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A-IL-7融合蛋白的制备及其膀胱内灌注对小鼠表浅性膀胱癌的治疗效应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振 贺利民 +3 位作者 马磊 李金龙 许晓玲 高基民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29-534,共6页
目的:制备链亲和素标记的白介素7(streptavidin-tagged interleukin-7,SA-IL-7)融合蛋白,评价其对小鼠表浅性膀胱癌治疗的效果。方法:构建pET24a-SA-IL-7重组质粒,制备SA-IL-7融合蛋白。流式细胞术检测SA-IL-7融合蛋白与生物素化膀胱癌... 目的:制备链亲和素标记的白介素7(streptavidin-tagged interleukin-7,SA-IL-7)融合蛋白,评价其对小鼠表浅性膀胱癌治疗的效果。方法:构建pET24a-SA-IL-7重组质粒,制备SA-IL-7融合蛋白。流式细胞术检测SA-IL-7融合蛋白与生物素化膀胱癌细胞MB49的结合,胸腺细胞增殖法检测SA-IL-7融合蛋白促进胸腺细胞增殖的生物学活性。应用小鼠表浅性膀胱癌模型评价膀胱内灌注SA-IL-7的治疗效果,观察小鼠生存期,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小鼠肿瘤浸润CD8+T细胞。结果:成功制备的SA-IL-7融合蛋白可锚定于生物素化的MB49细胞表面,结合率达(96.6±1.3)%;同时能够促进胸腺细胞的增殖。SA-IL-7融合蛋白能够锚定于小鼠生物素化的膀胱黏膜表面7 d以上,而未生物素化的膀胱黏膜在始终未检测到IL-7的存在。在小鼠表浅型膀胱癌模型中,MB49细胞接种后的第80天,IL-7灌注治疗组90%小鼠死亡,而SA-IL-7组60%小鼠存活且未出现肿瘤(P<0.05);且SA-IL-7灌注治疗组小鼠肿瘤组织中浸润CD8+T细胞明显增多(P<0.01)。SA-IL-7治愈的15只表浅型膀胱癌模型小鼠中,11只能够抵抗膀胱内MB49细胞的第二次接种,而对照组15只小鼠仅1只幸存(P<0.01)。结论:SA-IL-7融合蛋白膀胱内灌注能够产生抗肿瘤免疫应答和明显的治疗效果,有可能成为免疫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7 链亲和素 生物素 融合蛋白 表浅性膀胱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膀胱镜下TURBT治疗表浅性膀胱癌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郑昌建 钟强 +3 位作者 赵春雷 梁培禾 林艳君 姜庆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53-1456,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荧光膀胱镜引导下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s,TURBT)治疗表浅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通过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CBMdisc、EMBASE、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已发表的相... 目的:系统评价荧光膀胱镜引导下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s,TURBT)治疗表浅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通过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CBMdisc、EMBASE、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已发表的相关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按预设的标准进行筛选,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使用统计软件RevMan5.0完成Meta分析。结果:经筛选,共纳入10篇英文文献,均为随机对照试验,总样本量2 31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1)术后肿瘤残留率低于对照组(RR 0.40,95%CI 0.29-0.56,P<0.05);(2)术后肿瘤早期及远期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RR 0.43,95%CI 0.23-0.81,P<0.05和RR 0.78,95%CI 0.63-0.96,P<0.05)。结论:荧光膀胱镜引导下的TURBT能减少表浅性膀胱癌术后肿瘤残留率和降低术后肿瘤复发率,可改善其预后。本文因纳入文献和样本量有限,建议进行大样本、长期随访的高质量临床试验,提供更佳循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膀胱 表浅性膀胱癌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浅性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卡介苗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嘉 陈国俊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0-74,共5页
目的:对表浅性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卡介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关于表浅性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卡介... 目的:对表浅性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卡介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关于表浅性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卡介苗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2名评价员独立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用Cochrane网提供的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随机对照试验(共450例患者)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卡介苗灌注与单纯手术相比,在膀胱癌复发率[RR=0.64,95%CI(0.52,0.80)]、膀胱炎发生率[RR=50.63,95%CI(14.57,175.90)]、血尿[RR=18.28,95%CI(5.23,63.85)]、发热[RR=21.93,95%CI(6.32,76.02)]、不适感[RR=10.23,95%CI(2.06,50.81)]、恶心[RR=4.67,95%CI(0.83,26.3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术后卡介苗灌注在预防膀胱癌复发方面效果好,但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高。结论:与单纯手术相比,表浅性膀胱癌术后应用卡介苗膀胱灌注减少了肿瘤的复发率,但是不良反应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浅性膀胱癌 膀胱灌注 卡介苗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浅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随访策略的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绍波 刘屹立 +3 位作者 孔垂泽 王平 王侠 孙志熙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39-41,共3页
目的:研究表浅性膀胱癌复发规律,探讨术后复查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例表浅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病例,均行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术(TUR-Bt)。根据肿瘤分级、病理分期和肿瘤数目进行复发的低、中和高风险分组,应用SSPS软件,针对复发时间进... 目的:研究表浅性膀胱癌复发规律,探讨术后复查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例表浅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病例,均行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术(TUR-Bt)。根据肿瘤分级、病理分期和肿瘤数目进行复发的低、中和高风险分组,应用SSPS软件,针对复发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期6-78个月,复发160例(80%)。复发时间为术后3-72个月,平均38个月。术后病理分期与分级较初发时进展45例(28.1%)。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随着风险分组级别的增高,复发时间缩短。低、中和高风险组复发时间分别为(37.05±16.0)个月、(22.22±12.05)个月和(12.60±7.80)个月。结论:对于表浅性膀胱移行细胞癌,可以通过复发风险分组进行预后佑计。低和中度风险的表浅性肿瘤,术后膀胱镜复查可以改变为每6个月1次,从而减少创伤性检查频度及病人心理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浅性膀胱癌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裂霉素及卡介苗单独用药与联合用药预防膀胱肿瘤复发有效性meta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王伟 张杰 +2 位作者 周晓光 许明伟 程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83-1285,共3页
目的:评价丝裂霉素及卡介苗单独用药与联合用药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的有效性。方法:运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CNKI、万方数据库等文献资料库。纳入丝裂霉素及卡介苗单独用药与联合用药... 目的:评价丝裂霉素及卡介苗单独用药与联合用药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的有效性。方法:运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CNKI、万方数据库等文献资料库。纳入丝裂霉素及卡介苗单独用药与联合用药预防膀胱肿瘤复发有效性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共纳入4个符合要求的RCT研究,共648例患者;所纳入的研究根据随机方法、分配隐藏、盲法、失访、意向性分析和基线情况的描述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质量均为B级。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独膀胱灌注丝裂霉素或卡介苗,膀胱癌复发率与联合用药比较,OR=0.65,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膀胱癌进展率单独用药与联合用药比较,OR=0.51,P=0.05,尚不能认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联合应用丝裂霉素与卡介苗单相比单独用药可更好预防膀胱肿瘤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表浅性膀胱癌 卡介苗 丝裂霉素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