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监护病房脓毒症患者临床表型识别与验证
1
作者 龚超 余娜 陈浩然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0-721,共12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脓毒症患者临床表型的识别与验证。方法采用人工智能算法处理重症监护医学信息Ⅳ(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Ⅳ,MIMIC-Ⅳ)2.2数据库中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数据,包括人口...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脓毒症患者临床表型的识别与验证。方法采用人工智能算法处理重症监护医学信息Ⅳ(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Ⅳ,MIMIC-Ⅳ)2.2数据库中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数据,包括人口学特征、ICU首日实验室指标及治疗措施等89个临床特征,首先应用无监督机器学习算法(K均值聚类和层次聚类)进行表型识别,然后应用有监督机器学习算法(轻量级梯度增强机)进行表型预测,并结合机器学习可解释性算法SHAP识别重要特征;最后通过传统统计学方法,对各表型间的临床特征差异与临床结局差异进行验证。结果在22517例脓毒症患者中发现了3种临床特征及结局显著不同的临床表型。其中表型1患者的死亡风险最高(28 d死亡率为46.4%),以肾功能异常和疾病严重程度评分升高为主;表型3患者的死亡风险最低(28 d死亡率为11.2%),神经功能评分最佳。通过可解释性机器学习,识别出阴离子间隙、血尿素氮、肌酐、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凝血酶原时间和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6个特征(首日最差值)在表型识别(AUC≥0.89)和表型预后预测(AUC≥0.74)方面表现良好。在患者出ICU后28 d、60 d、90 d及1年内,表型3的死亡风险均最低(HR<1)。结论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成功识别了3种具有不同临床特征及预后的脓毒症临床表型,并筛选出6个关键临床特征,预期将在脓毒症亚型分类及预后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表型识别 机器学习 精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视觉表型识别技术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3
2
作者 吕卓 马永财 《现代化农业》 2024年第3期11-14,共4页
随着智慧农业的推广与发展,机器视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机器视觉技术主要通过对作物冠层光谱进行分析反演出作物的各项生长参数,以此精准预测作物长势、营养、病虫害、产量等方面的情况。本文阐述了机器视觉技术的基本原... 随着智慧农业的推广与发展,机器视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机器视觉技术主要通过对作物冠层光谱进行分析反演出作物的各项生长参数,以此精准预测作物长势、营养、病虫害、产量等方面的情况。本文阐述了机器视觉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了机器视觉技术在大豆品质检测、大豆田病虫草害防治、大豆生长过程中幼苗识别和花荚检测中的应用,提出了机器视觉表型识别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表型识别 大豆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迁移学习和双线性CNN的细粒度菌菇表型识别 被引量:10
3
作者 袁培森 申成吉 徐焕良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1-158,共8页
为了对细粒度菌菇进行表型识别,在双线性卷积神经网络细粒度图像识别框架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迁移学习和双线性Inception-ResNet-v2网络的菌菇识别方法。利用Inception-ResNet-v2网络的特征提取能力,结合双线性汇合操作,提取菌菇图像... 为了对细粒度菌菇进行表型识别,在双线性卷积神经网络细粒度图像识别框架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迁移学习和双线性Inception-ResNet-v2网络的菌菇识别方法。利用Inception-ResNet-v2网络的特征提取能力,结合双线性汇合操作,提取菌菇图像数据的细粒度特征,采用迁移学习将ImageNet数据集上预训练的模型参数迁移到细粒度菌类表型数据集上。试验表明,在开源数据集和个人数据集上,识别精度分别达到87.15%和93.94%。开发了基于Flask框架的在线菌类表型识别系统,实现了细粒度菌菇表型的在线识别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移学习 细粒度菌菇 表型识别 Inception-ResNet-v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农艺性状与形态结构表型智能识别技术综述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建华 姚琼 +3 位作者 周国民 吴雯迪 修晓杰 王健 《智慧农业(中英文)》 CSCD 2024年第2期14-27,共14页
[目的/意义]作物农艺性状与形态结构表型智能识别是作物智慧育种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基因型—环境型—表型”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对现代作物育种具有重要意义。[进展]大规模、高通量作物表型获取设备是作物表型获取、分析、测量、识别... [目的/意义]作物农艺性状与形态结构表型智能识别是作物智慧育种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基因型—环境型—表型”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对现代作物育种具有重要意义。[进展]大规模、高通量作物表型获取设备是作物表型获取、分析、测量、识别等的基础和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高通量作物表型主流平台和感知成像设备的功能、性能以及应用场景。分析了作物株高获取、作物器官检测与技术等农艺性状智能识别和作物株型识别、作物形态信息测量以及作物三维重建等形态结构智能识别技术的研究进展及挑战。[结论/展望]从研制新型低成本田间智能作物表型获取与分析装备、提升作物表型获取田间环境的标准化与一致性水平、强化田间作物表型智能识别模型的通用性,研究多视角、多模态、多点连续分析与时空特征融合的作物表型识别方法,以及提高模型解释性等方面,展望了作物表型技术主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智能感知 表型识别 器官检测与技术 深度学习 三维重建 形态测量 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棉花原位根系表型的识别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安昌 于秋实 +2 位作者 徐文君 祝令晓 滕桂法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1,共5页
原位根系研究是探测根系表型及变化动态的重要方法,被广泛应用。然而,传统根系图像分割手段效率低、精度差,是制约根系研究的关键障碍。为实现原位根系图像分割的高效和高精度,本文基于语义分割U-Net网络设计与优化,在跳跃链接中加入SE... 原位根系研究是探测根系表型及变化动态的重要方法,被广泛应用。然而,传统根系图像分割手段效率低、精度差,是制约根系研究的关键障碍。为实现原位根系图像分割的高效和高精度,本文基于语义分割U-Net网络设计与优化,在跳跃链接中加入SE模块,替换优化器为Lion,实现原位根系表型的精准识别。进一步,采用1D-CNN网络,对原位根系表型信息进行特征挖掘。验证结果显示,相较于原始模型,改进后的U-Net在精度上提高了1.57%,交并比提高了3.41%;1D-CNN对表型参数鉴定的精度为90.9%。本研究基于深度学习方法,实现了原位根系的高效和精准识别与分割,为棉花原位根系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原位根系 表型识别 改进U-Net 1D-CN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U-net模型的大豆花荚识别试验研究
6
作者 吕卓 马永财 《现代化农业》 2025年第2期75-78,共4页
针对田间大豆花荚表型检测管理难以实现自动化、检测速度慢、叶片相互遮挡等问题,文章提出一种田间大豆花荚检测分割方法。该方法是基于U-net框架设计的T-Unet模型,选择轻量级ResNet18作为编码器,引用一种高效的“全局-局部”注意力机制... 针对田间大豆花荚表型检测管理难以实现自动化、检测速度慢、叶片相互遮挡等问题,文章提出一种田间大豆花荚检测分割方法。该方法是基于U-net框架设计的T-Unet模型,选择轻量级ResNet18作为编码器,引用一种高效的“全局-局部”注意力机制,设计双分支Transformer模型对全局和本地信息进行建模。结果表明,与U-net相比,改进后的算法平均交并比(mIoU)提高了3.1%,检测速度提高了4倍,可以为实现大豆农作物高效检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et T-Unet 大豆花荚 表型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FPN模型的西瓜幼苗智能识别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彦勤 王晓婷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8-153,共6页
为提高对不同时期西瓜幼苗智能识别的准确度和运行效率,采用深度学习技术提出改进特征金字塔模型(FPN)的智能识别方法。首先结合特征金字塔网络模型和Res2Net模型设计网络模型,利用有效通道注意力机制(ECA)赋予空间特征不同权重,采用通... 为提高对不同时期西瓜幼苗智能识别的准确度和运行效率,采用深度学习技术提出改进特征金字塔模型(FPN)的智能识别方法。首先结合特征金字塔网络模型和Res2Net模型设计网络模型,利用有效通道注意力机制(ECA)赋予空间特征不同权重,采用通道参数共享的方式,降低模型的计算复杂度;然后采用残差结构对模型进行优化改进,在不增加训练参数的情况下,解决网络深度不断提升时出现的网络退化问题;最后在全连接层使用深度可分离卷积替换传统卷积,从而大幅减少计算量,实现轻量化的设计。对不同生长期西瓜幼苗叶片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与几种较为先进的识别算法相比,提出的识别方法具有更高的识别准确度和最短的运算耗时,识别率达到96.84%,等误率仅为0.54%,平均精度mAP达到91.68%,运算耗时低至112 ms,为推动智慧农业的发展和实现智能化的农业管理决策提供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表型识别 深度学习 特征金字塔 残差网络 多尺度特征 可分离卷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曼光谱技术在单细胞表型检测与分选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喜先 孙晴 +2 位作者 刁志钿 徐健 马波 《合成生物学》 CSCD 2023年第1期204-224,共21页
基因组测序、编辑与合成技术日新月异,推动了基因型“设计”和“合成”能力的突飞猛进,同时也使人工细胞的表型检测成为合成生物学发展的瓶颈之一。对于细胞功能的快速测试与评价,单细胞分析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与前景,但理想的解决方案需... 基因组测序、编辑与合成技术日新月异,推动了基因型“设计”和“合成”能力的突飞猛进,同时也使人工细胞的表型检测成为合成生物学发展的瓶颈之一。对于细胞功能的快速测试与评价,单细胞分析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与前景,但理想的解决方案需要具备活体无损、非标记式、提供全景式表型、能分辨复杂功能、快速高通量且低成本、能与组学分析联动等特征。拉曼光谱技术具备上述所有特征,能够提供单细胞的化学成分组成及分子结构等信息,是一种高效的单细胞表型识别技术。本文首先概述了拉曼组概念和基于拉曼组的细胞功能表型识别,包括代谢产物定性和定量、底物代谢和互作表征、细胞种类和状态鉴定以及环境应激检测等;其次,根据拉曼信号的分类、拉曼信号检测模式和目标细胞分选策略,对现有的拉曼分选平台及其在细胞表型分选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总结;最后,对单细胞拉曼光谱技术在合成细胞表型检测与分选面临的问题、潜在解决策略进行了探讨和展望。单细胞拉曼光谱技术不仅为细胞工厂的高通量、全景式表型检测与筛选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还将推动“单细胞精度的表型组-功能基因组”作为一种新的生物大数据类型,服务于“数据科学”驱动下的合成生物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生物学 拉曼光谱技术 细胞工厂 单细胞表型识别 高通量分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细胞拉曼光谱测试分选装备研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刁志钿 王喜先 +2 位作者 孙晴 徐健 马波 《合成生物学》 CSCD 2023年第5期1020-1035,共16页
合成生物学的跨越式发展,取决于“设计-构建-测试-学习”(design-build-test-learn)这四大环节的突破。随着基因组测序、编辑、合成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日新月异,业界设计和构建突变体甚至人工细胞工厂的能力已经突飞猛进。然而,合成生... 合成生物学的跨越式发展,取决于“设计-构建-测试-学习”(design-build-test-learn)这四大环节的突破。随着基因组测序、编辑、合成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日新月异,业界设计和构建突变体甚至人工细胞工厂的能力已经突飞猛进。然而,合成生物学至今仍面临的困境之一便是“大体系的复杂性难以处理”,一旦体系变大,细胞表型测试与分选的工作量就非常艰巨,甚至不可完成。单细胞拉曼光谱(SCRS)技术能够在活体单细胞水平、非标记状态下识别全景信息从而分辨复杂功能表型,且具有快速、低成本、能够与下游细胞组学研究耦联等优势,被视为全新的单细胞表型识别技术。目前,基于SCRS技术强大的表型识别能力已发展了系列合成表型的测试与分选装备,并进行了广泛的应用示范,展示了其助力合成生物学表型测试与分选的巨大潜力。本文选取自主研制的单细胞拉曼光镊分选仪(RACS-Seq)、单细胞微液滴分选系统(EasySort)和高通量流式拉曼分选仪(FlowRACS)为典型仪器装备,分别概述其技术原理和技术迭代以及特色应用案例等。本文最后对当前基于SCRS技术的合成表型测试分选装备所存在的问题及潜在解决策略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生物学 单细胞拉曼光谱技术 细胞工厂 单细胞表型识别 高通量分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肺癌影像基因组学方面的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贾利叶 任雪婷 +2 位作者 赵涓涓 武炜 杨倩倩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71-587,共17页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像基因组学在肺癌的个性化治疗和精准医学等方面都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为肺癌的智能诊断与预后预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为了更加深入有效的探索和广泛的应用,详细描述了人工智能方法在肺癌影像基因组学...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像基因组学在肺癌的个性化治疗和精准医学等方面都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为肺癌的智能诊断与预后预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为了更加深入有效的探索和广泛的应用,详细描述了人工智能方法在肺癌影像基因组学领域用于诊断与预后的相关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影像基因组学中的角色与应用,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肺癌影像基因组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分别从肺癌基因表型识别、影像基因双向相关分析、预后预测三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且评估了放射组学与深度学习算法在每个问题中的优缺点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其次,总结了智能影像基因组学现阶段面临的主要挑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基于人工智能的影像基因组学在肺癌诊断、生存复发预测、疗效反应评估和了解肿瘤生物学机制等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需要结合实际的临床需求,建立一种统一、标准、完善的计算机辅助临床程序,进一步探讨人工智能在肺癌影像基因组学中研究成果应用的可解释性、可重复性和普遍性验证,为肺癌的智能化诊疗与评估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影像基因组学 肺癌 基因表型识别 双向相关性 预后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