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组特征选择的两阶段猪表型预测方法研究
1
作者 陈奕菲 苏瑞琳 +2 位作者 申振才 谭俊艳 钟萍 《中国猪业》 2024年第6期33-41,共9页
基因组选择(Genomic selection)指用全基因组分子标记数据,例如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来估计育种值(Genomic estimated breeding values,GEBVs)。该技术正在改变畜禽和植物育种的估计方法。而准确估计育种... 基因组选择(Genomic selection)指用全基因组分子标记数据,例如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来估计育种值(Genomic estimated breeding values,GEBVs)。该技术正在改变畜禽和植物育种的估计方法。而准确估计育种值的关键在于能够根据给定的基因型数据准确估计表型值。然而,现有的动物表型值估计方法未能充分考虑并非所有SNP位点都具有生物学效应这一事实。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组特征选择和机器学习的两阶段表型预测方法(Two-stage phenotype prediction method,TSPM)。该方法首先应用K-means聚类算法对特征进行分组,并选择与表型相关的特征组,随后在经过特征选择的数据集上运用核岭回归方法来预测表型值。为验证方法的有效性,本研究在实际数据集上,将本文提出的方法与包括基因组最佳线性无偏预测(Genomic best linear unbiasedprediction,GBLUP)和支持向量机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在内的8种经典方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两阶段表型预测法比大部分机器学习方法的预测能力强,尤其在高遗传力性状上的预测精度尤为显著。与经典的GBLUP相比,本方法的准确性提高了3.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特征选择 育种 表型预测 基因选择 岭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区米酒曲细菌多样性解析及表型预测 被引量:8
2
作者 王文平 熊英梅 +3 位作者 陈赛浙 侯强川 刘忠军 郭壮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134-139,共6页
以广西南宁地区和湖北省孝感地区的米酒曲为研究对象,在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16S rRNA V3~V4区进行测序的基础上,结合生物信息学和多元统计学手段对2个地区米酒曲细菌多样性进行了解析,同时对其细菌类群表型进行了预测... 以广西南宁地区和湖北省孝感地区的米酒曲为研究对象,在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16S rRNA V3~V4区进行测序的基础上,结合生物信息学和多元统计学手段对2个地区米酒曲细菌多样性进行了解析,同时对其细菌类群表型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南宁地区米酒曲细菌类群的香农指数显著低于孝感地区(P<0.05);基于加权UniFrac距离的主坐标分析显示2个地区样本在空间排布上呈现明显的分离趋势;多元方差分析结果表明2个地区米酒曲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P<0.05);南宁地区米酒曲细菌类群以Lactobacillus(乳杆菌属)为主,平均相对含量为62.03%,而孝感地区以Weissella(魏斯氏菌属)为主,平均相对含量为50.14%。表型预测结果表明,南宁地区米酒曲中革兰氏阳性菌含量高度显著偏高(P<0.01),而细菌类群的氧化胁迫耐受、生物膜形成、革兰氏阴性、致病潜力和兼性厌氧特性高度显著偏低(P<0.01)。由此可见,不同地区米酒曲的细菌类群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酒曲 高通量测序技术 细菌多样性 表型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HPLC-QE-Orbitrap MS技术结合网络分析和化学计量学用于钴胺素C缺乏症的临床表型系统表征和预测
3
作者 李泽宇 刘小荧 +5 位作者 纪国富 周伟 姜盼盼 杨琴 吴本清 杨艳玲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85-994,共10页
采用UHPLC-QE-Orbitrap MS技术结合网络分析和化学计量学建立钴胺素C(cblC)缺乏症的临床表型系统表征和预测模型,利用尝试解开其复杂性。基于UHPLC-QE-Orbitrap MS技术在正、负模式下采集的血液非靶向代谢组学图谱,利用数据驱动网络算法... 采用UHPLC-QE-Orbitrap MS技术结合网络分析和化学计量学建立钴胺素C(cblC)缺乏症的临床表型系统表征和预测模型,利用尝试解开其复杂性。基于UHPLC-QE-Orbitrap MS技术在正、负模式下采集的血液非靶向代谢组学图谱,利用数据驱动网络算法Connect the Dots(CTD)快速搜索高连通的扰动代谢物,化学计量学算法学习其组别间复杂微小变化模式。通过对两种临床表型(癫痫和代谢综合征)的研究,结果表明CTD算法识别出的扰动代谢物子集展示出高度的临床表型特异性,且涉及的富集通路扰动均被报道与癫痫和代谢综合征的致病机制密切相关。进一步,CTD算法能够量度高连通扰动代谢物间的协变信息,构建主要疾病模块系统地表征癫痫和代谢综合征的复杂致病机制。识别出的扰动代谢物作为特征变量集,采用5-折交叉验证,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预测均值分别为0.849、0.897和0.909(癫痫),0.889、0.931和0.921(代谢综合征),马修斯相关系数预测均值分别为0.667、0.668和0.723(癫痫),0.686、0.696和0.787(代谢综合征)。上述结果表明了提出的计算方法在揭示cblC缺乏症的临床表型复杂性和指导其个性化诊断策略方面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胺素C缺乏症 临床表型系统表征和预测 UHPLC-QE-Orbitrap MS CTD网络算法 化学计量学算法 个性化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方法在预测细菌耐药表型中的应用
4
作者 邹之宇 张凯英 +8 位作者 马士珍 杨璐 陈丝雨 吕艳丽 吴聪明 沈建忠 夏兆飞 王璐 汪洋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共11页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和医疗需求不断增长,人医临床、宠物临床和畜牧养殖行业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愈发频繁,导致病原菌耐药问题日趋严峻,造成公共卫生安全隐患。快速、准确的细菌耐药表型检测能够有效指导临床医生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和医疗需求不断增长,人医临床、宠物临床和畜牧养殖行业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愈发频繁,导致病原菌耐药问题日趋严峻,造成公共卫生安全隐患。快速、准确的细菌耐药表型检测能够有效指导临床医生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降低由经验用药和不合理用药引发的耐药风险。然而,现有检测技术耗时较长且操作繁琐,难以在临床中推广,种类单一的快速检测试剂等产品又无法满足临床的多元化需求。因而,亟需开发新的技术方法以提供快速鉴定细菌耐药表型的有效解决方案。细菌的组学信息中蕴含大量与细菌耐药表型相关的特征,从中快速、准确地挖掘相关信息能够为快速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机器学习模型在处理复杂结构数据方面有显著优势,在挖掘组学信息工作中展示巨大应用潜力。随着该领域的快速发展,机器学习方法有望为临床快速、准确地预测耐药表型提供技术支持,助力医生诊疗准确性的提升。本综述系统总结了机器学习模型在细菌耐药表型预测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比较了不同机器学习方法的特点和性能,同时归纳总结细菌耐药表型预测建模工作所需的关键要素,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耐药性 表型预测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茅台和尧治河高温大曲细菌群落结构差异及功能预测 被引量:16
5
作者 侯强川 王玉荣 +3 位作者 王文平 田龙新 赵慧君 郭壮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6-44,共9页
通过整合贵州遵义茅台酒厂和湖北襄阳尧治河楚翁泉酒业不同颜色高温大曲测序数据,分别从菌群群落结构、功能以及细菌表型等多个维度全面比较了2个地区高温大曲间品质的共性和差异。结果发现,尧治河和茅台高温大曲细菌均主要由芽胞杆菌... 通过整合贵州遵义茅台酒厂和湖北襄阳尧治河楚翁泉酒业不同颜色高温大曲测序数据,分别从菌群群落结构、功能以及细菌表型等多个维度全面比较了2个地区高温大曲间品质的共性和差异。结果发现,尧治河和茅台高温大曲细菌均主要由芽胞杆菌属、嗜热放线菌属、葡萄球菌属、Kroppenstedtia等组成,但这些菌属在2个地区高温大曲间的相对含量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尧治河高温大曲制作时的发酵温度较茅台大曲更高有关。同一地区不同颜色高温大曲间拥有大量的共有菌群,采样地区不同对大曲菌群组成的影响大于曲块颜色的影响。茅台大曲菌群的丰度和多样性、菌群彼此间的相关关系及菌群中移动元件相对含量均显著高于尧治河大曲(P<0.05),而尧治河白曲菌群对原料中的蛋白质和脂质潜在利用率更高。在后续的制曲过程中适当降低制曲温度,同时尝试具有优良发酵特性芽胞杆菌的外源添加,对提升尧治河酱香型白酒的品质可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大曲 高通量测序 细菌群落结构 功能预测 表型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遵义地区莽椒细菌多样性及PICRUSt基因功能预测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崔梦君 王玉荣 +3 位作者 葛东颖 张振东 刘欣 郭壮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6-112,共7页
该研究采用传统培养和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莽椒样品中的细菌多样性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17株分离菌全部为乳酸菌,且16株为乳杆菌。在门水平上,Firmicutes(硬壁菌门)和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为绝对优势菌门,... 该研究采用传统培养和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莽椒样品中的细菌多样性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17株分离菌全部为乳酸菌,且16株为乳杆菌。在门水平上,Firmicutes(硬壁菌门)和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为绝对优势菌门,累计占比为99.39%;在属水平上,优势菌属为Lactobacillus(乳杆菌属,41.37%)、Pseudomonas(假单胞菌属,16.64%)、Weissella(魏斯氏菌属,14.96%)、Enterobacter(肠杆菌属,5.04%)、Pediococcus(片球菌属,2.48%)、Klebsiella(克雷伯氏菌属,2.40%)和Bacillus(芽孢杆菌属,1.33%)。从MG-RAST数据中下载湖北省当阳地区鲊广椒测序数据,进一步对莽椒和鲊广椒细菌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基因功能和表型结果表明,莽椒中细菌在生长繁殖等方面显著较低,而在革兰氏阴性菌和致病潜力的相对强度上显著较高。相关性检验发现优势细菌属对碳水化合物代谢、核酸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等具有显著影响。由此可知该本研究对后续乳酸菌遗传多样性研究和产业化推动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莽椒 细菌多样性 功能预测 表型预测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慈利和古丈地区酸肉细菌多样性差异研究及其功能预测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子媛 宋庭羽 +3 位作者 邵毅君 凌霞 侯强川 郭壮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126-132,共7页
该研究使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了慈利和古丈地区酸肉的细菌多样性,结果表明,慈利地区酸肉细菌类群主要为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40.23%和44.35%;古丈地区酸肉细菌类... 该研究使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了慈利和古丈地区酸肉的细菌多样性,结果表明,慈利地区酸肉细菌类群主要为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40.23%和44.35%;古丈地区酸肉细菌类群主要为Lactobacillus和魏斯氏菌属(Weissella),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62.61%和22.79%。多元统计学分析表明,2个地区酸肉细菌类群结构差异较显著,经Mann-Whitney检验发现,慈利地区酸肉细菌类群的Chao1和Shannon指数均显著偏低(P<0.05),且Lactococcus的含量显著偏低(P<0.05)。表型预测结果表明,慈利地区酸肉中厌氧细菌的含量显著偏低(P<0.05),而兼性厌氧细菌含量显著偏高(P<0.01)。PICRUSt基因功能预测结果表明,酸肉细菌类群在“氨基酸转运与代谢”、“碳水化合物运输与代谢”和“翻译、核糖体结构与生物发生”功能上表达较高。由此可见,酸肉细菌类群主要由乳酸菌和Staphylococcus构成,且不同地区酸肉微生物多样性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酸肉 细菌多样性 表型预测 功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mato Growth Height Prediction Method by Phenotypic Feature Extraction Using Multi-modal Data
8
作者 GONG Yu WANG Ling +3 位作者 ZHAO Rongqiang YOU Haibo ZHOU Mo LIU Jie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5年第1期97-110,共14页
[Objective]Accurate prediction of tomato growth height is crucial for optimizing production environments in smart farming.However,current prediction methods predominantly rely on empirical,mechanistic,or learning-base... [Objective]Accurate prediction of tomato growth height is crucial for optimizing production environments in smart farming.However,current prediction methods predominantly rely on empirical,mechanistic,or learning-based models that utilize either images data or environmental data.These methods fail to fully leverage multi-modal data to capture the diverse aspects of plant growth comprehensively.[Methods]To address this limitation,a two-stage phenotypic feature extraction(PFE)model based on deep learning algorithm of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RNN)and 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was developed.The model integrated environment and plant information to provide a holistic understanding of the growth process,emploied phenotypic and temporal feature extractors to comprehensively capture both types of features,enabled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omato plants and their environment,ultimately leading to highly accurate predictions of growth height.[Results and Discussion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e model's ef‐fectiveness:When predicting the next two days based on the past five days,the PFE-based RNN and LSTM models achieved 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MAPE)of 0.81%and 0.40%,respectively,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8.00%MAPE of the large language model(LLM)and 6.72%MAPE of the Transformer-based model.In longer-term predictions,the 10-day prediction for 4 days ahead and the 30-day prediction for 12 days ahead,the PFE-RNN model continued to outperform the other two baseline models,with MAPE of 2.66%and 14.05%,respectively.[Conclusions]The proposed method,which leverages phenotypic-temporal collaboration,shows great potential for intelligent,data-driven management of tomato cultivation,making it a promising approach for enhancing the efficiency and precision of smart tomato planting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mato growth prediction deep learning phenotypic feature extraction multi-modal data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 long short-term memory large language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新品系“09191”与“0968”正反交后代的遗传倾向 被引量:1
9
作者 何军 李晓莺 +3 位作者 焦恩宁 尹跃 张曦燕 曹有龙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92-194,共3页
以枸杞新品系"09191"和"0968"及其正反交后代为材料,研究了叶片、枝条、花、果实性状的遗传倾向。结果表明,"09191"和"0968"正反交后代调查的性状指标中,叶形指数,叶片厚,叶绿素含量,青果、红... 以枸杞新品系"09191"和"0968"及其正反交后代为材料,研究了叶片、枝条、花、果实性状的遗传倾向。结果表明,"09191"和"0968"正反交后代调查的性状指标中,叶形指数,叶片厚,叶绿素含量,青果、红果的纵横径,黄果的横径等的遗传传递力大于100%,性状遗传稳定,而且这些性状和亲中值比有增大趋势;其他性状指标和亲中值比有减小趋势。枝条和叶片的性状大都不受正反交的影响,而大多花和果实性状受父本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正反交后代 遗传倾向 杂交亲本选配 后代性状 表型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有机肥调控的碱性植烟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26
10
作者 濮永瑜 包玲凤 +8 位作者 杨佩文 沈广材 张庆 尹兴盛 施竹凤 裴卫华 刘月静 杨光伟 杨明英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80-789,共10页
【目的】解析保山山地碱性植烟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特征,考察深耕配施生物有机肥对土壤质量退化的阻遏效果,为区域植烟土壤的优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深耕(30 cm)为主处理,生物有机肥培肥为副处理,设置随机区组试验,分析测试... 【目的】解析保山山地碱性植烟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特征,考察深耕配施生物有机肥对土壤质量退化的阻遏效果,为区域植烟土壤的优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深耕(30 cm)为主处理,生物有机肥培肥为副处理,设置随机区组试验,分析测试土壤主要理化性质、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解析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和酶活性与微生物种群丰度间的关系。【结果】深耕+化肥+生物有机肥处理(处理CS)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和pH,分别降低28.64%和9.21%;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及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分别提高31.54%、21.63%、165.31%、77.34%、21.68、27.95%和238.55%。Alpha和Beta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细菌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差异不显著;处理CS显著提高真菌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P<0.05),促进细菌和真菌群落差异性增强,对真菌群落结构组成的影响更为显著。群落结构组成结果表明,处理CS显著提高了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的种群丰度,分别提高74.32%和280.70%;降低了放线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tinobacteri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的种群丰度,分别降低12.83%、21.88%、36.57%和70.04%。LEfSe分析表明,处理CS导致属水平的细菌和真菌显著差异性物种增加。BugBase表型预测和FUNGuild功能预测结果表明,处理CS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功能类群,其中,致病性细菌和植物病原真菌丰度显著下降。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容重和pH是影响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的主要理化因子。【结论】深耕配施生物有机肥降低土壤容重和pH,增加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促进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形成,提高土壤酶活性,是碱性植烟土壤质量提升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碱性植烟土壤 微生物群落 Illumina MiSeq测序 BugBase表型预测 FUNGuild功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植烟土壤微生物群落对深耕培肥的响应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包玲凤 濮永瑜 +7 位作者 杨明英 沈广材 张庆 尹兴盛 施竹凤 杨济达 朱红业 杨佩文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6-216,共11页
为构建山地植烟土壤良好耕层,在保山市碱性植烟土壤区域设置随机区组大田试验,以深耕(30 cm)为主处理,不同培肥模式为副处理,于耕作前和烤烟收获后测定主要土壤理化性质,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分析微生物多样性、种群丰度、群落结... 为构建山地植烟土壤良好耕层,在保山市碱性植烟土壤区域设置随机区组大田试验,以深耕(30 cm)为主处理,不同培肥模式为副处理,于耕作前和烤烟收获后测定主要土壤理化性质,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分析微生物多样性、种群丰度、群落结构和功能类群特征,探讨深耕培肥对碱性植烟土壤质量改善效果。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深耕配施生物有机肥和化肥处理的微生物种群的Chao指数和Shannon指数差异性不显著,但促进了微生物尤其是真菌群落组成结构差异性增强。微生物群落组成分析结果表明,与耕作前相比,化肥处理的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Acidobacteria(酸杆菌门)、Mortierellomycota(被孢霉门)和Basidiomycota(担子菌门)的丰度显著增加,Actinobacteria(放线菌门)和Ascomycota(子囊菌门)种群丰度显著降低;增施生物有机肥处理的Proteobacteria和Mortierellomycota的丰度显著增加,Chloroflexi、Acidobacteria和Basidiomycota的丰度显著下降;与化肥处理相比,增施生物有机肥处理的Actinobacteria、Proteobacteri和Ascomycot种群丰度显著增加,Chloroflexi、Acidobacteria和Basidiomycot丰度显著降低。BugBase表型预测和FUNGuild功能预测结果表明,深耕配施生物有机肥和化肥处理的致病性细菌和真菌丰度显著下降,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功能类群丰度。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容重和有机质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理化因子,深耕配施生物有机肥和化肥通过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而调节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组成,提升有益微生物种群丰度、降低病原菌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耕 生物有机肥 微生物群落 Illumina MiSeq测序 BugBase表型预测 FUNGuild功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区鲊广椒细菌多样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晨 柯悦 +4 位作者 黄锶钘 刘梦琦 张彦 郭壮 王玉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5-150,共6页
本研究使用IlluminaMiSeq测序技术解析兴山和保靖鲊广椒细菌群落结构。α多样性分析表明,兴山鲊广椒群落多样性及丰度均低于保靖鲊广椒(P<0.05)。两地鲊广椒中细菌主要是隶属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Lactobacillus(乳酸杆菌属),其... 本研究使用IlluminaMiSeq测序技术解析兴山和保靖鲊广椒细菌群落结构。α多样性分析表明,兴山鲊广椒群落多样性及丰度均低于保靖鲊广椒(P<0.05)。两地鲊广椒中细菌主要是隶属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Lactobacillus(乳酸杆菌属),其在兴山鲊广椒中含量为50.24%,在保靖鲊广椒中为88.26%。β多样性分析发现,兴山和保靖鲊广椒细菌群落结构整体上具有显著差异(P<0.01),同时发现11个差异显著的细菌类群,其中得分较高的为Lactobacillus和Chishuiella(赤水河菌属)。表型预测发现,兴山鲊广椒细菌类群在可移动原件、生物膜形成、革兰氏阴性、致病潜力和氧化胁迫耐受等表型上表达显著,而保靖鲊广椒细菌类群则在革兰氏阳性表型上表达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鲊广椒 群落结构 细菌多样性 表型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巴彦淖尔市酸粥中细菌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青 郭淑文 +3 位作者 苏靖 雍雅萍 袁晓黎 郭瑞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1-105,共5页
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采集自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的10份酸粥样品中的细菌多样性进行解析,同时基于细菌属水平对其进行围绕中心点的划分(PAM),并基于PICRUSt和BugBase软件对细菌的基因功能及表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所... 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采集自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的10份酸粥样品中的细菌多样性进行解析,同时基于细菌属水平对其进行围绕中心点的划分(PAM),并基于PICRUSt和BugBase软件对细菌的基因功能及表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所有酸粥样品中的细菌隶属于9个细菌门的55个属,样品间细菌多样性和丰度存在明显差异,但优势细菌门均为硬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优势细菌属均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醋杆菌属(Acetobacter)。所有酸粥样品可分为两个聚类,聚类I以醋杆菌属(Acetobacter)为主,聚类II以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为主;两个聚类中细菌对于碳水化合物的利用和细菌的生长繁殖等存在显著差异(P<0.05),隶属于聚类I的酸粥样品中,其细菌的代谢和繁殖更加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粥 细菌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基因功能预测 表型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rface roughness prediction model in ultrasonic vibration assisted grinding of BK7 optical glass 被引量:9
14
作者 ZHAO Pei-yi ZHOU Ming +1 位作者 ZHANG Yuan-jing QIAO Guo-cha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2期277-286,共10页
Pre-knowledge of machined surface roughness is the key to improve whole machining efficiency and meanwhile reduce the expenditure in machining optical glass components.In order to predict the surface roughness in ultr... Pre-knowledge of machined surface roughness is the key to improve whole machining efficiency and meanwhile reduce the expenditure in machining optical glass components.In order to predict the surface roughness in ultrasonic vibration assisted grinding of brittle materials,the surface morphologies of grinding wheel were obtained firstly in the present work,the grinding wheel model was developed and the abrasive trajectories in ultrasonic vibration assisted grinding were also investigated,the theoretical model for surface roughness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The prediction model was developed by using Gaussian processing regression(GPR)due to the influence of brittle fracture on machined surface roughness.In order to validate both the proposed theoretical and GPR models,32sets of experiments of ultrasonic vibration assisted grinding of BK7optical glass were carried out.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relative errors of the theoretical model and GPR prediction model are13.11%and8.12%,respectively.The GPR prediction results can match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roughness prediction model ultrasonic vibration optical glass GPR regres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diction method for surface finishing of spiral bevel gear tooth based on least square support vector machine
15
作者 马宁 徐文骥 +2 位作者 王续跃 魏泽飞 庞桂兵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3期685-689,共5页
The predictive model of surface roughness of the spiral bevel gear (SBG) tooth based on the least square support vector machine (LSSVM) was proposed.A nonlinear LSSVM model with radial basis function (RBF) kernel was ... The predictive model of surface roughness of the spiral bevel gear (SBG) tooth based on the least square support vector machine (LSSVM) was proposed.A nonlinear LSSVM model with radial basis function (RBF) kernel was presented and then the experimental setup of PECF system was established.The Taguchi method was introduced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finishing parameters on the gear tooth surface roughness,and the training data was also obtained through experiments.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predicted values and the experimental values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was carried ou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dicted values are found to be approximately consist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values.The mean absolute percent error (MAPE) is 2.43% for the surface roughness and 2.61% for the applied volt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lse electrochemical finishing (PECF) surface roughness 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 (LSSVM) PREDI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