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部表情加工的ERP成分 被引量:17
1
作者 侠牧 李雪榴 +1 位作者 叶春 李红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56-1563,共8页
面部表情加工的ERP成分主要包括P1(80~120 ms)、N170(120~200 ms),早期后部负电位(Early Posterior Negativity,EPN,200~300 ms)和晚期正成分(Late Positive Potential,LPP,300 ms以后)。这些成分代表了表情加工的不同阶段,具... 面部表情加工的ERP成分主要包括P1(80~120 ms)、N170(120~200 ms),早期后部负电位(Early Posterior Negativity,EPN,200~300 ms)和晚期正成分(Late Positive Potential,LPP,300 ms以后)。这些成分代表了表情加工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心理含义。P1成分只对威胁类表情(恐惧,厌恶和愤怒)敏感,反映了对威胁面孔的快速探测,具有自动加工的性质。N170成分与表情结构信息的编码有关,同样具有自动加工的性质。EPN反映了对情绪信息的选择性注意,具有情绪普遍性,情绪场景图片和表情刺激都会对它产生影响,在特定的条件下具有自动加工的性质。LPP则反映了对情绪信息的高级认知加工,较易受注意控制的影响。在对上述成分的特性了解的基础上,将来的研究应该探索以下问题:(1)P1是否受表情威胁程度的影响?(2)N170受到哪些自上而下因素的影响?(3)那些不能影响N170成分,却能影响EPN成分的表情刺激是否被当成了普通的情绪刺激来看待?(4)表情加工引发的LPP是否能具有自动加工的性质?(5)不同的基本表情类型(如恐惧和厌恶)是否具有特异性的ERP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表情加工 P1 N170 EPN LP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景的不同空间频率信息对面部表情加工的影响:来自ERP的证据 被引量:1
2
作者 杨亚平 徐强 +2 位作者 张林 邓培状 梁宁建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33-1444,共12页
使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s)技术考察场景(scene)的不同空间频率信息对面部表情加工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于完整频谱的正常场景来说,中性场景中的恐惧面孔所诱发的N170波幅显著大于消极场景中的恐惧面孔,但该场景... 使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s)技术考察场景(scene)的不同空间频率信息对面部表情加工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于完整频谱的正常场景来说,中性场景中的恐惧面孔所诱发的N170波幅显著大于消极场景中的恐惧面孔,但该场景效应并未出现在高、低空间频率场景中;另外,中性场景中的中性面孔所诱发的N170波幅显著大于消极场景中的中性面孔,该效应发生于三类不同空间频率的场景中。该研究结果表明,场景对恐惧面孔早期知觉编码加工的影响依赖于场景完整频谱信息。相对于恐惧面孔,中性情绪面孔的结构化编码加工更容易受到消极情绪场景的干扰,而且这种干扰能够发生在场景仅有粗略轮廓信息以及细节线条信息的情况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表情加工 场景 空间频率 事件相关电位 N17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攻击性对愤怒表情类别知觉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邱方晖 罗跃嘉 贾世伟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46-956,共11页
探讨了个体攻击性对愤怒表情加工中反应偏向和敏感性的影响。使用愤怒、恐惧原型生成表情连续体作为实验材料,采用类别知觉实验范式考察了高、低攻击个体识别和辨别愤怒—恐惧连续体的类别转折点和斜率。结果发现,与低攻击个体相比,高... 探讨了个体攻击性对愤怒表情加工中反应偏向和敏感性的影响。使用愤怒、恐惧原型生成表情连续体作为实验材料,采用类别知觉实验范式考察了高、低攻击个体识别和辨别愤怒—恐惧连续体的类别转折点和斜率。结果发现,与低攻击个体相比,高攻击个体识别愤怒—恐惧连续体类别界线处的曲线斜率更大;高攻击个体具有类别界线向恐惧一端偏移的倾向,但并没有达到统计显著。这表明,高攻击个体不存在敌意归因偏向,而是对愤怒和恐惧表情的转变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情加工 攻击性 类别知觉 敌意归因偏向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