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招聘启事 被引量:1
1
《杂技与魔术》 2018年第5期68-68,共1页
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原名广州杂技团)是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属下专业艺术院团,该剧院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杂技技艺,吸取现代舞蹈、艺术体操、戏剧等艺术门类的精华,不断创新、改革,形成了岭南现代的表演艺术风格,是一个充满朝... 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原名广州杂技团)是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属下专业艺术院团,该剧院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杂技技艺,吸取现代舞蹈、艺术体操、戏剧等艺术门类的精华,不断创新、改革,形成了岭南现代的表演艺术风格,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大型现代杂技艺术团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技艺术 广州市 招聘启事 剧院 现代舞蹈 表演艺术风格 新闻出版局 艺术院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 招聘启事
2
《杂技与魔术》 2012年第4期62-62,共1页
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原名广州杂技团)是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属下专业艺术院团。该剧院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杂技技艺。吸取现代舞蹈、艺术体操、戏剧等艺术门类的精华,不断创新、改革,形成了岭南现代的表演艺术风格。是一个充... 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原名广州杂技团)是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属下专业艺术院团。该剧院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杂技技艺。吸取现代舞蹈、艺术体操、戏剧等艺术门类的精华,不断创新、改革,形成了岭南现代的表演艺术风格。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大型现代杂技艺术团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技艺术 广州市 剧院 招聘启事 现代舞蹈 表演艺术风格 新闻出版局 艺术院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彝剧的风格特征与现状
3
作者 张留福 《艺海》 2013年第2期138-138,共1页
彝剧诞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专业剧团的演出历史有三十多年的时间,是在彝族民间文学、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楚雄彝族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载体,被国务院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彝剧的表演艺术风格及文学表现方式虽与其... 彝剧诞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专业剧团的演出历史有三十多年的时间,是在彝族民间文学、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楚雄彝族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载体,被国务院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彝剧的表演艺术风格及文学表现方式虽与其它剧种相同,但仍然有它独特的艺术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格特征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表演艺术风格 现状 彝族文化 五十年代 专业剧团 民间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岭首枝梅 滇剧一面旗——王玉珍从艺6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4
作者 沈滇 《民族艺术研究》 2018年第4期86-89,共4页
王玉珍是云南省滇剧院著名滇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云南省首个梅花奖获得者。她在60多年的舞台表演生涯中演出了80多个剧目,成功塑造了穆桂英、白素贞、赵京娘、刘金定、罗霞飞、任桂英、杨贵妃、... 王玉珍是云南省滇剧院著名滇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云南省首个梅花奖获得者。她在60多年的舞台表演生涯中演出了80多个剧目,成功塑造了穆桂英、白素贞、赵京娘、刘金定、罗霞飞、任桂英、杨贵妃、钟离春等几十个性格各异,鲜活并富有魅力的中国妇女的艺术形象,形成了她洒脱泼辣,刚柔相济,做派大气的表演艺术风格,在滇剧界留下了“一人千面”的赞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玉珍 研讨会综述 滇剧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术 梅花奖获得者 表演艺术风格 表演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