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商业旅拍活动及其地方影响——基于表演转向下的凝视理论
1
作者 吴璨熹 保继刚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8-38,共11页
旅游摄影不仅是一种视觉行为,更蕴含着丰富的具身体验。作为一种旅游摄影实践,商业旅拍已经在中国众多旅游目的地形成规模化产业,然而,关于商业旅拍的学术研究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文章以云南西双版纳商业旅拍为例,综合旅游凝视和表演理... 旅游摄影不仅是一种视觉行为,更蕴含着丰富的具身体验。作为一种旅游摄影实践,商业旅拍已经在中国众多旅游目的地形成规模化产业,然而,关于商业旅拍的学术研究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文章以云南西双版纳商业旅拍为例,综合旅游凝视和表演理论,通过观察法和访谈法等质性研究方法,探析商业旅拍活动的本质及其与地方的关系。研究发现:1)商业旅拍活动中视觉凝视与具身性的表演交织发生,个人编排、多方协作和集体观看共同构成了旅拍表演的动态;2)地方具有动态性特征,商业旅拍场景在地方管理者及相关角色的塑造下,成为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旅游者也在以身体感受的方式体验地方并建构地方的意义,通过旅拍强化自我与地方的情感联结。文章重新审视了以往旅游摄影研究在视觉中心性方面的局限,以旅游际遇中的“关系”作为凝视和表演理论的交叉点,融合两种理论视角,为剖析旅游摄影活动中丰富的社会关系和具身体验提供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旅拍 旅游摄影 旅游凝视 表演转向 地方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为“表演”?——西方旅游表演转向理论溯源、内涵解析及启示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淼 谢彦君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1-133,共13页
自20世纪90年代起,西方主流旅游研究中呈现出"表演转向"。历经近30年的发展,这一转向至今仍方兴未艾。"performance"(表演)作为一个具有强有力启发意义的隐喻,为西方旅游体验研究的深入推进提供了一条新路径。但国... 自20世纪90年代起,西方主流旅游研究中呈现出"表演转向"。历经近30年的发展,这一转向至今仍方兴未艾。"performance"(表演)作为一个具有强有力启发意义的隐喻,为西方旅游体验研究的深入推进提供了一条新路径。但国内学者对这一转向关注甚少,甚至对"表演"的理解还停留在通俗层面上。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在于英文"performance"一词与中文对应词"表演"在各自语言体系中存在着较大的含义差别。理解英文世界中"表演"隐喻的内涵,还需追根溯源,向西方旅游表演转向的理论基础寻求答案。文章对performance一词进行词源考察,探究不同语言环境中"表演"的含义及人文社科学术领域中"表演"的内涵,并且对西方旅游研究中表演转向的理论基础及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进而提炼出西方旅游表演转向的核心特点。文章最后指出西方旅游表演转向对未来旅游体验研究所给予的启示:第一,国内学界应该寻找一个替代性词语来表达performance在中文语境中部分失效的含义,以弥合语言体系转换所造成的裂隙。第二,表演转向中的温和模式和激进模式并不是替代关系,旅游体验研究不必在二者中选择其一作为立场。第三,旅游体验研究应面向过程,而不是结果。第四,旅游体验研究应面向关系,而不是元素。第五,旅游体验研究方法需要新的突破和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演转向 具身 多感官 旅游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村寨旅游者表演行为的生成机制研究——以德夯苗寨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兆峰 陈勤昌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共16页
在旅游研究的“表演转向”思潮下,客观审视民族村寨旅游者表演行为的生成逻辑,可为深化表演性理论和优化民族村寨旅游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文章从表演性理论视角切入,以湘西德夯苗寨为考察样本,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划分受访者文本内容,... 在旅游研究的“表演转向”思潮下,客观审视民族村寨旅游者表演行为的生成逻辑,可为深化表演性理论和优化民族村寨旅游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文章从表演性理论视角切入,以湘西德夯苗寨为考察样本,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划分受访者文本内容,探析民族村寨旅游者表演行为特征的生成机制。结果显示:(1)舞台设置、角色互动、独自表演和感知距离4项主范畴,共同组成了民族村寨旅游者表演行为生成的核心要素,文章据此构建了旅游者表演行为特征分析框架。(2)旅游者是具有能动性的表演者,其表演行为既包含角色协商和运作一致的角色互动特征,也包括反叛与服从的独自表演特征。(3)感知距离分为心理距离、认知距离,以及个体远离与超越,三者揭示出旅游者表演行为特征生成的深层次因素,影响着旅游者在民族村寨剧场舞台的具身性和认同感建构。最后,文章从增强旅游者游憩体验、加快非遗活化实践、优化民族村寨开发管理等方面提出建议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演转向 旅游表演行为 扎根理论 生成机制 德夯苗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表演者的旅游者:旅游者表演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6
4
作者 余志远 刘玥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0-140,共11页
20世纪70年代以来,学者将拟剧理论借鉴应用于旅游研究,并在针对相关主题的讨论中构建旅游表演理论,最终引发整个西方旅游研究范式的转变。文章特别关注旅游者表演研究分支,阐释了旅游者作为表演者的隐喻逻辑,回顾了旅游者的表演类型与风... 20世纪70年代以来,学者将拟剧理论借鉴应用于旅游研究,并在针对相关主题的讨论中构建旅游表演理论,最终引发整个西方旅游研究范式的转变。文章特别关注旅游者表演研究分支,阐释了旅游者作为表演者的隐喻逻辑,回顾了旅游者的表演类型与风格,并对旅游者表演空间所牵涉的游客共创、真实性认证以及新部落等主题进行了归纳和分析,最后以戏剧核心构成要素作为分析框架,对旅游者表演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回顾和论述。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文章从跨学科理论融合、研究方法补充、研究主题进一步拓展与研究范围扩大等4个角度提出了未来研究值得努力的方向。文章研究旨趣不仅是为了梳理和介绍国外研究关于旅游表演理论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更是为了唤起国内知识共同体对旅游表演理论的重视,以期推动旅游学科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演转向 旅游表演 拟剧理论 旅游体验 研究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知”与缄默知识在教育中的挑战--基于图像、表演和身体的视角 被引量:4
5
作者 克里斯托弗·武尔夫 张蕊(译)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15,共6页
"无知",在人类学、哲学和文化研究中承担着重要角色。这里所讲的无知,不是消极意义上的,而是被看作是知识的一个基本构成性条件。苏格拉底在他生命将尽时说自己近乎无知,他认识到了人类最高形态的知识就在于"无知"... "无知",在人类学、哲学和文化研究中承担着重要角色。这里所讲的无知,不是消极意义上的,而是被看作是知识的一个基本构成性条件。苏格拉底在他生命将尽时说自己近乎无知,他认识到了人类最高形态的知识就在于"无知"。在历史人类学中,我们也注意到并去理解这一认识,同时也遵循着赫尔穆特·佩里斯纳(Helmuth Plessner)提出的"人类当被理解为‘隐匿的人’"这一假设,而"隐匿的人"这个概念本身也是无法被完全识别的。人文学科关注知识的有限性及缄默知识的重要作用,在20世纪最后25年"语言转向"的背景下,出现了几种"转向"。本研究的兴趣即在于探究被描述为"图像转向""表演转向"和"身体转向"的缄默知识在一些关键领域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知” 缄默知识 图像转向 表演转向 身体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