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价应用CT导向肺癌穿刺活检标本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价值。方法 21例穿刺前未接受肿瘤治疗,无其他肿瘤病史,临床诊断Ⅲ~Ⅳ期期肺癌病例。采用多排螺旋CT导向作病灶活检,所有标本均作病理学检查并采用PCR法检测E...目的评价应用CT导向肺癌穿刺活检标本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价值。方法 21例穿刺前未接受肿瘤治疗,无其他肿瘤病史,临床诊断Ⅲ~Ⅳ期期肺癌病例。采用多排螺旋CT导向作病灶活检,所有标本均作病理学检查并采用PCR法检测EGFR突变。结果①21例中9例使用18 G Chiba针,12例用20 G Chiba针。病理诊断为腺癌12例、鳞癌3例、小细胞癌1例、未分化癌5例。②21例穿刺术后3例见针道少量渗血,无一例出现气胸。③21例标本中,共检测到EGFR突变10例(47.6%)。12例腺癌患者中8例检出EGFR突变,其他类型肿瘤2例突变;在12例女性患者中有8例发现EGFR体突变,9例男性患者有2例突变。结论活检标本中EGFR基因突变可为临床药物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依据。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肺腺癌新分类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共纳入中日友好医院2010年3月至2014年12月经手术肺切除术后且病理证实为浸润性肺腺癌患者94例,对其进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目的:探讨肺腺癌新分类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共纳入中日友好医院2010年3月至2014年12月经手术肺切除术后且病理证实为浸润性肺腺癌患者94例,对其进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入组患者均按照2011年国际肺癌研究学会(Intem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IASLC)、美国胸科学会(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ATS)和欧洲呼吸学会(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ERS)分类方法进行肺腺癌亚型分类,分析肺腺癌新分类与EGFR基因突变之间的关系;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卡方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入组的94例肺腺癌患者,男、女患者均为47例;年龄24~79岁,中位年龄61岁,60岁及以上48例,60岁以下46例;既往或现在吸烟者34例,不吸烟者60例。根据病理分期,Ⅰ期患者34例,Ⅱ期患者17例,Ⅲ期24例,Ⅳ期19例。EGFR基因外显子19突变例数22,外显子20突变例数2,外显子21突变例数26,外显子10和21同时突变例数1,入组患者EGFR基因总突变率为54.3%(51/94),其中腺泡状为主型肺腺癌EGFR突变例数24例,伏壁状为主型肺腺癌14例,乳头状为主型肺腺癌与实体状为主型肺腺癌均为5例,微乳头状为主型肺腺癌3例,黏液腺癌为0;腺泡状为主型肺腺癌较非腺泡状为主型肺腺癌EGFR突变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7%vs.46.6%,P=0.057);实体状为主型肺腺癌较非实体状为主型肺腺癌EGFR突变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3%vs.61.3%,P=0.005);黏液腺癌较非黏液腺癌EGFR基因突变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 vs.57.3%,P=0.018)。结论:不同的病理亚型肺腺癌EGFR突变率存在差异,其中腺泡状为主型肺腺癌较非腺泡状为主型肺腺癌的EGFR基因突变发生率高,实性为主型肺腺癌较非实性为主肺腺癌EGFR突变发生率低,黏液腺癌较非黏液腺癌EGFR基因突变率低。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评价应用CT导向肺癌穿刺活检标本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价值。方法 21例穿刺前未接受肿瘤治疗,无其他肿瘤病史,临床诊断Ⅲ~Ⅳ期期肺癌病例。采用多排螺旋CT导向作病灶活检,所有标本均作病理学检查并采用PCR法检测EGFR突变。结果①21例中9例使用18 G Chiba针,12例用20 G Chiba针。病理诊断为腺癌12例、鳞癌3例、小细胞癌1例、未分化癌5例。②21例穿刺术后3例见针道少量渗血,无一例出现气胸。③21例标本中,共检测到EGFR突变10例(47.6%)。12例腺癌患者中8例检出EGFR突变,其他类型肿瘤2例突变;在12例女性患者中有8例发现EGFR体突变,9例男性患者有2例突变。结论活检标本中EGFR基因突变可为临床药物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文摘目的:探讨肺腺癌新分类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共纳入中日友好医院2010年3月至2014年12月经手术肺切除术后且病理证实为浸润性肺腺癌患者94例,对其进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入组患者均按照2011年国际肺癌研究学会(Intem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IASLC)、美国胸科学会(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ATS)和欧洲呼吸学会(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ERS)分类方法进行肺腺癌亚型分类,分析肺腺癌新分类与EGFR基因突变之间的关系;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卡方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入组的94例肺腺癌患者,男、女患者均为47例;年龄24~79岁,中位年龄61岁,60岁及以上48例,60岁以下46例;既往或现在吸烟者34例,不吸烟者60例。根据病理分期,Ⅰ期患者34例,Ⅱ期患者17例,Ⅲ期24例,Ⅳ期19例。EGFR基因外显子19突变例数22,外显子20突变例数2,外显子21突变例数26,外显子10和21同时突变例数1,入组患者EGFR基因总突变率为54.3%(51/94),其中腺泡状为主型肺腺癌EGFR突变例数24例,伏壁状为主型肺腺癌14例,乳头状为主型肺腺癌与实体状为主型肺腺癌均为5例,微乳头状为主型肺腺癌3例,黏液腺癌为0;腺泡状为主型肺腺癌较非腺泡状为主型肺腺癌EGFR突变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7%vs.46.6%,P=0.057);实体状为主型肺腺癌较非实体状为主型肺腺癌EGFR突变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3%vs.61.3%,P=0.005);黏液腺癌较非黏液腺癌EGFR基因突变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 vs.57.3%,P=0.018)。结论:不同的病理亚型肺腺癌EGFR突变率存在差异,其中腺泡状为主型肺腺癌较非腺泡状为主型肺腺癌的EGFR基因突变发生率高,实性为主型肺腺癌较非实性为主肺腺癌EGFR突变发生率低,黏液腺癌较非黏液腺癌EGFR基因突变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