℃温区N2O排放呈现"跃增"现象,即温度效应较强,而18.70%和22%水分时,N2O排放的"跃增区"分别出现在15~20℃温区和25~30℃温区,即水分条件影响着N2O排放的温度效应。土壤N2O累积排放量随时间t的变化均符合修正的Elovich方程y=a+blnt,并应用表观排放速率b从动力学角度验证了N2O排放"跃增"现象的存在。在一定的水分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增加,土壤N2O排放出现最大值(此时温度为T0),在T1~T0温区内,随温度升高土壤N2O排放量增加,在T0~T2温区内,随温度升高土壤N2O排放量降低,对于黄土性土壤而言,这一转折点(T0)在30℃左右。7.86%水分时干燥土壤存在吸收NO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因子 土壤N2O排放 动力学方程 表观反应速率 温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荷种源间光合作用参数分析 被引量:32
16
作者 熊彩云 曾伟 +5 位作者 肖复明 曾志光 涂圣勇 江斌 邱凤英 伍艳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628-3634,共7页
基于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估算3个不同纬度的木荷种源(开平、太平和永丰种源)光补偿点、饱和点、最大净光合速率等参数,以便为评价不同木荷种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优良种源选择等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3个不同纬度种源中,开平种源具... 基于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估算3个不同纬度的木荷种源(开平、太平和永丰种源)光补偿点、饱和点、最大净光合速率等参数,以便为评价不同木荷种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优良种源选择等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3个不同纬度种源中,开平种源具有最高的净光合速率、最大净光合速率和较高的表观量子效率,且其生长速率最快;太平种源光饱和点最高,但其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和最大净光合速率最低,其生长速率也最低;永丰种源具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最大净光合速率和表观量子效率,其生长速率略高于太平种源。3个不同纬度木荷种源中,南部开平种源对当地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生长潜力,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荷 种源 净光合速率 表观光量子速率 光饱和点 光补偿点 暗呼吸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氧化降解水中苯酚的效能及动力学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杨德敏 王兵 袁建梅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83-690,共8页
在常温常压下对臭氧氧化降解废水中苯酚的效能、反应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在臭氧投加量为8.50mg/min、苯酚初始质量浓度为100mg/L、初始pH值为11和反应时间为40min时,臭氧对苯酚的降解效果最好,苯酚从100mg/L降... 在常温常压下对臭氧氧化降解废水中苯酚的效能、反应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在臭氧投加量为8.50mg/min、苯酚初始质量浓度为100mg/L、初始pH值为11和反应时间为40min时,臭氧对苯酚的降解效果最好,苯酚从100mg/L降至0.35mg/L,降解率达到99.65%;且自来水本底比去离子水本底更有利于水中苯酚的臭氧氧化降解。在上述实验条件下,臭氧对苯酚的降解遵循表观拟一级反应动力学,其相关系数R2=0.9929,表观反应速率常数kA=1.06×10-3 s-1。实验还发现,苯酚降解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随着臭氧投加量(4.25~8.50mg/min)的增加而增大,在臭氧投加量为8.50mg/min时达到最大值1.06×10-3 s-1;随着苯酚初始质量浓度(100~250mg/L)的增大,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从1.06×10-3 s-1下降到0.39×10-3 s-1;随着溶液初始pH值(5~11)的升高,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从0.22×10-3 s-1增加到1.06×10-3 s-1。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表观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与臭氧投加量和溶液初始pH值成正相关性,与苯酚初始质量浓度成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氧化 苯酚 降解效果 影响因素 动力学 表观反应速率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见光分解-氯碱氧化法去除废水中的铁氰化物 被引量:9
18
作者 黄思远 孙贤波 +1 位作者 钱飞跃 蔡佳骏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16-320,共5页
采用可见光分解(光解)-氯碱氧化法去除模拟废水中的Fe(CN)63-。考察了光解过程中反应时间、初始Fe(CN)63-质量浓度和初始废水pH对Fe(CN)63-去除效果及表观反应速率常数(k(Fe(CN)63-))的影响,以及光解-氯碱氧化法对Fe(CN)63-模拟废水中... 采用可见光分解(光解)-氯碱氧化法去除模拟废水中的Fe(CN)63-。考察了光解过程中反应时间、初始Fe(CN)63-质量浓度和初始废水pH对Fe(CN)63-去除效果及表观反应速率常数(k(Fe(CN)63-))的影响,以及光解-氯碱氧化法对Fe(CN)63-模拟废水中总氰化物(TCN)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初始Fe(CN)63-质量浓度6.7 mg/L、初始废水pH 12、反应时间8.0 h的条件下,Fe(CN)63-的去除率为83%,光解过程符合表观一级动力学模型;在初始Fe(CN)63-质量浓度6.7 mg/L、初始TCN质量浓度4.90 mg/L、初始废水pH 12、反应时间12.0 h的条件下,采用光解-氯碱氧化法可使Fe(CN)63-模拟废水的TCN质量浓度降至0.14 mg/L,低于GB 16171—2012的要求(0.2 mg/L),该过程的限速步骤为Fe(CN)63-的光解破络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氰化物 氰离子 总氰化物 可见光分解 氯碱氧化法 表观反应速率常数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法烟气脱硫系统中石灰石活性的评价 被引量:5
19
作者 郭瑞堂 高翔 +2 位作者 王君 骆仲泱 岑可法 《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30-432,共3页
为确定湿法烟气脱硫系统中广泛应用的脱硫剂石灰石的活性,选取表观溶解速率常数k作为活性评价指标,在一定的反应温度、搅拌速率和粒径分布条件下,在釜式反应器中采用定pH值滴定法对4种应用于湿法烟气脱硫系统的石灰石活性进行了评价。... 为确定湿法烟气脱硫系统中广泛应用的脱硫剂石灰石的活性,选取表观溶解速率常数k作为活性评价指标,在一定的反应温度、搅拌速率和粒径分布条件下,在釜式反应器中采用定pH值滴定法对4种应用于湿法烟气脱硫系统的石灰石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表观溶解速率常数k与石灰石的种类有关,与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含量关系不大,可能与石灰石中所含的方解石晶体的结晶程度有关。方解石的晶粒越细,石灰石结构越疏松,活性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 石灰石 脱硫活性 表观溶解速率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选柱内微孔发泡器发泡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光耀 陈雯 +1 位作者 冯其明 欧乐明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9-133,共5页
利用数字摄像技术获得浮选柱内气泡图像,采用Image-Pro Plus5.0图像处理软件对气泡大小及直径分布率进行统计、计算,考查了发泡器平均孔径、润湿性和表观气体速率对气泡大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气泡群Sauter直径随发泡器的平均孔径、... 利用数字摄像技术获得浮选柱内气泡图像,采用Image-Pro Plus5.0图像处理软件对气泡大小及直径分布率进行统计、计算,考查了发泡器平均孔径、润湿性和表观气体速率对气泡大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气泡群Sauter直径随发泡器的平均孔径、表观气体速率减小而减小;发泡器润湿性对气泡大小有显著影响,与疏水型发泡器相比较,亲水型微孔发泡器有利于产生小气泡。采用小孔径、亲水型微孔发泡器发泡,所产生的气泡群有利于微细粒矿物浮选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发泡器 浮选柱 Sauter直径 表观气体速率 表面润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