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平洋北赤道流表层流速及分叉点位置 被引量:6
1
作者 李丽娟 刘秦玉 刘伟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0-374,共5页
确定太平洋北赤道流表层流速及分叉点位置的变化是海洋环境研究中的1个重要问题。使用1987~1998年的WOCE浮标资料,通过估算得到了季节平均和年平均意义下北赤道流表层流速(1989~1998)。计算结果显示:北赤道流表层流的流速冬季最大,夏... 确定太平洋北赤道流表层流速及分叉点位置的变化是海洋环境研究中的1个重要问题。使用1987~1998年的WOCE浮标资料,通过估算得到了季节平均和年平均意义下北赤道流表层流速(1989~1998)。计算结果显示:北赤道流表层流的流速冬季最大,夏季最小,春秋两季相仿。在厄尔尼诺发生年的第2年,夏季平均流速往往较大。对浮标轨迹的逐年分析表明表层北赤道流分叉点的位置在11°N~14 .7°N之间,从轨迹较为密集的4年的分析可以看出,表层流分叉点的位置具有年际变化,其中,2个ElNino年分叉点偏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赤道流 浮标资料 表层流速 分叉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道中、东太平洋表层流速20d振荡特征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凡 吴德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33-341,共9页
通过对1985年1月1日—1986年12月31日沿赤道5个锚定浮标站表层流速资料的分析,发现在140°W与108°W之间表层流速v存在一周期约为20d的显著振荡。该振荡是由波长约2000km、以1.15-1.23m/s的波速向西传播的波动引起的。该波动... 通过对1985年1月1日—1986年12月31日沿赤道5个锚定浮标站表层流速资料的分析,发现在140°W与108°W之间表层流速v存在一周期约为20d的显著振荡。该振荡是由波长约2000km、以1.15-1.23m/s的波速向西传播的波动引起的。该波动被推断为第二斜压模态混合Rossby惯性重力波。带通滤波和低通滤波结果表明,以110°W测站为例,20d振荡流速构方根为21.8cm/s(纬向)和22.1cm/s(经向);单一流速振幅的特征值为30-50cm/s,最大振幅可达70cm/s;u季节变化的均方根小于17cm/s,v无明显季节变化。年平均流速通常小于5cm/s。以上各统计量表明,20d周期波动引起的v振荡在赤道东太平洋表层流速变化中非常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d振荡 表层流速 赤道 太平洋 海流 罗斯欠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近表层流和上层温盐对1215号台风“天秤”的响应 被引量:4
3
作者 杨龙奇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22,共10页
本研究采用漂流浮标数据、多种卫星数据及全球高分辨率的温盐剖面数据,探讨海洋近表层流和上层温盐对1215号台风"天秤"的响应。在距离强台风"天秤"中心的50km处测到了2.3m·s^-1的近表层流速,但在其他类似情况下测到的流速却不... 本研究采用漂流浮标数据、多种卫星数据及全球高分辨率的温盐剖面数据,探讨海洋近表层流和上层温盐对1215号台风"天秤"的响应。在距离强台风"天秤"中心的50km处测到了2.3m·s^-1的近表层流速,但在其他类似情况下测到的流速却不足1m·s^-1,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其原因为:位于冷暖水团交汇锋面区的漂流浮标流向多变,因而平均流速较慢。此外,在强台风过境后1~2d过境轨迹的两边和强台风过境后5~6d过境轨迹右边的海洋上层均发生了强烈的垂直混合,使得温度降低,盐度增加;混合层以下均表现出明显的上升流特征,说明台风的气旋式应力引起了海洋温跃层的强烈抬升,对上层海洋起到"冷抽吸"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表层流速 垂直混合 上升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普里兹湾附近海域表层海流特征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吉会峰 邓小东 +2 位作者 曹兵 徐常三 邬惠明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16年第1期80-86,共7页
利用第29次南极科考期间在普里兹湾海区释放的8个Argos漂流浮标所获的总计662 d的数据,对普里兹湾及其邻近海域的表层海流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和以前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普里兹湾西部和北部表层海流基本呈现向西的流动,说明此地... 利用第29次南极科考期间在普里兹湾海区释放的8个Argos漂流浮标所获的总计662 d的数据,对普里兹湾及其邻近海域的表层海流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和以前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普里兹湾西部和北部表层海流基本呈现向西的流动,说明此地区的表层海流以沿南极大陆的逆时针沿岸流为主。普里兹湾东部海流呈现先向南再向西或先向南再向北的流动,普里兹湾西北部海流呈现向南的流动。8个浮标平均流速在0.02—0.20 m·s^(-1)之间,最大流速为1.57 m·s^(-1),流速>1.0 m·s^(-1)的大流速区主要集中在普里兹湾、克洛斯角外侧、达恩利角外侧海域,流速>1.5 m·s^(-1)的大流速区只出现在普里兹湾、克洛斯角外侧两处海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普里兹湾 表层海流流速 流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流与潮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俞光耀 张彦巨 《山东海洋学院学报》 1986年第1期83-106,130,共25页
本调查海域位于深浅急剧变化的大陆架边缘区域,海水流动相当复杂,既有半日和周日变化的潮流,又有变化周期较长的所谓节流,既有西北本乎洋强大的黑潮流经这里,又有受到长江等大河入海径流涵养的沿岸流在此汇合。在浅水的大陆架水域... 本调查海域位于深浅急剧变化的大陆架边缘区域,海水流动相当复杂,既有半日和周日变化的潮流,又有变化周期较长的所谓节流,既有西北本乎洋强大的黑潮流经这里,又有受到长江等大河入海径流涵养的沿岸流在此汇合。在浅水的大陆架水域,一般潮流较常流明显,有的区域潮流比常流大一个量级,而深水的东海海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流 黑潮 表层流速分布 动力计算 断面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