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现自我:郭沫若早期散文化抒情小说的艺术功能 被引量:1
1
作者 傅正乾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93-101,共9页
我并不想把郭沫若小说创作的思想、艺术成就置于他的诗歌和历史剧之上,因为这不是事实,自然不会得到人们的认同。但是在对郭沫若小说的研究中存在着一种理论观念与作品实际以至作家的审美追求“错位”的现象,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这种... 我并不想把郭沫若小说创作的思想、艺术成就置于他的诗歌和历史剧之上,因为这不是事实,自然不会得到人们的认同。但是在对郭沫若小说的研究中存在着一种理论观念与作品实际以至作家的审美追求“错位”的现象,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这种“错位”现象主要表现在:以“再现论”的小说创作论来评价以“表现说”为其理论基础的小说创作;以传统的叙事型的小说模式来要求现代散文化的抒情小说;以现实主义的尺度来衡量浪漫主义的作品。其结果,不但压根儿抹煞了郭沫若抒情小说的基本功能和艺术特征,而且更甚者还作出了这样的结论:因为郭沫若的笔太直,不曲,所以他是没有做小说家的资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现自我 小说创作论 艺术功能 爱情小说 浪漫主义 作家 现实主义 艺术特征 作品 文学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庄子》:抒写心灵、表现自我的文学杰作 被引量:1
2
作者 郭丹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7-11,共5页
探索《庄子》一书的文学性,前人已做了许多工作。从文章的“汪洋恣肆,风谲云诡,富有想象力”,语言艺术的“汪洋辟阂,仪态万方”,谈到章法结构的转换多变,千姿百态,等等。这些,都是《庄子》文学性的突出表现。但是,我认为这些还只是《庄... 探索《庄子》一书的文学性,前人已做了许多工作。从文章的“汪洋恣肆,风谲云诡,富有想象力”,语言艺术的“汪洋辟阂,仪态万方”,谈到章法结构的转换多变,千姿百态,等等。这些,都是《庄子》文学性的突出表现。但是,我认为这些还只是《庄子》一书文学性的表象而已。“文学是人学。”人学,就应该探索人的心灵,人的性格,人的感情。如何根据文学的本体特征(指作家和作品的结合),深入到作者心灵的奥区中去,探寻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心灵和情感特征及其产生的效应,以揭示《庄子》更深一层的文学价值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思想 汪洋恣肆 表现自我 风谲云诡 精神自由 《逍遥游》 藐姑射山 德充符 《齐物论》 吕梁丈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创造乃表现自我──略谈根艺的提高与发展
3
作者 张良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93-97,共5页
艺术创造乃表现自我──略谈根艺的提高与发展张良目前,许多根雕爱好者对根艺如何进一步提高感到困惑,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说明大家要求提高,已不满足现状了。我认为根雕艺术水平的提高,其关键在于根雕作者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因... 艺术创造乃表现自我──略谈根艺的提高与发展张良目前,许多根雕爱好者对根艺如何进一步提高感到困惑,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说明大家要求提高,已不满足现状了。我认为根雕艺术水平的提高,其关键在于根雕作者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因为艺术创造归根到底乃自我的表现。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创造 根雕艺术 表现自我 人物造型 艺术美 生活经验 观察能力 艺术家 艺术想象 审美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怎样看待文学创作中的“表现自我”
4
作者 蒋锦屏 《学术论坛》 1988年第1期43-45,31,共4页
近年来,文艺界的一些人宣扬文艺创作的最高目的就是“表现自我”,这一创作思想引起了我国文艺界的广泛注意,虽然我们开展过文艺思想论争,清理了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不良影响,但至今仍有一些作家坚持创作就是“自我表现”,认为“真正地... 近年来,文艺界的一些人宣扬文艺创作的最高目的就是“表现自我”,这一创作思想引起了我国文艺界的广泛注意,虽然我们开展过文艺思想论争,清理了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不良影响,但至今仍有一些作家坚持创作就是“自我表现”,认为“真正地”自我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现自我 文学创作 创作思想 现实生活 作家 现代派艺术 文学现象 现代派文学 二十世纪初 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映生活”与“表现自我”
5
作者 陈宝云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1984年第1期51-56,共6页
“背对现实,面向自我”,这是“崛起”论者提出来的一个口号。他们主张“表现自我”,反对“表现自我感情以外的丰功伟绩”,主张“回避去写那些”“英勇斗争和忘我的劳动场景”。他们把“反映生活”同“表现自我”对立起来,认为前者是旧... “背对现实,面向自我”,这是“崛起”论者提出来的一个口号。他们主张“表现自我”,反对“表现自我感情以外的丰功伟绩”,主张“回避去写那些”“英勇斗争和忘我的劳动场景”。他们把“反映生活”同“表现自我”对立起来,认为前者是旧的美学原则,是过时了的旧观念,后者则是“新的美学原则”,“新的观念”。在“崛起”论者的这些新的口号和主张里,实际上所涉及的还是一个老而又老的问题,即文学的主客观关系问题。下面我想就这个问题结合“崛起”论者的一些具体论点,谈点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现自我 美学原则 社会生活 社会主义文艺 艺术反映 再现 反映论 现实主义 现代派文艺 主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表现理论概述 被引量:21
6
作者 史清敏 赵海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25-432,共8页
人们把自觉的印象控制过程称作自我表现,它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一个方面。从Goffman1959年提出自我表现的概念以来,有关问题一直为研究者所关注。因为大部分社会交往活动可以基于自我表现的分析,只有少部分行为可以被认为是没有自我... 人们把自觉的印象控制过程称作自我表现,它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一个方面。从Goffman1959年提出自我表现的概念以来,有关问题一直为研究者所关注。因为大部分社会交往活动可以基于自我表现的分析,只有少部分行为可以被认为是没有自我表现的意图。但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分析自我表现的类型、自我表现的影响因素、自我表现的策略等问题。而自我表现问题的研究,对于丰富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推动相关问题的进一步研究都将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表现 自我表现分类 自我表现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尊与自我表现对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石伟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5-137,共3页
按照忽视不一致-负向模型,自尊的高低与自我表现的类型之间的交互作用在回忆自我表现情境的错误量上应达到显著水平。对90名本科生的实验研究支持该假设,即个体对与其自尊水平不一致的自我表现信息的回忆错误显著高于一致的自我表现信... 按照忽视不一致-负向模型,自尊的高低与自我表现的类型之间的交互作用在回忆自我表现情境的错误量上应达到显著水平。对90名本科生的实验研究支持该假设,即个体对与其自尊水平不一致的自我表现信息的回忆错误显著高于一致的自我表现信息。这个结果也许是对既往记忆忽视现象的一个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尊 自我表现 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学创作中的自我表现与社会责任感
8
作者 吕世民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03-108,共6页
近年来有一些人在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中提倡“文学要回到文学自身”、文学“不屑于表现自我感性世界以外的丰功伟绩”,因而提出文学就是作家的“自我表现”这一主张。如何看待及其影响下的创作实践,以及如何加强作家责任感,已成为我国... 近年来有一些人在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中提倡“文学要回到文学自身”、文学“不屑于表现自我感性世界以外的丰功伟绩”,因而提出文学就是作家的“自我表现”这一主张。如何看待及其影响下的创作实践,以及如何加强作家责任感,已成为我国文艺向前发展中一个无法回避和急待澄清的迫切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家 论文学 社会责任感 作品 文学艺术 文学创作 自我 表现自我 号筒 小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自我表现”
9
作者 洪源 《学习与实践》 1984年第1期50-54,共5页
资产阶级现代派文艺,派别繁多,旗号不一。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文艺的本质都作了唯心主义的认识。他们把文艺看成是脱离生活与时代、和人民不相干的纯粹的自我表现,而且是非理性地表现自我的直觉和潜意识。
关键词 自我表现 资产阶级 唯心主义 表现自我 文艺 现代派 潜意识 非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论“自我表现”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自仁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169-176,共8页
近年来,我国文艺界就“自我表现”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同志呼吁艺术家“顽强地表现他自己的一个赤条条的‘我’!”要求诗人“不屑于表现自我感情世界以外的丰功伟绩”。有的同志则认为,这是一种同马克思主义美学原则“不合辙的”“... 近年来,我国文艺界就“自我表现”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同志呼吁艺术家“顽强地表现他自己的一个赤条条的‘我’!”要求诗人“不屑于表现自我感情世界以外的丰功伟绩”。有的同志则认为,这是一种同马克思主义美学原则“不合辙的”“艺术思潮”,它企图“用主观意识代替客观现实,用自我表现代替反映生活”。对我国文艺界来说,“自我表现”不是一个新问题。但是,对其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实事求是的评价,却做得很不够。因此,针对当前在此问题上的一些观点,对“自我表现”作进一步的探讨,是很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活 表现自我 美学原则 思想感情 艺术作品 自我表现 文艺界 西方现代派 美学观点 潜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适应水平小学生自我表现特征及其内涵比较——小学生自我调节机制的一项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晓文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7-43,共7页
本研究选取发展良好与适应不良的三——五年级小学生为被试,以问卷访谈形式调查他们喜欢和讨厌的自我表现特征,以及对理想特征内涵的理解。结果表明,两组被试在自我表现特征的选择和理想自我特征内涵的理解上,都显示出丰富性、亲和性和... 本研究选取发展良好与适应不良的三——五年级小学生为被试,以问卷访谈形式调查他们喜欢和讨厌的自我表现特征,以及对理想特征内涵的理解。结果表明,两组被试在自我表现特征的选择和理想自我特征内涵的理解上,都显示出丰富性、亲和性和现实性的差异。本文通过分析这些结果之间的关联性,探讨了不同适应水平儿童自我调节倾向形成的某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表现特征 理想特征内涵 自我调节机制 小学生 学生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的表现”文艺观:传承与改造——从创造社到决澜社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荣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6期187-193,共7页
表现主义的核心理念"自我的表现"曾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文艺界激起热烈反响。郭沫若、成仿吾等创造社前期干将对此文艺观做了大张旗鼓的提倡和颂扬,而在精神气质上与之构成某种"承接"关系的先锋美术团体决澜社... 表现主义的核心理念"自我的表现"曾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文艺界激起热烈反响。郭沫若、成仿吾等创造社前期干将对此文艺观做了大张旗鼓的提倡和颂扬,而在精神气质上与之构成某种"承接"关系的先锋美术团体决澜社,也结合自身语境和创作实践,进一步阐释并改造了"自我的表现"艺术观,从而探索了表现主义文艺在现代中国的发展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表现 创造社 决澜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郁达夫的唯美主义:从“自我表现”到“人生展示”
13
作者 施军 曾一果 《学海》 CSSCI 2004年第2期170-175,共6页
郁达夫小说与西方唯美主义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无论是在艺术观念、小说实践上还是在生活方式上 ,郁达夫都烙上了西方唯美主义色彩。郁达夫小说前后差异很大 ,前期小说是浪漫主义与唯美主义的融合强调“自我表现” ;后期小说渐渐... 郁达夫小说与西方唯美主义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无论是在艺术观念、小说实践上还是在生活方式上 ,郁达夫都烙上了西方唯美主义色彩。郁达夫小说前后差异很大 ,前期小说是浪漫主义与唯美主义的融合强调“自我表现” ;后期小说渐渐由唯美主义向现代主义演进 ,注重“人生展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 唯美主义 自我表现 人生展示 颓废色彩 文学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解:批评个性■批评家的自我表现
14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98-98,共1页
陈文忠在《误解和曲解》(《文汇月刊》90年3期)一文中指出:某些批评家认为,批评根源于批评主体的创作冲动和表现欲,批评是一种自我表现、自我创造,一种自我价值的肯定。批评家接触批评对象,是为了选取最佳角度表现自我,寻找特定方式证... 陈文忠在《误解和曲解》(《文汇月刊》90年3期)一文中指出:某些批评家认为,批评根源于批评主体的创作冲动和表现欲,批评是一种自我表现、自我创造,一种自我价值的肯定。批评家接触批评对象,是为了选取最佳角度表现自我,寻找特定方式证明自我的存在。批评个性就滋生于这种自我表现之中。虽然美感体验个性论不免遭到“感受谬误”之讥,但毕竟还重视对象,基于对象;自我表现个性论则终于超越了对象,抛弃了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个性 个性论 批评主体 表现自我 自我价值 创作冲动 美感体验 批评对象 表现 自我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人啊,人!》的思想和艺术倾向——兼论“自我表现”与反映时代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炯 《学习与探索》 1983年第4期98-104,共7页
戴厚英同志的长篇小说《人啊,人!》在报刊上引起了讨论。这部小说获得相当的读者群,并不偶然。作者在小说《后记》中自称作品的主题是“人”。她说,二十多年前她批判过人道主义,而基于对这些年历史的思考:“一个大写的文字迅速地推移到... 戴厚英同志的长篇小说《人啊,人!》在报刊上引起了讨论。这部小说获得相当的读者群,并不偶然。作者在小说《后记》中自称作品的主题是“人”。她说,二十多年前她批判过人道主义,而基于对这些年历史的思考:“一个大写的文字迅速地推移到我的眼前:‘人’!一支久已被唾弃、被遗忘的歌曲冲出了我的喉咙:人性、人情、人道主义!”她还申明,这部小说不是现实主义的,而是自觉自愿的“自我表现”,并且有意吸取西方现代小说的种种表现手法,包括意识流和抽象、象征的方法。《人啊,人!》的思想和艺术倾向不单属于这部作品,实际上突出地反映了近年我国社会上和文艺界很为活跃的一种思潮。有鉴于此,作为一种文学现象,这部小说的得失就更加值得认真探讨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人道主义 自我表现 社会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 长篇小说 艺术倾向 反映时 现实主义 资产阶级人道主义 阶级斗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词之自我表现手法论
16
作者 饶毅 《中国文学研究》 1993年第3期36-40,共5页
在偌大的全宋词坛,在数以千计的宋词作家中,苏轼以他的繁富的才华,“走马驱山”的笔力,横放杰出的姿态,卓然屹立于词林。他留下的《东坡乐府》乃是词林中的瑰宝、文坛上的奇葩,是词学史上一块巍峨的丰碑。一帙苏词。
关键词 苏词 表现手法 自我意识 苏轼 词学史 自我表现 抒情主人公 表现自我 主体意识 题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毁灭意识”和“自我表现”——对五四时期一种“自我表现”式态的考察
17
作者 刘俊 贡献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5期62-65,共4页
"五四"时期是一个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产生突变的非常时期.经由这一时期,整个中国的思想、政治、文化、心理都产生了巨大而又深刻的变化."五四"时期思想文化意识的突变集中表现在对已往一切封建思想、文化意识的否... "五四"时期是一个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产生突变的非常时期.经由这一时期,整个中国的思想、政治、文化、心理都产生了巨大而又深刻的变化."五四"时期思想文化意识的突变集中表现在对已往一切封建思想、文化意识的否定、反叛和对人——自我的发现、张扬.这是"五四"时期整个思想文化意识领域内始终回荡的核心主题."五四"的这种时代精神和社会心理,尽管同"五四"时期的文学主题之间并不呈现为一种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但"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在这种"精神的气候"影响下,"五四"时期的文学不论是问题小说、教育小说,还是婚恋小说、叛逆小说,其内容的深层,都包隐着这种"毁灭精神"和"自我张扬"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表现 死亡意识 复仇意识 时代精神 五四时期 毁灭 文化意识 意识形态 郭沫若 中国现代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自我表现’说的主观唯心主义本质
18
作者 许子清 《当代文坛》 1984年第3期17-21,共5页
近几年来,有人在文艺创作上提倡从自我出发,写自我、写主观、写潜意识。主张“顽强地表现自己”,“顽强地表现自己的一个赤条条的‘我’”。并把这种“自我表现”的文艺创作主张,美化为“新的美学原则”,还说它是艺术表现的最高目的。因... 近几年来,有人在文艺创作上提倡从自我出发,写自我、写主观、写潜意识。主张“顽强地表现自己”,“顽强地表现自己的一个赤条条的‘我’”。并把这种“自我表现”的文艺创作主张,美化为“新的美学原则”,还说它是艺术表现的最高目的。因此,“他们不屑于作时代精神的号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唯心主义 自我表现”说 表现自我 文艺创作 文艺工作者 社会生活 文学艺术 潜意识 新的美学原则 唯我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作个性与“自我”表现
19
作者 杜述铭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2期24-24,共1页
新时期电影理论的探索应该说是卓有成效的,也拍出了象《牧马人》、《开国大典》一类的具有时代意义的佳作。但亦出现了许多偏颇,尤其是自我表现主义的泛滥,即打着弘扬创作个性幌子鼓吹“自我”。诚然,电影是编导者对他所认识和理解的现... 新时期电影理论的探索应该说是卓有成效的,也拍出了象《牧马人》、《开国大典》一类的具有时代意义的佳作。但亦出现了许多偏颇,尤其是自我表现主义的泛滥,即打着弘扬创作个性幌子鼓吹“自我”。诚然,电影是编导者对他所认识和理解的现实生活的能动的反映,在影片中自然地渗透其感情、愿望和理想,表现其世界观和文艺现,显示鲜明的创作个性。但这并不是说绝对的自由,想怎样就怎样。有一些编导者无视人民,无视生活和斗争,把电影创作的对象、源泉和最高目标统统归结为表现自我,把电影创作和理论引入唯我主义、唯心主义的歧途。单纯强调“自我”,无视现实生活,实际上是失掉了“自我”,失掉了时代精神。因此,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影片所体现的银幕主体不外是以所谓艺术探索为招牌,用外国五、六十年代就已抛弃的理论来套中国的现实生活,弄得不伦不类,中国人莫名其妙,外国人哑然失笑。再就是随心所欲,迎合猎奇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创作 编导者 新时期电影 创作个性 表现主义 牧马人 表现自我 艺术探索 现实生活 时代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与中国人的自我表现
20
作者 包晓霞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6期29-31,共3页
“随”与中国人的自我表现●包晓霞一、自我表现的概念自我表现,是解释社会行为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基本含义是:人在互动过程中的选择性反映,泛指那些用来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的行为。也有人将其指称为印象管理。这意味着,自我表现... “随”与中国人的自我表现●包晓霞一、自我表现的概念自我表现,是解释社会行为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基本含义是:人在互动过程中的选择性反映,泛指那些用来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的行为。也有人将其指称为印象管理。这意味着,自我表现是一种有意识的人类行为。因此,对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表现 中国人 社会行为 印象管理 社会认知 人格特征 社会心理学 互动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