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黔西南汉族人群表皮生长因子前体蛋白编码序列第14和16外显子中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
1
作者 周白玉 张兵 +5 位作者 陈海明 王兴林 刘祖明 李方明 刘金伟 杨绍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9期3587-3591,共5页
背景与目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在蛋白编码序列中多以富集成簇的方式分布,并提示其可能有民族区域和人种之间的差异性,然而SNPs在黔西南汉族人群表皮生长因子前体蛋白(prepro EGF)编码序列第14和16外显子中的分布状况迄今尚未见报道,... 背景与目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在蛋白编码序列中多以富集成簇的方式分布,并提示其可能有民族区域和人种之间的差异性,然而SNPs在黔西南汉族人群表皮生长因子前体蛋白(prepro EGF)编码序列第14和16外显子中的分布状况迄今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拟对35例黔西南汉族受试者进行研究,旨在分析SNPs在prepro EGF编码序列第14和16外显子中的分布特征。方法设计合成4条引物,分别对35例汉族受试者prepro EGF编码序列第14和16外显子区段进行PCR扩增和产物的DNA测序;检索单核苷酸多态性资料库(db SNP)获取资料并与测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5例黔西南汉族受试者中13例(37.1%)在prepro EGF编码序列的2 525 bp位点出现SNPs,基因型为AG和GG,频率分别为69.2%和30.8%,其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A 34.6%和G 65.4%;27例(77.1%)在2 576 bp位点有SNPs,基因型为AA和AG,频率分别为66.7%和33.3%,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A 83.3%和G 16.7%。相比之下,北京汉族受试者较黔西南汉族受试者在prepro EGF编码序列第14外显子内多了1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即2 619 bp位点;欧美等其他民族不仅在prepro EGF编码序列第14外显子内分布有rs199935855等7个SNPs,而且在其第16外显子内也分布有rs149396988等6个SNPs;黔西南汉族和北京汉族受试者在prepro EGF编码序列的第16外显子内均未见有SNPs分布。结论在黔西南汉族、北京汉族和欧美等民族的prepro EGF编码序列第14和16外显子中,SNPs分别具有各民族、各种族的特征性分布,据此可区分不同地域的种族和人群,甚至进行个体识别。也可将这些呈特征性分布的SNPs视为遗传标记进而深入研究SNPs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 贵州 多态性 单核苷酸 表皮生长因子前体蛋白 多位点测序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兹蛋白477位酪氨酸的磷酸化在神经生长因子前体促进乳腺癌细胞侵袭中起关键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李福喜 邵文凤 +4 位作者 唐芮 于晓然 温桥生 余焱林 熊静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98-903,共6页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前体(precursor of nerve growth factor,pro NGF)促进乳腺癌细胞侵袭的作用与埃兹蛋白(ezrin)表达水平及其567位苏氨酸(Thr567)和477位酪氨酸(Tyr477)的磷酸化的相互关系。方法用梯度浓度的pro NGF(0、2.5、5和10 ...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前体(precursor of nerve growth factor,pro NGF)促进乳腺癌细胞侵袭的作用与埃兹蛋白(ezrin)表达水平及其567位苏氨酸(Thr567)和477位酪氨酸(Tyr477)的磷酸化的相互关系。方法用梯度浓度的pro NGF(0、2.5、5和10 ng/m L)刺激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和MCF-7,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pro NGF对MDA-MB-231和MCF-7侵袭的影响;用免疫印迹法检测ezrin蛋白的表达水平,ezrin Thr567和ezrin Tyr477磷酸化水平的变化;在MDA-MB-231中转染p Enter-His-ezrin Y477F质粒(ezrin显性负突变质粒),研究ezrin Tyr477磷酸化在pro NGF促进乳腺癌细胞侵袭中的作用。结果pro NGF以浓度依赖的方式促进MDA-MB-231和MCF-7的侵袭(P<0.05);pro NGF以浓度依赖和时间依赖的方式显著升高ezrin Tyr477磷酸化,而对ezrin蛋白的表达以及其Thr567磷酸化无明显影响;Src激酶特异抑制剂SKI-606显著抑制pro NGF对ezrin Tyr477磷酸化的促进作用;转染p Enter-His-ezrin Y477F抑制pro NGF对MDA-MB-231细胞ezrin Tyr477磷酸化和侵袭能力的促进作用(P<0.05)。结论 ezrin Tyr477磷酸化在pro NGF促进乳腺癌细胞侵袭中起关键作用;pro NGF通过激活Src激酶使ezrin Tyr477发生磷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神经生长因子 埃兹蛋白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前体基因的重组、表达及其蛋白纯化 被引量:3
3
作者 施有为 刘莉 程蕴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25-828,845,共5页
目的:构建含有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humaninsulin-likegrowthfactor-1,hIGF-1)前体编码全长cDNA的重组载体,使其在E.coliBL21(DE3)中表达,并对此表达菌株所表达的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同时探讨其抗原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CR法,扩增编码h... 目的:构建含有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humaninsulin-likegrowthfactor-1,hIGF-1)前体编码全长cDNA的重组载体,使其在E.coliBL21(DE3)中表达,并对此表达菌株所表达的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同时探讨其抗原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CR法,扩增编码hIGF-1前体cDNA的片段,通过双酶切、胶回收纯化、连接后得到pET32a(+)/hIGF-1重组载体,然后将其转化入BL21(DE3)中,经IPTG诱导后表达的重组蛋白经镍柱亲和层析纯化,并用Westernblot法检测重组蛋白的抗原活性。结果:重组质粒pET32a(+)/hIGF-1经双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后证实构建成功。BL21(DE3)表达的重组蛋白经SDS-PAGE电泳后显示,其表达量占细菌总蛋白量的25%左右,该重组蛋白经镍柱亲和层析纯化后其纯度高达90%以上。Westernblot结果显示非常清晰的免疫印迹条带,表明此重组蛋白具有免疫学特异性。结论:pET32a(+)/hIGF-1重组载体构建成功,并能够高效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PCR 重组蛋白 亲和层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β-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谭家泽 宦小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79-983,共5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对人类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中β-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β-site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cleaving enzyme1,BACE1)的影响以及可能的细胞信号机制。方法:用不...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对人类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中β-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β-site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cleaving enzyme1,BACE1)的影响以及可能的细胞信号机制。方法:用不同剂量IGF-1(20、40 ng/ml和80 ng/ml)作用于人类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 24 h,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BACE-1mRNA及蛋白水平;Western blot检测淀粉样前体蛋白、C99、C83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hosphoinositide3-kinase/serine threonine kinase,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的水平;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β-淀粉样蛋白42(β-amyloid peptide,Aβ42)的水平,然后选择最佳剂量的IGF-1(80 ng/ml)作用于人类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在此之前30 min加入PI3-K抑制剂LY294002(25μmol/L及50μmol/L),重复上述检测。结果:IGF-1降低BACE-1、C99及Aβ42的水平(P=0.000),提高C83的表达(P=0.000),增加Akt的磷酸化(P=0.000),而LY294002具有抑制IGF-1的上述作用。结论:IGF-1降低BACE-1mRNA及蛋白的水平,其机制可能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β-淀粉样蛋白裂解酶1 磷脂酰肌醇-3激酶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前体蛋白在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细胞病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周琳琳 杨晓春 梅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3828-3830,3833,共4页
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细胞病变(DR)是糖尿病的主要周围神经组织病变。许多研究表明它发生在视网膜微血管病变之前,其受累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神经胶质细胞、视锥视杆细胞等发生损伤和死亡,是最终导致糖尿病患者视力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DR... 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细胞病变(DR)是糖尿病的主要周围神经组织病变。许多研究表明它发生在视网膜微血管病变之前,其受累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神经胶质细胞、视锥视杆细胞等发生损伤和死亡,是最终导致糖尿病患者视力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DR已成为目前全球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神经生长因子前体蛋白(proNGF)能与其凋亡受体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NTR)结合,对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并介导细胞凋亡。研究证实,proNGF在DR中扮演了重要作用。本文现就proNGF及其受体p75NTR在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细胞病变的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蛋白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神经节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巨细胞病毒诱导分化中的神经干细胞分泌神经生长因子前体 被引量:4
6
作者 李玲 王斌 +8 位作者 白志强 李鹏 王海涛 刘海燕 姜光域 宋旭霞 钱冬萌 闫志勇 丁守怡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9期904-909,共6页
目的研究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对人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过程中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及其受体p75NTR、trkA表达的影响,为阐明HCMV感染致NSC损伤的分子机制提... 目的研究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对人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过程中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及其受体p75NTR、trkA表达的影响,为阐明HCMV感染致NSC损伤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培养人海马NSC,感染组以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n,MOI)为5的HCMVAD169株感染NSC,对照组只加入与病毒悬液等体积的培养液,在感染病毒的同时,诱导感染组和对照组NSC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分别在感染后0、1、3、5、7、9 d收获细胞,用RT-PCR、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内NGF及其受体p75NTR、trkA的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NSC不表达NGF及其受体P75NTR和trkA。感染组细胞在第3天开始出现NGFmRNA的表达,第5天出现P75NTRmRNA的表达,且其表达强度随时间增强;第5天出现相对分子质量为40000和100000NGF前体蛋白(ProNGF)和P75NTR蛋白,随时间延长,表达强度升高。免疫荧光检测显示,NGF前体蛋白位于细胞的细胞质;整个感染过程中未检测到trkA的表达。结论 HCMV感染可诱导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的海马NSC分泌NGF前体蛋白及其受体p75NT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巨细胞病毒 神经干细胞 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蛋白 P75NTR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皂角毒、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双功能抗体的制备与体外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尚权 严缘昌 +3 位作者 赵峰 杨绍华 陈小东 何颖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68-170,共3页
目的:研究制备抗皂角毒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双功能抗体,用以导向皂角毒杀伤肿瘤细胞。方法:在制备EQ75、CY12.14单克隆抗体细胞株的基础上,通过杂交杂交瘤技术制备双功能抗体细胞株。结果:双功能抗体(EQ75×... 目的:研究制备抗皂角毒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双功能抗体,用以导向皂角毒杀伤肿瘤细胞。方法:在制备EQ75、CY12.14单克隆抗体细胞株的基础上,通过杂交杂交瘤技术制备双功能抗体细胞株。结果:双功能抗体(EQ75×CY12.14)与单用皂角毒杀伤肿瘤细胞(A431)的IC50分别为10-9.6、10-8.4mol/L。结论:双功能抗体(EQ75×CY12.14)杀伤肿瘤细胞(A431),以IC50值计算,有效率为单用皂角毒的15倍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功能抗 皂角毒蛋白 表皮生长因子 外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在急性心力衰竭所致呼吸困难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赵楠 薛晖 +1 位作者 苏晗 吴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0-114,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以及IGFBP7联合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在急性心力衰竭所致呼吸困难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就诊的154例急性呼吸困难患者为研... 目的探讨血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以及IGFBP7联合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在急性心力衰竭所致呼吸困难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就诊的154例急性呼吸困难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非急性心力衰竭组(n=93)和急性心力衰竭组(n=61)。2组患者均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胸部X线片、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IGFBP7和NT-proBNP水平检测。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2组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对有统计学意义(P<0.05)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GFBP7、NT-proBNP以及二者联合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呼吸困难的诊断价值。结果与非急性心力衰竭组比较,急性心力衰竭组患者合并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心房颤动比例,血浆IGFBP7和NT-proBNP水平显著增高,而合并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比例、LVEF和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GFR)则显著降低(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GFBP7、NT-proBNP升高及LVEF降低是急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IGFBP7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为0.878(0.821~0.935)。IGFBP7最佳截断值为98.4 ng/mL,诊断心力衰竭性呼吸困难的灵敏度为85.2%,特异度为82.8%。NT-proBNP的ROC曲线AUC为0.879(0.818~0.940)。NT-proBNP的最佳截断值为1366 ng/L,诊断心力衰竭性呼吸困难的灵敏度为85.2%,特异度为89.2%。二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952(0.918~0.986),灵敏度为88.5%,特异度92.5%。结论单独使用IGFBP7或联合NT-proBNP是诊断急性心力衰竭所致呼吸困难的有效方法,IGFBP7可作为一种新型的急性心力衰竭的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力衰竭 呼吸困难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 N末端脑钠肽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HB-EGF)在心脏发育中的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彭健豪 张连峰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17-217,共1页
关键词 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 心脏发育 factor HB-EGF 蛋白 跨膜区 金属蛋白 结合 结构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妥昔单抗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元凋亡、胶质细胞活化及脑组织淀粉样前体蛋白表达的影响
10
作者 杨琴 龚哲 +2 位作者 王新新 姚要兵 贾延劼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7-602,共6页
目的:探讨西妥昔单抗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凋亡、胶质细胞活化及脑组织淀粉样前体蛋白(APP)表达的影响。方法:27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西妥昔单抗组,每组9只。结扎大脑中动脉制备缺血再灌注模型,立即经侧脑室... 目的:探讨西妥昔单抗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凋亡、胶质细胞活化及脑组织淀粉样前体蛋白(APP)表达的影响。方法:27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西妥昔单抗组,每组9只。结扎大脑中动脉制备缺血再灌注模型,立即经侧脑室注射给予西妥昔单抗(106μg/d),持续7 d。每组选取3只,在术后第3和7天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每组分别在缺血再灌注术后第3和7天处死3只,取脑组织制备冰冻切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APP及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用TUNEL染色法检测神经元凋亡指数。提取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组织制备胶质细胞悬液,培养的胶质细胞换成含有西妥昔单抗(10μg/mL)的无糖无血清培养基在缺氧培养箱中培养2 h,然后换成正常糖/血清的培养基在正常氧的培养箱中继续培养6 h,收集细胞,观察胶质细胞GFAP荧光强度的变化,对照组不进行缺氧/复氧处理,缺氧/复氧组不加西妥昔单抗。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升高,凋亡指数增加,胶质细胞GFAP免疫荧光强度增强,APP表达升高(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西妥昔单抗组神经功能评分下降,凋亡指数降低,GFAP免疫荧光强度减弱,APP表达下降(P<0.05)。体外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缺氧/复氧组胶质细胞GFAP免疫荧光强度增强,而西妥昔单抗组较缺氧/复氧组降低(P<0.05)。结论:西妥昔单抗能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减少APP的表达、抑制神经元凋亡及胶质细胞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表皮生长因子 淀粉样蛋白 凋亡 胶质细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色素前体多巴和多巴胺培养后的中华按蚊蛹体壁结构特征及其转录组分析
11
作者 向凯 邱品品 +8 位作者 洪俊峰 凌瑕 周操 何树林 谢新元 蒋艳萍 王思艺 陈斌 乔梁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7-338,共12页
【目的】筛选出促黑化条件下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蛹体壁中表达变化最显著的基因类群,并初步探究它们与黑色素前体累积及表皮结构特征间的相关性。【方法】在Grace’s昆虫细胞培养基中添加黑色素前体多巴(dopa)和多巴胺(dopamine)... 【目的】筛选出促黑化条件下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蛹体壁中表达变化最显著的基因类群,并初步探究它们与黑色素前体累积及表皮结构特征间的相关性。【方法】在Grace’s昆虫细胞培养基中添加黑色素前体多巴(dopa)和多巴胺(dopamine),对化蛹20 min内中华按蚊体壁进行体外培养,对照组(CK)中不添加黑色素前体,培养16 h时利用体视显微镜观察黑色素前体处理组与对照组蛹体壁着色和表皮截面特征;通过Illumina测序平台对黑色素前体处理组与对照组蛹体壁进行转录组测序,对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 expression genes,DEGs)进行GO功能分类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分析被显著富集的基因注释和染色体分布;利用qRT-PCR验证转录组数据。【结果】多巴和多巴胺处理组中华按蚊蛹体壁与表皮截面相比于CK明显黑化,且多巴处理组着色程度最深;多巴和多巴胺处理组中华按蚊蛹表皮相比于CK明显增厚,且增厚程度与黑化程度相关。多巴处理组vs CK与多巴胺处理组vs CK比较组的DEGs分别为2952和697个,且下调基因居多;这两类比较组间共有上调的DEGs有223个,共有下调的DEGs有347个。DEGs的GO功能注释结果表明,在上述比较组以及两比较组间共有的上调DEGs被显著富集到表皮结构组分(GO:0042302)。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多巴处理组vs CK比较组上调的DEGs被显著富集到剪切体通路,下调的DEGs被显著富集到Toll-Imd和Hippo信号通路;在多巴胺处理组vs CK比较组中下调DEGs被显著富集到自噬通路;这两比较组间共享的DEGs没有被显著被富集的通路;65个被富集的上调表皮蛋白基因来自于CPR,CPF,TWDL,CPLC和CPAP 5个家族,并分布于3条染色体,其中部分成员成簇分布。qRT-PCR结果显示,两比较组中所选择的共有上调的12个表皮蛋白基因的表达量与转录组数据一致。【结论】本研究在组学水平上证实了蚊虫体壁组织中黑色素的过量累积能够诱导大量表皮蛋白基因的显著上调表达,并使得其表皮结构特征发生改变。研究结果为后续探索黑色素前体对表皮结构基因的调控机制,以及理解昆虫表皮重要组分间的互作模式,对昆虫适应性状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按蚊 黑化 黑色素 转录组 表皮蛋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蛋白前体小干扰RNA提高小鼠皮肤创面修复的质量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美香 李姗姗 +9 位作者 王月 王威 殷文江 李周儒 董国凯 马静媛 蒯锦霞 包海军 孙晓明 蔡红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3-69,共7页
为探讨颗粒蛋白前体(progranulin,PGRN)小干扰RNA对提高小鼠切创损伤创面愈合质量的作用,通过选取33只健康雄性BALB/c小鼠,制作小鼠背部皮肤孔状切除模型,按照处理因素不同随机分为3组:健康小鼠对照组(Control组)、溶剂+皮肤孔状切除组(... 为探讨颗粒蛋白前体(progranulin,PGRN)小干扰RNA对提高小鼠切创损伤创面愈合质量的作用,通过选取33只健康雄性BALB/c小鼠,制作小鼠背部皮肤孔状切除模型,按照处理因素不同随机分为3组:健康小鼠对照组(Control组)、溶剂+皮肤孔状切除组(Vehicle组)和Si-m-PGRN+皮肤孔状切除组(Si-m-PGRN组)。分别于造模后0、4、8、12、16 d背部皮下注射30μL的生理盐水或Si-m-PGRN。各组小鼠分别于4、8、12、16、20 d麻醉处死取材,采用大体观察、常规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研究了创面愈合情况。结果表明:注射Si-m-PGRN后,PGRN在伤口处表皮和真皮中表达较低。Si-mPGRN 组与 Vehicle 组在伤后4、8、12、16 d相比,创面面积缩小明显,愈合率较快,新生表皮的细胞层数较多,表皮较厚,分层明显,伤口的再上皮化加速,上皮层次明显;伤后20 d,Vehicle 组和Si-m-PGRN组的上皮厚度与Control组相比显著较厚,而两组之间创面面积、愈合率,新生表皮的厚度均无差异。可见PGRN小干扰RNA分子在皮肤损伤愈合前期能提高小鼠皮肤伤口愈合率、增加新生表皮厚度,加快伤口的再上皮化速度,而在皮肤损伤愈合后期无明显作用,表明PGRN小干扰RNA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显著提高创面愈合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蛋白 创伤愈合 皮肤 表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FG-E8作为外泌体载体蛋白的作用与功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黎智康 刘晨雪璇 +2 位作者 谭楚敏 熊盛 谢秋玲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88-294,共7页
构建MFG-E8全长和截短体的重组质粒,分析各截短体蛋白能否将目的蛋白带到外泌体上并确定其位置,以探讨MFG-E8各结构域功能及其作为外泌体上载体蛋白的效率。利用PCR扩增出带有信号肽的MFG-E8及其截短体基因,与EGFP基因连接,构建7种重组... 构建MFG-E8全长和截短体的重组质粒,分析各截短体蛋白能否将目的蛋白带到外泌体上并确定其位置,以探讨MFG-E8各结构域功能及其作为外泌体上载体蛋白的效率。利用PCR扩增出带有信号肽的MFG-E8及其截短体基因,与EGFP基因连接,构建7种重组质粒。之后PEI介导瞬转HEK293F细胞进行表达,利用EGFP的荧光,通过Western blot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蛋白表达情况及其在胞内的位置。同时提取转染细胞分泌的外泌体,通过Western blot和电镜检测重组蛋白在外泌体中的情况。最后将含有重组蛋白的外泌体转染293T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外泌体将重组蛋白带入受体细胞中的情况。结果表明,成功构建MFG-E8全长及截短体重组质粒并在HEK293F细胞中表达,各重组蛋白在胞内均有表达,其中EGF-L表达量最高,C2最低,细胞上清中只能检测到EGF-L、C1、EC1的表达。转染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只检测到MFG-E8、EC1和C1C2三种蛋白。含有这3种蛋白的外泌体转染HEK293T细胞,3组细胞均有荧光,其中MFG-E8-EGFP的外泌体效果最好。MFG-E8能够作为蛋白载体将目的蛋白带到外泌体膜上,其C1、C2结构域对该过程至关重要,EGF-L的存在可以促进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脂肪球表皮生长因子Ⅷ(MFG-E8) 截短 外泌 蛋白 结构域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β-环糊精干扰脂质微区影响脑胶质瘤细胞系C6侵袭和迁移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飞 李梅 +6 位作者 卢佳友 朱刚 林江凯 孟辉 吴南 陈志 冯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471-475,共5页
目的观察甲基-β-环糊精(MβCD)破坏脂质微区结构对经体外培养的大鼠脑胶质瘤细胞系C6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MβCD(5mmol/L)破坏经体外培养的大鼠脑胶质瘤细胞系C6细胞膜脂质微区,通过Transwell细胞侵袭和迁移实验检测细... 目的观察甲基-β-环糊精(MβCD)破坏脂质微区结构对经体外培养的大鼠脑胶质瘤细胞系C6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MβCD(5mmol/L)破坏经体外培养的大鼠脑胶质瘤细胞系C6细胞膜脂质微区,通过Transwell细胞侵袭和迁移实验检测细胞侵袭性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膜脂质微区结构蛋白Caveolin-1和膜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干扰组大鼠脑胶质瘤细胞系C6细胞Caveolin-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0,0.001)。对照组大鼠脑胶质瘤细胞系C6细胞穿过聚碳酸酯微膜数目为(54.00±9.59)个/视野,干扰组为(23.94±5.56)个/视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对照组大鼠脑胶质瘤细胞系C6细胞迁移至空白端的细胞数目为(134.00±9.68)个/视野,干扰组为(88.00±6.22)个/视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甲基-β-环糊精破坏脂质微区结构后可降低经体外培养的大鼠脑胶质瘤细胞系C6细胞的侵袭性和迁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降低Caveolin-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等多种膜蛋白和受体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肿瘤侵润 环糊精类 膜微区 细胞质膜微囊蛋白 表皮生长因子 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训练对D-半乳糖造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海马β位淀粉样蛋白42和裂解酶1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波 徐静 +1 位作者 余锋 季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1-114,119,共5页
目的:探讨游泳+跑台的混合运动训练对D-半乳糖所致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海马内β位淀粉样蛋白42和裂解酶1(Aβ42、BACE1)的影响。方法:将1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注射组(C组)和运动注射组(T组),所有大鼠连续8周腹腔注射D-gal造... 目的:探讨游泳+跑台的混合运动训练对D-半乳糖所致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海马内β位淀粉样蛋白42和裂解酶1(Aβ42、BACE1)的影响。方法:将1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注射组(C组)和运动注射组(T组),所有大鼠连续8周腹腔注射D-gal造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同时,T组大鼠连续进行8周的游泳和跑台(均每周3次,交替进行)相结合的混合运动训练。运用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Aβ42蛋白表达量,运用RT-PCR法检测大鼠海马BACE1mRNA和IGF-1mRNA的表达量。结果:①与C组相比,T组大鼠海马内Aβ42蛋白表达量显著减少,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②C组比T组大鼠海马内BACE1mRNA表达量多,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与C组相比,T组大鼠海马内胰岛素源生长因子(IGF)-1mRNA表达增加,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游泳和跑步混合运动训练能延缓AD的发展进程,这可能与运动训练上调了AD大鼠海马内IGF-1mRN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训练 D-半乳糖 阿尔茨海默病 海马 β-淀粉样蛋白42 β位淀粉样蛋白裂解酶1 胰岛素源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T-hEGF融合蛋白在E.coli BL21(DE3)中高效自我表达 被引量:1
16
作者 智庆文 苗爱玲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9-91,100,共4页
为了获得TAT-hEGF融合蛋白在E.coliBL21(DE3)中高效表达,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RSET-tat-hegf,将其转化E.coliBL21(DE3)得到重组工程菌BL21(DE3)/pRSET-tat-hegf。工程菌在无IPTG的诱导下实现了高效表达,TAT-hEGF融合蛋白的表达量占总菌... 为了获得TAT-hEGF融合蛋白在E.coliBL21(DE3)中高效表达,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RSET-tat-hegf,将其转化E.coliBL21(DE3)得到重组工程菌BL21(DE3)/pRSET-tat-hegf。工程菌在无IPTG的诱导下实现了高效表达,TAT-hEGF融合蛋白的表达量占总菌体蛋白的45.6%,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T—hEGF融合蛋白 表皮生长因子 包涵 E.COLI BL21(D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及蛋白质合成、提取、纯化
17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2年第10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蛋白质合成 表皮生长因子 原生质球 DNA 人凝血酶 质粒 RNA 外扩增 限制酶 琼脂平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F-1对PC12细胞PRNP表达及APP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蒋国红 王长明 张丽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73-477,共5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中朊蛋白编码基因(PRNP)表达及淀粉样蛋白前体(APP)代谢的影响。方法·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D)细胞模型;用不同浓度的IGF-1(20、40、80 ng/mL)作用于PC12细胞24...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中朊蛋白编码基因(PRNP)表达及淀粉样蛋白前体(APP)代谢的影响。方法·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D)细胞模型;用不同浓度的IGF-1(20、40、80 ng/mL)作用于PC12细胞24 h,采用real-time PCR检测PRNP m 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AKT/p AKT、ERK/p ERK蛋白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β-淀粉样蛋白42(Aβ42)的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D模型组PRNP m RNA的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不同浓度IGF-1处理细胞24 h后,40 ng/mL及80 ng/mL IGF-1组PRNP m RNA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模型组及IGF-1各浓度组中APP蛋白的表达均无显著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AD模型组上清液中Aβ42的水平显著下降,其他各组随着IGF-1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中40 ng/mL及80 ng/mL IGF-1组Aβ42的表达水平降低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组AKT/p AKT、ERK/p ERK蛋白的表达量均明显升高,且随着IGF-1剂量的增加而上升(P<0.05)。结论·IGF-1降低PRNP基因表达的同时影响APP代谢,此过程可能与PI3K/AKT和MAPK/ERK1/2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Β-淀粉样蛋白 蛋白编码基因 淀粉样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动脉高压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魏涵 夏伟 +1 位作者 肖卫 蕾茹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7期930-932,共3页
目的:研究血清骨保护素(OPG)、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及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PC)与肺动脉高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56例肺动脉高... 目的:研究血清骨保护素(OPG)、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及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PC)与肺动脉高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56例肺动脉高压患者为观察组,并以56例同龄的健康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及观察组不同分级者血清OPG、NT-proBNP、TGFβ1、MMP及EPC水平,并分析各指标水平与疾病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OPG、NT-proBNP、TGFβ1、MMP及EP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中分级较高者的检测水平高于分级较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Logistic分析显示血清OPG、NT-proBNP、TGFβ1、MMP及EPC均与本病有密切的关系。结论:与肺动脉高压有相关性的血清OPG、NT-proBNP、TGFβ1、MMP及EPC波动较大,与疾病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骨保护素(OPG) N末端脑钠肽(NT—proBNP)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 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P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格列酮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20
作者 蒋娟 杨双汇 +2 位作者 王秀娇 潘柏宏 罗学港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3-308,共6页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脊髓损伤后的保护作用以及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磷酸化和胶质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6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溶媒对照组(1、3、7、14、21 d和28 d)与罗格列酮组(1、3、7、14、21 d和28 d)。溶媒对照组和罗...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脊髓损伤后的保护作用以及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磷酸化和胶质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6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溶媒对照组(1、3、7、14、21 d和28 d)与罗格列酮组(1、3、7、14、21 d和28 d)。溶媒对照组和罗格列酮组进行T10节段半横断(右侧),假手术组只行椎板切除,不损伤脊髓;罗格列酮组在术后5 min、6 h、24 h均以2.5 mg/kg剂量腹腔注射罗格列酮,其他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术后行BBB评分。各时间点取材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脊髓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p-EGFR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并经Motic Images Advanced 3.2系统处理后对免疫组化阳性区域的平均光密度值进行t检验、F检验。结果:BBB评分显示,罗格列酮治疗后运动功能明显恢复。免疫组化结果及统计学分析显示,脊髓损伤后PPARγ、p-EGFR及GFAP表达增高。罗格列酮组经治疗后PPARγ较溶媒对照组表达明显增多,尤其是7、14 d和28 d(P<0.05);p-EGFR在各个时间点的表达均减少,尤其1、3、7 d差异明显(P<0.05);GFAP随时间增长,呈现先增高后减少的趋势(P<0.05),峰值出现在14 d。结论:罗格列酮能够促进脊髓损伤后PPARγ表达,下调p-EGFR及GFAP表达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活性,这些可能是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格列酮 脊髓损伤 星形胶质细胞 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Γ p-表皮生长因子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