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重力场中非均相催化臭氧降解苯酚表观反应动力学
1
作者 高克昌 吕行 +5 位作者 李知行 任高妙 景佳鑫 张竞文 刘有智 焦纬洲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57-465,共9页
以球形Fe-Mn-CuO_(x)/γ-Al_(2)O_(3)催化剂作为旋转填料床(rotating packed bed,RPB)的填料,在不同反应条件(超重力因子β、溶液pH值、液体流量qL、温度T)下研究了超重力场中非均相催化O_(3)降解苯酚的表观反应动力学,对比了鼓泡反应器... 以球形Fe-Mn-CuO_(x)/γ-Al_(2)O_(3)催化剂作为旋转填料床(rotating packed bed,RPB)的填料,在不同反应条件(超重力因子β、溶液pH值、液体流量qL、温度T)下研究了超重力场中非均相催化O_(3)降解苯酚的表观反应动力学,对比了鼓泡反应器(bubbling reactor,BR)中的反应速率常数,建立表观反应动力学经验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超重力场中,O_(3)与苯酚的直接反应速率常数(kPhOH/O3/RPB)介于8.17×10^(4)~8.80×10^(5) L·mol^(-1)·s^(-1)之间,·OH与苯酚的间接反应速率常数(kPhOH/·OH/RPB)介于1.54×10^(10)~1.78×10^(10) L·mol^(-1)·s^(-1)之间,均高于曝气装置(k_(PhOH/O3/BR)=1.64×10^(4) L·mol^(-1)·s^(-1),k_(PhOH/·OH/BR)=1.05×10^(10) L·mol^(-1)·s^(-1)),并且间接反应的活化能(0.53 kJ/mol)显著低于直接反应(34.07 kJ/mol).通过对各条件下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进行线性拟合,得到了直接反应与间接反应表观动力学经验模型,模型表明,在各影响因素中,超重力因子β对表观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力技术 非均相催化 臭氧 羟基自由基 苯酚 表观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无烟粉煤流化床混合气催化气化表观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林驹 张济宇 +1 位作者 曾才 朱跃姿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85-491,共7页
在一模试流化床中 ,首次报道了福建劣质无烟粉煤 (挥发分 <5 % )采用工业副产碱盐为主制备的复合催化剂进行混合气催化气化的结果。指出这一复合催化剂适宜的添加饱和度为 10 % ;表观动力学实验表明在该添加饱和度下 ,使反应表观活... 在一模试流化床中 ,首次报道了福建劣质无烟粉煤 (挥发分 <5 % )采用工业副产碱盐为主制备的复合催化剂进行混合气催化气化的结果。指出这一复合催化剂适宜的添加饱和度为 10 % ;表观动力学实验表明在该添加饱和度下 ,使反应表观活化能由无催化剂时的Ea=76 0 3kJ mol降为Ea=45 83kJ mol(几乎降低了 40 % ) ,并且在气化温度 85 0℃条件下 ,其表观反应速率常数比无催化剂时提高 2 7倍 ;在气化温度 85 0~ 90 0℃ ,催化剂浓度 10 %的适宜操作范围 ,可获得产气率V =3 77~ 3 5 8m3 kg(1kg煤 ) ,煤气热值QLHV =5 31~ 6 0 3MJ m3 与冷煤气效率 η =79 72~ 85 73%的良好结果。这对劣质无烟粉煤催化气化生产燃料气与化工副产碱盐制取廉价催化剂的工业化实践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与可操作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烟煤 流化床 混合气催化气化 表观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酯交换法合成聚氨酯的预聚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5
3
作者 潘冬冬 田恒水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19,共4页
熔融酯交换法是合成聚氨酯材料的一种全新工艺方法。文中基于熔融酯交换法,并根据其特点,对预聚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利用液相色谱法研究了1,6-六亚甲基二氨基甲酸甲酯(HDU)与聚乙二醇(PEG)在110℃,115℃,120℃和125℃熔融酯交换合成聚氨... 熔融酯交换法是合成聚氨酯材料的一种全新工艺方法。文中基于熔融酯交换法,并根据其特点,对预聚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利用液相色谱法研究了1,6-六亚甲基二氨基甲酸甲酯(HDU)与聚乙二醇(PEG)在110℃,115℃,120℃和125℃熔融酯交换合成聚氨酯的预聚表观反应动力学;计算了这4个温度的正逆反应速率常数与平衡常数;按照Arrhenius计算了该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99.62 k J/mol,指前因子为2.51×1012m L/(mol·min);按照Van’t Hoff方程计算了该反应的表观反应焓为101.34 k 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6-六亚甲基二氨基甲酸甲酯 聚乙二醇 酯交换 表观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热裂解过程动力学的试验分析研究 被引量:49
4
作者 廖艳芬 王树荣 +3 位作者 骆仲泱 周劲松 余春江 岑可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2-176,189,共6页
尽管针对纤维素热裂解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已开展得比较广泛 ,但其表观动力学的确定仍是一具有争论性的问题 ,从而对纤维素热裂解机理的描述也就各不相同 .本文试图通过纤维素的热裂解动力学研究 ,对此种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并给出相应的... 尽管针对纤维素热裂解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已开展得比较广泛 ,但其表观动力学的确定仍是一具有争论性的问题 ,从而对纤维素热裂解机理的描述也就各不相同 .本文试图通过纤维素的热裂解动力学研究 ,对此种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并给出相应的机理描述 .纤维素热裂解随温度的升高经历了五个不同的阶段 ,其中第三阶段是整个过程的主要部分 ,期间大量挥发分析出并造成明显失重 .试验发现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 ,热滞后现象的加重致使纤维素热裂解各个阶段向高温侧移动 ;同时高升温速率对炭的生成具有抑制作用 ,但有利于挥发分的生成 .通过对热裂解主反应区的热重分析 ,采用微商法求得对应的反应动力学参数 ,以 6 0 0 K作为分界点 ,低温段的活化能约在2 6 7k J/ m ol,较高温度段则体现为 174 k J/ mol左右的低活化能 .纤维素热裂解是一传热传质现象 ,与化学动力学机制相互影响、控制的过程 ,试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表观反应动力学 热裂解机理 热裂解动力学 生物质能 热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