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提取工艺对补骨脂黄酮溶出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杨敏 刘娟 +3 位作者 朱兆荣 孙振华 乔明见 莫金杰 《中兽医学杂志》 2004年第5期5-8,共4页
为了筛选中药补骨脂黄酮溶出的最佳方法 ,本试验采用半仿生法、水煎法、有机溶剂浸提法等方法对补骨脂黄酮溶出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苯提取时 ,不同温度提取的补骨脂黄酮量不同 ,以 45℃最佳 ;半仿生法提取温度在 1 0 0℃时 ,补骨脂... 为了筛选中药补骨脂黄酮溶出的最佳方法 ,本试验采用半仿生法、水煎法、有机溶剂浸提法等方法对补骨脂黄酮溶出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苯提取时 ,不同温度提取的补骨脂黄酮量不同 ,以 45℃最佳 ;半仿生法提取温度在 1 0 0℃时 ,补骨脂黄酮溶出最高 ,与 37℃提取量比较 ,差异显著 ,p <0 .0 5 ,与水提法 ( 1 0 0℃ ) ,苯萃取法比 ,差异极显著 ,p <0 .0 1。结论 :半仿生法为提取补骨脂黄酮的最佳方法 ,在1 0 0℃时提取为半仿生法提取补骨脂黄酮的最佳条件。且半仿生法提取工艺操作简单 ,因此半仿生法提取是一种方便、提取率高的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取工艺 补骨脂黄酮 溶出方法 半仿生法 水煎法 有机溶剂浸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骨脂异黄酮调控SIRT1/NF-κB依赖的信号通路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肥大
2
作者 谭敏 黄丽端 +5 位作者 侯艳红 胡香月 陈靖 王宪庆 黄珊 蔡轶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42-1148,共7页
目的探讨补骨脂异黄酮(Corylin)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中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建立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模型,并给予Corylin预处理。采用Real-time PCR检测肥大基因的mRNA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检... 目的探讨补骨脂异黄酮(Corylin)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中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建立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模型,并给予Corylin预处理。采用Real-time PCR检测肥大基因的mRNA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检测心肌细胞表面积;采用Western blot、酶活性试剂盒检测SIRT1表达和酶活性。结果Corylin能够明显减轻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基因表达上调和心肌细胞表面积增加。同时,Corylin可上调AngⅡ诱导的SIRT1蛋白表达及去乙酰化酶活性的降低。进一步研究发现,Corylin还可抑制AngⅡ所致NF-κB转录活性增加及其下游靶基因TNF-α、IL-6、L-1β的上调。而沉默SIRT1则取消了Corylin的心肌肥大保护作用及对SIRT1/NF-κB依赖通路的调控。结论Corylin通过调控SIRT1依赖的NF-κB信号通路抑制心肌肥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 心肌肥大 SIRT1 NF-ΚB 血管紧张素Ⅱ 组蛋白去乙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补骨脂中三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7
3
作者 赵陆华 黄剑 +1 位作者 邹巧根 相秉仁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1-133,共3页
目的 :建立补骨脂中三种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补骨脂中补骨脂甲素和补骨脂异黄酮的含量。色谱柱 :汉邦 Lichrosphore C1 8(2 5 0 mm× 4.6mm ,5μm) ;流动相 :乙腈 -水 (4∶6) ;流速 1.0 ml/ min;... 目的 :建立补骨脂中三种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补骨脂中补骨脂甲素和补骨脂异黄酮的含量。色谱柱 :汉邦 Lichrosphore C1 8(2 5 0 mm× 4.6mm ,5μm) ;流动相 :乙腈 -水 (4∶6) ;流速 1.0 ml/ min;检测波长 :2 79nm(0~ 3 0 min) ,2 47nm (3 0~ 45 min) ;进样量 2 0μl。补骨脂查耳酮 :色谱柱 :汉邦 L ichrosphore C1 8(2 5 0 mm× 4.6mm,5 μm) ;流动相 :甲醇 -水 (85∶ 15 ) ;流速 1.0 ml/ min;检测波长 3 87nm ;进样量 2 0μl。结果 :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98.2 % ,RSD为 1.3 % ,0 .0 489~ 0 .3 91μg,r=0 .9999(n=7)。结论 :该方法适合于测定补骨脂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 ,应用该方法对不同产地的补骨脂中 3种成分含量进行了测定。不同产地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存在很大差异 ,对补骨脂黄酮类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应成为补骨脂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 补骨脂甲素 补骨脂 补骨脂查耳 HPLC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诱导HepaRG细胞损伤机制探讨 被引量:8
4
作者 季宇彬 王敏 +3 位作者 王姗 罗云 孙桂波 孙晓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44-550,共7页
目的利用HepaRG细胞,探讨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毒性剂量及其毒性作用机制。方法 MTT法确定毒性及剂量。以浓度为6.25、12.5、25μmol·L^(-1)的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作用于细胞24 h后,首先利用Hoechst 33342/PI及LDH的方法检测细胞死亡... 目的利用HepaRG细胞,探讨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毒性剂量及其毒性作用机制。方法 MTT法确定毒性及剂量。以浓度为6.25、12.5、25μmol·L^(-1)的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作用于细胞24 h后,首先利用Hoechst 33342/PI及LDH的方法检测细胞死亡,并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3活性。通过检测线粒体膜电位、ATP含量、线粒体膜通道开放孔开放性及细胞色素C的含量,观察其对线粒体损伤的影响。结果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给药24 h后,凋亡蛋白Bax/Bcl-2比例、caspase-3活性随药物浓度增大而增加,在6.25~25μmol·L^(-1)时,其凋亡率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但在25μmol·L^(-1)时细胞以坏死为主。作用24 h后线粒体损伤相关指标明显加剧。结论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作用于HepaRG细胞后通过损伤线粒体诱导细胞凋亡和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二氢甲醚 药物性肝损伤 线粒体损伤 凋亡 坏死 细胞色素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骨脂异黄酮对炎症小体的调控作用及机制初探 被引量:11
5
作者 秦楠 徐广 +6 位作者 高源 王智磊 付书彬 刘慧敏 肖小河 赵海平 柏兆方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64-370,共7页
目的基于小鼠骨髓巨噬细胞系,建立NLRP3、NLRC4及AIM2炎症小体活化模型,探索补骨脂异黄酮对炎症小体的调控作用及初步机制。方法采用LPS联合ATP、Nigericin、Salmonella和Poly(dA∶dT)等刺激因子,分别构建NLRP3、NLRC4和AIM2炎症小体活... 目的基于小鼠骨髓巨噬细胞系,建立NLRP3、NLRC4及AIM2炎症小体活化模型,探索补骨脂异黄酮对炎症小体的调控作用及初步机制。方法采用LPS联合ATP、Nigericin、Salmonella和Poly(dA∶dT)等刺激因子,分别构建NLRP3、NLRC4和AIM2炎症小体活化模型;Caspase-Glo~&#x00AE; 1 Inflammasome Assay检测caspase-1活性;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mature IL-1βp17、caspase-1 p20的蛋白水平,以及细胞裂解液中pro-caspase-1、pro-IL-1β、ASC、NLRP3等蛋白表达。结果补骨脂异黄酮可抑制LPS联合ATP、Nigericin、Salmonella和Poly(dA∶dT)诱导的pro-caspase-1自我剪切,抑制caspase-1介导的IL-1β产生,表明补骨脂异黄酮可抑制NLRP3、NLRC4及AIM2炎症小体活性。此外,研究发现补骨脂异黄酮对NLRP3炎症小体活性的抑制作用具有不可逆性,且不依赖于NF-κB通路。结论补骨脂异黄酮可通过抑制pro-caspase-1自我剪切活化,从而抑制NLRP3、NLRC4、AIM2炎症小体的激活,进一步抑制其介导的免疫炎症反应,本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补骨脂异黄酮相关制剂治疗免疫炎症疾病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 补骨脂 巨噬细胞 炎症小体 炎症反应 CASPASE-1 IL-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11
6
作者 魏晨旭 朱星宇 +2 位作者 陆金兰 夏晨洁 李伟东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42-947,共6页
目的 探究补骨脂中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在破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RANKL+M-CSF诱导骨髓单核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在分化过程中给予补骨脂二氢黄酮、异补骨脂二氢黄酮、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干预3 d后,根据各组细胞的抗酒石酸酸性磷... 目的 探究补骨脂中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在破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RANKL+M-CSF诱导骨髓单核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在分化过程中给予补骨脂二氢黄酮、异补骨脂二氢黄酮、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干预3 d后,根据各组细胞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活性计算EC_(50),筛选抑制作用最强的化合物进行下一步试验。采用Western blot分析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干预下的破骨细胞中NF-κB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的关键蛋白的水平,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 补骨脂二氢黄酮、异补骨脂二氢黄酮、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的EC_(50)分别为15.89、15.18、12.39μmol/L。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可以明显下调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p65、AKT、p38、JNK、ERK的磷酸化水平。结论 补骨脂二氢黄酮、异补骨脂二氢黄酮、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中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对破骨细胞的分化抑制作用最强,其作用机制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为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临床应用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二氢甲醚 破骨细胞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被引量:1
7
作者 郭晓伟 钱珺 +4 位作者 郭夫江 谢凡 李医明 王瑞 李文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09-1213,共5页
目的研究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方法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UPLC-MS /MS)法,分析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 色谱柱( 2. 1 mm×100 mm,1. 8 μm);流动相0. 05%甲酸-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 3 mL/m... 目的研究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方法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UPLC-MS /MS)法,分析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 色谱柱( 2. 1 mm×100 mm,1. 8 μm);流动相0. 05%甲酸-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 3 mL/min;柱温30 ℃;ESI 离子源;正离子模式。大鼠灌胃给予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 70 mg /kg)后,于不同时间点( 0. 083、0. 25、0. 5、1、4 h)测定其在心、肝、脾、肺、肾、脑、胃、小肠中的组织浓度。结果各组织中均检测到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其组织浓度依次为胃>小肠>肝>肺>肾>脾>心>脑,除胃、小肠( 0. 25 h)外其他组织在0. 5 h 达到最高浓度。结论该方法简便、稳定、可靠,可用于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的体内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二氢甲醚 组织分布 UP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补骨脂异黄酮通过caspase-3/GSDME通路诱导肝细胞癌Huh-7细胞焦亡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雅茹 杨霞 +6 位作者 赵仁双 修志儒 朱羿龙 韩继成 李善智 李一权 金宁一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8-323,共6页
目的:探讨新补骨脂异黄酮(NBIF)对肝细胞癌(HCC)Huh-7细胞焦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uh-7细胞,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NBIF处理48 h时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NBIF处理后Huh-7细胞的形态变化,乳酸脱氢酶(LDH... 目的:探讨新补骨脂异黄酮(NBIF)对肝细胞癌(HCC)Huh-7细胞焦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uh-7细胞,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NBIF处理48 h时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NBIF处理后Huh-7细胞的形态变化,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实验检测细胞的LDH释放量,WB实验检测细胞中GSDME、caspase-3的蛋白水平变化。采用si RNA干扰Huh-7细胞中caspase-3、GSDME表达后,CCK-8法检测NBIF处理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WB实验检测GSDME蛋白表达水平,观察NBIF处理对细胞形态的影响,并检测细胞LDH释放量。结果:60μmol/L以上的NBIF均能显著抑制Huh-7细胞的增殖(均P<0.01),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NBIF处理后的细胞出现肿胀、吐泡现象,且LDH释放增加(P<0.01);WB实验结果表明,NBIF能够激活caspase-3蛋白并切割GSDME蛋白,增加GSDME-N的表达(均P<0.01)。干扰caspase-3、GSDME表达后,NBIF对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均P<0.01),GSDME-N蛋白表达受到抑制(P<0.01),显微镜下细胞肿胀、吐泡现象几乎消失,LDH释放明显减少(P<0.05)。结论:NBIF能够通过caspase-3/GSDME途径诱导Huh-7细胞发生焦亡,从而抑制HCC细胞的增殖,为HCC的治疗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 肝细胞癌 HUH-7细胞 细胞焦亡 GSDM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妆品中新补骨脂异黄酮、补骨脂二氢黄酮、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6
9
作者 范菲 黄炯力 +2 位作者 安庆 崔颖 朱清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94-1100,共7页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化妆品中新补骨脂异黄酮、补骨脂二氢黄酮、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含量,建立数学模型,分析检测过程中不确定度的来源,给出量化结果,得到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表明,当取95%置信概率,包含因子k为2,被测样...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化妆品中新补骨脂异黄酮、补骨脂二氢黄酮、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含量,建立数学模型,分析检测过程中不确定度的来源,给出量化结果,得到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表明,当取95%置信概率,包含因子k为2,被测样品中新补骨脂异黄酮、补骨脂二氢黄酮、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含量分别为42.61μg/g、44.04μg/g、42.94μg/g和41.90μg/g时,相应的扩展不确定度为1.65μg/g、1.82μg/g、1.66μg/g和1.61μg/g。分析了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化妆品组分检测 补骨脂 补骨脂二氢 补骨脂 补骨脂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化妆品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新补骨脂异黄酮和补骨脂二氢黄酮含量 被引量:2
10
作者 范菲 李静静 陆帮美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835-838,共4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化妆品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新补骨脂异黄酮和补骨脂二氢黄酮的含量测定,得到了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新补骨脂异黄酮和补骨脂二氢黄酮分别在0.1091~21.8144 mg/L、0.1067~21.3328 mg/L、0.1086~21.7128 m...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化妆品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新补骨脂异黄酮和补骨脂二氢黄酮的含量测定,得到了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新补骨脂异黄酮和补骨脂二氢黄酮分别在0.1091~21.8144 mg/L、0.1067~21.3328 mg/L、0.1086~21.7128 mg/L、0.1123~22.4644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4.78%~104.74%,RSD均小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 高效液相色谱法 补骨脂 补骨脂 补骨脂 补骨脂二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膜包裹的聚多巴胺载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纳米粒的制备及其药代动力学
11
作者 夏晨洁 陈志鹏 李伟东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92-698,共7页
利用聚多巴胺(PDA)为载体,通过物理吸附作用高效负载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BVA),进一步利用红细胞膜进行修饰,构建红细胞膜仿生纳米粒(RBC-BP),延长其在体内的驻留时间并研究其药代动力学过程。采用溶剂置换法制备负载BVA的PDA纳米粒(BP)... 利用聚多巴胺(PDA)为载体,通过物理吸附作用高效负载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BVA),进一步利用红细胞膜进行修饰,构建红细胞膜仿生纳米粒(RBC-BP),延长其在体内的驻留时间并研究其药代动力学过程。采用溶剂置换法制备负载BVA的PDA纳米粒(BP),以吸附率为评价指标,考察PDA负载BVA的影响因素;提取分离红细胞膜,采用孵育共挤出法制备RBC-BP,考察pH对膜包覆的影响,挤出次数对RBC-BP的粒径和均一性的影响;对RBC-BP的粒径、电位、形态及累积释放率进行系统表征,初步探讨其药代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当PDA与BVA之比为1∶0.5、溶液pH为7、孵育时间为6 h、孵育温度为20℃时,BP吸附率高达(92.08±0.17)%,载药率为(42.05±2.95)%;当pH为4时,红细胞膜可通过电荷作用成功定向包覆在BP表面。体外研究表明,RBC-BP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粒径(308.63±6.56)nm,稳定性好;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显示,RBC-BP可以延长纳米粒在体内的循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二氢甲醚 红细胞膜 仿生纳米粒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调控Gamma delta T细胞消减胃癌SGC-7901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丁钦 吴克俭 +1 位作者 郑璐 岳苏阳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20期3040-3045,共6页
目的:探讨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调控γδT细胞消减胃癌SGC-7901程度。方法:获取人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体外扩增γδT细胞,不同浓度BVC诱导γδT细胞、SGC-7901细胞24 h、48 h和72 h,CCK-8检测BVC对γδT细胞增殖率、SGC-7901抑制率影响;... 目的:探讨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调控γδT细胞消减胃癌SGC-7901程度。方法:获取人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体外扩增γδT细胞,不同浓度BVC诱导γδT细胞、SGC-7901细胞24 h、48 h和72 h,CCK-8检测BVC对γδT细胞增殖率、SGC-7901抑制率影响;流式细胞术测γδT细胞GZMB、PF、CD107a产生量;LDH法测γδT细胞消减SGC-7901程度。结果:体外扩增8 d,γδT细胞比例由3.54%增至85.34%。与对照组比较,BVC诱导24 h,浓度10~80 nmol/L促进γδT细胞增殖(P<0.05)。BVC诱导48 h、72 h,浓度5~80 nmol/L促进γδT细胞增殖(P<0.05)。同样浓度,72 hγδT细胞增殖率最大。BVC作用肿瘤细胞24 h、48 h、72 h,浓度160~640 nmol/L SGC-7901生长抑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浓度10~40 nmol/L,GZMB、PF、CD107a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BVC诱导γδT细胞72 h,一定浓度该T细胞消减SGC-7901程度随浓度增高而增高,浓度40 nmol/L消减程度最大,后呈下降趋势。结论:BVC适宜浓度促进γδT细胞增殖,抑制SGC-7901生长,加强γδT细胞消减SGC-7901程度,机制考虑:PF、GZMB、CD107a表达提高增强γδT细胞消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二氢甲醚 ΓΔT细胞 胃癌 SGC-7901 杀伤活性 颗粒酶B 穿孔素 CD107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补骨脂异黄酮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志超 王小康 +1 位作者 潘远安 刘江红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25-830,共6页
目的研究新补骨脂异黄酮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方法分析采用Waters ACQUITYTM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水(含0.1%甲酸)-乙腈(含0.1%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4 m L/min;柱温40℃;电喷雾离子源(ESI);... 目的研究新补骨脂异黄酮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方法分析采用Waters ACQUITYTM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水(含0.1%甲酸)-乙腈(含0.1%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4 m L/min;柱温40℃;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模式扫描。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UP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清、肾、肝、小肠中新补骨脂异黄酮含有量,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结果大鼠血清和组织中新补骨脂异黄酮在4.0~700.0 n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5 0),基质效应81.6%~112.4%,回收率95.9%~106.4%。随着给药剂量(50、100、200 mg/kg)增加,t1/2、tmax、Cmax、AUC0~t、AUC0~∞、MRT0~t、MRT0~∞升高(P<0.05);给药剂量为100 mg/kg时,新补骨脂异黄酮含有量在肾中最高,肝中次之。结论新补骨脂异黄酮在大鼠体内吸收较慢,消除半衰期长,肾、肝中有药物蓄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 药动学 组织分布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UP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HPLC、HPLC法同时测定白癜风胶囊中5种成分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晶晶 何轶 +2 位作者 胡晓茹 戴忠 马双成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865-1868,共4页
目的建立UHPLC、HPLC法同时测定白癜风胶囊(补骨脂、红花、蒺藜等)中5种成分的含量。方法UHPLC分析采用XBridge BEH C18XP色谱柱(3 mm×150 mm,2.5μm);体积流量0.6 mL/min,而HPLC分析采用XBridge􀳏Shield RP18色谱柱(4.6 m... 目的建立UHPLC、HPLC法同时测定白癜风胶囊(补骨脂、红花、蒺藜等)中5种成分的含量。方法UHPLC分析采用XBridge BEH C18XP色谱柱(3 mm×150 mm,2.5μm);体积流量0.6 mL/min,而HPLC分析采用XBridge􀳏Shield RP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体积流量1 mL/min,2种方法流动相均为甲醇⁃0.15%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柱温均为35℃;检测波长均为300 nm。结果2种方法下,4⁃香豆酸、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补骨脂二氢黄酮、新补骨脂异黄酮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96.04%~103.57%,RSD 0.79%~2.43%,但在测定补骨脂素含量时,UHPLC法多分到1个杂质峰,导致所得结果偏低。与HPLC法比较,UHPLC测定时间节省50 min,溶剂使用量节省3.75倍。结论UHPLC法准确灵敏,分离度理想,但它也可将HPLC色谱峰中的杂质分开,故2种方法不能简单互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胶囊 4⁃香豆酸 补骨脂 补骨脂 补骨脂二氢 补骨脂 UHPLC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日叶中5种成分同时测定和挥发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付涛 何月秋 +2 位作者 李波 林立 王志龙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418-2422,共5页
目的通过HPLC法测定明日叶Angelica keiskei Koidzumi中异补骨脂二氢黄酮、异补骨脂查尔酮、异虎耳草素、北美芹素和花椒毒素的含有量,固相微萃取(SPME)-GC-MS法分析其中挥发性成分。方法该植物甲醇提取液的HPLC分析采用GL Sciences... 目的通过HPLC法测定明日叶Angelica keiskei Koidzumi中异补骨脂二氢黄酮、异补骨脂查尔酮、异虎耳草素、北美芹素和花椒毒素的含有量,固相微萃取(SPME)-GC-MS法分析其中挥发性成分。方法该植物甲醇提取液的HPLC分析采用GL Sciences色谱柱(5μm,4.6 mm×250 m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14 nm;体积流量1.0 m L/min;柱温28℃。GC-MS分析采用Agilent 19091S-433:93.92873 HP-5MS 5%Phenyl Methyl silox-60℃-325℃(325℃)色谱柱(30 m×250μm×0.25μm);柱温50℃;进样口温度250℃;载气体积流量1.0 m L/min;扫描范围15~500 amu。结果 5种成分在各自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7 2),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78%~102.25%(RSD〈2.25%)。明日叶中有11种挥发性成分,9种是萜烯类,总相对含有量达96.45%。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为明日叶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日叶 补骨脂二氢 补骨脂查尔 异虎耳草素 北美芹素 花椒毒素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