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湾海峡1999年8月表层温盐的走航式观测 被引量:5
1
作者 陈华 胡建宇 +5 位作者 潘伟然 曾淦宁 陈照章 贺志刚 张彩云 李虹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5-31,共7页
利用1999年8月台湾海峡的调查资料中走航式温盐仪的资料,对该海区的表层温盐分布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在该海区存在多处上升流和冲淡水?台湾海峡调查海区的上升流区大致可分为两类:(1)海峡西部沿岸上升流区:平潭上升流区?东... 利用1999年8月台湾海峡的调查资料中走航式温盐仪的资料,对该海区的表层温盐分布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在该海区存在多处上升流和冲淡水?台湾海峡调查海区的上升流区大致可分为两类:(1)海峡西部沿岸上升流区:平潭上升流区?东山上升流区和南澳上升流区;(2)台湾浅滩附近的上升流区?冲淡水主要有九龙江冲淡水?珠江冲淡水和闽江冲淡水,此外还有粤东沿岸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海峡 上升流 冲淡水 表层温盐分布 1998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修饰的钼铁复合催化剂及其煤直接液化催化性能 被引量:2
2
作者 谢晶 舒歌平 +4 位作者 杨葛灵 高山松 王洪学 卢晗锋 陈银飞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675-4684,共10页
分别在Fe催化剂制备的沉淀、氧化和干燥阶段引入Mo合成了五种Mo修饰的钼铁复合催化剂,调控了Mo和Fe的结合形式。利用XRD、SEM、TEM、BET、XRF、XPS和H_(2)-TPR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在500 ml高压釜内进行神华上湾煤的直接液化实验。结果表明... 分别在Fe催化剂制备的沉淀、氧化和干燥阶段引入Mo合成了五种Mo修饰的钼铁复合催化剂,调控了Mo和Fe的结合形式。利用XRD、SEM、TEM、BET、XRF、XPS和H_(2)-TPR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在500 ml高压釜内进行神华上湾煤的直接液化实验。结果表明,钼铁协同催化作用促进了氢的活化和煤的分解,Mo修饰的复合催化剂的煤直接液化活性明显提高。Mo在催化剂表层分布有利于活性氢在工业循环溶剂和沥青类物质中的传递,促进沥青转化为油。Mo与Fe共沉淀会影响铁氧化物晶体形成和生长,使晶粒尺寸下降,比表面积和可还原度升高。Mo从氨水中引入形成均匀分散的小晶粒Mo-Fe复合化合物,液化油产率提高4.4%。浸渍引入Mo不改变铁氧化物结构,但Mo富集于催化剂表面提高了与反应物的碰撞概率,液化油产率提高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直接液化 钼铁复合催化剂 协同催化 表层分布 活性氢 油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碳循环模式(Ⅱ)──对印度洋的模拟结果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浦一芬 王明星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1年第1期67-76,共10页
把建好的海洋碳模式应用于印度洋区域,模拟得到了印度洋中与碳有关各化学量的表层分布、垂直分布和沿子午线面的等值线分布。与实测的GEOSECS(GeochemicalOcean—Sectinn Study)数据作对比,模... 把建好的海洋碳模式应用于印度洋区域,模拟得到了印度洋中与碳有关各化学量的表层分布、垂直分布和沿子午线面的等值线分布。与实测的GEOSECS(GeochemicalOcean—Sectinn Study)数据作对比,模式较好地再现了印度洋上营养盐浓度、总碳浓度、总碱度和溶解氧的二维分布。通过模拟还发现,在稳定状态下,大气和海洋中总碳含量的分布依赖于发生在海洋中的各种物理化学过程及边界条件,水平扩散系数Kh和光合作用常数率Kg对各化学量的分布有较大影响(以前有学者认为不太重要,如 Baes[1]);南印度洋中纬地区 10°S至 30°S是14C的重要向下渗透区域,人为排放的CO2可通过这片渗透区从海洋的表层输入海洋的深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碳循环模式 化学量 印度洋 表层分布 垂直分布 海洋气候 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农田土壤类型对土壤中铜和锌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宋晓蓝 李想 +3 位作者 郑童月 赵珊利 杜苗苗 丁晋利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16期26-29,共4页
选取4种典型农田土壤(潮土、砂姜黑土、黄褐土和褐土)并分析不同土壤类型铜(Cu)、锌(Zn)含量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表层Cu含量高低表现为黄褐土>砂姜黑土>褐土>潮土;其中,黄褐土的Cu含量与潮土、砂姜黑土、褐土中... 选取4种典型农田土壤(潮土、砂姜黑土、黄褐土和褐土)并分析不同土壤类型铜(Cu)、锌(Zn)含量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表层Cu含量高低表现为黄褐土>砂姜黑土>褐土>潮土;其中,黄褐土的Cu含量与潮土、砂姜黑土、褐土中的Cu含量有显著性差异;砂姜黑土表层中的Zn含量显著高于潮土、黄褐土和褐土,其最高值达225.40 mg/kg。从垂直分布特征来看,砂姜黑土和黄褐土表层(0~20 cm)中的Cu、Zn含量均显著高于20~40 cm、40~60 cm土层。潮土表层Cu含量与40~60 cm土层的Cu含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而褐土表层Cu含量与20~40 cm、40~60 cm土层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黄褐土、砂姜黑土和褐土Zn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4种不同类型土壤重金属Cu、Zn平均含量低于国家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处于清洁、尚清洁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土壤类型 表层分布特征 垂直分布 Cu和Z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流与潮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俞光耀 张彦巨 《山东海洋学院学报》 1986年第1期83-106,130,共25页
本调查海域位于深浅急剧变化的大陆架边缘区域,海水流动相当复杂,既有半日和周日变化的潮流,又有变化周期较长的所谓节流,既有西北本乎洋强大的黑潮流经这里,又有受到长江等大河入海径流涵养的沿岸流在此汇合。在浅水的大陆架水域... 本调查海域位于深浅急剧变化的大陆架边缘区域,海水流动相当复杂,既有半日和周日变化的潮流,又有变化周期较长的所谓节流,既有西北本乎洋强大的黑潮流经这里,又有受到长江等大河入海径流涵养的沿岸流在此汇合。在浅水的大陆架水域,一般潮流较常流明显,有的区域潮流比常流大一个量级,而深水的东海海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流 黑潮 表层流速分布 动力计算 断面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