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质结表/界面修饰对杂化太阳电池性能的优化 被引量:5
1
作者 裴娟 曹荣玺 +4 位作者 郝彦忠 孙宝 李英品 张赛 杜静文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486-492,共7页
为了增进无机半导体和有机聚合物半导体之间的相容性,优化电池的光电性能,基于一维无机TiO2纳米棒有序阵列和有机聚合物PCPDTBT,构建了一种结构为TiO2/PCPDTBT的杂化太阳电池。用一种有机三苯胺类两亲分子来调控此无机、有机材料的两相... 为了增进无机半导体和有机聚合物半导体之间的相容性,优化电池的光电性能,基于一维无机TiO2纳米棒有序阵列和有机聚合物PCPDTBT,构建了一种结构为TiO2/PCPDTBT的杂化太阳电池。用一种有机三苯胺类两亲分子来调控此无机、有机材料的两相表/界面性质。采用SEM,TEM,XRD,EDS,UV-vis,PL等方法对杂化膜电极进行表征。电池性能测试表明,表/界面修饰后太阳电池的性能得到提高,电池效率η为0.81%;开路电压衰减测试表明,异质结表/界面经修饰后,杂化太阳电池的电子寿命有所提高。因此,通过异质结表/界面修饰改善活性层的形貌结构对电池性能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杂化太阳电池 /界面修饰 激子分离 电子寿命 光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界面双重修饰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
2
作者 霍宇 吴治昕 +2 位作者 周利通 余春燕 翟光美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46-1755,共10页
采用二维/三维(2D/3D)钙钛矿结构已被证明是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综合性能的有效策略,但该策略通常要求表面2D修饰层厚度极薄致使其不能连续覆盖3D钙钛矿层,而未覆盖/修饰的3D钙钛矿表/界面则可能因仍然存在大量缺陷而影响器件性能。基... 采用二维/三维(2D/3D)钙钛矿结构已被证明是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综合性能的有效策略,但该策略通常要求表面2D修饰层厚度极薄致使其不能连续覆盖3D钙钛矿层,而未覆盖/修饰的3D钙钛矿表/界面则可能因仍然存在大量缺陷而影响器件性能。基于此,研发了一种简单有效的环己甲胺氢碘酸盐(CMI)+苯乙基碘化铵(PEAI)表/界面双重修饰策略,即利用PEAI修饰由CMI构建的2D/3D钙钛矿结构来实现更为充分的缺陷钝化和界面修饰。结果表明,CMI+PEAI双重修饰钙钛矿薄膜的表面粗糙度和缺陷态密度明显低于未处理和单一CMI表界面修饰的钙钛矿薄膜,分别降至11.3 nm和2.29×10^(15)cm^(-3),且该双重修饰方法将钙钛矿薄膜的光生载流子寿命提高至45.1 ns,并有效促进了钙钛矿/空穴传输界面处的电荷提取,最终使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参数得到明显提升。CMI+PEAI双重修饰太阳能电池的平均能量转化效率为20.12%±0.35%,明显优于未处理器件(16.79%±0.57%)及单一CMI表/界面修饰器件(18.81%±0.34%),同时也展现出了最佳稳定性。该研究提供了一种更为充分、有效的钙钛矿表界面修饰/钝化策略,有助于进一步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界面修饰 2D/3D结构 双重修饰 缺陷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固态锂金属电池表界面化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邹俊彦 张焱焱 +2 位作者 陈石 邵怀宇 汤育欣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05-1016,共12页
传统的锂金属电池存在电解液易泄漏、易燃等安全隐患,因此开发不燃性全固态电解质对于解决锂金属电池安全问题至关重要,而如何有效降低固体电解质与电极之间的界面电阻是发展高性能全固态锂金属电池的关键.针对如何优化全固态锂金属电... 传统的锂金属电池存在电解液易泄漏、易燃等安全隐患,因此开发不燃性全固态电解质对于解决锂金属电池安全问题至关重要,而如何有效降低固体电解质与电极之间的界面电阻是发展高性能全固态锂金属电池的关键.针对如何优化全固态锂金属电池表界面的问题,本文综述了全固态锂金属电池电极和电解质表面修饰的最新研究进展,对提高界面接触和降低界面电阻的传统方法进行了探讨,分析并点评了新型的表面修饰技术,为进一步提高全固态锂金属电池的综合性能提供新思路.最后,对全固态锂金属电池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固态锂金属电池 表界面修饰 电极材料 固态电解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燃烧效率含卤氧化剂包覆硼粉的制备及性能
4
作者 刘睿 杨丹锋 +2 位作者 张云龙 聂洪奇 严启龙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68-1079,共12页
为了提升硼粉的点火燃烧性能,采用高能球磨与喷雾干燥相结合的技术制备了4种微纳米B-Fe-Bi_(2)O_(3)@AP/PVDF复合物,根据其高热值和高燃烧效率的特点将四种复合物命名为μBHH_(c)、μBHC_(e)、nBHH_(c)及nBHC_(e),并对其形貌结构、热反... 为了提升硼粉的点火燃烧性能,采用高能球磨与喷雾干燥相结合的技术制备了4种微纳米B-Fe-Bi_(2)O_(3)@AP/PVDF复合物,根据其高热值和高燃烧效率的特点将四种复合物命名为μBHH_(c)、μBHC_(e)、nBHH_(c)及nBHC_(e),并对其形貌结构、热反应性、点火延迟、质量燃速和凝聚相产物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μBHH_(c)和μBHC_(e)复合物在氩气中最大热值达9.7 k J·g^(-1),最高燃烧效率达66.2%;在氧气中最大热值达14.6 k J·g^(-1),最高燃烧效率达93.3%,空气中氧化峰温在750~760℃之间。n BHH_(c)和n BHC_(e)复合物在氩气中最大热值达9.9 k J·g^(-1),最高燃烧效率达68.9%;在氧气中最大热值达14.8 k J·g^(-1),最高燃烧效率达97.2%,空气中氧化峰温在595~600℃之间。各类复合物的最高燃烧温度达1954~2011℃,其中n BHH_(c)复合物的点火延迟最短(26 ms),且质量燃速最高(1.84 g·s^(-1));μBHC_(e)复合物的点火延迟最长(39 ms),质量燃速也最低(0.80 g·s^(-1))。各类复合物燃烧产物主要由B_(2)O_(3)、B_(4)C及少量未完全燃烧的硼组成,形貌包含5~10μm的球体及10~20μm的片状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硼粉 表界面修饰 氧化剂/燃料一体化设计 点火燃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