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灯盏花种质资源群体表型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42
1
作者 杨生超 徐绍忠 +2 位作者 文国松 刘有贵 萧凤回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573-1579,共7页
以采集自云南和贵州的21份灯盏花种质资源为材料,观测了它们的群体表型性状特征,并分析了这些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灯盏花种质资源的表型质量性状在居群内外均有丰富变异,不同质量性状的频率不同,并以多叶型的植株、绿色的... 以采集自云南和贵州的21份灯盏花种质资源为材料,观测了它们的群体表型性状特征,并分析了这些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灯盏花种质资源的表型质量性状在居群内外均有丰富变异,不同质量性状的频率不同,并以多叶型的植株、绿色的茎、疏的茎毛、倒披针型的基生叶、全缘叶、锐尖的叶尖、花色淡紫和黄色的管状花冠口等为代表性表型性状.居群内各数量性状间以单株基生叶数和单株分枝数变异系数较高(均超过50%),而花序直径变异系数最低(18.14%);居群间各表型性状以株高和单序管状花数变异系数较高(52.98%和41.98%),而单株基生叶数和基生叶长变异系数较低(〈20%).地理类群间表型分化系数为26.58%,地理类群内表型分化系数为73.42%.灯盏花性状表型多样性指数以株高最高(2.243),以单株分枝数和单株基生叶数较低(1.723和1.874),总体平均表型多样性指数为2.028;不同地理类群的表型多样性指数为1.589~1.890,并以楚雄地区最高,曲靖地区最低.研究发现,灯盏花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质量和数量性状变异,多数性状的地理类群内变异大于地理类群间,且表型多样性指数相对较高,对其地理类群内变异的保护和利用对灯盏花育种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 种质资源 表型多样性 表型多样性指数 表型分化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岩陀及其近缘种质资源群体表型多样性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萍萍 孟衡玲 +3 位作者 陈军文 孟珍贵 李龙根 杨生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7747-7756,共10页
为有效保护和持续利用药用植物云南岩陀及其近缘种质资源提供基础数据,采用巢式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岩陀及其近缘种质资源共4个种(包括变种)的15个居群150个单株16种表型性状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间表型性状变异... 为有效保护和持续利用药用植物云南岩陀及其近缘种质资源提供基础数据,采用巢式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岩陀及其近缘种质资源共4个种(包括变种)的15个居群150个单株16种表型性状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间表型性状变异均超过20%,变异由大到小依次为光腹鬼灯檠、岩陀、羽叶鬼灯檠、七叶鬼灯檠;居群间表型性状变异较高,其地上部分干重、单株根状茎数变异较大,变异系数均超过50%;小叶表面毛被状态变异系数为100%、小叶背沿脉柔毛色变异系数为0,因此这些性状为种和变种分类的重要依据;4个种的居群内变异系数均大于居群间,变异主要来源于居群内。种的表型多样性指数相对较高,其中根粗最高,叶表面毛被状态和叶背面沿脉柔毛色最低,总体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39;不同种间表型多样性指数变化在1.23—1.44,岩陀最高,七叶鬼灯檠最低;通过聚类分析可将15个居群分为4类。结果暗示:岩陀及其近缘种质资源的遗传改良应适当地减少抽样居群数,增加居群内的家系数,重视居群内优良单株的选择;种质资源的保护应尽量保护一个居群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陀 种质资源 表型多样性 表型多样性指数 表型分化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椴树属果实表型性状变异分析及其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欢利 严灵君 +4 位作者 李迎超 黄犀 张振英 李常猛 汤诗杰 《种子》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0-27,共8页
椴树属植物个体间形态变异较大,种间分类关系存在较大的争议。对我国5个省的南京椴、紫椴、糠椴、糯米椴共25份野外种质及山东省引种的欧洲小叶椴、欧洲大叶椴、银毛椴和美洲椴4份栽培种质果实的4个表型特征进行测量,通过方差分析、多... 椴树属植物个体间形态变异较大,种间分类关系存在较大的争议。对我国5个省的南京椴、紫椴、糠椴、糯米椴共25份野外种质及山东省引种的欧洲小叶椴、欧洲大叶椴、银毛椴和美洲椴4份栽培种质果实的4个表型特征进行测量,通过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量化评价椴树属果实表型性状变异。结果表明,椴树属果实性状变异丰富,属内变异主要来源于物种间,南京椴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果实性状在不同基因型间呈显著差异;果实百粒重与果实的纵径和横径呈显著的正相关;依据果实性状聚类可将椴树属物种划分为壳果组小果型、木果组大果型和木果组小果型3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椴树属 果实表型性状 多样性指数 表型分化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榧天然群体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闵会 程诗明 +1 位作者 康志雄 陈友吾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28,共5页
以香榧主要分布区6个天然群体的92个样株为试验材料,对其针叶、果实、种子的8个表型性状进行分析,讨论群体间和群体内的表型多样性。结果表明:香榧各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都存在显著差异,群体间表型分化系数占10.8%,群体内占89.2%,... 以香榧主要分布区6个天然群体的92个样株为试验材料,对其针叶、果实、种子的8个表型性状进行分析,讨论群体间和群体内的表型多样性。结果表明:香榧各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都存在显著差异,群体间表型分化系数占10.8%,群体内占89.2%,群体间的变异小于群体内。各群体表型性状中平均变异系数最小的为果实宽(CVv=13.95%),最大的为单粒重(CVv=34.71%);不同群体各形态性状平均变异系数由大到小顺序为:黄山>磐安>嵊州>钟家岭>诸暨东白湖、绍兴。通过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可以将香榧6个群体划分为3个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榧 天然群体 遗传 表型多样性 表型分化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紫珠种群的表型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谷衍川 丰震 +1 位作者 李承水 李存华 《山东林业科技》 2013年第2期5-9,共5页
以泰山桃花峪和徂徕山的两个野生小紫珠种群为研究对象,选取与观赏价值有密切关系的5个表型性状进行调查观测,对调查数据进行了表型分化系数、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程度、表型性状变异特征系数等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果序小果数、果实横... 以泰山桃花峪和徂徕山的两个野生小紫珠种群为研究对象,选取与观赏价值有密切关系的5个表型性状进行调查观测,对调查数据进行了表型分化系数、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程度、表型性状变异特征系数等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果序小果数、果实横径、果实纵径、果形指数4个数量性状在群体内和群体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徂徕山各表型性状平均变异系数(20.32%)大于泰山桃花峪小紫珠群体(16.27%);各群体表型性状中平均变异系数最小的为果形指数(CV=9.31%),最大的为果序小果数(CV=48.28%),说明各性状中果形指数相对遗传稳定,而果序小果数变异相对更为广泛;各群体数量性状中平均变异系数由大到小顺序为:小果数>横径>纵径>果形指数;质量性状果实颜色的变异通过计算shannon-wiener指数(H)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分布于桃花峪和徂徕山两地的野生小紫珠果实颜色的H′值都在0.8以上,果实颜色变异比较丰富,且徂徕山(H徂徕山=1.0390)小紫珠颜色变异比桃花峪(H桃花峪=1.0252)更为广泛;4个数量性状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VST)为97.02%,群体间方差分量百分比(94.84%)远大于群体内(2.79%),说明群体间变异是小紫珠表型性状的主要变异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型性状 变异系数 表型分化系数 遗传多样性 小紫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椴天然居群的表型性状多样性及变异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严灵君 黄犀 +2 位作者 岳远灏 汤诗杰 王欢利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37,共9页
以江苏省和安徽省的南京椴(Tilia miqueliana Maxim.)5个天然居群为研究对象,对其叶片、种子和果的11个表型性状进行测定,比较各居群表型性状的差异、多样性水平和变异程度;并据此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以期揭示南京椴... 以江苏省和安徽省的南京椴(Tilia miqueliana Maxim.)5个天然居群为研究对象,对其叶片、种子和果的11个表型性状进行测定,比较各居群表型性状的差异、多样性水平和变异程度;并据此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以期揭示南京椴天然居群表型性状的多样性特征和变异规律。结果显示:南京椴的叶柄长、叶片长、叶片宽、种柄长、种子横径、种子纵径、苞片柄长、苞片长、苞片宽、苞果合生长度和果序柄长的均值依次为42.23、86.36、75.22、9.72、8.61、9.46、1.75、107.46、17.82、53.34和37.51 mm,不同居群间各表型性状均存在极显著(P<0.01)差异,但在居群内仅叶片长、叶片宽、苞片长和苞片宽存在极显著或显著(P<0.05)差异。11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CV)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均不同,其中,种子横径的CV值(10.80%)最小,苞片柄长的CV值(70.29%)最大,且仅种子横径和种子纵径的CV值小于15%;种柄长的H′值(1.74)最小,叶片宽和果序柄长的H′值(2.10)最大,表明南京椴种子表型性状的变异程度和多样性水平相对较低。11个表型性状的方差分量百分比在居群间的均值(43.50%)明显大于居群内(14.16%);各表型性状的居群间表型分化系数为66.12%~86.09%,其中,仅果序柄长的表型分化系数为66.12%,其他表型性状的表型分化系数均在70%以上。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3个叶片表型性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在3个种子表型性状中,仅种子横径与种子纵径呈极显著正相关;在5个果序表型性状中,苞片长、苞片宽、苞果合生长度和果序柄长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总体上看,种子表型性状与叶片和果序表型性状间大多无显著相关性,而叶片表型性状与果序表型性状间大多具有极显著或显著相关性。前5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82.96%,可基本反映南京椴表型性状的大部分信息,其中,第3主成分主要反映种子特征,而第1、第2、第4和第5主成分主要反映叶片和果序的特征。基于表型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可将5个居群分为3组,江苏省南京市牛首山和江苏省镇江市宝华山以及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山3个居群聚为一组,其他2个居群各自独立成组,聚类结果与居群间的地理分布有一定关联。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南京椴天然居群的表型性状变异较为丰富,表型性状多样性水平较高,且居群间的变异是其表型性状变异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椴 表型性状 变异系数 表型分化系数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栎主要种群表型性状变异分析及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娜 杨会娜 肖健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3年第3期269-274,共6页
为揭示蒙古栎种群的表型分化程度和变异规律,探索蒙古栎表型变异特点和性状地理分布格局,对来自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5省6个蒙古栎天然种群的10个表型性状进行差异分析和多样性研究,采用巢式分析、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对... 为揭示蒙古栎种群的表型分化程度和变异规律,探索蒙古栎表型变异特点和性状地理分布格局,对来自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5省6个蒙古栎天然种群的10个表型性状进行差异分析和多样性研究,采用巢式分析、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对种群表型多样性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发现,蒙古栎的9个表型性状差异显著,种群表型分化系数为48.12%,种群内表型分化程度略高于种群间表型分化程度;10个表型性状香农指数均大于1.00,性状表现丰富,种群变异系数差别较大,变异幅度为5.0%~51.1%,同一表型性状在不同种群间的变异及同一种群内不同表型性状的变异不同;利用聚类分析将蒙古栎种群分为3类,聚类结果与地理距离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栎 种群 表型性状 表型分化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断山云南山区不同地区大绒鼠种群的表型多样性 被引量:1
8
作者 任月 贾婷 +3 位作者 章迪 张浩 王政昆 朱万龙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9-83,93,共6页
为揭示横断山云南山区不同地区大绒鼠(Eothenomys miletus)种群表型性状是否存在地理差异,采集德钦、香格里拉、丽江、剑川和哀牢山等5个地区大绒鼠,采用单因素方差、主成分、聚类等分析对大绒鼠体长、尾长和躯干长等24个表型性状进行... 为揭示横断山云南山区不同地区大绒鼠(Eothenomys miletus)种群表型性状是否存在地理差异,采集德钦、香格里拉、丽江、剑川和哀牢山等5个地区大绒鼠,采用单因素方差、主成分、聚类等分析对大绒鼠体长、尾长和躯干长等24个表型性状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24个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存在显著差异,变异非常丰富;种间变异(0.2662)大于种内变异(0.0264),种间变异是表型变异主要因素,种间平均表型分化系数(VST)为87.54%,分化水平相对较大;表型性状平均变异系数(CV)为4.80%(1.99%~8.66%);主成分分析表明德钦和香格里拉种群集中在一起;基于大绒鼠表型形态学数据构建模拟聚类分析关系图,将5个群划分为2大类。以上结果表明横断山云南山区不同地区大绒鼠表型性状出现地理差异,这可能与动物适应环境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断山 大绒鼠 表型分化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翅果油天然群体果实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赵罕 张华新 +3 位作者 李凤鸣 刘正祥 张廷义 杜小洋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74-778,共5页
翅果油(Elaeagnus mollis Diels.)为胡颓子科胡颓子属,又名柴禾、毛折子、贼绿柴、仄棱蛋,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翅果油种子出油率为32.5%,其中,油酸40.36%,亚油酸50.38%;经初步测量,成年单株每年可产果40 kg;目前,测定的Ve含量... 翅果油(Elaeagnus mollis Diels.)为胡颓子科胡颓子属,又名柴禾、毛折子、贼绿柴、仄棱蛋,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翅果油种子出油率为32.5%,其中,油酸40.36%,亚油酸50.38%;经初步测量,成年单株每年可产果40 kg;目前,测定的Ve含量高达15.581 mg.g-1,并且还富含其它活性物质,如Vc、甾醇等,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果油 群体 表型分化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分对中国沙棘人工林结构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袁思安 刘丹一 +5 位作者 高辉 李小婷 曹子林 郭峰 唐翠平 李根前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9-74,共6页
为揭示土壤水分对中国沙棘人工林分化的影响规律,采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了不同坡向12年生林分的结构多样性。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按照北、西、东、南坡向依次递减,且不同坡向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种群生长量、密度与土壤含水率相关显著;... 为揭示土壤水分对中国沙棘人工林分化的影响规律,采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了不同坡向12年生林分的结构多样性。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按照北、西、东、南坡向依次递减,且不同坡向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种群生长量、密度与土壤含水率相关显著;随着土壤水分的改变,种群生长、繁殖能力以及种群间和种群内的分化、综合优势比随之改变。随着土壤含水率的降低,林分的密度逐渐变小、离散程度加大、郁闭度逐渐降低、更新速度减缓,土壤水分引起的变异占总变异的50.26%,从而形成了多样性的种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沙棘 表型分化系数 变异系数 结构多样性 综合优势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木天然群体子代苗期试验 被引量:1
11
作者 程诗明 汪奎宏 +1 位作者 陈友吾 宋其岩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2-44,共3页
于2008年10-11月采集了浙江省舟山(26份)、天目山(36份)、江山(33份)及江西九江(34份)、湖北保康(30份)、湖南江华(36份)6个群体共195个家系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种子材料在江山种苗站苗圃播种进行苗期观察,结果表明苗期性状多样... 于2008年10-11月采集了浙江省舟山(26份)、天目山(36份)、江山(33份)及江西九江(34份)、湖北保康(30份)、湖南江华(36份)6个群体共195个家系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种子材料在江山种苗站苗圃播种进行苗期观察,结果表明苗期性状多样性丰富,苗高群体间表型分化系数为18.16%,地径群体间表型分化系数为42.1%,群体内的变异大于群体间的变异;苗高和地径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89和0.78,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892和0.8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木 苗期 表型分化系数 遗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桕群体/家系苗期性状遗传变异
12
作者 辜云杰 方泽红 +1 位作者 罗建勋 冯毅 《湖南林业科技》 2014年第1期29-34,共6页
于2009年11月采集四川、重庆地区10个乌桕群体共300个家系种子,在四川达州市林业中心苗圃播种育苗,并进行苗期观测,结果表明:乌桕群体/家系的苗高、地径、主根长、侧根数、分枝数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苗期表型平均分化系数为17.63%,群体内... 于2009年11月采集四川、重庆地区10个乌桕群体共300个家系种子,在四川达州市林业中心苗圃播种育苗,并进行苗期观测,结果表明:乌桕群体/家系的苗高、地径、主根长、侧根数、分枝数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苗期表型平均分化系数为17.63%,群体内的变异大于群体间的变异;5个性状的家系遗传力受中等强度的遗传控制,单株遗传力受中等到高等强度的遗传控制;以欧式平均距离5为阈值聚类,10个群体可聚为北部群体、中部群体和南部群体3大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桕 苗期性状 遗传变异 表型分化系数 遗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