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表现与再现:武侠电影服饰叙事的表里之辨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鄂冠男
刘睿棋
-
机构
北京电影学院管理学院
北京服装学院时尚传播学院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22-27,共6页
-
文摘
武侠电影中的传统服饰不仅是历史再现的视觉工具,更是一个承载丰富文化内涵的复杂符号系统。通过符号学、叙事学和文化研究的跨学科视角,深入探讨服饰在电影叙事中的表现与再现机制。研究表明,服饰在武侠电影中承载多重功能,包括塑造角色形象、推动情节发展和表达主题思想。服饰的“表”体现在其作为直观视觉符号的呈现,而“里”则蕴含着深层的文化意涵和象征意义。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揭示服饰如何在武侠电影叙事中实现“怀旧美学”与“创新美学”的辩证统一,以及如何在跨文化传播中彰显文化软实力。这一研究为理解视觉元素在电影叙事和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丰富了电影研究和文化传播学的相关讨论。
-
关键词
表现与再现
武侠电影
服饰叙事
电影服饰
-
分类号
J918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一种阐释:产业语境下电影艺术中表现与再现
- 2
-
-
作者
丁亚平
王妍
-
机构
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影视系
吉林大学文学院
-
出处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共6页
-
文摘
近年的中国电影,呈现出更加快速和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影响广泛。进入2020年,新冠疫情持续蔓延,不仅对电影市场带来重大改变,而且对主流电影新发展形成转折性的影响,疫情过后失衡的中国电影产业与创作生产的探索,怎样形成大的调整和突破,如何通过电影艺术的主体表现与美学再现得到更大范围的新传播新发展,令人瞩目。
-
关键词
主流电影
中国电影产业
转折性
发展态势
表现与再现
多元化
主体表现
-
分类号
J943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表现与再现——中国传统美学特质之我见
- 3
-
-
作者
王效明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84-86,共3页
-
文摘
中国传统美学是再现论的美学,还是表现论的美学,这个问题在前几年的中西方文化比较的热潮中,得到了很热烈的讨论。大多数人倾向于认为西方传统美学和艺术偏重于再现、摹仿、写实,而中国传统美学则偏重于表现、抒情、言志。然而叶朗在其《中国美学史大纲》一书里,却针对此种观点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引用了大量的典籍,来证明中国传统美学是非常注重对客观自然的认识和再现的。在这里,我们不想详细地评价这两种看似对立的观点的是与非,我们只是想指出对于中国传统美学的表现与再现的认识,必须基于对中国传统美学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方式的民族特质的把握,如果没有这种把握,而单纯地用西方传统美学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方式来看待中国传统美学。
-
关键词
中国传统美学
表现与再现
中国古典美学
主体和客体
特质
意境
再现与表现
审美方式
中国古典艺术
物境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关于文化分类的反思
被引量:17
- 4
-
-
作者
刘景泉
-
机构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
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1-78,共8页
-
文摘
本文对文化内涵和分类进行了系统的、深入的探讨,对所谓“大文化”、“小文化”的提法进行了商榷。作者在深入研究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关于美学分类的论述和总结现实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了把文化分为四大类:造型文化;表现与再现文化;规范行为文化;探索与传承文化。
-
关键词
文化分类
造型文化
表现与再现文化
规范行为文化
探索与传承文化
-
分类号
G0
[文化科学]
-
-
题名《这个杀手不太冷静》:舞台剧电影化的现实主义向度
- 5
-
-
作者
娄曼
-
机构
河北经贸大学艺术学院
-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3-145,共3页
-
文摘
舞台剧与电影之间的改编现象在近年来已经成为电影创作的一股热潮。这种现象的产生本质上是因为电影艺术的自身规律,更是电影作为当代文化的艺术形式与其他艺术类型之间互通、互动的艺术包容力体现。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静》虽不是由舞台剧改编而来,但却是戏剧艺术与电影创作之间互相借鉴的结果。在戏剧的表现与电影的再现之间,可以看到电影创作的新道路。
-
关键词
《这个杀手不太冷静》
舞台剧电影化
表现与再现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