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土家族“三声腔”民歌——《十八哥哥》与《茶籽树》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华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20-23,共4页
由于土家族语言形态使《十八哥哥》与《茶籽树》具有“三声腔”的音乐表现特征。羽色彩的调式旋律加上装饰音的修饰 ,使歌曲优美柔和、细腻流畅、委婉动人。歌曲渗透了土家人的生活劳动观念 ,伦理道德思想 ,强烈而集中地体现了创作者与... 由于土家族语言形态使《十八哥哥》与《茶籽树》具有“三声腔”的音乐表现特征。羽色彩的调式旋律加上装饰音的修饰 ,使歌曲优美柔和、细腻流畅、委婉动人。歌曲渗透了土家人的生活劳动观念 ,伦理道德思想 ,强烈而集中地体现了创作者与传唱者对人性审美的倾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族 民歌 三声腔 表现意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式的意义:王昌龄乐府诗研究
2
作者 赵亮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32-136,共5页
王昌龄的乐府诗创作 ,成就卓著。在 40首乐府诗中 ,十多首五古乐府稍有瑕疵 ,主要表现在徒诗化倾向以及律诗化倾向损害了乐府诗的拟古性。 2 0首七绝乐府既深切地把握了乐府诗的本性 ,又将七绝与乐府的特征成功结合 ,扩展了乐府的表现形... 王昌龄的乐府诗创作 ,成就卓著。在 40首乐府诗中 ,十多首五古乐府稍有瑕疵 ,主要表现在徒诗化倾向以及律诗化倾向损害了乐府诗的拟古性。 2 0首七绝乐府既深切地把握了乐府诗的本性 ,又将七绝与乐府的特征成功结合 ,扩展了乐府的表现形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昌龄 乐府诗 拟乐府 形式的意义 汉乐府 七绝 新乐府 传统意象 表现意图 拟古乐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