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卡明斯诗歌的“表演性”研究
1
作者 许庆红 王睿玉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29-35,共7页
卡明斯诗歌具有三个核心要素——诗画乐三位一体的跨艺术特点、源艺术内容的跨媒介演绎与文学事件性。前两个要素涉及了诗歌内部的表演性,文学事件性则是从文学事件的角度探究诗歌模式所具有的表演性及其对现实的作用力。文章借助跨艺... 卡明斯诗歌具有三个核心要素——诗画乐三位一体的跨艺术特点、源艺术内容的跨媒介演绎与文学事件性。前两个要素涉及了诗歌内部的表演性,文学事件性则是从文学事件的角度探究诗歌模式所具有的表演性及其对现实的作用力。文章借助跨艺术、跨媒介诗学理论,通过前两个要素论证卡明斯诗歌内在的“表演性”,并从文学事件的角度指出卡明斯独特诗歌模式表演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明斯 跨艺术诗学 表演性 文学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戏剧翻译中可表演性的重塑与再现——以Much Ado About Nothing译本为例
2
作者 余芬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6-110,共5页
戏剧翻译缺乏系统性、层次性、逻辑性、操作性与全面性,亟须再次厘定明晰具体可行的翻译标准。基于此,以英国经典戏剧Much Ado About Nothing译本为例,针对戏剧译本进入目的语文化中受众域的多样性,辨析文本读者、舞台演员、表演观众、... 戏剧翻译缺乏系统性、层次性、逻辑性、操作性与全面性,亟须再次厘定明晰具体可行的翻译标准。基于此,以英国经典戏剧Much Ado About Nothing译本为例,针对戏剧译本进入目的语文化中受众域的多样性,辨析文本读者、舞台演员、表演观众、幕后人员对戏剧译本的语用期待,将可表演性原则细化为文学鉴赏性、表演呈现性、通俗简要性和舞台操作性四个标准。戏剧译介标准探析有助于经典戏剧在全球进行跨文化传播,可以为各国人民还原戏剧艺术的本真价值,也可以为戏剧翻译实践者提供借鉴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翻译 表演性 Much Ado About Nothing译本 译介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美学视域下表演性健美操编排艺术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徐熔晨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4年第5期133-135,共3页
随着体育美学的发展及广大人民群众对健美操运动的喜爱,专家学者从新的视角出发,逐渐将二者融合,表演性健美操的创编与审美受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将表演性健美操的概念进行界定,并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总结法以及逻辑分析法对体育美学... 随着体育美学的发展及广大人民群众对健美操运动的喜爱,专家学者从新的视角出发,逐渐将二者融合,表演性健美操的创编与审美受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将表演性健美操的概念进行界定,并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总结法以及逻辑分析法对体育美学视域下表演性健美操的创编特点与审美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在体育美学视域下,表演性健美操具有节奏与韵律、尺度与比例、对称与平衡、统一与变化的创编特点;表演性健美操的审美特征为身体美、运动美、人文美、形式美、音乐美、服饰美和艺术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美学 表演性健美操 创编特点 审美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文课堂表演性朗读的运用策略剖析
4
作者 刘晴选 《成才之路》 2024年第36期125-128,共4页
语文是最基本的一门语言交际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语言基本常识,培养学生识文断字、阅读理解、口语表达及写作能力。表演性朗读能让学生的情绪得以较好地表现和抒发,利用面部表情、语音语调和肢体语言,对课文内容进... 语文是最基本的一门语言交际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语言基本常识,培养学生识文断字、阅读理解、口语表达及写作能力。表演性朗读能让学生的情绪得以较好地表现和抒发,利用面部表情、语音语调和肢体语言,对课文内容进行有感情的表达,增强课文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阅读教学效果。语文课堂表演性朗读可运用以下策略:选择合适的表演性朗读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创新合作式表演性朗读形式,增强学生的阅读动力;加强表演性朗读的技巧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营造良好的表演性朗读情境,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注重表演性朗读的互动反馈,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表演性朗读 运用策略 阅读素养 语言表达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演性秧歌向健身性秧歌转变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杨小凤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6-59,共4页
起源于劳动生活的秧歌,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形式,长期以来传统的秧歌更多发挥的是表演功能。在如今的全民健身时代,表演性秧歌正在从民间艺术走向全民健身项目,成为一项时尚的健身运动。以体育学、社会学理论为基础,采用访谈法... 起源于劳动生活的秧歌,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形式,长期以来传统的秧歌更多发挥的是表演功能。在如今的全民健身时代,表演性秧歌正在从民间艺术走向全民健身项目,成为一项时尚的健身运动。以体育学、社会学理论为基础,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健身性秧歌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表演性秧歌向健身性秧歌转变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为秧歌在转变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进程中找到合理、科学的发展平台做出探索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秧歌 表演性 健身性 全民健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译者的归译者,导演的还给导演”——基于戏曲视角的可表演性翻译原则限度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曹广涛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6-132,共7页
"可表演性"从此成为戏剧翻译争论的热点问题,国内外译界为此已经争论了半个多世纪。"可表演性"与"可读性"相互对立,而Bassnett就是戏剧翻译可表演性原则最为坚决的反对者。对于戏曲翻译而言,"可表演... "可表演性"从此成为戏剧翻译争论的热点问题,国内外译界为此已经争论了半个多世纪。"可表演性"与"可读性"相互对立,而Bassnett就是戏剧翻译可表演性原则最为坚决的反对者。对于戏曲翻译而言,"可表演性"是一个伪命题,不能用来指导戏曲翻译实践。译者应立足于戏曲自身民族特点,走出迷宫,回到对戏曲、剧本和戏剧翻译的本质概念准确理解的上来。"译者的归译者,导演的还给导演",译者与导演各有所属,莫违规强迫戏曲译者越界完成戏曲导演的份内工作,才能切实促进戏曲翻译的繁荣与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翻译 表演性 译者 导演 戏曲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表演性对戏剧翻译的启示——从书斋把玩到优人搬弄的转变 被引量:3
7
作者 黄芳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5-108,共4页
众所周知,戏剧本身具有双重性,换句话说,它有两个生命:文学生命和舞台生命。关于戏剧作为文学文本和表演文本的论述可详见于研究戏剧的中外学者的著述中。但是作为文学翻译的一个分支,戏剧翻译的剧场性因素长久以来未受到重视,广大翻译... 众所周知,戏剧本身具有双重性,换句话说,它有两个生命:文学生命和舞台生命。关于戏剧作为文学文本和表演文本的论述可详见于研究戏剧的中外学者的著述中。但是作为文学翻译的一个分支,戏剧翻译的剧场性因素长久以来未受到重视,广大翻译家鲜少从表演文本出发来研究戏剧翻译中所应遵循的共通性原则和方法。从现存的中译英的名剧中提炼建构出适合舞台呈现和具可操作性的翻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翻译 表演性 黑格尔 李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生态孔雀舞与表演性孔雀舞的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朱增辉 王帆 《戏剧之家》 2016年第8期142-142,共1页
傣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傣族孔雀舞历史悠久、地域特色浓厚,具有独特的原生态特点。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也在逐步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形成了现如今的表演性孔雀舞,与原生态的孔雀舞有着很大的差异。
关键词 孔雀舞 原生态 表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戏曲典籍《西厢记》可表演性翻译比较研究——基于沈广仁与熊式一舞台英译本的多维考察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立胜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6-124,共9页
戏曲(剧)典籍作为中国传统戏剧文学与文化价值的重要承载者,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较之文学案头剧,舞台剧更是一种涉及语言、文化、唱腔及身段等多模态符号的复杂表演艺术,因而在跨文化翻译传播中会遭遇更多的困难与障... 戏曲(剧)典籍作为中国传统戏剧文学与文化价值的重要承载者,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较之文学案头剧,舞台剧更是一种涉及语言、文化、唱腔及身段等多模态符号的复杂表演艺术,因而在跨文化翻译传播中会遭遇更多的困难与障碍。文章以华人译者沈广仁的《西厢记》舞台英译本为例,从翻译底本、可表演性策略、舞台呈现与效果等方面深入探讨其广受欢迎的缘由,并与熊式一的《西厢记》首译舞台剧本作深入比较,综合探讨适合戏曲舞台剧本翻译的可表演性策略,为中国传统戏曲典籍对外传播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籍英译 《西厢记》 舞台剧本 表演性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民族民间舞表演性组合的风格演绎探讨 被引量:3
10
作者 郑雪 《戏剧之家》 2022年第26期139-141,共3页
开展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活动,需要遵从特定的教学组织形式与相应的教学内容设定。两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课堂组合是如何划分与实施的。中国民族民间舞在训练方面可以根据不同形式组合方式展开,其可以是单一的训练组合... 开展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活动,需要遵从特定的教学组织形式与相应的教学内容设定。两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课堂组合是如何划分与实施的。中国民族民间舞在训练方面可以根据不同形式组合方式展开,其可以是单一的训练组合,也可以是风格性的训练组合。此外,还有建立在两者基础之上的表演性组合训练方式,其体现了舞台艺术特性,可以提高学生的表演水平,同时彰显民族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民间舞 表演性组合 风格演绎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舞蹈表演性音乐的编辑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岚 《北方音乐》 2014年第13期190-191,共2页
该研究对体育舞蹈表演性音乐的选择与作用进行了探讨,对体育舞蹈表演性音乐的编辑方法提出了建议,并指出有关于体育舞蹈表演性音乐编辑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方向。通过对体育舞蹈表演性音乐编辑理论的深入研究,文章将体育舞蹈表演性音乐的... 该研究对体育舞蹈表演性音乐的选择与作用进行了探讨,对体育舞蹈表演性音乐的编辑方法提出了建议,并指出有关于体育舞蹈表演性音乐编辑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方向。通过对体育舞蹈表演性音乐编辑理论的深入研究,文章将体育舞蹈表演性音乐的编辑的方法大致分为三个主要环节:选定音乐主题——准备;音乐的处理与舞蹈动作的编排——实施;体育舞蹈表演的效果反馈——检验。由此,可以将体育舞蹈表演性音乐编辑分为三个基本阶段,即选定音乐主题的准备阶段;音乐处理与舞蹈动作编排的实施阶段以及体育舞蹈表演效果反馈的检验阶段。尽管三个基本阶段的具体内容与实际操作方法各不相同,都有各自的活动任务,但三个基本阶段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并没有明显的界限,每一阶段的介绍意味着下一阶段的开始。在音乐编辑的不同阶段,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地选择与运用具体的方法或者创造出一些新的行之有效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舞蹈 表演性音乐 编辑方法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论亚裔美国文化身份的“表演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丁夏林 《外国语文研究》 2016年第3期49-56,共8页
亚裔美国文学奠基人之一赵健秀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呼吁人们必须区分"真实"和"虚假"的亚/华裔美国作家,而在现实生活中,亚/华裔美国文化身份的形成却离不开"表演性"。这种表演不是"冒名",而是&qu... 亚裔美国文学奠基人之一赵健秀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呼吁人们必须区分"真实"和"虚假"的亚/华裔美国作家,而在现实生活中,亚/华裔美国文化身份的形成却离不开"表演性"。这种表演不是"冒名",而是"扮演",虽削弱但并不废止文化身份本身。它既是美国白人主流文化主宰下"东方主义"的必然产物,又是亚裔美国文化身份及主体性建构的必经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裔美国人 文化身份 表演性 身份扮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莎剧汉译中文学性与表演性的兼顾问题——以王宏印《哈姆雷特》译本民歌汉译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晓农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06-112,共7页
因语言和传统差异,外国戏剧汉译时通常存在文学精粹再现和舞台表演效果难以兼顾之问题,莎剧汉译亦然。以王宏印《哈姆雷特》译本民歌汉译为案例,对莎剧汉译中文学性和表演性兼顾问题的研究表明,译者采用了宽式对应原则,灵活处理了原文... 因语言和传统差异,外国戏剧汉译时通常存在文学精粹再现和舞台表演效果难以兼顾之问题,莎剧汉译亦然。以王宏印《哈姆雷特》译本民歌汉译为案例,对莎剧汉译中文学性和表演性兼顾问题的研究表明,译者采用了宽式对应原则,灵活处理了原文音步、节奏和韵式,主要关注了风格模仿、自然汉语吸收和语言的表现力。译文在总体格局上匀称、美观、自然,语义准确,个性化突出,与角色情绪和动作配合颇佳,俚俗味足、充满活力,具备了汉语民歌的部分美学特征和较强的表演性。因此,莎剧汉译读本的文学性和表演性统一虽有难度,仍具有相当之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剧汉译 《哈姆雷特》 文学性 表演性 民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表演性沙画的艺术特征
14
作者 王廷信 《美术大观》 2023年第9期86-87,共2页
表演性沙画是新兴的艺术品种,多在仪式性场合进行表演。某种程度上表演性沙画超越了传统画种,其把创作过程与创作结果融为一体,在时间的行进中,每一瞬间都是过程,也都是结果,让观众在一个个瞬间体验到绘画创作的神奇。表演性沙画艺术家... 表演性沙画是新兴的艺术品种,多在仪式性场合进行表演。某种程度上表演性沙画超越了传统画种,其把创作过程与创作结果融为一体,在时间的行进中,每一瞬间都是过程,也都是结果,让观众在一个个瞬间体验到绘画创作的神奇。表演性沙画艺术家为观众提供的观赏兴趣点主要体现在奇幻性、变化性、表演性、自由性上,集中反映出这个新型画种的审美特征。表演性沙画也以其较强的“介入”能力而发挥着社会作用,是值得关注的新型艺术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演性沙画 奇幻性 变化性 表演性 自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可表演性”角度看戏剧翻译——基于《玻璃动物园》第一幕两中译本之对比分析
15
作者 黄勤 刘晓黎 《外语与翻译》 2015年第4期33-37,共5页
本文以美国戏剧大师田纳西·威廉斯的代表作《玻璃动物园》的第一幕和两个中译本为具体的研究个案,基于"可表演性"角度,对比分析原戏剧中一些典型的戏剧符号的内涵意义和在两个中译本的翻译情况,以此探讨戏剧的翻译原则问... 本文以美国戏剧大师田纳西·威廉斯的代表作《玻璃动物园》的第一幕和两个中译本为具体的研究个案,基于"可表演性"角度,对比分析原戏剧中一些典型的戏剧符号的内涵意义和在两个中译本的翻译情况,以此探讨戏剧的翻译原则问题,指出戏剧翻译应就剧论剧、就剧译剧,避免戏剧翻译实践与戏剧翻译批评的片面化和简单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翻译 《玻璃动物园》 表演性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演性理论:文学与艺术研究的新方向》的理论价值——以戏剧《爱与信息》的表演性探究为例
16
作者 钱激扬 《艺术学研究》 2023年第4期136-142,共7页
何成洲的论著《表演性理论:文学与艺术研究的新方向》梳理、阐释了从20世纪下半叶到21世纪初西方批评话语中一系列与表演性理论相关的、重要的跨学科成果,该书的出版为国内的文学与艺术研究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野,其理论研究的前沿性和... 何成洲的论著《表演性理论:文学与艺术研究的新方向》梳理、阐释了从20世纪下半叶到21世纪初西方批评话语中一系列与表演性理论相关的、重要的跨学科成果,该书的出版为国内的文学与艺术研究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野,其理论研究的前沿性和使用例证的跨文化性都显示出中国学者的理论建构意识和将本土与世界密切结合的眼光。以表演性理论为依据和方法,对英国剧作家卡里·丘吉尔的剧作《爱与信息》进行批评,可以印证文学表演性理论的施行性、事件性和干预性特征及其广泛的应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演性理论 何成洲 《爱与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密斯表演性采访戏剧中的政治叙事
17
作者 白锡汉 《戏剧之家》 2018年第15期4-6,共3页
表演性采访戏剧形式是著名非裔美国女性剧作家和演员史密斯表达种族、阶级等政治叙事的特有模式。她创作和表演的《镜中之火》和《暮光之城:洛杉矶,1992》戏剧通过使用这种模式呈现了媒体和不同族群对事件的反应。在剧中她把叙事中所涉... 表演性采访戏剧形式是著名非裔美国女性剧作家和演员史密斯表达种族、阶级等政治叙事的特有模式。她创作和表演的《镜中之火》和《暮光之城:洛杉矶,1992》戏剧通过使用这种模式呈现了媒体和不同族群对事件的反应。在剧中她把叙事中所涉及问题的阐释权交给观众,使得观众感受到种族以及与之相关的阶级、性别的交互作用,从而完成她的政治叙事表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演性采访 媒体 种族 政治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众传媒艺术化中电视主持的表演性
18
作者 石竹青 《艺术广角》 2017年第5期59-65,共7页
进入新世纪,生活艺术化已成为大众文化的重要形态,各种各样的艺术元素广泛地渗人生活,人们对于生活的艺术性需求日益增强,娱乐性、观赏性,乃至可参与性渐渐深入很多社会领域。这种风潮很快进入传媒领域,于是便有了电视传媒艺术化... 进入新世纪,生活艺术化已成为大众文化的重要形态,各种各样的艺术元素广泛地渗人生活,人们对于生活的艺术性需求日益增强,娱乐性、观赏性,乃至可参与性渐渐深入很多社会领域。这种风潮很快进入传媒领域,于是便有了电视传媒艺术化的呼声与实践。电视传媒艺术化最初是从电视节目主持人体现出来的。主持人是电视与受众相关联的触发点。主持的艺术化,集中体现为主持与表演的关系,即主持是否需要、允不允许需要融入表演因素。这个问题十余年来已不断获得实践性解决,但从理论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节目主持 生活艺术化 电视传媒 大众传媒 表演性 大众文化 艺术元素 社会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对等理论对戏剧翻译可表演性原则的阐释——以《雷雨》翻译为例
19
作者 郭黎阳 《英语知识》 2012年第9期22-23,共2页
2001年,英国翻译理论家苏珊·巴斯内特(suchBassnett)存“仍陷于迷宫中——对翻译与戏剧的再思考》(StillTrappedintheLabyrinth.FurtherReflectionsonTranslationand Theory)一文中正式提出戏剧翻译的“可表演性”(performa... 2001年,英国翻译理论家苏珊·巴斯内特(suchBassnett)存“仍陷于迷宫中——对翻译与戏剧的再思考》(StillTrappedintheLabyrinth.FurtherReflectionsonTranslationand Theory)一文中正式提出戏剧翻译的“可表演性”(performability)原则。“可表演性”指的是戏剧语言的可说性、动作性和可理解性;要求译者在戏剧翻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观众对戏剧台词理解和欣赏的瞬时性和即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翻译 表演性 功能对等理论 《雷雨》 阐释 2001年 戏剧语言 可理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表演性视角下青春版《桃花扇》字幕译本浅析
20
作者 尤赟蕾 《海外英语》 2019年第8期54-55,共2页
《桃花扇》演出本的译介寥若晨星,其翻译研究更是极为罕见。可表演性理论有助于分析剧场演出成分在昆曲翻译中的重要性及字幕翻译在昆曲翻译中存在的客观必要性。文章以青春版《桃花扇》英译字幕为研究范本,从地点名称、文化词、典故、... 《桃花扇》演出本的译介寥若晨星,其翻译研究更是极为罕见。可表演性理论有助于分析剧场演出成分在昆曲翻译中的重要性及字幕翻译在昆曲翻译中存在的客观必要性。文章以青春版《桃花扇》英译字幕为研究范本,从地点名称、文化词、典故、唱词等方面探讨可表演性视角下的英译问题。以此说明可表演性在戏曲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版《桃花扇》 表演性 英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