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核酸--基于核酸与表棓儿茶素棓酸酯-铜(Ⅱ)配合物之间的荧光增强反应 被引量:2
1
作者 陈丹丹 张涛 +2 位作者 任丽萍 牟豪杰 毛朝姝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206-1208,1212,共4页
试验表明:在pH4.35~4.45的缓冲介质中,由于核酸与表棓儿茶素棓酸酯-铜(Ⅱ)配合物之间的相互反应导致配合物所发射的荧光强度明显增加,且在激发波长330nm和发射波长659nm处测得的荧光增强程度与核酸浓度之间呈线性关系,据此提出了荧光... 试验表明:在pH4.35~4.45的缓冲介质中,由于核酸与表棓儿茶素棓酸酯-铜(Ⅱ)配合物之间的相互反应导致配合物所发射的荧光强度明显增加,且在激发波长330nm和发射波长659nm处测得的荧光增强程度与核酸浓度之间呈线性关系,据此提出了荧光光度法测定核酸的方法。在选定的最佳条件下,测得对小牛胸腺DNA(ctDNA)、鱼精DNA(fsDNA)及酵母RNA(yRNA)的线性范围依次为0.3~10.0mg.L-1,0.4~4.8mg.L-1及0.4~30.0mg.L-1,其检出限(3S/K)依次为0.22,0.15,0.14mg.L-1,加入3种不同浓度的ctDNA、fsDNA及yRNA标准溶液作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97.0%~104.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5)等于小于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分光光度法 棓儿茶素棓酸-()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