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蛋白水解物对高原地区缺氧缺血脑病新生儿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白细胞介素-18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吴亚臻 徐睿霞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96-1199,共4页
目的研究脑蛋白水解物对高原地区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HIE)患儿疗效及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5月本科收治的HIE患儿104例,随机分为常... 目的研究脑蛋白水解物对高原地区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HIE)患儿疗效及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5月本科收治的HIE患儿104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52)和脑蛋白水解物治疗组(n=52),另选取35名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患儿血清中hs CRP、IGF-1、IL-18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和轻度HIE组比较,中、重度HIE组患儿IGF-1水平下调(P〈0.05),hs CRP、IL-18水平上调(P〈0.05)。治疗后,脑蛋白水解物治疗组总有效率大于常规治疗组(χ2=8.922,P=0.012)。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脑蛋白水解物治疗组治疗后血清中IGF-1水平上升,hs CRP、IL-18浓度下降(P〈0.05)。结论脑蛋白水解物对高原地区HIE患儿疗效显著。血清hs CRP、IGF-1、IL-18水平变化可作为HIE患儿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缺氧缺血脑病 蛋白水解物 超敏C反应蛋白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白细胞介素-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抑制剂联合白细胞介素-2对人肾癌细胞株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家菁 胡志全 叶章群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8期686-689,共4页
目的:了解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商品名为赫赛汀)联合白细胞介素-2(IL-2)对肾癌细胞在体外的杀伤抑制作用,同时检测肾癌细胞在药物作用前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的表达情况。方法:肾癌细胞系通过细胞... 目的:了解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商品名为赫赛汀)联合白细胞介素-2(IL-2)对肾癌细胞在体外的杀伤抑制作用,同时检测肾癌细胞在药物作用前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的表达情况。方法:肾癌细胞系通过细胞培养技术进行培养,用单四唑(MTT)法观察曲妥珠单抗联合IL-2对该细胞系的抑制杀伤效果,进而运用链霉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免疫组化(S-P)法对HER2、MRP1表达进行测定。结果:曲妥珠单抗联合IL-2对肾癌细胞的生长抑制及耐药性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经药物处理后,HER2、MRP1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曲妥珠单抗能有效地抑制肾癌细胞的生长,对瘤细胞的耐药性也有一定的逆转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肾癌细胞 白细胞介素-2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的EGF-IL-18融合蛋白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及活性鉴定 被引量:2
3
作者 孟哲峰 彭颖 +1 位作者 沈波 吕建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3-115,117,共4页
目的 :制备能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的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干扰序列 白细胞介素 18(EGF-IL-18)融合蛋白 ,并鉴定其生物学活性。方法 :利用Bac-to-Bac表达系统在昆虫细胞Sf9中表达融合蛋白 ,用离子交换层析、疏水层析、凝胶过滤层析等方法纯... 目的 :制备能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的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干扰序列 白细胞介素 18(EGF-IL-18)融合蛋白 ,并鉴定其生物学活性。方法 :利用Bac-to-Bac表达系统在昆虫细胞Sf9中表达融合蛋白 ,用离子交换层析、疏水层析、凝胶过滤层析等方法纯化表达产物 ,并以IFN-γ诱导实验和EGFR竞争结合实验初步评价融合蛋白的生物活性。结果 :经SDS-PAGE和Westernblot检测 ,Sf9细胞中表达的重组蛋白与预期的EGF-IL-18融合蛋白分子量一致 ,纯化后融合蛋白具有较高纯度和良好的免疫原性。IFN -γ诱导实验和EGFR竞争结合实验显示 ,该融合蛋白具有肿瘤导向性和抗肿瘤活性。结论 :成功表达并纯化了具有肿瘤导向性的抗肿瘤蛋白———EGF-IL-18融合蛋白 ,该蛋白具有较好的肿瘤导向性和抗肿瘤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18融合蛋白 昆虫细胞 肿瘤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中NLRP3炎症小体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陈莉 刘静 +1 位作者 张磊 雷春灵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3-217,共5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刺激下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在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增殖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利用TGF-β刺...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刺激下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在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增殖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利用TGF-β刺激RPE细胞增殖模拟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Sham组)和TGF-β诱导RPE细胞增殖组(TGF-β组),TGF-β组再根据浓度(0.5μg·L^(-1)、2.5μg·L^(-1)、10.0μg·L^(-1)、12.5μg·L^(-1))分组。利用MTT微量酶比色法检测RPE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 blot观察NLRP3蛋白的表达变化;利用标准ELISA试剂盒检测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和IL-18表达情况。结果与Sham组比较,0.5μg·L^(-1) TGF-β组RPE细胞增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NLRP3、IL-1β和IL-18表达明显提高(均为P<0.01);2.5μg·L^(-1)、10.0μg·L^(-1)和12.5μg·L^(-1)TGF-β组RPE细胞增殖明显,NLRP3、IL-1β和IL-18表达均提高(均为P<0.05);与0.5μg·L^(-1) TGF-β组相比,2.5μg·L^(-1)、10.0μg·L^(-1)和12.5μg·L^(-1)TGF-β组RPE细胞增殖显著增加,NLRP3、IL-1β和IL-18表达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不同浓度TGF-β诱导RPE细胞增殖中NLRP3炎症小体表达变化不同,两者可能相互调控影响RPE细胞增殖,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d样受体蛋白3 转化生长因子β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白细胞介素-18 白细胞介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8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姚翠微 梁东 +2 位作者 刘华锋 唐德燊 陈孝文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4-367,共4页
目的:研究IL-18对体外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以明确IL-18在慢性肾脏疾病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应用RTPCR技术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 目的:研究IL-18对体外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以明确IL-18在慢性肾脏疾病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应用RTPCR技术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水平,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ICC)及Westernblot技术分别检测IL18对HK2细胞表达αSMA蛋白的影响。结果:(1)IL-18可促进HK2细胞表达αSMA、TGFβ1mRNA,且两者之间呈正相关(P<0.05)。(2)IL18增加αSMA阳性HK2细胞百分数(P<0.05)。(3)IL18使HK2细胞αSMA蛋白表达水平增加。结论:IL-18可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促进肾间质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8 肾小管上皮细胞 转分化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山羊IL-6与TGF-β1融合蛋白的制备及其活性检测
6
作者 庞明 董佳易 +3 位作者 倪思璐 管雄 张煜琛 陈德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15,共8页
【目的】制备具有免疫活性的奶山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与转移生长因子-β1(Transfer growth factor-β1,TGF-β1)融合蛋白。【方法】采集奶山羊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s),将P... 【目的】制备具有免疫活性的奶山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与转移生长因子-β1(Transfer growth factor-β1,TGF-β1)融合蛋白。【方法】采集奶山羊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s),将PBMCs用刀豆蛋白A(ConA)刺激后提取其总RNA,RT-PCR扩增IL-6与TGF-β1基因,构建其克隆载体及原核表达载体pET-32a-TGF-β1和pET-32a-IL-6,然后进行PCR和测序鉴定。将原核表达载体pET-32a-TGF-β1和pET-32a-IL-6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用IPTG诱导表达,以镍柱纯化试剂盒纯化IL-6与TGF-β1重组蛋白,对表达产物和纯化后的蛋白进行SDS-PAGE。用纯化的IL-6、TGF-β1蛋白刺激PBMCs,以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基因为内参,采用qRT-PCR法检测PBMCs IL-17 mRNA的表达量。【结果】RT-PCR扩增获得了627 bp的IL-6基因片段和1 137 bp的TGF-β1基因片段,成功构建了IL-6和TGF-β1基因的克隆载体及pET-32a-TGF-β1和pET-32a-IL-6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得到成功表达;获得了纯化的奶山羊IL-6与TGF-β1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联合刺激能使PBMCs的IL-17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结论】获得了具有免疫活性的奶山羊IL-6与TGF-β1重组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山羊 白细胞介素6 转移生长因子-Β1 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glycan和细胞因子在小牛椎间盘组织中的信息编码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亚平 邓幼文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89-894,共6页
目的:评估biglycan对表皮生长因子、成骨蛋白-1和白细胞介素-1信息编码和信号转导的影响。方法:从小牛尾椎获取椎间盘纤维环和髓核细胞。先用3种不同方式处理这些细胞(都基于不同的时间点和不同的浓度梯度):biglycan;细胞因子(表皮生长... 目的:评估biglycan对表皮生长因子、成骨蛋白-1和白细胞介素-1信息编码和信号转导的影响。方法:从小牛尾椎获取椎间盘纤维环和髓核细胞。先用3种不同方式处理这些细胞(都基于不同的时间点和不同的浓度梯度):biglycan;细胞因子(表皮生长因子、成骨蛋白-1和白细胞介素-1);biglycan联合细胞因子。然后应用Western印迹实验技术研究biglycan和细胞因子对小牛椎间盘细胞的信息编码,以及biglycan对小牛椎间盘组织中细胞因子信息编码和转导的影响。对所得数据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iglycan能促进纤维环和髓核细胞的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表达,比对照组升高3~4倍,最佳作用时间在10 min,最佳作用浓度为20μmol/L;3种细胞因子也能促进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表达;biglycan分别与3种细胞因子联合应用时,可明显降低细胞因子的蛋白表达,且随着biglycan浓度的递增,细胞因子的蛋白表达递减,纤维环和髓核细胞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iglycan能黏附椎间盘细胞并激活细胞外调节蛋白通路,这种影响具有时间与浓度依赖性;biglycan既可降低表皮生长因子和成骨蛋白-1对椎间盘组织合成代谢的影响,也可降低白细胞介素-1对椎间盘组织分解代谢的影响。Biglycan可能对退变椎间盘组织的自我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双糖链蛋白聚糖/biglycan 细胞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 成骨蛋白-1 白细胞介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灸对迷走神经切断后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修复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向丽婷 彭亮 +8 位作者 李飞 刘芳 陈果 向娟 陈英 冯有亮 杨舟 于隽 李燕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7-170,共4页
目的:选择性地切断大鼠胃迷走神经通路,并应用组织形态学、生化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观察艾灸预处理对胃黏膜损伤大鼠的内源性物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表皮生长因子(EGF)、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的影响,以及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 目的:选择性地切断大鼠胃迷走神经通路,并应用组织形态学、生化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观察艾灸预处理对胃黏膜损伤大鼠的内源性物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表皮生长因子(EGF)、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的影响,以及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进一步探讨艾灸预处理对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和迷走神经通路之间的关系。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即A正常对照组;B模型组;C艾灸+模型组;D艾灸+模型+迷走神经切断组。手术组应严格按照要求先进行迷走神经切断,然后采用无水乙醇灌胃法对相应各组制备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同时对各组进行艾灸处理,取胃组织后按Guth法计算胃黏膜损伤指数(UI)和光镜下观察胃黏膜组织形态学变化;最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胃黏膜组织保护相关内源性物质IL-1β、EGF、TNF-α的含量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血清中HSP70的表达。结果:与A组比较,B组UI、血清IL-1β含量明显升高(P<0.01)、EGF含量下降(P<0.01)、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1)、胃黏膜组织浸润明显、HSP70稍升高;与B组和D组比较,C组UI、血清IL-1β含量明显降低(P<0.01)、TNF-α含量明显降低(P<0.01)、EGF含量升高(P<0.01)、胃黏膜组织形态较为完好、HSP70表达上调(P<0.05)。结论:艾灸组能够明显改善大鼠胃黏膜损伤组织形态和降低胃黏膜损伤指数,同时也能上调大鼠胃黏膜当中HSP70的表达,而这一修复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迷走神经的调节,因而,迷走神经通路是艾灸对胃黏膜损伤修复和保护因子表达的重要调节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迷走神经 胃黏膜损伤 足三里 白细胞介素- 表皮生长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 热休克蛋白7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