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PLC法同时测定补肾壮骨颗粒中淫羊藿苷及柚皮苷含量 被引量:20
1
作者 韩丽萍 陈行愉 邓伟民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4-186,共3页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补肾壮骨颗粒中淫羊藿苷及柚皮苷含量的方法。方法:Inertsil C18柱(4.6 mm×250mm,5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85 nm。结果:淫羊藿苷0.060 6~6.0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补肾壮骨颗粒中淫羊藿苷及柚皮苷含量的方法。方法:Inertsil C18柱(4.6 mm×250mm,5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85 nm。结果:淫羊藿苷0.060 6~6.0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加样回收率95.80%,RSD 0.97%;柚皮苷在0.087 4~8.7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加样回收率为99.37%,RSD为2.21%。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准确稳定,重现性好,可为全面评价补肾壮骨颗粒的质量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 HPLC 柚皮苷 淫羊藿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壮骨颗粒通过GH/IGF-1轴影响快速老化小鼠骨密度 被引量:7
2
作者 苏海容 汤璐璐 +3 位作者 袁人飞 陈小香 魏秋实 邓伟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2459-2464,共6页
目的研究补肾壮骨颗粒是否通过提高快速老化小鼠(P6)局部骨组织GH/IGF-1轴的基因表达水平从而提高骨密度。方法实验分4组:R1小鼠生理盐水灌胃组(R1组),P6小鼠分为生理盐水灌胃组(P6空组)、皮下rh GH组(rh GH组)和补肾壮骨颗粒灌胃组(补... 目的研究补肾壮骨颗粒是否通过提高快速老化小鼠(P6)局部骨组织GH/IGF-1轴的基因表达水平从而提高骨密度。方法实验分4组:R1小鼠生理盐水灌胃组(R1组),P6小鼠分为生理盐水灌胃组(P6空组)、皮下rh GH组(rh GH组)和补肾壮骨颗粒灌胃组(补肾组),每组各10只,每日干预1次。分别干预3、6个月后进行骨密度测量和胫骨GH m RNA及IGF-1 m RNA表达水平检测。结果干预3个月后,骨密度比较:R1组及补肾组高于P6空组;rh GH组与P6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H m RNA和IGF-1 m RNA表达水平比较:R1组、rh GH组及补肾组均高于P6空组。干预6个月后,骨密度比较:rh GH组及补肾组较P6空组提高。GH m RNA和IGF-1 m RNA表达水平比较:GH组及补肾组较P6空组均有所上升。4组GH m RNA表达水平与IGF-1 m 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6各组GH m RNA、IGF-1 m RNA表达水平与全身各部位骨密度呈正相关。结论补肾壮骨颗粒可以提高P6小鼠全身各部位的骨密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局部骨组织GH m RNA与IGF-1 m RNA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 快速老化小鼠 密度 生长激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补肾颗粒中补骨脂素含量
3
作者 秦美洁 郭晏华 +1 位作者 张娜 冯雪梅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46-447,共2页
关键词 补骨肾颗粒 脂素 双波长薄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测定补肾壮骨颗粒中淫羊藿苷的含量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志刚 颜仁梁 +2 位作者 梁达 韩丽萍 赵树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9期920-922,共3页
目的:补肾壮骨颗粒为我院院内制剂,淫羊藿是方中君药。文中采用HPLC建立补肾壮骨颗粒中淫羊藿苷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Agilent HC-18(150 mm×4.6 mm,5μm),柱温:30℃,以乙腈-水(30∶70)为流动相,流速为1... 目的:补肾壮骨颗粒为我院院内制剂,淫羊藿是方中君药。文中采用HPLC建立补肾壮骨颗粒中淫羊藿苷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Agilent HC-18(150 mm×4.6 mm,5μm),柱温:30℃,以乙腈-水(30∶70)为流动相,流速为1.0m l/m in,检测波长270 nm,测定了3批补肾壮骨颗粒中淫羊藿苷的含量。结果:在HPLC色谱中,淫羊藿苷可与其他成分分离,且在0.096 2-0.673 4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1(P〈0.001),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4.4%,RSD为1.83%(n=6)。结论:该法分离效果好,分析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补肾壮骨颗粒中淫羊藿苷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 淫羊藿苷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骨补肾颗粒对地塞米松诱导骨质疏松症大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5
作者 邢亚群 王迪生 +4 位作者 王群 魏令 耿春辉 祝子明 徐玉禄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21-1225,共5页
目的观察精骨补肾颗粒(黄精、骨碎补、桑葚等)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lucocorticoid induced osteoporosis,GIOP)大鼠的骨密度(BMD)、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碱性磷酸酶(ALP)、肌钙蛋白(Tn)、血清降钙素(CT)、雌二醇(E2)的影响... 目的观察精骨补肾颗粒(黄精、骨碎补、桑葚等)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lucocorticoid induced osteoporosis,GIOP)大鼠的骨密度(BMD)、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碱性磷酸酶(ALP)、肌钙蛋白(Tn)、血清降钙素(CT)、雌二醇(E2)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仙灵骨葆胶囊),精骨补肾颗粒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每周2次肌肉注射地塞米松2.5 mg/kg,同时每日灌胃给药连续9周。实验结束后眼球取血,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大鼠Tn、TRAP、ALP、CT、E2指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大鼠离体股骨上1/3 BMD进行检测。结果 GIOP大鼠对照组的TRAP、ALP明显升高,BMD、Tn、CT、E2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精骨补肾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可显著降低GIOP大鼠TRAP、ALP含有量,显著升高BMD、Tn、CT、E2值,且存在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精骨补肾颗粒对骨质疏松症大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 糖皮质激素性质疏松(glucocorticoid induced osteoporosis GIOP) 密度(BMD)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 碱性磷酸酶(ALP) 肌钙蛋白(Tn) 降钙素(CT) 雌二醇(E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生骨颗粒对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BMD、E_2、BALP、N-MID的影响 被引量:18
6
作者 王丽丽 房经武 王金国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2期293-298,共6页
目的:观察补肾生骨颗粒治疗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的临床疗效和优势,为临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提供更多的途径。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门诊或住院治疗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肾虚血瘀型绝经后... 目的:观察补肾生骨颗粒治疗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的临床疗效和优势,为临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提供更多的途径。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门诊或住院治疗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112例,采用随机对照法,分治疗组(口服补肾生骨颗粒)和对照组(口服钙尔奇D),每组各56例。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好转情况,以及治疗前后2组患者骨密度(BMD),血清雌二醇(E_2)、骨碱性磷酸酶(BALP)、N端骨钙素(N-MID)的变化,比较治疗后2组指标改善情况。结果:1)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67.86%与对照组总有效率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优于对照组。2)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的证候疗效89.29%与对照组28.5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优于对照组。3)治疗后,治疗组E_2升高(P<0.05);2组BMD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骨密度提高明显;2组BALP、N-MID治疗后均降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补肾生骨颗粒能够改善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症状,增加BMD,对患者的雌激素水平、神经递质及骨代谢指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通过调节患者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增加卵巢激素分泌水平,调节神经递质,从而减少骨吸收,促进骨形成,改善骨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 虚血瘀 绝经后质疏松症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仲补肾健骨颗粒对骨折不愈合患者血清标志物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王金国 牟莹 +3 位作者 房经武 闫秀中 张守翠 苑成发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2期333-336,共4页
目的:探讨杜仲补肾健骨颗粒对骨折不愈合患者血清标志物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日照市中医医院就诊的胫骨骨折不愈合患者74例,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2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交锁髓内钉治疗,术后常规处理,... 目的:探讨杜仲补肾健骨颗粒对骨折不愈合患者血清标志物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日照市中医医院就诊的胫骨骨折不愈合患者74例,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2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交锁髓内钉治疗,术后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杜仲补肾健骨颗粒口服,观察2组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 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 VCAM-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特异性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统计2组骨痂生成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1个月、2个月BMP-2、IGF-1、VEGF、ALP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s ICAM-1、s VCAM-1、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少量骨痂、中量骨痂、大量骨痂和临床愈合时间与对照组相较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杜仲补肾健骨颗粒联合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不愈合可加速骨折愈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不愈合 杜仲颗粒 交锁髓内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壮骨颗粒对SAMP6小鼠股骨宏观结构及生物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汤璐璐 邓伟民 +1 位作者 苏海容 袁人飞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1-97,共7页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补肾壮骨颗粒对SAMP6小鼠股骨结构及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探讨是否有可能替代生长激素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进行治疗。方法将30只3月龄SAMP6小鼠随机均分为模型组、生长激素组和中药组,选取10只正常老化小鼠(SAMR1)作为...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补肾壮骨颗粒对SAMP6小鼠股骨结构及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探讨是否有可能替代生长激素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进行治疗。方法将30只3月龄SAMP6小鼠随机均分为模型组、生长激素组和中药组,选取10只正常老化小鼠(SAMR1)作为同源对照组。正常饲养1周后,生长激素组和中药组小鼠开始给药,每周称重1次,调整给药剂量,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3个月后每组随机选取5只小鼠去眼球取血处死,取其左侧股骨,进行测定股骨的骨量、几何尺寸、骨截面力学几何量和生物力学性能实验,6个月后采取同样的方法处理剩余的小鼠。结果与模型组比较,3个月后用药组骨量均降低(P>0.05),6个月后均升高(P>0.05),且中药组均比同期生长激素组骨量高(P>0.05);3个月后中药组SAMP6小鼠皮质骨厚度、截面积增大(P<0.05),骨髓腔直径、横截面积减小(P<0.05),骨截面力学几何量增加(P>0.05),骨结构力学各参数均显著性提高(P<0.01),最大应力、弹性应力显著性提高(P<0.01),刚性系数增大(P<0.05),弹性模量增加(P>0.05);6个月后中药组SAMP6小鼠皮质骨厚度、横截面积增大(P<0.01),骨髓腔直径、横截面积减小(P<0.05),骨的截面力学几何量均显著性提高(P<0.01),最大载荷、弹性载荷提高(P<0.05),最大绕度、最大弯矩、能量吸收提高(P>0.05),弹性应力、刚性系数增加(P>0.05),弹性模量降低(P>0.05);与生长激素组比较,3个月后中药组SAMP6小鼠各检测指标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6个月后中药组SAMP6小鼠皮质骨厚度、横截面积显著性增大(P<0.01),骨截面力学几何量增加(P>0.05),骨生物力学性能参数结果减小,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壮骨颗粒可以调节SAMP6小鼠骨宏观几何结构的力学应答机能,改善骨的生物力学性能,增加骨质韧性,增强骨强度,提高抵抗外力变形和骨折的能力;长期用药可提高SAMP6小鼠骨量,以上结果与生长激素治疗SAMP6小鼠骨质疏松的疗效相当,故补肾壮骨颗粒有可能替代价格昂贵且副作用较多的生长激素来治疗老年男性骨质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中药 颗粒 快速老化雄性小鼠 质疏松 生物力学 宏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有氧运动的基础上服用补肾壮骨颗粒对改善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病情的协同效果 被引量:5
9
作者 刘蓉 商宇红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34-739,共6页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与补肾壮骨颗粒综合疗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的疗效及机理,为有效防治PMOP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去势大鼠模型,分为假手术组(n=10)、模型组(n=10)、阳性组(n=10)、有氧运动组(n=10...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与补肾壮骨颗粒综合疗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的疗效及机理,为有效防治PMOP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去势大鼠模型,分为假手术组(n=10)、模型组(n=10)、阳性组(n=10)、有氧运动组(n=10)、补肾壮骨颗粒组(n=10)和联合组(n=10),去势后2 w运用有氧运动、补肾壮骨颗粒以及二者联合等干预方法防治大鼠发生的骨质疏松。连续12 w检测各组大鼠骨组织生物力学,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骨代谢相关指标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左股骨最大负荷、左胫骨最大负荷和第四腰椎结构强度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性组、有氧运动组、补肾壮骨颗粒组和联合组的左股骨最大负荷、左胫骨最大负荷和第四腰椎结构强度均显著提高(P<0.05)。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阳性组、有氧运动组、补肾壮骨颗粒组和联合组的RANKL和OPG均显著提高(P<0.05),而RANKL/OPG显著降低(P<0.05)。与阳性组相比,联合干预组的RANKL和OPG均显著提高(P<0.05),而RANKL/OPG显著降低(P<0.05)。结论补肾壮骨颗粒和运动的综合性治疗策略能通过降低骨组织中OPG/RANKL比值,进而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来改善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病情,其疗效要优于单纯运动及补肾壮骨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 有氧运动 绝经后质疏松症 协同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壮骨颗粒对去势雌性大鼠骨组织雌激素受体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娟敏 罗骏 +1 位作者 袁秋虹 邓伟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2-176,共5页
目的探讨补肾壮骨颗粒对去势雌性大鼠骨组织雌激素受体α(ERα)、雌激素受体β(ERβ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6月龄SPF级SD雌性大鼠随机均分为模型组(OVX组)、假手术组(SHAM组)、中药组(CM组)、戊酸雌二醇组(EV组)、雷洛昔芬组(RLX组... 目的探讨补肾壮骨颗粒对去势雌性大鼠骨组织雌激素受体α(ERα)、雌激素受体β(ERβ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6月龄SPF级SD雌性大鼠随机均分为模型组(OVX组)、假手术组(SHAM组)、中药组(CM组)、戊酸雌二醇组(EV组)、雷洛昔芬组(RLX组)。各组给药3个月后,每组随机选取半数大鼠测定其脊柱及股骨颈骨密度(BMD),腹主动脉采血处死,立即保留血清并取其左侧股骨,进行血清雌二醇(E2)含量及骨组织ERα及ERβ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给药6个月后采用相同方法处理剩余大鼠。结果与SHAM组比较,各阶段用药后,OVX组脊柱及股骨颈BMD值均下降(P <0.05,P <0.001)。与OVX组相比,用药3个月后CM组脊柱及股骨颈BMD值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P <0.05);6个月后各用药组脊柱BMD值均升高(P <0.05),股骨颈BMD值亦提高,其中CM组提高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SHAM组相比,两阶段给药后OVX组ERα、ERβ水平均显著降低(P <0.001),与OVX组比较,各用药组两种蛋白水平均显著提高(P <0.001)。用药3个月后,3个用药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6个月后,CM组ERα蛋白水平高于RLX组(P <0.05),与EV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给药3、6个月后,CM组E2含量较OVX组均有提高(P <0.05)。结论补肾壮骨颗粒对去卵巢雌鼠骨组织可能具有类雌激素样作用,且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ERα、ERβ蛋白表达水平,提高去卵巢大鼠BM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 雌激素受体Α 雌激素受体Β 雌二醇 密度 戊酸雌二醇 雷洛昔芬 绝经后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壮骨颗粒对快速老化小鼠体质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苏海容 袁秋虹 +1 位作者 欧阳菁 邓伟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36-1441,共6页
目的探讨补肾壮骨颗粒对快速老化小鼠体质成分的影响。方法实验分5组:R1小鼠生理盐水灌胃组,快速老化P6小鼠分为生理盐水灌胃组、皮下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组、补肾壮骨颗粒灌胃组及联合用药组,每组各10只,每日干预1次。分别干预3、... 目的探讨补肾壮骨颗粒对快速老化小鼠体质成分的影响。方法实验分5组:R1小鼠生理盐水灌胃组,快速老化P6小鼠分为生理盐水灌胃组、皮下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组、补肾壮骨颗粒灌胃组及联合用药组,每组各10只,每日干预1次。分别干预3、6个月后进行体质成分检测。结果干预3个月后,3组药物干预组总肌肉含量(TLM)提高及全身脂肪百分比(FM)下降(均P <0.05),补肾壮骨颗粒组的骨密度(BMD)及骨矿含量(BMC)上升(均P <0.05),但rhGH及联合用药组BMD及BMC未见明显变化(P> 0.05)。干预6个月时后,3组药物干预组的TFM及FM均有所下降,TLM、BMD和BMC均有所上升(均P <0.05),但补肾壮骨颗粒组BMC较rhGH组及联合用药组高(均P <0.05)。结论补肾壮骨颗粒可以增加小鼠TLM、降低TFM及FM和提高BMD及BMC,其作用与人重组生长激素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 快速老化小鼠 体质成分 密度 矿盐含量 人重组生长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壮骨颗粒对去势大鼠子宫内膜及ERα、ERβ、GPCR30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袁秋虹 罗骏 +2 位作者 李娟敏 彭琪媛 邓伟民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17-1121,1128,共6页
目的研究补肾壮骨颗粒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期间对子宫内膜及ERα、ERβ、GPCR30的影响。方法将60只6月龄SPF级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雷洛昔芬组、戊酸雌二醇组、中药组、假手术组,去卵巢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或行假手术。各... 目的研究补肾壮骨颗粒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期间对子宫内膜及ERα、ERβ、GPCR30的影响。方法将60只6月龄SPF级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雷洛昔芬组、戊酸雌二醇组、中药组、假手术组,去卵巢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或行假手术。各组用药干预3个月后随机抽取半数测量骨密度,运用HE染色观察子宫组织形态结构并测量子宫内膜厚度、直径,通过Western blot检测ERα、ERβ、GPCR30的表达量。余下半数大鼠继续用药干预3个月(总用药6个月)并同样用上述方法处理检测。结果中药组股骨及全身骨密度高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厚度及直径大于模型组,但仅用药6个月的直径与MG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α、ERβ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PCR30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壮骨颗粒可以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导致的低骨量,同时子宫内膜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质疏松症 颗粒 雌激素受体Α 雌激素受体Β 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3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