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信息技术的音乐表演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哈睿 张根厚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1年第2期129-131,共3页
在现代音乐表演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建构中,信息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支持。但信息技术既不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完全取代,也不是简单地应用于音乐表演教学中,而是结合音乐表演教学的特殊规律与实际内容,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改善教师教学... 在现代音乐表演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建构中,信息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支持。但信息技术既不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完全取代,也不是简单地应用于音乐表演教学中,而是结合音乐表演教学的特殊规律与实际内容,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改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方法。其中,基于演奏技术教学内容的示范模仿教学模式、基于情感体验教学内容的探究体验模式、基于音乐表演教学的小组协作模式是现代音乐表演专业课程建构的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音乐表演专业课程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声乐课程教学探索
2
作者 张岳 《艺术家》 2024年第7期98-100,共3页
在戏剧影视表演专业中,声乐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门专业课程。声乐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培养学生的音感、乐感和节奏感等音乐素养,使学生通过系统化的训练与学习拓展音域和嗓音的机能,从而提升演唱能力。与此同时,声乐... 在戏剧影视表演专业中,声乐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门专业课程。声乐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培养学生的音感、乐感和节奏感等音乐素养,使学生通过系统化的训练与学习拓展音域和嗓音的机能,从而提升演唱能力。与此同时,声乐教学还要与台词、形体、表演专业课程相结合,使学生能够通过对演唱作品的分析和理解,调动演唱情绪,加深情感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影视表演专业 演唱能力 声乐课程教学 表演专业课程 科学的发声 演唱情绪 音乐素养 乐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寻中国歌剧艺术实践与教学之路--以民族歌剧《包青天》排演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辛思洁 《黄河之声》 2021年第16期94-97,101,共5页
原创民族歌剧《包青天》以历史故事为参照,采用中国民族化的艺术语言,运用西洋歌剧的体裁形式,演绎了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文化经典,2017年在安徽合肥巡演取得了圆满成功,该剧演员来自于省内艺术类高校、艺术院团、国内知名专家与省内艺术人... 原创民族歌剧《包青天》以历史故事为参照,采用中国民族化的艺术语言,运用西洋歌剧的体裁形式,演绎了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文化经典,2017年在安徽合肥巡演取得了圆满成功,该剧演员来自于省内艺术类高校、艺术院团、国内知名专家与省内艺术人才,笔者参与了歌剧的全程排演。本文从《包青天》的排演视角,反思我国声乐表演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虽然我国声乐表演专业近年来也得到了长足进步,但声乐艺术实践时还存在注重“声”的训练,在表演上依然是短板。这个问题可能导致中国不论是在歌剧历史的沉淀上,还是歌剧艺术工作者的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上,存在欠缺。随着中国歌剧现在进入到一个急切需要发展壮大的时代,艺术实践人才的质量和数量也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如何提高声乐表演专业的水准,培养出色的复合型歌剧人才,是声乐表演专业的教学动力。本文提出规范并升级声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是关键,从课程教学的角度,探析中国歌剧艺术实践与教学更精准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青天》 声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 声乐表演教学 复合型艺术实践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