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情感抗争:表演式抗争的情感框架与道德语法 被引量:58
1
作者 刘涛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2-113,共12页
表演式抗争是指通过诉诸某种戏剧化、消费性、参与性的表演行为来传递并表达抗争诉求的一种底层行动方案和政治实践。在表演式抗争实践中,情感不仅携带着明显的资本属性和阶层属性,而且同时发挥着行动要素和行动目标的双重功能,情感抗... 表演式抗争是指通过诉诸某种戏剧化、消费性、参与性的表演行为来传递并表达抗争诉求的一种底层行动方案和政治实践。在表演式抗争实践中,情感不仅携带着明显的资本属性和阶层属性,而且同时发挥着行动要素和行动目标的双重功能,情感抗争因此成为一种亟待重视的抗争机制和分析范式。在情感运作框架中,由于愤怒和焦虑的结合,"正义的愤怒"作为一种合法的情感形态被生产出来。从原始愤怒到"正义的愤怒",底层群体悄无声息地完成了一场情感抑制和情感转换工作,前者通过执行道德工作、正义框架、群体认同而实现负性情感的外部归因实践,后者则指向基于图像事件、戏剧表演、互动仪式的情感语境重构实践,这一过程整体上勾勒出了表演式抗争的情感运行逻辑及其深层的道德语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抗争 表演式抗争 情感资本 情感框架 情感防御 外部归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号抗争:表演式抗争的意指实践与隐喻机制 被引量:53
2
作者 刘涛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2-103,共12页
符号抗争是我们理解表演式抗争的一种重要的分析范式。表演的目的是有意制造"图像事件",从而借助视觉化的意指实践实现社会动员的意义功能。意指实践强调视觉文本本身的形式构成分析以及文本与意义之间的关系模式和指涉结构... 符号抗争是我们理解表演式抗争的一种重要的分析范式。表演的目的是有意制造"图像事件",从而借助视觉化的意指实践实现社会动员的意义功能。意指实践强调视觉文本本身的形式构成分析以及文本与意义之间的关系模式和指涉结构分析。在符号表征维度上,表演式抗争的意指过程体现为对图像聚合轴上某些关键性的组分元素进行戏剧性的、游戏化的、偷袭式的篡改,从而在视觉景观上制造了一个个扩张性、不稳定的、破坏性的"刺点"。视觉"刺点"构成了图像语义分析的符号起点,其功能就是对画外视像的符号"标记"与意义"召唤",从而在符号聚合实践上搭建了一个抗争性话语形成的伴随文本语境。聚合实践对应的思维基础是文化概念上的隐喻思维,即通过对经验系统中某种普遍共享的符号意象的激活与再造来重构底层话语的想象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政治 符号抗争 表演式抗争 意指实践 符号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抗争:表演式抗争的剧场政治与身体叙事 被引量:44
3
作者 刘涛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2-67,共6页
表演式抗争是社会抗争谱系中一种新的抗争形态与剧目类型。作为一种典型的空间实践,表演式抗争创设了一种剧场式的身体政治景观。穿越"前台"的表演幻象,表演式抗争的话语落点指向"后台"的社会疼痛。底层群体通过呈... 表演式抗争是社会抗争谱系中一种新的抗争形态与剧目类型。作为一种典型的空间实践,表演式抗争创设了一种剧场式的身体政治景观。穿越"前台"的表演幻象,表演式抗争的话语落点指向"后台"的社会疼痛。底层群体通过呈现一个个痛苦的身体、丧失尊严的身体、毫无伦理颜面的身体,使身体从原始的自然状态、黑暗状态、反社会状态中挣脱出来,成为抗争性话语生产的政治文本和表达媒介,以此实现公众情感结构深层的"弱势感"和"天理"的伦理化生产。透过"身体问题"及其深层的阶层痛苦,我们可以借助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范式抵达并把握"身体性社会"的运作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抗争 表演式抗争 身体叙事 图像事件 身体性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抗争:表演式抗争的剧目结构与符号矩阵 被引量:19
4
作者 刘涛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5,共11页
在转型时期的诸多抗争形式中,"表演式抗争"(performing resistance)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抗争剧目(repertoires)。如果将表演式抗争视为一个"事件文本",符号矩阵无疑在叙事学意义上提供了一个合理的分析模型,即可以借... 在转型时期的诸多抗争形式中,"表演式抗争"(performing resistance)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抗争剧目(repertoires)。如果将表演式抗争视为一个"事件文本",符号矩阵无疑在叙事学意义上提供了一个合理的分析模型,即可以借助符号矩阵(semiotic matrix)所揭示的语义结构来把握表演式抗争的要素关系、情节构成和行动框架。符号矩阵不仅发现并确认了图像在社会事件中的"行动元"角色与功能,并且在结构主义框架中证实了图像对于事件推进的动力作用。因此,表演式抗争本质上是一种"图像事件"(image events),而底层抗争的符号学本质则体现为视觉抗争(visual resist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演式抗争 视觉抗争 剧目 符号矩阵 图像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政治中的表演式抗争:景观、结构与效能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蒙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3-31,175,共9页
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叠合,政治转型与民主发展伴随而来的社会抗争显著增多,而所谓表演式抗争又是其中一道独特的景观。作为一种艺术化的政治生活,表演式抗争的表演性非常突出,它反映了参与者在严肃的政治结... 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叠合,政治转型与民主发展伴随而来的社会抗争显著增多,而所谓表演式抗争又是其中一道独特的景观。作为一种艺术化的政治生活,表演式抗争的表演性非常突出,它反映了参与者在严肃的政治结构下所作的活泼的政治选择。经过综合性的案例研究可以发现,这种独特的社会抗争往往是有效的,它表明了中国国家—社会关系的松动与活性发展前景,但其显然还需进一步的提升,相关问题的解决也需要更加制度化的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演式抗争 戏剧性情节 艺术化政治生活 政治情境 政治选择 政治回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转型期公众“自我赋权”现象与媒体责任 被引量:4
6
作者 胡衬春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58-60,共3页
转型期新闻报道中公众的自我赋权现象应引起关注,其形式主要表现为,表演式抗争,吸引媒体关注;借力舆论,形成焦点性事件;重设议程,改变新闻报道方向;网友成为报道主角。但媒介在报道相关事件时要警惕负面影响,注重自身责任,应为健全社会... 转型期新闻报道中公众的自我赋权现象应引起关注,其形式主要表现为,表演式抗争,吸引媒体关注;借力舆论,形成焦点性事件;重设议程,改变新闻报道方向;网友成为报道主角。但媒介在报道相关事件时要警惕负面影响,注重自身责任,应为健全社会制度、改善公共生活、扶持弱势群体、培养公众意识、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赋权 表演式抗争 群体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