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民间艺术表演场域的要素与特征——以孔尚任《平阳竹枝词》为分析文本 被引量:5
1
作者 陈德琥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4-122,共9页
表演场域的要素与特征分析是科学定性民间艺术表演风格、文化特质进而对其合理归类的重要依据。孔尚任《平阳竹枝词》(凤阳少女踏春阳)表演场域即以建构主体的自主性、空间形构的开放性、精神指向的共荣性、艺术风格的飘逸性等有别于黄... 表演场域的要素与特征分析是科学定性民间艺术表演风格、文化特质进而对其合理归类的重要依据。孔尚任《平阳竹枝词》(凤阳少女踏春阳)表演场域即以建构主体的自主性、空间形构的开放性、精神指向的共荣性、艺术风格的飘逸性等有别于黄河流域歌舞的沉着庄重之美,又与淮河流域"娱他"型的"凤阳花鼓"大相异趣,而莹然可鉴的是汉民族民间广场歌舞"花鼓灯"的表演场域特征。因此,"凤阳少女"展演的既不是"平阳府"及其周边民间艺术,也不是"凤阳花鼓",而是"花鼓灯"艺术。民间艺术表演场域研究是对当代空间研究热点论域的积极呼应,有利于民间艺术空间研究维度的系统性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艺术 表演场域 要素 特征 《平阳竹枝词》(凤阳少女踏春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在场”视域下祁太秧歌的传承发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玲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8-130,共3页
近年来,以"国家与民间社会互动关系"为基础的"国家在场"理论已经成为学界公认的热点领域之一。祁太秧歌虽是与民间社会紧密联系的音乐形式,但从其发展轨迹中可以清晰体察到"国家在场"的种种影响。本文试... 近年来,以"国家与民间社会互动关系"为基础的"国家在场"理论已经成为学界公认的热点领域之一。祁太秧歌虽是与民间社会紧密联系的音乐形式,但从其发展轨迹中可以清晰体察到"国家在场"的种种影响。本文试从"国家层面"来审视祁太秧歌,研究这一传统音乐事象在经历了解放初的"戏改政策"与本世纪初"非遗保护运动"两次"国家在场"之后所发生的历史变迁,分析"国家在场"在祁太秧歌传承与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太秧歌 国家在场 秧歌剧目 秧歌组织 表演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重建与置换的音乐表演语境--湘南过山瑶“坐歌堂”音乐田野作业反思 被引量:6
3
作者 王爱红 赵书峰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6-64,I0005,共10页
在“非遗”与“国家在场”两种语境的作用下,湘南瑶族“坐歌堂”音乐正在经历表演语境重建与置换的过程。其一,传统的瑶族“坐歌堂”的表演语境正在由民间自发走向“非遗”“国家在场”等权利与话语“共谋”下的一种文化展演行为;其二,... 在“非遗”与“国家在场”两种语境的作用下,湘南瑶族“坐歌堂”音乐正在经历表演语境重建与置换的过程。其一,传统的瑶族“坐歌堂”的表演语境正在由民间自发走向“非遗”“国家在场”等权利与话语“共谋”下的一种文化展演行为;其二,湘南瑶族“坐歌堂”仪式表演场域的族性特征正在被地方政府追求的文化与行政政绩的利益驱动下走向解构与重建的境地,即表演者与表演场域族性归属呈现出鲜明的主体间性特征。换言之,湘南瑶族“坐歌堂”仪式音乐表演者与表演场域呈现出从瑶族传统村落走向由政府安排的汉族错落与社区站,即“坐歌堂”仪式音乐的表演场域族性的置换。其三,当下的湘南瑶族“坐歌堂”仪式音乐表演场域呈现出鲜明的应用民族音乐学思维,即“坐歌堂”表演场地通常被安排在由政府打造的移民安置房中进行,它不但是为了传承与保护瑶族传统音乐文化,更多的是通过音乐展演来宣传地方政府的行政业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瑶族 “坐歌堂” 表演场域 重建 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中性别反串形象的塑造及社会张力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王蕾 朱雯文 常博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7-40,共4页
本文运用特别表演理论,以"青岛大姨"反串形象为研究个案,对大众媒介中日渐流行的性别反串形象塑造机制及社会张力进行探讨。反串形象是由表演者和观看者共同塑造的,它调用各种社会话语资源,在形象呈现上突破了传统喜剧反串的... 本文运用特别表演理论,以"青岛大姨"反串形象为研究个案,对大众媒介中日渐流行的性别反串形象塑造机制及社会张力进行探讨。反串形象是由表演者和观看者共同塑造的,它调用各种社会话语资源,在形象呈现上突破了传统喜剧反串的审丑框架。同时在社交媒体的作用下,这一表演的合法场域被扩展到了更广阔的生活空间。"青岛大姨"这一类独特性别文化符号的建立和流行,反映了当下社会对性别反串表演和"双性气质融合"的日渐包容,折射出社会性别观念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性别表演 塑造机制 表演场域 反串形象 “青岛大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