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腾冲上新统Platycladus tengchongensis sp.nov.表皮构造与古CO_2恢复
1
作者 邓鹏 董俊玲 +5 位作者 王姿晰 王雪莲 杨国林 何雨栗 华一帆 孙柏年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5-77,共13页
在云南腾冲上新统芒棒组发现了角质层保存完好的侧柏化石。通过与已知化石种及最近亲缘种的宏观形态和微细构造特征对比,建立一新种Platycladus tengchongensis P.Deng et B.N.Sun sp.nov.。基于当前新种与现生种Platycladus orientali... 在云南腾冲上新统芒棒组发现了角质层保存完好的侧柏化石。通过与已知化石种及最近亲缘种的宏观形态和微细构造特征对比,建立一新种Platycladus tengchongensis P.Deng et B.N.Sun sp.nov.。基于当前新种与现生种Platycladus orientalis和化石种Platycladus yunnanensis在宏观形态及角质层特征的相似性,统计了3个种的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并用气孔比率法重建了云南腾冲上新世晚期和云南梁河晚中新世的古大气CO_2浓度分别为417.9×10^(-6)(386.5×10^(-6)~471.3×10^(-6))和409.9×10^(-6)(392.2×10^(-6)~433.3×10^(-6)),结果与Berner全球碳平衡模型中CO_2浓度变化曲线上的变化范围基本相符,故表明Platycladus tengchongensis和Platycladus yunnanensis叶片可以作为测量古大气CO_2浓度变化的生物指标。根据文中恢复的云南西部上新世晚期和晚中新世古大气CO_2浓度平均值均高于现在,推测新近纪时期云南西部的气候比现在温暖。综合云南腾冲地区已有的古气候研究与化石和现生叶片角质层特征的对比分析,认为云南腾冲上新世晚期气候较为温暖湿润。此外,文中化石的发现为侧柏属自然分布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构造 古大气CO2 侧柏 上新统 腾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腾冲上新统Litsea cf.chunii的角质层微细构造特征 被引量:3
2
作者 戴静 孙柏年 +3 位作者 解三平 林志成 温雯雯 吴靖宇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2-28,共7页
在云南省腾冲县上新统芒棒组发现了保存较好的被子植物压型化石高山木姜子(相似种)Litseacf.chunii Cheng.该化石叶片呈窄椭圆形,基部楔形,顶端短尖,叶全缘,中脉直,二级脉羽状,与中脉夹角为30°~50°,近叶边缘微弯曲,羽状脉。... 在云南省腾冲县上新统芒棒组发现了保存较好的被子植物压型化石高山木姜子(相似种)Litseacf.chunii Cheng.该化石叶片呈窄椭圆形,基部楔形,顶端短尖,叶全缘,中脉直,二级脉羽状,与中脉夹角为30°~50°,近叶边缘微弯曲,羽状脉。进一步分析了化石叶片的角质层微细构造,利用叶结构结合表皮特征的分析方法提高了对化石植物分类鉴定的准确性。化石叶片的角质层特征主要表现为:上表皮无气孔器,表皮细胞多为四或五边形,排列呈规则的网格状,垂周壁直或微弯,平周壁光滑,毛基较少;下表皮细胞排列同上表皮,具平列型气孔器,其长轴无定向性,气孔器由下陷的保卫细胞和两个上拱的副卫细胞组成,具有单细胞毛基,根部由5~6个辐射状的细胞组成。同现生高山木姜子Litseachunii相比,化石叶片具有更小的毛基密度,推测毛基的增加是由于气候变冷所致。由此通过化石和现生叶片角质层的对比分析推断滇西地区上新世气候比现在温暖湿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化石 高山木姜子 表皮构造 上新统 云南腾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鸢尾属植物叶片解剖结构特征及分类学价值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王宏 申晓辉 郭瑛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0-37,共8页
以中国北方生长的鸢尾属9种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叶表皮细胞形状及大小、气孔大小、气孔分布及气孔密度、气孔指数等叶表皮构造特征进行观察,并探讨了叶表皮特征在鸢尾属内各个亚属、亚组间的分类学价值,结果表明:表皮细胞... 以中国北方生长的鸢尾属9种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叶表皮细胞形状及大小、气孔大小、气孔分布及气孔密度、气孔指数等叶表皮构造特征进行观察,并探讨了叶表皮特征在鸢尾属内各个亚属、亚组间的分类学价值,结果表明:表皮细胞的形状和大小显示了同亚属或同亚组植物之间较为明显的亲缘关系,在区分鸢尾属下不同亚属或亚组植物上也有一定的分类学价值。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在鸢尾属内分类学价值不大,但却能很好地反映不同鸢尾属植物与生境之间的密切关系。并从表皮构造特征上证实了野鸢尾与射干有很强的亲缘关系,且近于鸢尾属内的其他植物的结论;此外,通过对鸢尾属植物叶横切解剖结构的观察:从维管束、横切面形状、表皮细胞与角质层、乳突、气孔、气室大小、叶肉细胞的分化这7个较为明显的特征上的相关性和差异性,探讨了由于生境的不同而产生的植物形态结构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尾属 表皮构造 解剖结构 分类学价值 生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lmus harutoriensis Oishiet Huzioka角质层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11
4
作者 孙柏年 解三平 +1 位作者 阎德飞 丛培允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0-85,共6页
根据大量室内实验分析 ,对产于云南腾冲的植物化石 Ulmusharutoriensis Oishiet Huzioka的角质层进行了细致研究 ,揭示了 Ulmus harutoriensis叶的表皮构造 ,其主要特征为 :上表皮厚 1 .1μm,下表皮厚小于 1μm,上表皮细胞大于下表皮细... 根据大量室内实验分析 ,对产于云南腾冲的植物化石 Ulmusharutoriensis Oishiet Huzioka的角质层进行了细致研究 ,揭示了 Ulmus harutoriensis叶的表皮构造 ,其主要特征为 :上表皮厚 1 .1μm,下表皮厚小于 1μm,上表皮细胞大于下表皮细胞、毛基少、气孔器很小、只在下表皮发育、无规则型、散生、下陷较浅 .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他资料推测了古气候变化 ,并与现生 Ulmuspumila L.同时进行了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的统计 ,用生物学的方法推测了古大气 CO2 浓度 ,讨论了 Berner的碳平衡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化石 圆基榆 Ulmusharutoriensis 表皮构造 晚第三纪 古气候 古环境 古大气C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禽羽毛异常的原因及防制措施 被引量:9
5
作者 司兴奎 陈建红 +1 位作者 张济培 顾万军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51-53,共3页
家禽的羽毛不同于家畜的被毛,是禽类特有表皮构造。除自然换羽原因外,由于饲养管理不当,使用药物,发生传染病,患慢性消耗性疾病或某些营养缺乏时,鸡只羽毛会出现蓬乱、干枯、晦暗、逆立或易断,提前或推迟换羽等异常现象。羽毛异... 家禽的羽毛不同于家畜的被毛,是禽类特有表皮构造。除自然换羽原因外,由于饲养管理不当,使用药物,发生传染病,患慢性消耗性疾病或某些营养缺乏时,鸡只羽毛会出现蓬乱、干枯、晦暗、逆立或易断,提前或推迟换羽等异常现象。羽毛异常的家禽不但在外观上影响家禽品质,而且使裸露的皮肤容易受损而降低家禽胴体质量;羽毛异常情况的出现还常伴随着销售价格急剧下跌,推迟上市等不良后果;如果发生在种禽,会出现产蛋数量和质量下降,受精率和孵化率下降;另外,由于羽毛异常脱落,使机体热量损失上升,加上羽毛再生需额外提供代谢能,因此增加了家禽对饲料的摄取量,使生产成本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禽羽毛 异常现象 防制措施 原因 慢性消耗性疾病 自然换羽 胴体质量 表皮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庐山冰川活动遗迹的新证据 被引量:2
6
作者 胡东生 庞西磊 +1 位作者 张华京 徐冰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3期467-470,476,共5页
通过最近几年庐山科学考察,发现了乌龙潭岩石表皮构造,并对采集的冰碛石的变形特征进行了曲率计算和显微组构分析,岩石应力—应变规律表明其均是冰川作用的产物;基础地球物理测量资料的研究也表明,庐山断块山地是郯庐大断裂的南延部分,... 通过最近几年庐山科学考察,发现了乌龙潭岩石表皮构造,并对采集的冰碛石的变形特征进行了曲率计算和显微组构分析,岩石应力—应变规律表明其均是冰川作用的产物;基础地球物理测量资料的研究也表明,庐山断块山地是郯庐大断裂的南延部分,它的运动形式受鄱阳湖断陷盆地内部地堑—地垒构造系统的控制,第四纪冰期—间冰期气候变化与区域构造的升降程式具有一定的耦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碛石 岩石表皮构造 第四纪冰川 中国庐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盘江地区紫云变形带分段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剑平 马君 汪新伟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18,共4页
利用实测南盘江地区紫云变形带(镇宁-桑郎一段)的几条构造剖面及前人资料,分析了沿紫云变形带不同段落的几何学特征、变形样式及运动学特征。紫云变形带上的分段运动特点十分显著。北段(大花哨段)变形卷入地层主要为二叠系-三叠系,变形... 利用实测南盘江地区紫云变形带(镇宁-桑郎一段)的几条构造剖面及前人资料,分析了沿紫云变形带不同段落的几何学特征、变形样式及运动学特征。紫云变形带上的分段运动特点十分显著。北段(大花哨段)变形卷入地层主要为二叠系-三叠系,变形样式以一系列倾角较缓的逆冲断层和箱状、尖棱褶皱为主,表现出卷入地层相对较新、主滑脱面相对较浅(下三叠统)的表皮逆冲构造的特点。南段(紫云段)变形卷入地层为中泥盆统-三叠系,变形样式以一系列高角度逆冲断层、构造直立带和尖棱状褶皱、揉皱为主,表现为卷入地层相对较早、主滑脱面相对较深(中泥盆统)的薄皮大型倒转背斜。这种差异是由北段位于威宁断陷带和广西裂谷带的交接部位,裂陷较浅,沉积以刚性较强的浅水碳酸盐沉积为主;而南段位于广西裂谷带内,沉积以较软的盆地相泥岩、硅质岩为主造成的。解剖变形带不同段落的沉积、变形特征可更好地研究变形带不同部位的构造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活动 表皮构造 薄皮构造 紫云变形带 南盘江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西部义县组化石苏铁类一新属——义县叶(Yixianophyllum gen.nov.)
8
作者 郑少林 李楠 +2 位作者 李勇 张武 卞雄飞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94-594,共1页
本文报道苏铁类化石的一个新属——Yixianoph yllum gen.nov.。标本收集于辽宁西部义县头道河子乡金家沟村南山,层位属于上侏罗统义县组下部(义县阶)的砖城子层。新属的叶形,脉序,叶片的着生方式及表皮构造等方面的特征,介于中... 本文报道苏铁类化石的一个新属——Yixianoph yllum gen.nov.。标本收集于辽宁西部义县头道河子乡金家沟村南山,层位属于上侏罗统义县组下部(义县阶)的砖城子层。新属的叶形,脉序,叶片的着生方式及表皮构造等方面的特征,介于中生代苏铁类的Ctenis,Nilssonia及现代苏铁类的Stangeria之间的过渡形态。文中对新属和新种进行了描述、讨论和比较,并对具有带羊齿叶形的苏铁类叶部形态演化问题做了简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西部 苏铁类 义县组 nov 新属 化石 形态演化 上侏罗统 表皮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庐山更新世冰碛与相关沉积的新发现及微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潘建英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45-60,共16页
庐山白石嘴附近新发现的冰碛灰白色泥砾层、冰前沉积砂砾粘土层以及表皮构造、冰溜面、冰川巨漂砾等,为研究庐山第四纪冰川作用的性质、类型和冰期气候变化提供了新的证据。运用扫描电镜对沉积石英颗粒表面微结构的系统研究表明,微结构... 庐山白石嘴附近新发现的冰碛灰白色泥砾层、冰前沉积砂砾粘土层以及表皮构造、冰溜面、冰川巨漂砾等,为研究庐山第四纪冰川作用的性质、类型和冰期气候变化提供了新的证据。运用扫描电镜对沉积石英颗粒表面微结构的系统研究表明,微结构类型的组合,具有冰期寒冷环境的冰碛相、冰水沉积相及间冰期湿热环境的溶蚀沉积等多种结构组合特征。庐山有第四纪冰川活动无容置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砾 第四纪冰川 冰水沉积 表皮构造 冰川槽谷 冰期气候 石英颗粒 贝壳状断口 表面微结构 冰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