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程序升温还原技术对Cu-Al尖晶石材料的表征识别 被引量:1
1
作者 刘雅杰 张文月 +2 位作者 边文璐 康荷菲 冯军鹏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91-398,共8页
通过机械球磨和固相焙烧的方法合成了组成不同的纳米铜铝尖晶石材料,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高分辨透射电镜和程序升温还原技术(H_(2)-TPR)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基于H_(2)-TPR技术能够表征识别Cu-Al尖晶石固溶体与计量CuAl_(2)O_(4)尖... 通过机械球磨和固相焙烧的方法合成了组成不同的纳米铜铝尖晶石材料,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高分辨透射电镜和程序升温还原技术(H_(2)-TPR)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基于H_(2)-TPR技术能够表征识别Cu-Al尖晶石固溶体与计量CuAl_(2)O_(4)尖晶石,并可得出合成样品中Cu-Al尖晶石晶相的分子式。H_(2)-TPR分析条件的研究表明:称样质量、气体流速、升温速率和热导电流等对还原峰温度和强度有明显的影响,但样品中不同铜物种的相对含量保持基本不变,证明了基于H_(2)-TPR技术表征识别Cu-Al尖晶石的可靠性和合理性。对一定组成的Cu-Al尖晶石样品,适宜的H_(2)-TPR分析条件应综合考虑称样质量、气体流速、升温速率和热导电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铝尖晶石 程序升温还原 表征识别 分析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矿物识别和表征系统在辽东吉祥峪稀土矿矿物鉴定和赋存状态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孙晓旭 冯坚 +5 位作者 李超 高野 王雷 苗彤 徐杨 闫伟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20-1131,共12页
辽宁省已知的稀土矿类型较少,以往稀土矿床的勘查评价偏重于独居石砂矿和碱性岩型稀土矿,沉积变质型稀土矿涉及较少,其矿石学、矿物学研究程度偏低。本文以吉祥峪稀土矿床为研究对象,应用自动矿物识别和表征系统(AMICS),结合高分辨率扫... 辽宁省已知的稀土矿类型较少,以往稀土矿床的勘查评价偏重于独居石砂矿和碱性岩型稀土矿,沉积变质型稀土矿涉及较少,其矿石学、矿物学研究程度偏低。本文以吉祥峪稀土矿床为研究对象,应用自动矿物识别和表征系统(AMICS),结合高分辨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高通量能谱仪(EDS)对矿石进行分析,获得吉祥峪稀土矿石中矿物化学成分、元素赋存状态及矿物共生组合关系。结果表明,矿石中稀土元素以La、Ce、Pr、Nd等轻稀土元素为主;主要稀土矿物为独居石(0.73%)、褐帘石(6.25%)、方铈石(0.25%)和磷灰石(类质同象)等;通过背散射图像结合光学显微镜观察得出矿石中的褐帘石、独居石、方铈石及磷灰石等具有较好的连生关系,这些矿物以单颗粒或聚粒结构与磁铁矿交叉镶嵌,或分布在磁铁矿边缘及间隙中。矿石中稀土矿物与磁铁矿密切共生,含量呈正相关,其原因可能为:①沉积富集。吉祥峪稀土矿位于辽吉裂谷的核部,裂谷为矿床提供了有利的沉积环境。②岩浆改造。岩浆热液可能与里尔峪一段变粒岩产生反应,使其中的稀土和铁元素集聚。③构造控制。吉祥峪稀土矿位于吉祥峪—算盘峪背斜核部穹隆之上,构造发育,断裂带和褶皱可能在地壳的应力作用下形成矿物质富集的通道,使矿质从深部运移至浅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矿物识别表征系统(AMICS) 沉积变质型稀土矿 独居石 褐帘石 磁铁矿 稀土矿物赋存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行星形貌测绘与表征技术 被引量:3
3
作者 徐青 王栋 +1 位作者 邢帅 蓝朝桢 《深空探测学报》 2016年第4期356-362,共7页
小行星表面形貌测绘是深空小行星探测的首要任务。提出了一种适应探测器抵近观测的立体视觉在线测绘小行星形貌的方法,即先由立体相机获得所摄重叠区的三维地形,再用前后立体模型的连接点将各个独立模型连成一个完整地形信息,经整体最... 小行星表面形貌测绘是深空小行星探测的首要任务。提出了一种适应探测器抵近观测的立体视觉在线测绘小行星形貌的方法,即先由立体相机获得所摄重叠区的三维地形,再用前后立体模型的连接点将各个独立模型连成一个完整地形信息,经整体最小二乘平差,确定小行星的形貌模型及特征;同时提出了一种基于等值线分析的撞击坑特征提取方法,即通过提取、分析地形等值线识别出地形中撞击坑特征。实验结果显示,本文所构建的原型系统能够快速重建出探测区域的三维地形,并识别出地形中撞击坑特征,证明了所提方法具有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行星 形貌测绘 立体视觉 撞击坑 表征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储层研究进展和热点问题分析 被引量:84
4
作者 朱筱敏 潘荣 +2 位作者 朱世发 魏巍 叶蕾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1-146,共6页
全球常规油气及非常规油气资源极为丰富,其中致密油气是非常规油气资源的主要类型,是当前非常规油气勘探的重点,也是未来接替常规油气资源的重要领域。致密储层具有油气资源量大、分布面积广、成岩作用强、单井产量较低、储层非均质性... 全球常规油气及非常规油气资源极为丰富,其中致密油气是非常规油气资源的主要类型,是当前非常规油气勘探的重点,也是未来接替常规油气资源的重要领域。致密储层具有油气资源量大、分布面积广、成岩作用强、单井产量较低、储层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在富含油气资源的致密储层中,具有良好物性的"甜点"是提高产量的有利勘探目标,其"甜点"主要包括两类,一类为异常高孔带,另一类为裂缝发育带。目前,致密储层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致密储层划分、地质特征、形成机理和有利储层预测等。近年来,"甜点"的形成机理和预测成为当前致密储层勘探开发的重要科学问题。因此,致密储层微观孔喉结构表征、致密储层裂缝发育识别表征是目前致密储层研究的热点领域及未来主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层 甜点 形成机理 微观孔喉结构表征 裂缝发育识别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海相超深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物探技术需求与创新应用 被引量:21
5
作者 漆立新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1-394,共14页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海相超深层碳酸盐岩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之一。经过地震采集、处理成像、量化识别和地质工程一体化解释的系统攻关,逐渐形成了高密度、高精度、面向缝洞体的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宽频带、高保真全波场地震处...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海相超深层碳酸盐岩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之一。经过地震采集、处理成像、量化识别和地质工程一体化解释的系统攻关,逐渐形成了高密度、高精度、面向缝洞体的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宽频带、高保真全波场地震处理技术;叠前宽方位分析、各向异性检测、可视化等多维度解释技术。但作为典型的非层状油气藏,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海相超深碳酸盐岩油气地震勘探理论与地震勘探实践仍面临全方位的挑战,未来应进一步加强物探技术攻关,包括进一步完善地震散射波传播与成像理论;试验以“共中心点离散化、近偏高覆盖、多观测系统”为主的地震采集技术;重新认识噪声,实现多态式地震波处理和全波场地震成像;积极探索智能化解释技术,综合岩石物理分析与正演模拟、多态式的叠前反演与地震属性分析,精细描述缝洞体及其内幕。这些技术对支撑顺北地区持续重大突破和持续发展,以及对国内外超深层碳酸盐岩勘探和非层状油气藏勘探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碳酸盐岩油气藏 断控缝洞体 非层状油气藏勘探 地震波场 散射波地震采集 多态式地震处理成像 地震散射波识别和量化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