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表皮碳氢化合物的六种鳞翅目成虫鉴定技术
1
作者 石庆型 陈婷 +4 位作者 陈洁 关子盈 陆嘉进 胡高 齐国君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72-1281,I0024-I0028,共15页
基于表皮碳氢化合物的化学分类法已成为昆虫分类鉴定的重要补充工具。本研究以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甜菜夜蛾S.litura(Fabricius)、斜纹夜蛾S.exigua(Hübner)、东方黏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棉铃虫... 基于表皮碳氢化合物的化学分类法已成为昆虫分类鉴定的重要补充工具。本研究以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甜菜夜蛾S.litura(Fabricius)、斜纹夜蛾S.exigua(Hübner)、东方黏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和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为对象,利用热脱附固体进样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6种常见鳞翅目害虫雌雄成虫的表皮碳氢化合物种类和相对含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种鳞翅目害虫共检测到79种表皮碳氢化合物,包括直链烷烃11种、单甲基烷烃42种、二甲基烷烃17种和未知碳氢化合物9种;判别分析可准确区分6种鳞翅目成虫,且能有效区分雌雄个体;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亚科水平上的聚类结果与传统形态学及分子鉴定的亲缘关系一致,但在亚科以下水平的种间聚类结果存在差异。因此,表皮碳氢化合物组成分析为鳞翅目成虫种类鉴定提供了有效手段,尤其适用于残损样本鉴定,在虫情测报及口岸入侵物种监测中具有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碳氢化合物 鳞翅目 成虫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物种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西方蜜蜂对黑尾胡蜂表皮碳氢化合物的触角电位反应
2
作者 何丽云 林涛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9-185,共7页
表皮碳氢化合物是昆虫种内和种间识别的重要信息化合物,探究黑尾胡蜂Vespa soror表皮碳氢化合物的种类及蜜蜂的电生理反应对理解蜜蜂与胡蜂间的化学通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有机溶剂浸提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黑尾胡... 表皮碳氢化合物是昆虫种内和种间识别的重要信息化合物,探究黑尾胡蜂Vespa soror表皮碳氢化合物的种类及蜜蜂的电生理反应对理解蜜蜂与胡蜂间的化学通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有机溶剂浸提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黑尾胡蜂翅和足的表皮碳氢化合物种类及相对含量,利用昆虫触角电位(EAG)技术分析了东方蜜蜂Apis cerana、西方蜜蜂A. mellifera对其的反应。结果表明,黑尾胡蜂表皮碳氢化合物由C_(23)~C_(31)的31种碳氢化合物构成,其中烷烃类物质26种、烯烃5种,甲基支链烷烃的含量最高,在翅和足中的相对含量分别是58.72%和71.44%。东、西方蜜蜂均对黑尾胡蜂的表皮碳氢化合物产生显著的EAG反应(P<0.001),且东方蜜蜂的EAG相对反应值显著高于西方蜜蜂(P<0.05),说明东方蜜蜂对黑尾胡蜂表皮碳氢化合物的敏感性比西方蜜蜂更高,这可能与两者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捕食与反捕食关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蜜蜂 西方蜜蜂 黑尾胡蜂 表皮碳氢化合物 触角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西方蜜蜂的表皮碳氢化合物分析
3
作者 王子琪 谭垦 《中国蜂业》 2024年第6期58-61,共4页
表皮碳氢化合物(CHCs)在蜜蜂的巢友识别发挥重要作用,东方蜜蜂(Apis cerana)和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均可准确识别并驱逐非巢友以保护巢内资源不被掠夺,但与成蜂相比,它们均对刚出房的幼蜂的识别能力相对较弱,即使是非巢友。为探究... 表皮碳氢化合物(CHCs)在蜜蜂的巢友识别发挥重要作用,东方蜜蜂(Apis cerana)和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均可准确识别并驱逐非巢友以保护巢内资源不被掠夺,但与成蜂相比,它们均对刚出房的幼蜂的识别能力相对较弱,即使是非巢友。为探究蜂群内不同种幼蜂个体未被清理的现象,研究通过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C-FID)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鉴定东方蜜蜂成蜂、西方蜜蜂成蜂、东方蜜蜂幼蜂和西方蜜蜂幼蜂的表皮碳氢化合物,对鉴定的40种物质的峰面积进行数据转换后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6个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进行判别分析,结果显示四种类型的蜜蜂的表皮碳氢化合物谱图存在显著差异;通过马氏距离进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不同成蜂间的表皮碳氢化合物差异性显著大于幼蜂,同种蜜蜂的成蜂与幼蜂的表皮碳氢化合物谱图差异性较小,这可能揭示了幼蜂更易被不同蜂群接受的原因,也增进我们对昆虫行为和化学通信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碳氢化合物 东方蜜蜂 西方蜜蜂 巢友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可用于桔小实蝇表皮碳氢化合物分析的固体进样技术 被引量:9
4
作者 林涛 陈婷 +4 位作者 何余容 胡学难 梁帆 雷妍圆 吕利华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8-291,共14页
【目的】利用表皮碳氢化合物进行昆虫鉴定是目前昆虫分类学中非常活跃的研究方向之一。昆虫表皮碳氢化合物的液体浸提及进样技术是GC-MS常规的进样方法之一,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固体进样也被广泛地用于昆虫表皮碳氢化合物的鉴定及昆虫... 【目的】利用表皮碳氢化合物进行昆虫鉴定是目前昆虫分类学中非常活跃的研究方向之一。昆虫表皮碳氢化合物的液体浸提及进样技术是GC-MS常规的进样方法之一,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固体进样也被广泛地用于昆虫表皮碳氢化合物的鉴定及昆虫的分类与进化分析。本研究探索利用固体进样法开展实蝇表皮碳氢化合物的提取与分析,探索并获得简便可行的取样与进样技术,为检疫性实蝇的快速鉴定提供新方法。【方法】以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成虫为材料,采用固体进样与液体浸提进样方法,开展实蝇表皮碳氢化合物组成成分鉴定与分析;比较获得桔小实蝇成虫取样部位,并分析标本保存时间对桔小实蝇表皮碳氢化合物组成的影响。【结果】利用固体进样技术获得的桔小实蝇翅表皮碳氢化合物种类(39)较液体进样的(36)略多,且翅和中足的表皮碳氢化合物含量分别为0.18~23.37和0.03~4.13 ng/μg,极显著地高于用液体进样法检测到相同部位的化合物含量(分别为0.05~3.93和0.01~0.68 ng/μg)(P〈0.01),而且前者的检测灵敏度是后者的1.7~10.8倍;同时,翅样品的表皮碳氢化合物含量显著地高于足中的含量(P〈0.01)。利用固体进样获得的桔小实蝇成虫翅、足或胸部的表皮碳氢化合物图谱与对照处理所得图谱相似。干燥保存30 d的桔小实蝇翅的碳氢化合物的种类及含量与新鲜标本(保存0 d)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保存30,60和150 d标本的碳氢化合物存在显著差异(P〈0.05),主要是含量的差异。【结论】研究表明,利用固体进样检测昆虫表皮碳氢化合物的灵敏度较高,而且桔小实蝇成虫的主要表皮碳氢化合物种类较稳定,因此可以作为我国口岸检疫性实蝇表皮碳氢化合物获取与分析的一种新方法,而且检测中翅是固体进样的较合适取样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小实蝇 固体进样 液体进样 表皮碳氢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蚁表皮碳氢化合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杨锦锦 嵇保中 +6 位作者 刘曙雯 曹丹丹 张新慰 冀士琳 刘佳佳 Ehsan SOLEYMANINEJADIAN 汪洪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480-1488,共9页
近年来,固相微萃取等现代技术的使用显著促进了白蚁表皮碳氢化合物研究的开展。至今,已有约29种白蚁的表皮碳氢化合物组分得到鉴定,分属于木白蚁科、鼻白蚁科、原白蚁科和白蚁科,其组分主要为正烷烃、含有不同数量甲基的支链烷烃及少量... 近年来,固相微萃取等现代技术的使用显著促进了白蚁表皮碳氢化合物研究的开展。至今,已有约29种白蚁的表皮碳氢化合物组分得到鉴定,分属于木白蚁科、鼻白蚁科、原白蚁科和白蚁科,其组分主要为正烷烃、含有不同数量甲基的支链烷烃及少量烯烃。白蚁表皮碳氢化合物不仅具有一定的科、属特异性,大多数种类还具备特有组分,表明其可作为种间识别的指标。表皮碳氢化合物组分在种内个体识别方面的作用,在低等白蚁中多获得了支持性结果,但也有研究认为在这些种类中表皮碳氢化合物不是种内个体识别(同巢个体识别)的唯一指标。发现其与品级分化的相关是近年来白蚁表皮碳氢化合物研究的重要进展。有些种类表皮碳氢化合物的年消长与生殖蚁的分化有关;而另一些种类生殖蚁含有表皮碳氢化合物特有组分,其含量与生殖蚁的生殖状态有关,提示其可能在品级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研究白蚁品级分化和维持机理的新方向,表皮碳氢化合物值得进一步研究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蚁 表皮碳氢化合物 化学组分 种间识别 种内识别 品级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碳氢化合物在云杉大墨天牛和云杉小墨天牛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王书平 苏翠翠 +3 位作者 朱雅君 张凯 朱坚 叶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7-120,125,共5页
云杉大墨天牛和云杉小墨天牛是进境木材及木质包装中常见的检疫性害虫,由于墨天牛属近缘种之间的幼虫形态相似,形态鉴定资料不完整,对低龄幼虫的鉴定尤其困难。为了鉴定云杉大墨天牛和云杉小墨天牛,本文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 云杉大墨天牛和云杉小墨天牛是进境木材及木质包装中常见的检疫性害虫,由于墨天牛属近缘种之间的幼虫形态相似,形态鉴定资料不完整,对低龄幼虫的鉴定尤其困难。为了鉴定云杉大墨天牛和云杉小墨天牛,本文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云杉大墨天牛和云杉小墨天牛幼虫的表皮碳氢化合物进行了分析,经NIST数据库检索,并与标准图谱比较,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组分及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云杉大墨天牛和云杉小墨天牛幼虫表皮中的主要碳氢化合物由C24~C44的直链或支链、饱和及不饱和的长链烃类组成。云杉大墨天牛幼虫表皮有9种碳氢化合物,而云杉小墨天牛幼虫表皮有8种碳氢化合物,其中6种碳氢化合物为两种昆虫共有,但在含量上有差异。云杉大墨天牛特有的成分为正二十四烷、正三十六烷、正四十四烷,而云杉小墨天牛特有的成分为2-甲基-二十六烷、9-二十六碳烯。这些特有表皮碳氢化合物可用于近缘种云杉大墨天牛和云杉小墨天牛的分类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杉大墨天牛 云杉小墨天牛 表皮碳氢化合物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蚁表皮碳氢化合物组分鉴定及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红兵 李小鹰 +1 位作者 戴华国 周秋君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82-587,共6页
应用GC-MS分析表明,不同种类白蚁表皮碳氢化合物组成和含量均有差异。运用UPGMA聚合R分析的最小距离系数值绘制的系统树表明:圆唇凸额类白蚁———黄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flaviceps、双色散白蚁R.dichrous和R.sp.1之间;圆唇平额类白... 应用GC-MS分析表明,不同种类白蚁表皮碳氢化合物组成和含量均有差异。运用UPGMA聚合R分析的最小距离系数值绘制的系统树表明:圆唇凸额类白蚁———黄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flaviceps、双色散白蚁R.dichrous和R.sp.1之间;圆唇平额类白蚁———圆唇散白蚁R.labralis、小头散白蚁R.microcephalus、R.sp.2和R.sp.3之间;尖唇类白蚁———海南异白蚁Heterotermeshainanensis、拧黄异白蚁H.citrinus、细颚异白蚁H.leptomandibularis、尖唇异白蚁H.aculabialis和H.sp.4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3类白蚁中,圆唇凸额类白蚁和圆唇平额类白蚁亲缘关系相近,而两者与尖唇类白蚁亲缘关系较远。实验结果表明,我国存在异白蚁属,它与散白蚁属主要区别在于其表皮缺乏以下数种碳氢化合物:正十七烷烃、正二十烷烃、正二十一烷烃、正二十二烷烃、正二十三烷烃、正二十四烷烃和正二十六烷烃等;却含有一种特殊化合物异喹啉。表皮碳氢化合物分析的结果与形态分类的结果有一定差异,形态分类被鉴定为双色散白蚁的R.sp.1,被鉴定为小头散白蚁的R.sp.2,被鉴定为圆唇散白蚁的R.sp.3,被鉴定为尖唇散白蚁的H.sp.4,根据表皮碳氢化合物分析的结果,R.sp.1、R.sp.3和H.sp.4可能是其他种,而R.sp.2则可能是圆唇散白蚁的亚种或其他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蚁 表皮碳氢化合物 GC-MS分析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物因素对桔小实蝇表皮碳氢化合物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雷妍圆 林涛 +3 位作者 何丽云 吕利华 何余容 李群臣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05-812,共8页
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是为害园艺作物的重要检疫性害虫。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了取食3种寄主植物杨桃、番石榴和芒果的桔小实蝇雄成虫表皮碳氢化合物组成和含量,并以人工饲料饲养作为对照进行了比较。结... 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是为害园艺作物的重要检疫性害虫。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了取食3种寄主植物杨桃、番石榴和芒果的桔小实蝇雄成虫表皮碳氢化合物组成和含量,并以人工饲料饲养作为对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4种食物源的桔小实蝇共含有42种表皮碳氢化合物,其碳原子数为C29-C37,主要为正构烷烃、一甲基烷烃和二甲基烷烃。取食杨桃、番石榴和芒果桔小实蝇表皮碳氢化合物种类分别为人工饲料的99.3%、91.4%和98.3%,4种食物源的桔小实蝇表皮碳氢化合物种类基本相同,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可从含量上将各食物源的桔小实蝇区分开。不同食物源引起的差异体现在物质的含量上,而主要的组分种类相对稳定,说明食物因素不影响利用表皮碳氢化合物进行桔小实蝇种的鉴定。因此可提取种内共有物质作为种的特征峰,建立不同食物条件下桔小实蝇的指纹图谱,为检验检疫过程中实蝇种类的鉴定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小实蝇 气相色谱分析 表皮碳氢化合物 食物因素 雄成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昆虫表皮碳氢化合物与昆虫化学分类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李群臣 石庆型 +4 位作者 雷妍圆 林涛 齐国君 何余容 吕利华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2-69,共8页
基于表皮碳氢化合物的昆虫化学分类学已成为昆虫分类的一个重要工具。本文首先简述了世界范围内昆虫化学分类学的起源、发展及应用领域;其次在收集的大量文献基础上,综合分析了我国已开展昆虫表皮碳氢化合物组成研究的昆虫种类、研究内... 基于表皮碳氢化合物的昆虫化学分类学已成为昆虫分类的一个重要工具。本文首先简述了世界范围内昆虫化学分类学的起源、发展及应用领域;其次在收集的大量文献基础上,综合分析了我国已开展昆虫表皮碳氢化合物组成研究的昆虫种类、研究内容、取样与进样技术、数据的统计分析、应用领域和存在的问题。针对我国昆虫表皮碳氢化合物研究进展及其在昆虫分类中应用的现状,提出了今后我国在昆虫化学分类领域的研究方向,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表皮碳氢化合物 化学分类学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切梢小蠹幼虫表皮碳氢化合物与龄数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梦蝶 钱路兵 +2 位作者 泽桑梓 杨斌 李宗波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1-159,共9页
【目的】探究一种能准确反映云南切梢小蠹幼虫发育状况的化学分类指标,以便提高虫害预测预报精度及害虫综合管理能力。【方法】基于形态指标,包括头壳宽、体长、上颚长与宽划分龄数,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云南切梢小蠹不同龄数幼... 【目的】探究一种能准确反映云南切梢小蠹幼虫发育状况的化学分类指标,以便提高虫害预测预报精度及害虫综合管理能力。【方法】基于形态指标,包括头壳宽、体长、上颚长与宽划分龄数,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云南切梢小蠹不同龄数幼虫的正己烷浸提液进行检测,结合谱库检索、科瓦特指数、C8-C40烷烃混合标品等确定化合物种类和含量,用主成分分析和随机森林进行成分分析,并对比龄级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结果】云南切梢小蠹幼虫表皮碳氢化合物由正链烷烃、支链烷烃和烯烃3类19种化合物组成,正链烷烃以正二十五烷为代表,占比55.02%±8.20%;支链烷烃以13-甲基-二十九烷含量最高,占整个支链烷烃94.04%±14.02%;烯烃类以1,21-二十二烷二烯为主,占比63.03%±0.39%。随幼虫龄数增加,碳数、碳链长度和种类均明显增加,含量呈指数级递增(y=e 0.0865x-0.629,R=0.911),其中1龄幼虫有8种,含量为每虫2.32 ng±0.59 ng;2龄幼虫有8种,含量为每虫44.40 ng±11.46 ng;3龄幼虫有17种,含量为每虫280.75 ng±72.48 ng。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联合贡献率为81.7%,可将不同龄数的云南切梢小蠹幼虫明显区分开,龄级与龄级间无重叠,划分的标准明显优于形态指标法;化合物2,6,11-三甲基-十二烷、正十五烷、正十九烷、正二十三烷、正二十五烷具有较大的重要性,龄级间含量亦有显著差异(P<0.0001),2,6,11-三甲基-十二烷可用于1龄幼虫的标识性物质,正二十三烷和正二十五烷可识别2龄和3龄幼虫。【结论】云南切梢小蠹不同龄数幼虫的表皮碳氢化合物种类与含量有显著差异,2,6,11-三甲基-十二烷可用于1龄幼虫识别,正二十三烷和正二十五烷可用于识别2龄和3龄幼虫,幼虫表皮碳氢化合物能作为划分龄数的最佳分类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切梢小蠹 幼虫 表皮碳氢化合物 微量化合物 龄级 戴尔氏法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椰八角铁甲不同日龄和性别成虫表皮碳氢化合物的种类及动态 被引量:4
11
作者 蒲宇辰 向海军 +1 位作者 黄斌 侯有明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38-846,共9页
水椰八角铁甲Octodonta nipae(Maulik)是一种严重为害棕榈科植物的外来入侵害虫。为了明确日龄和性别等个体因素对水椰八角铁甲成虫表皮碳氢化合物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化学萃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不同日龄的水椰八角铁甲雌... 水椰八角铁甲Octodonta nipae(Maulik)是一种严重为害棕榈科植物的外来入侵害虫。为了明确日龄和性别等个体因素对水椰八角铁甲成虫表皮碳氢化合物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化学萃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不同日龄的水椰八角铁甲雌、雄成虫表皮碳氢化合物的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水椰八角铁甲成虫的表皮碳氢化合物由21种C 18-C 30的碳氢化合物构成,包括11种正构烷烃、2种单甲基烷烃、1种多甲基烷烃、3种正构烯烃、1种单甲基烯烃和3种环烷烃。不同日龄和性别成虫的表皮碳氢化合物的组成种类相同,但是一些组分的含量有明显变化,例如1 d、5 d、10 d和15 d雌、雄成虫之间正二十四烷、正二十六烷、2-甲基十九烷和1-二十烯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水椰八角铁甲成虫表皮碳氢化合物具有性二型,如性成熟雄虫的表皮的正二十烷、正二十一烷、正二十四烷、正二十六烷、2-甲基十九烷、10-甲基二十烷、1-二十烯和1-二十二烯的含量显著高于性成熟雌虫。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检验检疫过程中水椰八角铁甲近缘种,以及日龄、性别和性成熟的快速鉴定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椰八角铁甲 表皮碳氢化合物 化学信息素 性别二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不同地理种群红火蚁主要表皮碳氢化合物的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柳跃泽 黄俊 +4 位作者 张娟 李晓维 章金明 张治军 吕要斌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72-1679,共8页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一种真社会性昆虫,是世界上最具危险的100种入侵有害生物之一。红火蚁表皮碳氢化合物(cuticular hydrocarbons,CHCs)是其同巢识别的信号物质,对其种群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已有关于红火蚁主要...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一种真社会性昆虫,是世界上最具危险的100种入侵有害生物之一。红火蚁表皮碳氢化合物(cuticular hydrocarbons,CHCs)是其同巢识别的信号物质,对其种群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已有关于红火蚁主要体表碳氢化合物在近缘种间和不同虫态及品级间的差异比较,但是不同地理种群和红火蚁身体不同部位CHCs组分及其相对比例的差异性却鲜见报道。本文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浙江省温州、丽水及义乌3个不同地理种群红火蚁老龄工蚁的CHCs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红火蚁头部CHCs含量最高,达到50%以上,其次是胸部和腹部,而且在其身体各部位之间显著差异,CHCs含量在不同地理种群之间无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CHCs主要组分的相对比例发现,该数值在红火蚁头部表现较为规律,5种主要CHCs中的3-甲基二十七烷和3,9-二甲基二十七烷在不同地理种群之间较为波动,而正二十七烷、13-甲基二十七烷和13,15-二甲基二十七烷在温州和丽水种群之间较为稳定。本研究能为今后揭示遗传及环境因素对红火蚁巢间个体CHCs主要组分的调节机制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地理种群 表皮碳氢化合物 同巢识别 生物入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碳氢化合物在3种火蚁属蚂蚁成虫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群臣 石庆型 +3 位作者 陈婷 陈洁 吕利华 齐国君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14-1425,共12页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是火蚁属重要的入侵蚂蚁,与其近缘种黑火蚁S.richteri和杂交蚁S.invicta×S.richteri形态相似,难以区分。为了快速准确鉴定3种火蚁属近缘种,本研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解析3种火蚁的工蚁、有...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是火蚁属重要的入侵蚂蚁,与其近缘种黑火蚁S.richteri和杂交蚁S.invicta×S.richteri形态相似,难以区分。为了快速准确鉴定3种火蚁属近缘种,本研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解析3种火蚁的工蚁、有翅雌蚁、有翅雄蚁的表皮碳氢化合物种类和含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种火蚁共检测到62种表皮碳氢化合物,主要包括一甲基烷烃、二甲基烷烃和正构烷烃等;红火蚁、黑火蚁及杂交蚁不同品级的表皮碳氢化合物种类及含量存在显著的种间差异,红火蚁不同地理种群的表皮碳氢化合物种类及含量相似度较高;建立3种火蚁相应品级的分类判别函数,可准确区分各品级下的3种火蚁。因此,表皮碳氢化合物组成分析可用于红火蚁及其近缘种的分类鉴定,为口岸火蚁属蚂蚁的快速检疫鉴定提供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碳氢化合物 火蚁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虫表皮碳氢化合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苑 薛怀君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0-73,共14页
昆虫表皮碳氢化合物(cuticular hydrocarbons)是正烷烃、不饱和烃以及甲基支链烃的混合物。除了保持水分的基本功能外,还具有多种生物功能。鞘翅目昆虫(俗称甲虫)是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昆虫类群,目前对其表皮碳氢化合物研究开展颇多,主要... 昆虫表皮碳氢化合物(cuticular hydrocarbons)是正烷烃、不饱和烃以及甲基支链烃的混合物。除了保持水分的基本功能外,还具有多种生物功能。鞘翅目昆虫(俗称甲虫)是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昆虫类群,目前对其表皮碳氢化合物研究开展颇多,主要见于化学通讯领域,内容涉及到性信息素、标记信息素、聚集信息素、化学拟态、寄主/猎物定位和识别等方面。此外,在甲虫表皮碳氢化合物组成的影响因素、表皮碳氢化合物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以及在化学分类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也有不同程度的进展。本文对上述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归纳与总结,以期为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虫 表皮碳氢化合物 化学通讯 性信息素 化学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OSviewer的昆虫表皮碳氢化合物的研究热点及趋势
15
作者 张惟依 李敏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10期235-238,243,共5页
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作为外文文献数据来源,对1998年1月1日至2024年3月4日数据库中收录的昆虫表皮碳氢化合物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并利用文献计量工具VOSviewer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8—2024年该领域全球研究发文量整体呈缓慢增长... 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作为外文文献数据来源,对1998年1月1日至2024年3月4日数据库中收录的昆虫表皮碳氢化合物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并利用文献计量工具VOSviewer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8—2024年该领域全球研究发文量整体呈缓慢增长趋势。关键词突现结果显示,昆虫表皮碳氢化合物研究热点集中于Cuticular Hydrocarbons、Hymenoptera、Evolution、Nestmate Recognition。有关昆虫表皮碳氢化合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膜翅目昆虫类群,主要见于体表蜡质层成分与功能、信息素通讯、种内识别和种间生殖隔离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表皮碳氢化合物 文献计量学 VOSviewer文献计量软件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唇散白蚁雌性补充生殖蚁不同发育阶段表皮长链碳氢化合物的变化
16
作者 孔小红 赵莎 +5 位作者 郭晓慧 谈彦玲 王凯 杨柳 苏晓红 邢连喜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5-381,共7页
【目的】确定圆唇散白蚁Reticulitermes labralis补充生殖蚁不同发育阶段表皮长链碳氢化合物(cuticular longchained hydrocarbons,CHCs)的变化。【方法】人工隔离巢群饲养圆唇散白蚁R.labralis,观测其翅芽型补充生殖蚁的分化时间和... 【目的】确定圆唇散白蚁Reticulitermes labralis补充生殖蚁不同发育阶段表皮长链碳氢化合物(cuticular longchained hydrocarbons,CHCs)的变化。【方法】人工隔离巢群饲养圆唇散白蚁R.labralis,观测其翅芽型补充生殖蚁的分化时间和补充生殖蚁数量趋于稳定的时间,并采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补充生殖蚁不同发育阶段的表皮长链碳氢化合物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随着补充生殖蚁的出现,每一巢群会逐渐形成稳定数量的具有生殖能力的生殖蚁。若蚁在分化为补充生殖蚁的第8天时,43.3%的组补充生殖蚁数量趋于稳定,第16天时83.3%的组趋于稳定,第25天时93.3%的组趋于稳定,36 d后100%的组趋于稳定。通过补充生殖蚁不同发育阶段中CHCs各峰面积与若蚁阶段相应峰峰面积的比值随发育阶段的变化趋势分析发现,在卵中没有检测到的保留时间为38.52min的化合物在补充生殖蚁产7~8粒卵时峰面积比值是若蚁阶段的14.14倍;在卵中检测到的保留时间为35.50和39.21 min的峰面积比值在补充生殖蚁开始产卵后显著升高。【结论】CHCs不能用来区分有无生殖能力的补充生殖蚁个体,但可以很好地用来区分补充生殖蚁个体与尚未转化为生殖蚁的若蚁个体;保留时间为38.52 min的化合物是补充生殖蚁的特有物质;保留时间为35.50和39.21 min的化合物可作为补充生殖蚁已经产卵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唇散白蚁 表皮长链碳氢化合物 补充生殖蚁 若蚁 品级分化 信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花蓟马分类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高燕 齐国君 +2 位作者 钟锋 赵成银 吕利华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5-408,413,共5页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是一种危险性外来入侵害虫,虫体小,鉴定困难。本文总结了国内外西花蓟马分类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形态学鉴别、分子生物学方法以及基于表皮碳氢化合物分析的生化分类方法,并讨论了各种...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是一种危险性外来入侵害虫,虫体小,鉴定困难。本文总结了国内外西花蓟马分类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形态学鉴别、分子生物学方法以及基于表皮碳氢化合物分析的生化分类方法,并讨论了各种分类方法的优势和弊端,最后对西花蓟马的分类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花蓟马 分类鉴定 形态特征 分子生物学技术 表皮碳氢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蚁生殖活动中的化学信息交流 被引量:2
18
作者 嵇保中 刘曙雯 +3 位作者 曹丹丹 冀士琳 刘佳佳 王丽平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2-160,共9页
白蚁生殖包括两性生殖和产雌孤雌生殖,两性生殖中又有近亲交配和远亲交配的周期性轮换。两性生殖包括配对、串联、交配3个阶段,生殖活动的信息化学物质包括配对性信息素、串联性信息素和交配性信息素。配对性信息素由成虫腹板腺、背板... 白蚁生殖包括两性生殖和产雌孤雌生殖,两性生殖中又有近亲交配和远亲交配的周期性轮换。两性生殖包括配对、串联、交配3个阶段,生殖活动的信息化学物质包括配对性信息素、串联性信息素和交配性信息素。配对性信息素由成虫腹板腺、背板腺或后腹板腺分泌,目前已有27种白蚁的配对性信息素得到鉴定,化学成分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醇和醛,有的配对性信息素含有种特异性微量组分。串联性信息素和交配性信息素还需要进一步证实。表皮碳氢化合物和卵表特异性蛋白质成分也称为识别信息素,用于种间、种内及不同生殖状况个体的识别,从而影响配偶选择等生殖活动。栖北散白蚁和高山象白蚁的蚁后信息素已进行鉴定,其作为引发信息素调节不同品级生殖系统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蚁 配对性信息素 串联性信息素 交配性信息素 蚁后信息素 表皮碳氢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火蚁搬尸信号物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杰 徐艳勤 +1 位作者 王文凯 陈立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58-1465,共8页
蚂蚁死亡后在密闭、潮湿的巢穴环境内非常容易滋生病原菌,威胁巢穴健康。为了防止尸体的存在危害健康个体,工蚁识别尸体上的“死亡信号”并将其搬离巢穴。本研究采用溶剂提取法提取工蚁尸体化合物,并利用化学方法转化尸体提取物,然后测... 蚂蚁死亡后在密闭、潮湿的巢穴环境内非常容易滋生病原菌,威胁巢穴健康。为了防止尸体的存在危害健康个体,工蚁识别尸体上的“死亡信号”并将其搬离巢穴。本研究采用溶剂提取法提取工蚁尸体化合物,并利用化学方法转化尸体提取物,然后测试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工蚁对4种主要提取成分——酯、脂肪酸、表皮碳氢化合物以及哌啶生物碱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红火蚁尸体的正己烷提取物具有很强的搬尸活性,高达76%的滤纸条被搬运到弃尸堆。酯、自由脂肪酸和结合态脂肪酸都能引起红火蚁的搬尸行为,搬尸活性分别为40%、28%和19%。自由脂肪酸转化成甲酯后搬尸活性不变,但结合态脂肪酸转化成甲酯后搬尸活性丧失。此外,红火蚁尸体还释放出多种能够诱导搬尸行为的未知成分,说明“死亡信号”具有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脂肪酸 表皮碳氢化合物 生物碱 搬尸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