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Yes相关蛋白在电离辐射后表皮干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1
作者 王丽彬 陈俊飞 +4 位作者 袁方 王景泽 刘鹿 王学武 袁增强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11-516,共6页
目的探讨Yes相关蛋白(YAP)在电离辐射(IR)后表皮干细胞(EPSC)分化中的作用。方法①利用打孔器建立小鼠背部皮肤损伤,随后分为IR组(给予^(60)Coγ射线局部照射),对照组(不照射);照射后0,1,3,6,9和12 d收集创面皮肤组织提取RNA和蛋白,West... 目的探讨Yes相关蛋白(YAP)在电离辐射(IR)后表皮干细胞(EPSC)分化中的作用。方法①利用打孔器建立小鼠背部皮肤损伤,随后分为IR组(给予^(60)Coγ射线局部照射),对照组(不照射);照射后0,1,3,6,9和12 d收集创面皮肤组织提取RNA和蛋白,Western印迹法检测创面愈合过程中YAP蛋白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创面愈合过程中Yap及其下游靶基因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Cyr61)的mRNA变化。②将EPSC给予60Coγ射线照射,细胞对照组不照射;4或8 Gy剂量照射后4,12,24和36 h收集细胞提取RNA,RT-qPCR检测YAP mRNA变化。4或8 Gy剂量照射36 h收集细胞提取蛋白,Western印迹法检测YAP蛋白水平;③短发夹RNA(shRNA)构建稳定的YAP基因敲低细胞,Western印迹法验证shYAP的敲低效率;RT-qPCR检测IR后YAP敲低对K1和K10 mRNA的影响。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IR组小鼠在创面愈合过程中YAP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Yap及其下游靶基因Ctgf和Cyr61的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②与细胞对照组相比,IR组细胞YAP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③在shYAP稳转细胞中,YAP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shYAP在IR后EPSC分化标志物K1和K10的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YAP调控IR后创面愈合过程中EPSC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es相关蛋白 电离辐射 表皮干细胞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发育阶段人皮肤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特征及其与创面修复结局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赵志力 付小兵 +4 位作者 孙同柱 杨银辉 陈伟 孙晓庆 盛志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88-389,共2页
为从细胞分化角度研究人胎儿期、少儿期、成年人期皮肤中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特征 ,以及这些特征与创面修复结局的关系 ,分别取因创伤等原因致流产的 2 2~ 2 4周龄胎儿和 4~ 12周岁少儿、35~ 5 3岁成年人 3组全层皮肤。采用免疫组化... 为从细胞分化角度研究人胎儿期、少儿期、成年人期皮肤中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特征 ,以及这些特征与创面修复结局的关系 ,分别取因创伤等原因致流产的 2 2~ 2 4周龄胎儿和 4~ 12周岁少儿、35~ 5 3岁成年人 3组全层皮肤。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表皮干细胞特异表达的β1整合素和细胞角蛋白 19(K19)。结果发现 ,胎儿期皮肤表皮基底层细胞β1整合素和K19染色均为强阳性 ,少儿期表皮基底层细胞中 6 0 %~80 %的细胞表达β1整合素和K19,成年人表皮基底层中表达β1整合素和K19的细胞较少儿组进一步减少 ,且染色强度较弱。结果提示 ,胎儿期表皮基底层增殖细胞均为表皮干细胞和短暂扩充细胞 ,而少儿期表皮基底层中部分细胞为干细胞和短暂扩充细胞 ,成年人期干细胞与短暂扩充细胞所占的比例则进一步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干细胞 Β1整合素 角蛋白19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创伤 烧伤 创面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干细胞体外分离与培养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建福 付小兵 +2 位作者 盛志勇 杨银辉 孙同柱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86-387,共2页
探索和建立表皮干细胞体外分离与培养的技术方法。通过酶消化法获得幼鼠表皮 ,并制成单表皮细胞悬液 ,以表皮干细胞培养基 ,即无钙EMEM培养基 (添加 9%FBS ,0 0 5mmol/LCaCl2 ,4ng/mlEGF ,0 5ng/ml硫酸庆大霉素及 5 0 %成纤维细胞条... 探索和建立表皮干细胞体外分离与培养的技术方法。通过酶消化法获得幼鼠表皮 ,并制成单表皮细胞悬液 ,以表皮干细胞培养基 ,即无钙EMEM培养基 (添加 9%FBS ,0 0 5mmol/LCaCl2 ,4ng/mlEGF ,0 5ng/ml硫酸庆大霉素及 5 0 %成纤维细胞条件培养基 )置细胞培养箱内培养。成纤维细胞条件培养基为无钙EMEM培养基(添加 9%FBS、0 0 5mmol/LCaCl2 、0 5 μg/ml硫酸庆大霉素 )培养幼鼠皮肤块 4 8h后所得培养液。将 1×10 6/ml上述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经TGG细胞消化液 37℃下振荡消化后 ,接种至鼠Ⅳ型胶原包被的培养瓶内 ,37℃下静置 10~ 15min,留用快速贴壁细胞继续培养 ,所得细胞分别以能否呈克隆状生长和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及β1整合素、K19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进行鉴定。结果显示 ,鼠Ⅳ型胶原包被的培养瓶内快速贴壁细胞经继续培养 ,可见细胞呈克隆状生长。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示非成熟细胞特征 ,β1整合素、K19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阳性。研究表明 ,表皮干细胞可在体外分离与培养 ,本实验方法为较好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干细胞 细胞培养 细胞分离 实验室技术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觉神经肽SP对创面表皮干细胞迁移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黄晖 赖西南 +2 位作者 王正国 付小兵 王丽丽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884-886,共3页
目的 探讨感觉神经肽P物质 (SP)对创面表皮干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 新生 3~ 4天Wistar大鼠 90只 ,随机分为正常组、SP组、辣椒素组 ,采用BrdU标记干细胞结合检测表皮干细胞特异性标记蛋白K19和β1整合素表达 ,观察皮肤全层缺损后 2 ... 目的 探讨感觉神经肽P物质 (SP)对创面表皮干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 新生 3~ 4天Wistar大鼠 90只 ,随机分为正常组、SP组、辣椒素组 ,采用BrdU标记干细胞结合检测表皮干细胞特异性标记蛋白K19和β1整合素表达 ,观察皮肤全层缺损后 2 1天伤口局部应用SP对伤口表皮干细胞迁移及伤口愈合的影响 ,并与预先注射辣椒素毁损感觉神经元 (辣椒素组 )和单纯皮肤损伤 (正常组 )比较。结果 致伤后 18天SP组伤口闭合 ,较正常组提前 3天 ,而辣椒素组仅闭合创面面积的 2 5 5 4%。伤后SP组创缘及肉芽组织出现较多表皮干细胞 ;而抑制感觉神经肽SP的辣椒素组仅在创缘观察到少量表皮干细胞 ;正常组在肉芽组织中尚未发现表皮干细胞 ,在创缘的表皮干细胞数介于SP组和辣椒素组之间。结论 感觉神经肽SP能明显加快创面愈合速度 ,并具有诱导表皮干细胞向创缘和肉芽组织中迁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干细胞 感觉神经肽 P物质 溴脱氧尿苷 伤口愈合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干细胞在人体不同部位皮肤的分布差异 被引量:9
5
作者 牛云飞 路卫 +4 位作者 夏照帆 张步涛 韦多 田建广 程大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959-961,共3页
目的 :研究表皮干细胞在人体不同部位皮肤的分布差异。 方法 :从 5例成年男性志愿者身体取头部、胸部、背部、臀部、大腿内侧、大腿外侧、上臂内侧、上臂外侧、手掌、足底、包皮及阴囊皮肤标本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En Vision法检测皮肤... 目的 :研究表皮干细胞在人体不同部位皮肤的分布差异。 方法 :从 5例成年男性志愿者身体取头部、胸部、背部、臀部、大腿内侧、大腿外侧、上臂内侧、上臂外侧、手掌、足底、包皮及阴囊皮肤标本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En Vision法检测皮肤组织表皮干细胞标志物角蛋白 19(K19)和整合素 β1 的表达。结果 :皮肤基底层 K19和整合素 β1 阳性细胞以包皮和阴囊最多 ,其次是臀部 ,背部及四肢近端外侧相应地多于胸部及四肢近端内侧 ,头皮、手掌及足底皮肤基底层阳性细胞很少。头皮毛囊隆突部及皮下腺管可见较多 K 19和整合素β1 阳性细胞。结论 :表皮干细胞在人体不同部位皮肤的分布存在差异 ,头皮的毛囊隆突部及包皮和阴囊的皮肤基底层存在较多表皮干细胞 ,背部及四肢近端外侧皮肤基底层表皮干细胞相应地多于胸部及四肢近端内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干细胞 皮肤 角蛋白19 整合素Β1 烧伤 创面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表皮干细胞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0
6
作者 程大胜 夏照帆 +2 位作者 唐洪泰 田建广 王皓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66-567,共2页
关键词 表皮干细胞 抗原 CD29 增殖细胞核抗原 流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Ⅳ型胶原糖基化对表皮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黄飞 林源 +6 位作者 王润秀 陆树良 梁自乾 章付生 董叫云 刘英开 杨国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249-1251,共3页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皮肤组织中Ⅳ型胶原的糖基化对表皮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表皮干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荧光化学方法鉴定其标志物(角蛋白19和β1整合素),将表皮干细胞分别接种在包被有正常Ⅳ型胶原和糖基化Ⅳ型...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皮肤组织中Ⅳ型胶原的糖基化对表皮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表皮干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荧光化学方法鉴定其标志物(角蛋白19和β1整合素),将表皮干细胞分别接种在包被有正常Ⅳ型胶原和糖基化Ⅳ型胶原的培养板上,比较两者黏附率、生长曲线和克隆生成率。结果糖基化Ⅳ型胶原上生长的表皮干细胞的黏附率和克隆生成率均较正常胶原组低(P<0.05)。结论Ⅳ型胶原的糖基化抑制了表皮干细胞的黏附与增殖,可能是糖尿病患者创面难愈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基化Ⅳ胶原 糖基化终末产物 表皮干细胞 生物学特性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面愈合过程中表皮干细胞的分布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建福 付小兵 +1 位作者 盛志勇 孙同柱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88-589,I002,共3页
研究皮肤干细胞在全层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分布特征及其作用。11天龄Wistar幼鼠 2 0只 ,腹腔内注射BrdU。 60天后制备 4个面积为 2 5 4cm2 的全层皮肤创面。分别于伤后动态观察各组治疗效果 ,并以BrdU、β1整合素、角蛋白 19(K19)免... 研究皮肤干细胞在全层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分布特征及其作用。11天龄Wistar幼鼠 2 0只 ,腹腔内注射BrdU。 60天后制备 4个面积为 2 5 4cm2 的全层皮肤创面。分别于伤后动态观察各组治疗效果 ,并以BrdU、β1整合素、角蛋白 19(K19)免疫组化法检测表皮干细胞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 ,EGF组创面愈合率为 80 % ( 3 2 /4 0 ) ,对照组为 60 % ( 2 4/4 0 )。两组创缘表皮棘层或颗粒层出现了散在的BrdU、β1整合素和K19同时染色阳性细胞。上皮化后 ,这些阳性细胞逐渐减少。提示表皮干细胞能动地参与了创面的修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干细胞 创伤和损伤 表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儿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特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赵志力 付小兵 +4 位作者 孙同柱 陈伟 周岗 韩冰 盛志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86-587,I003,共3页
研究少儿增生性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特征与规律的差异 ,探讨这些差异与烧伤后创面瘢痕愈合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两步法检测表皮干细胞、短暂扩充细胞特异表达的 β1整合素和K19以及分化表皮细胞表达的K14... 研究少儿增生性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特征与规律的差异 ,探讨这些差异与烧伤后创面瘢痕愈合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两步法检测表皮干细胞、短暂扩充细胞特异表达的 β1整合素和K19以及分化表皮细胞表达的K14和K10。结果显示 ,少儿增生性瘢痕组织表皮基底层表达β1整合素与K19的阳性细胞数较健康皮肤明显减少 ,阳性强度降低。其瘢痕组织表皮中表达K14的阳性细胞仅位于表皮底部 2~ 3层 ,明显少于健康皮肤 ,而K10表达阳性细胞则较健康皮肤分布广泛。提示少儿增生性瘢痕组织表皮基底层干细胞和短暂扩充细胞明显少于健康皮肤 ,且其瘢痕组织表皮干细胞的分化过程与健康皮肤不同 ,处于有丝分裂后分化阶段的细胞比例降低 ,而终末分化细胞的比例明显增高。少儿瘢痕组织表皮的修复能力下降 ,细胞的分化行为紊乱 ,这可能是少儿瘢痕组织表皮结构与功能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表皮干细胞 增殖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干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在腹腔微环境中分化潜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程树军 黄锦桃 李海标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4-207,共4页
【目的】 探讨胚胎干细胞源性的表皮干细胞在腹腔微环境中的分化情况,为研究其在不同微环境中的分化稳定性和全能性及寻找新的皮肤工程种子细胞奠定基础?【方法】 小鼠ES E14细胞与人羊膜共培养4~5 d,定向诱导其分化为表皮样干细胞克隆... 【目的】 探讨胚胎干细胞源性的表皮干细胞在腹腔微环境中的分化情况,为研究其在不同微环境中的分化稳定性和全能性及寻找新的皮肤工程种子细胞奠定基础?【方法】 小鼠ES E14细胞与人羊膜共培养4~5 d,定向诱导其分化为表皮样干细胞克隆,它们呈β1整合素?CK15和CK19阳性,移植入裸鼠腹腔?对移植后细胞的分化情况进行形态学和CEA?CK10?CK18?CK19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 小鼠胚胎干细胞源性表皮样干细胞在裸鼠腹腔内1~4周,细胞分化为由单层或复层上皮样细胞构成的管状和泡状结构?种植5周后,除上述结构外,可见角化复层扁平上皮?毛囊样?汗腺样及皮脂腺样等结构?免疫组化表明汗腺样结构分别呈CEA和CK18阳性,而角化复层扁平上皮的基底层细胞分别呈CK19和CK10阳性?【结论】 初步结果表明小鼠胚胎干细胞源性表皮样干细胞在腹腔微环境下同样具有分化为角化复层上皮?毛囊样?汗腺样和皮脂腺样结构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表皮干细胞 腹腔微环境 细胞分化 组织工程 细胞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表皮干细胞的分布与体外分离培养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伟 杨恬 +2 位作者 连小华 杨珂 黄恩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76-379,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表皮干细胞的分布与体外分离培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大鼠表皮干细胞的分布;用DispaseⅡ、胰酶二步法消化新生大鼠皮肤,获得单细胞悬液,Ⅳ型胶原筛选,体外培养大鼠表皮干细胞,进行免疫组化鉴定,荧光标记流式细胞... 目的研究大鼠表皮干细胞的分布与体外分离培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大鼠表皮干细胞的分布;用DispaseⅡ、胰酶二步法消化新生大鼠皮肤,获得单细胞悬液,Ⅳ型胶原筛选,体外培养大鼠表皮干细胞,进行免疫组化鉴定,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在表皮基底层、毛囊外根鞘区α6-integrin、K15等表皮干细胞标记物染色阳性,而分化指标CD71染色阴性;CD34在表皮基底层阴性表达,而在毛囊隆突区阳性表达;体外分离的基底层表皮干细胞生长良好,具有较高的克隆形成率;干细胞标记物α6-integrin、K15呈阳性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α6-integrin达到84%,说明较为成功地体外分离培养出大鼠表皮基底层干细胞。结论在表皮基底层、毛囊外根鞘区存在表皮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干细胞 细胞培养 体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干细胞的分离、纯化培养及鉴定初报 被引量:7
12
作者 韩雅婷 杨学义 +2 位作者 徐小明 史明艳 窦忠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6,共6页
采用酶消化法和组织块法对小鼠、奶山羊、奶牛和家猪的表皮干细胞进行了分离、培养。结果表明:酶消化法适于小鼠表皮干细胞的分离,所获得的小鼠表皮干细胞在维持了两代之后自发分化为神经样细胞;奶山羊和奶牛不论用酶消化法还是组织块... 采用酶消化法和组织块法对小鼠、奶山羊、奶牛和家猪的表皮干细胞进行了分离、培养。结果表明:酶消化法适于小鼠表皮干细胞的分离,所获得的小鼠表皮干细胞在维持了两代之后自发分化为神经样细胞;奶山羊和奶牛不论用酶消化法还是组织块法都可以获得大量活力相对较好、表皮干细胞特性维持较久的细胞,奶山羊表皮细胞采用型胶原分选,用有血清培养液培养,经免疫细胞化学鉴定为表皮干细胞,可持续传至少9代,随着代数增高,细胞活力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干细胞 分离 培养 搭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生物打印的微结构促进小鼠表皮干细胞的增殖和活性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煜凡 黄沙 +4 位作者 姚斌 李曌 李想 付小兵 吴旭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61-766,共6页
目的探索不同构架的3D微结构对表皮干细胞增殖能力和细胞活性的影响并建立最佳3D生物打印模型。方法通过采用不同尺寸:210、340、420μm的打印喷头结合3D生物打印技术构建3种不同的含细胞3D微结构;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3D微结构中细胞形... 目的探索不同构架的3D微结构对表皮干细胞增殖能力和细胞活性的影响并建立最佳3D生物打印模型。方法通过采用不同尺寸:210、340、420μm的打印喷头结合3D生物打印技术构建3种不同的含细胞3D微结构;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3D微结构中细胞形态及增殖现象;活/死细胞染色技术检测细胞活性;采用方差分析和样本t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种不同构架的3D微结构均可促进表皮干细胞增殖;打印后0、3、7 d之间,3组3D微结构在细胞活性水平上均逐步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7 d时的细胞活性相比,3组3D微结构在14 d时的细胞活性均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210μm组和340μm组相比,420μm组3D微结构在长期培养中细胞活性水平最高(P<0.01)。结论 420μm组3D微结构能够稳定促进皮肤替代物中表皮干细胞的增殖能力并维持高细胞活性,为构建3D生物打印组织工程表皮以及全层皮肤模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生物打印技术 3D微结构 表皮干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干细胞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丽娟 王友亮 杨晓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8-204,共7页
哺乳动物表皮中包含有多种不同类型的表皮干细胞,它们共同维持了表皮组织结构的稳态并在皮肤创伤的修复中起重要作用。表皮干细胞具备干细胞两大基本特征:自我更新和分化,两者间平衡的破坏通常是皮肤肿瘤和其他皮肤疾病的根源。文章着... 哺乳动物表皮中包含有多种不同类型的表皮干细胞,它们共同维持了表皮组织结构的稳态并在皮肤创伤的修复中起重要作用。表皮干细胞具备干细胞两大基本特征:自我更新和分化,两者间平衡的破坏通常是皮肤肿瘤和其他皮肤疾病的根源。文章着重叙述了表皮干细胞存在的证据、两大基本特征、分裂模式、调节表皮干细胞的信号通路以及维持其稳态的微观和宏观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干细胞 自我更新 分化 分裂模式 信号通路 微观环境与宏观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nt信号通路在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淑云 张翠萍 +1 位作者 付小兵 新燕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71-772,共2页
关键词 WNT通路 表皮干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猴表皮干细胞的分离和培养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可飞 黄冰 +5 位作者 葛坚 王智崇 陈系古 高楠 彭展 李彦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15-1019,共5页
目的:探索猴表皮干细胞分离纯化和培养方法。方法:将猴皮肤标本剪成皮条,加入0.25%胰酶浸泡过夜;然后去除角质层,刮上皮面获取表皮细胞进行培养。取第2-4代的细胞,经消化后,用Ⅳ型胶原黏附法获得为快吸附的表皮细胞。对快吸附的表皮细... 目的:探索猴表皮干细胞分离纯化和培养方法。方法:将猴皮肤标本剪成皮条,加入0.25%胰酶浸泡过夜;然后去除角质层,刮上皮面获取表皮细胞进行培养。取第2-4代的细胞,经消化后,用Ⅳ型胶原黏附法获得为快吸附的表皮细胞。对快吸附的表皮细胞行流式细胞仪、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结果:快吸附细胞从mRNA转录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均呈现表皮干细胞的特性:β1整合素、K15和α6整合素阳性,而CD71和K1/K10阴性。结论:所采用的分离纯化方法和培养条件适合猴表皮干细胞的分离纯化及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河猴 分离 培养 表皮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潜在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雪婷 白春雨 +1 位作者 关伟军 马月辉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9-32,共4页
表皮是维持生命及保障各个组织器官发挥功能的重要屏障,而表皮干细胞能够分化为皮肤各层组织,从而使表皮始终处于持续不断的增殖、分化、凋亡的状态,在维持表皮平衡,表皮损伤后修复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随着细胞生物学的飞速的发展... 表皮是维持生命及保障各个组织器官发挥功能的重要屏障,而表皮干细胞能够分化为皮肤各层组织,从而使表皮始终处于持续不断的增殖、分化、凋亡的状态,在维持表皮平衡,表皮损伤后修复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随着细胞生物学的飞速的发展,人们越发认识到表皮干细胞的重要性,使其成为人们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针对表皮干细胞研究进展,着重叙述了表皮干细胞的分类、定位、特征、功能以及应用前景,旨为相关研究者对表皮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应用有更全面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干细胞 分类 定位 特征 功能 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强度电磁场对创面愈合过程中表皮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鸣生 何斌 +4 位作者 朱洪翔 吴博 庞文君 李叶扬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66-669,共4页
目的:研究低强度电磁场对皮肤表皮干细胞的分化与调控和对创面表皮再生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皮肤深II度烧伤的动物模型(共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及实验组(3组频率分别为1Hz,10Hz和50Hz脉冲磁场输出5mT,每组各10只)。收集创面组... 目的:研究低强度电磁场对皮肤表皮干细胞的分化与调控和对创面表皮再生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皮肤深II度烧伤的动物模型(共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及实验组(3组频率分别为1Hz,10Hz和50Hz脉冲磁场输出5mT,每组各10只)。收集创面组织标本,进行HE染色、β1整合素及角蛋白14(K14)免疫组化,观察皮肤表皮干细胞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分布情况。并对比两组创面愈合率、愈合时间、创面感染率、毛囊数量。结果: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提前(P<0.01)。实验组间对比以50Hz组创面愈合时间缩短较明显(P<0.05),实验组创面愈合率与对照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1),实验组间对比,以50Hz组创面愈合率数值较大(P<0.01)。β1整合素和K14表达于基底细胞和毛囊细胞,实验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50Hz频段效果最为显著。结论:低强度电磁场能促进烫伤创面愈合,其机制可能是促进创面表皮干细胞增殖与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干细胞 脉冲 磁场 伤口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组织提取液影响表皮干细胞表型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孙晓艳 付小兵 +2 位作者 盛志勇 张翠萍 孙同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83-887,共5页
目的:模拟表皮干细胞周围生态微环境,研究表皮干细胞在此环境中的表型变化,表皮干细胞微环境在表皮干细胞"命运"决定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表皮干细胞,观察其形态,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及免疫荧光检测。制备小鼠胚... 目的:模拟表皮干细胞周围生态微环境,研究表皮干细胞在此环境中的表型变化,表皮干细胞微环境在表皮干细胞"命运"决定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表皮干细胞,观察其形态,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及免疫荧光检测。制备小鼠胚胎组织匀浆液,荧光活细胞示踪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胚胎组织提取液对表皮干细胞表型变化的影响。结果:原代分离培养的表皮基底层干细胞表达α6、β1整合素、K19、K14、p63、Nes-tin、PCNA为阳性,而K10不表达。激光共聚焦检测显示α6整合素和CD71在表皮干细胞中的分布存在着区域性差异。此外,流式细胞检测显示胚胎组织提取液作用后α6+CD71-表达细胞由细胞总数的22.49%减少至10.92%,而α6+CD71+、α6-CD71+表达细胞则分别由诱导前的62.29%及0.19%增加至诱导后的68.34%及4.51%。RT-PCR结果表明胚胎组织提取液作用后,表皮干细胞中β1整合素、K19、K10表达增强,而K14表达减弱。结论:Ⅳ型胶原黏附法分离的表皮干细胞具有干细胞的特点。α6整合素、CD71在表皮干细胞中分布的区域差异及CD71表达位点的空间变化可以作为区分表皮干细胞及其子代细胞标志之一。胚胎组织提取液对表皮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具有促进作用。胚胎组织提取液中的某些因子可能抑制了K14表达的TA细胞的终末分化,甚至诱导其发生逆向分化,导致诱导后K14的总体表达水平下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干细胞 抗体 单克隆 胚胎组织提取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与胶原海绵构建组织工程皮肤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爱军 黄锦桃 李海标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25-629,共5页
【目的】以胚胎干细胞(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为种子细胞与胶原海绵构建组织工程皮肤,探讨其对皮肤缺损修复的作用。【方法】胎鼠皮肤成纤维细胞与胶原海绵构建类真皮,植入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以生物膜为载体,把羊膜诱导后带有核标记... 【目的】以胚胎干细胞(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为种子细胞与胶原海绵构建组织工程皮肤,探讨其对皮肤缺损修复的作用。【方法】胎鼠皮肤成纤维细胞与胶原海绵构建类真皮,植入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以生物膜为载体,把羊膜诱导后带有核标记的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覆盖在类真皮上,术后1~8周连续取材,HE染色,β1整合素、CK15、CK19、CK10和CEA免疫荧光双标和免疫组化观察。【结果】植入后3周,创面完全长合,较厚新生皮完全覆盖创面,基底层细胞增生,形成许多大小不一的细胞柱伸向真皮层,新生表皮中可见核标记的细胞呈β1整合素、CK15、CK19阳性,真皮中的管腔样结构呈核荧光和β1整合素、CEA免疫组化双标阳性,4~8周新生表皮基底层细胞呈CK19、CK10阳性,新生表皮下可见毛囊样、皮脂腺样结构。【结论】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为种子细胞与胶原海绵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可以修复缺损皮肤,在其下真皮层有分化为毛囊样、皮脂腺样和汗腺样的结构,但是是否来源于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仍需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表皮干细胞 定向分化 皮肤附属结构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