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7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1
作者 叶青 陆家武 《中国民间疗法》 2025年第6期123-126,共4页
补阳还五汤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的经方,临床应用广泛。该文从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抗炎、抗栓、保护血脑屏障、调节血脂、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促使神经元恢复、调节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提高补阳还五汤的临床治疗... 补阳还五汤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的经方,临床应用广泛。该文从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抗炎、抗栓、保护血脑屏障、调节血脂、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促使神经元恢复、调节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提高补阳还五汤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还 缺血性脑卒中 中风 气虚血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中药药理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瑞琪 彭玲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1期123-127,共5页
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一书中记载的“补阳还五汤”具有补气、活血、通络的功效,常用于中风后气虚血瘀证的治疗,如偏瘫、口眼歪斜、言语不清、流涎、小便频数或尿失禁、舌质暗淡、舌苔白以及脉迟缓而微弱等。在临床上,其应用范围广泛,... 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一书中记载的“补阳还五汤”具有补气、活血、通络的功效,常用于中风后气虚血瘀证的治疗,如偏瘫、口眼歪斜、言语不清、流涎、小便频数或尿失禁、舌质暗淡、舌苔白以及脉迟缓而微弱等。在临床上,其应用范围广泛,除了用于脑血管意外后的康复治疗,还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儿童麻痹症后遗症及半侧肢体瘫痪、肢体无力等疾病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近年来,随着对补阳还五汤研究的不断深入,无论是其药理研究还是临床研究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下文主要从补阳还五汤的中药药理和临床应用方面进行阐述,以期进一步扩大该方的临床使用范围,发挥更显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还 中药药理机制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分析
3
作者 姜山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3期5-8,共4页
目的:分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时使用补阳还五汤的效果。方法:抽取2023年10月至2024年4月北京市西城区广外医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56例,以随机信封法分组,仅使用西药治疗的28例患者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 目的:分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时使用补阳还五汤的效果。方法:抽取2023年10月至2024年4月北京市西城区广外医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56例,以随机信封法分组,仅使用西药治疗的28例患者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的28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MCV)、中医证候积分、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水平、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量表(TCSS)评分及治疗有效率。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SCV及MCV较治疗前均显著提升,且均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两组各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下降,组间对比,观察组各项积分均更低(P<0.05)。(3)治疗后,两组SOD、T-AOC、CAT水平均显著上升,组间对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MDA水平均显著下降,组间对比,观察组该指标水平更低(P<0.05)。(4)治疗后,两组TCSS各维度评分均显著下降,组间对比,观察组评分更低(P<0.05)。(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43%,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时,在使用西药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阳还 甲钴胺 依帕司他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联合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刘鸿涛 武欣 +3 位作者 沙斐 王清霖 安琪 李高彪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5期94-100,共7页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4年10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1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59例予补阳还五汤联合基础抗凝治疗,对照组58例予基础抗凝治...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4年10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1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59例予补阳还五汤联合基础抗凝治疗,对照组58例予基础抗凝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血栓再通情况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观察并评估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下肢周径差、凝血指标。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92%(56/59)高于对照组的84.48%(4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2组症状、体征评分和总评分都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2组大腿和小腿周径差有所减少,且观察组减少更明显(P<0.05,P<0.01)。治疗后,血清D-二聚体(D-D)水平下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且观察组D-D下降及APTT、PT延长更明显(P<0.05,P<0.01)。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血栓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2组均未出现皮肤破损、溃疡、出血或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优于单纯抗凝治疗,且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和凝血指标,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 阳还 抗凝治疗 症状体征 D-二聚体 药物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动物实验探究补阳还五汤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
5
作者 胡景璇 刘妍宏 +2 位作者 周锦浩 袁野 范增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5年第2期30-38,共9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动物实验探讨补阳还五汤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靶点及机制。方法通过TCMSP、HERB、UniProt、PubChem、SwissADME、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并筛选补阳还五汤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应用DrugBan...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动物实验探讨补阳还五汤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靶点及机制。方法通过TCMSP、HERB、UniProt、PubChem、SwissADME、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并筛选补阳还五汤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应用DrugBank、GeneCards、DisGeNET、OMIM、PharmGKB、TTD数据库获取AS相关靶点,借助R语言获取药物与疾病共同靶点,利用STRING11.5数据库进行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运用Cytoscape3.9.1软件进行网络拓扑参数分析以获取核心靶点,利用DAVID平台对交集靶点进行GO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将核心基因与补阳还五汤主要活性成分通过AutoDock Vina 1.5.7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建立AS小鼠模型并予补阳还五汤干预,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小鼠主动脉窦脂质含量,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p38信号通路表达,ELISA检测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7含量。结果共获取补阳还五汤活性成分104个、作用靶点283个,AS相关靶点5347个,获得药物与疾病共同靶点218个,补阳还五汤治疗AS的关键活性成分为槲皮素、山柰酚、黄芩素等,核心靶点有TP53、MAPK1、AKT1等,主要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发挥作用。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黄芩素与靶点TP53、HSP90AA1、MAPK1、AKT1、RELA均有较好的亲和力,MAPK1与黄芩素和木犀草素具有强烈的结合活性。实验结果显示,补阳还五汤能减少AS小鼠主动脉窦脂质含量,降低小鼠血清TNF-α、IL-17含量(P<0.01),明显下调PI3K、p-AKT、p-p38蛋白表达(P<0.05,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防治AS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PI3K/Akt/p38信号通路表达,进而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还 动脉粥样硬化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PI3K/AKT/p38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介导Cav1调控Wnt通路对脑缺血小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欧阳银 曾繁佐 +6 位作者 刘镇奎 陈博威 刘英飞 易健 田丰铭 徐雅倩 刘柏炎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104-109,共6页
目的基于小窝蛋白(Cav1)调控Wnt通路探讨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小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雄性野生型(WT)及Cav1-/-(KO)C57BL/6小鼠分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补阳还五汤组(18.5 g/kg),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备脑缺血小鼠模型,... 目的基于小窝蛋白(Cav1)调控Wnt通路探讨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小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雄性野生型(WT)及Cav1-/-(KO)C57BL/6小鼠分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补阳还五汤组(18.5 g/kg),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备脑缺血小鼠模型,并予药物干预14 d。对小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HE染色观察脑组织缺血侧皮质区形态,TUNEL染色检测缺血侧皮质区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检测缺血侧皮质区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及Wnt1、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β-连环蛋白(β-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与同基因型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显著升高,缺血侧皮质区神经细胞呈空泡样改变,细胞核固缩,细胞间隙增宽,神经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Bax、GSK3β表达升高,Bcl-2、Wnt1、β-catenin表达降低(P<0.01);与同基因型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小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显著降低,缺血侧皮质区病理损伤改善,神经细胞凋亡率降低,Bax、GSK3β表达降低,Bcl-2、Wnt1、β-catenin表达升高(P<0.01);与WT模型组比较,KO模型组小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升高,缺血侧皮质区损伤加重,神经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GSK3β表达升高(P<0.05);与WT补阳还五汤组比较,KO补阳还五汤组小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升高,缺血侧皮质区损伤加重,神经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Bax、GSK3β表达升高,Bcl-2、Wnt1、β-catenin表达降低(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能抑制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介导Cav1调控Wnt信号通路,进而影响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还 脑缺血 凋亡 小窝蛋白1 Wnt信号通路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R-665/DRAM1信号介导的自噬探讨补阳还五汤延缓血管衰老的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叶才博 陈祥宇 +3 位作者 杜杰勇 杨玉彬 舒尊鹏 张莉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9-378,共10页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对血管衰老的延缓作用,探讨其机制是否与microRNA-665(miR-665)/DNA损伤调节自噬调控因子1(DNA damage-regulated autophagy modulator 1,DRAM1)信号介导的自噬有关。方法将自然衰老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衰老组,补阳还...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对血管衰老的延缓作用,探讨其机制是否与microRNA-665(miR-665)/DNA损伤调节自噬调控因子1(DNA damage-regulated autophagy modulator 1,DRAM1)信号介导的自噬有关。方法将自然衰老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衰老组,补阳还五汤低、中、高(9.25、18.5、37.0 g·kg^(-1))剂量组和白藜芦醇组(80 mg·kg^(-1)),同时设立年轻组。分离胸主动脉,ELISA法测定血管组织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enescence associatedβ-galactosidase,SA-β-Gal)活性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水平;HE、Masson和EVG染色观察血管组织形态结构;qPCR检测血管组织miR-665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665与DRAM1靶向关系;透射电镜观察血管内自噬小体;Western blot法检测血管组织p16、DRAM1蛋白及自噬相关蛋白LC3、Beclin1和p62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组织DRAM1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年轻组相比,衰老组大鼠血管中SA-β-Gal活性、AGEs水平和p16蛋白表达增加(P<0.01);血管组织排列紊乱,中膜增厚,胶原纤维增加,弹力纤维出现断裂、紊乱;miR-665基因表达上调(P<0.01);自噬小体数量减少,Beclin1和LC3Ⅱ/Ⅰ蛋白表达降低(P<0.01),p62蛋白表达升高(P<0.01);DRAM1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衰老组相比,补阳还五汤和白藜芦醇干预能够降低衰老大鼠血管中SA-β-Gal活性(P<0.01)、AGEs水平和p16蛋白表达(P<0.05,P<0.01);改善血管形态和弹力纤维结构,降低血管组织胶原纤维含量。高剂量补阳还五汤明显下调miR-665基因表达(P<0.01),增加血管内自噬小体数量;不同剂量补阳还五汤明显上调Beclin1蛋白表达(P<0.05,P<0.01),中剂量和高剂量补阳还五汤显著上调LC3Ⅱ/Ⅰ蛋白表达(P<0.01),下调p62蛋白表达(P<0.01);高剂量补阳还五汤明显上调DRAM1蛋白表达(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miR-665与DRAM1基因序列存在特异性互补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miR-665靶向DRAM1基因并负调控DRAM1蛋白表达。结论补阳还五汤可能通过靶向抑制miR-665促进DRAM1蛋白表达,进而促进血管自噬,延缓血管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还 miR-665 DRAM1 自噬 转录后调控 血管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防治脑小血管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梁怡 陈炜 +4 位作者 廖乃彬 廖世锋 李倩倩 麦芳瑜 苏明阳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10期4-8,I0001-I0005,共10页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有效成分治疗脑小血管病(CSVD)的潜在机制。方法 从中药分子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和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NSP)筛选出补阳还五汤加减的活性成分和靶...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有效成分治疗脑小血管病(CSVD)的潜在机制。方法 从中药分子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和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NSP)筛选出补阳还五汤加减的活性成分和靶点,通过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和GeneCards数据库收集脑小血管病的靶点,将两者靶点去重后利用Venny 2.1.0制作药物和疾病的靶点韦恩图,导出其交集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PPI网络作用图,并通过Cytoscape 3.8.2软件中的插件CytoNCA筛选关键靶点,并将交集靶点导入David数据库,利用微生信程序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并通过Cytoscape3.8.2构建补阳还五汤加减药物-有效成分-靶点和补阳还五汤加减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最后用AutoDock vin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筛选得到补阳还五汤加减活性成分有80个,对应潜在241个靶点,网络图显示槲皮素、β-谷甾醇、山柰酚、豆甾醇、黄芩素为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CSVD的关键成分,丝氨酸/苏氨酸蛋白应激酶1(AKT1)、白蛋白(ALB)、肿瘤坏死因子(TNF)、核内磷酸化蛋白(T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为治疗CSVD的关键靶点,GO富集分析图可能通过对基因表达的负调控、老茧对缺氧的反应,细胞组主要涉及突触、RNA聚合酶Ⅱ转录因子复合物;分子功能包括递质门控离子通道活性参与突触后膜电位调控、类固醇激素受体活性等。KEGG富集分析显示主要与非小细胞肺癌、癌症中的蛋白多糖、IL-17等信号通路有关。分子对接结果表明补阳还五汤加减中的核心作用靶点和主要活性成分具备稳定性的结合活性。结论 研究初步揭示了补阳还五汤加减可通过多靶点、多成分、多通路的机制来治疗CSVD,为临床上运用五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脑小血管病提供了可靠的使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还加减 脑小血管病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淮 付颖 +2 位作者 熊巧丽 刘俊 曾龙 《巴楚医学》 2024年第2期81-85,共5页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于荆门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就诊的IPF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醋酸泼尼松片口服,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于荆门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就诊的IPF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醋酸泼尼松片口服,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口服,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肺活量(VC)、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和肺总量(TLC),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TGF-β1(1.03±0.24 pg/mL vs 2.86±0.61 pg/mL)、TNF-α(5.63±1.62 pg/mL vs 9.38±1.55 pg/mL)、IL-6(58.56±3.39 pg/mL vs 64.87±3.19 pg/mL)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01)。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患者VC(3.89±0.69 L vs 3.14±0.71 L)、DLCO(61.93±6.59 L vs 55.64±8.30 L)及TLC[4.42(4.27,4.53)L vs 3.84(3.65,3.91)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01)。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IPF,可降低血清TGF-β1、TNF-α、IL-6水平,改善肺功能,临床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还 特发性肺纤维化 细胞因子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神经可塑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10
作者 林子越 陆允 +5 位作者 李慢中 李明聪 王含誉 庄雨明 贾靖婷 赵晖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2期99-104,共6页
目的采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组织结构、血流灌注的影响,结合神经可塑性蛋白及糖代谢相关转运蛋白表达变化分析其影响海马神经可塑性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致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 目的采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组织结构、血流灌注的影响,结合神经可塑性蛋白及糖代谢相关转运蛋白表达变化分析其影响海马神经可塑性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致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假手术+补阳还五汤组、模型组、模型+补阳还五汤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30 d,假手术+补阳还五汤组和模型+补阳还五汤组予补阳还五汤灌胃30 d。T2 mapping成像观察海马组织结构,动脉自旋标记成像检测海马血流灌注情况,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神经可塑性相关蛋白突触素(SYN)、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和单羧酸转运蛋白(MCT)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右侧和左侧海马T2弛豫时间均显著增加(P<0.01,P<0.001),右侧海马血流量显著降低(P<0.05),右侧海马组织SYN、GAP-43、MCT4、MCT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P<0.001),双侧海马组织GLUT1、GLUT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P<0.001);与模型组比较,模型+补阳还五汤组大鼠右侧海马T2弛豫时间显著减少(P<0.05),右侧海马血流量显著升高(P<0.05),双侧海马组织SYN、GAP-43、GLUT1、GLUT3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P<0.001),右侧海马组织MCT4、MCT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P<0.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减轻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损伤可能与改善其血流灌注、上调神经可塑性相关蛋白、促进海马轴突再生和突触重塑、调节神经细胞能量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还 局灶性脑缺血 海马 神经可塑性 糖代谢转运蛋白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口治疗仪微氧机+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
11
作者 杨爱华 刘春雄 +2 位作者 谢英 陈妍妍 邓桂红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30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伤口治疗仪微氧机+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广州中医药大学茂名医院(茂名市中医院)内分泌科住院部收治的60例糖尿病足患者,通过简单随机化法将其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 目的:探讨应用伤口治疗仪微氧机+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广州中医药大学茂名医院(茂名市中医院)内分泌科住院部收治的60例糖尿病足患者,通过简单随机化法将其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及治疗组,每组各20例患者。对三组患者进行基础治疗。基于基础治疗,为对照1组患者实施伤口治疗仪微氧机治疗,为对照2组患者实施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为治疗组患者实施伤口治疗仪微氧机+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及血糖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与对照1组患者和对照2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_(1)c)的水平低于对照1组患者和对照2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1组患者和对照2组患者(P<0.05)。结论:应用伤口治疗仪微氧机+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较好,可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改善其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伤口治疗仪微氧机 加味阳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改善脑缺血大鼠血流灌注的多模态磁共振成像研究
12
作者 李慢中 庄雨明 +3 位作者 林子越 李明聪 姜德春 赵晖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1691-1697,共7页
目的利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纵向观察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大鼠侧支循环及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永久性中动脉栓塞致脑缺血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24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补阳还五汤高... 目的利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纵向观察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大鼠侧支循环及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永久性中动脉栓塞致脑缺血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24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补阳还五汤高剂量组(16.6 g/kg)、补阳还五汤低剂量组(8.3 g/kg),每组8只,以及假手术组(8只),共分4组。各给药组大鼠在造模后24小时灌胃给药,连续给药15天。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给药后第7天和15天进行多模态MRI扫描。利用T2加权成像检测脑梗死体积,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测颅内动脉信号,动脉自旋标记检测缺血边缘血流灌注。结果与假手术组大鼠比较,缺血7天和15天后,模型组大鼠缺血侧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血管信号强度显著降低(P<0.05,P<0.001),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信号强度显著升高(P<0.001),缺血边缘血流灌注明显降低(P<0.001)。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高、低剂量治疗均可明显减少缺血7天后脑梗死体积(P<0.05),降低缺血7天和15天BA信号强度(P<0.05,P<0.01),并升高缺血15天后缺血边缘的血流灌注(P<0.001)。此外,补阳还五汤高剂量治疗还可以降低缺血15天后脑梗死体积(P<0.01),并升高ACA及ICA信号强度(P<0.05);补阳还五汤低剂量还可以升高缺血7天后缺血边缘的血流灌注(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促进颅内关键动脉侧支循环建立,改善脑血流灌注,降低脑梗死体积,保护脑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还 脑缺血 大鼠 血流灌注 磁共振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联合电针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恢复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肖连根 樊光亚 +4 位作者 苏文硕 庞哲栋 陈晨 董黎强 安忠诚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9期96-100,共5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电针疗法在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3年4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伤科治疗的符合要求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44例,按照患者治疗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电针疗法在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3年4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伤科治疗的符合要求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44例,按照患者治疗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2例。两组均予西医基础治疗,试验组加用补阳还五汤及电针,比较两组美国脊髓损伤协会评分(ASIA)、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视觉模拟评分(VAS)、肌电图F波引出率与离散度,于术后3天及8周各评价一次。结果术后3 d,两组患者在ASIA评分、MBI评分、VAS评分、F波离散度与引出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两组上述指标较术后3 d均有改善,而试验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电针疗法可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运动与感觉功能,减轻病理性疼痛,提高日常生活质量,是可在临床推广应用的多模式联合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阳还 电针 肌电图F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联合内皮祖细胞移植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研究
14
作者 侯伯南 吴忧 +3 位作者 徐彬 梁顺利 张荣博 徐林胜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2481-2487,共7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移植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通过5周龄的C57BL/6小鼠取材培育EPCs。将30只雄性C57BL/6小鼠(6~8周龄)随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另一部分...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移植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通过5周龄的C57BL/6小鼠取材培育EPCs。将30只雄性C57BL/6小鼠(6~8周龄)随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另一部分(24只)构建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reperfusion,MCAO/R)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4组,使用EPCs移植和(或)补阳还五汤干预,根据干预的方法命名为MCOA/R组、EPCs组、补阳还五汤组和补阳还五汤联合EPCs组,每组6只。造模24小时后通过尾静脉注射EPCs和(或)补阳还五汤灌胃干预,疗程共7天。运用神经功能评分、氯化三苯基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评估脑梗死面积,免疫组化分析Ki67的表达,比色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WB)法检测小鼠脑组织中醌氧化还原酶1[NAD(P)H quinone oxidoreductase 1,NQO1]、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Bax)的表达。结果与MCOA/R组相比,各治疗组能明显改善小鼠的神经功能评分(P<0.05),减少脑梗死面积(P<0.01),增加Ki67表达(P<0.01),增加SOD水平和减少MDA水平(P<0.01),增加NQO1的表达(P<0.01),以及增加Bcl-2、减少Bax的表达水平(P<0.05)。其中补阳还五汤联合EPCs组干预作用更显著。结论补阳还五汤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减少凋亡,促进EPCs增殖和分化,减少脑梗死面积,与EPCs联合发作协同增效作用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还 内皮祖细胞 缺血再灌注 氧化应激 凋亡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联合胞磷胆碱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分析
15
作者 徐晖 林燕 +1 位作者 何渊 石一杰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4期144-147,共4页
目的分析补阳还五汤联合胞磷胆碱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45例。A组使用胞磷胆碱钠胶囊治疗,B组使用补阳还五汤+胞磷胆碱钠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 目的分析补阳还五汤联合胞磷胆碱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45例。A组使用胞磷胆碱钠胶囊治疗,B组使用补阳还五汤+胞磷胆碱钠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功能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分和Barthel指数]。结果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6%,高于A组的66.7%,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2/45),与B组的6.7%(3/45)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降低,QOL评分和Barthel指数明显升高,且B组NIHSS评分(5.6±2.7)分低于A组的(8.7±2.2)分,QOL评分(77.7±11.2)分、Barthel指数(59.5±10.2)分均高于A组的(57.5±10.0)、(39.7±7.9)分,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与胞磷胆碱联合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虚血瘀型脑梗死 阳还 不良反应 胞磷胆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机制
16
作者 陈锴壕 王冬梅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757-766,共10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PNP)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ETCM、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补阳还五汤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TTD、DisGeNET数据库筛选PNP相关...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PNP)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ETCM、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补阳还五汤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TTD、DisGeNET数据库筛选PNP相关靶点,并利用R语言ggvenn包绘制交集靶点韦恩图。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组方药物-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网络,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R语言clusterProfiler包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通路分析,AutoDock软件对关键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获得257种有效成分和844个作用靶点,3143个PNP相关靶点和478个交集靶点。PPI分析显示蛋白激酶Src(SRC)、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蛋白激酶B(AKT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为核心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3659个GO条目,覆盖了3206个生物过程、143个细胞组分和310个分子功能。KEGG富集分析识别303条信号通路,涵盖EGFR-TKI、AGE-RAGE、HIF-1、PI3K-Akt等信号通路。结论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发现,补阳还五汤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从系统水平调节多个生物过程发挥治疗PNP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阳还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合猪苓汤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17
作者 孙晓虹 张日新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9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析肾病综合征(NS)患者采用补阳还五汤合猪苓汤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此次研究为回顾性对照研究,选取惠州市惠阳区中医院2022年6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64例NS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使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 目的:探析肾病综合征(NS)患者采用补阳还五汤合猪苓汤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此次研究为回顾性对照研究,选取惠州市惠阳区中医院2022年6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64例NS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使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32例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补阳还五汤合猪苓汤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81.25%(P<0.05)。治疗后,两组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腹部胀满、腰膝酸软、浮肿少尿、头晕乏力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合猪苓汤治疗NS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肾功能,且治疗的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还 猪苓 肾病综合征 肾功能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联合尼莫地平治疗中老年脑供血不足的临床效果分析
18
作者 张文龙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0期50-52,共3页
目的:分析补阳还五汤联合尼莫地平治疗中老年脑供血不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于陇南市武都区中医院确诊为中老年脑供血不足的患者74例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应用... 目的:分析补阳还五汤联合尼莫地平治疗中老年脑供血不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于陇南市武都区中医院确诊为中老年脑供血不足的患者74例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0%,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椎动脉、基底动脉以及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提高,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以及纤维蛋白原水平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评分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评分较低(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尼莫地平治疗中老年脑供血不足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指标,促进症状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供血不足 中老年 尼莫地平中 阳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治疗AKI患者血液透析综合征及铁代谢异常
19
作者 姚丽君 聂子牧 《华夏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55-159,共5页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对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血液透析综合征及铁代谢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112例AK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中药组,每组56例。常规组采用蔗糖铁辅助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治疗;中药组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辅助MH...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对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血液透析综合征及铁代谢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112例AK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中药组,每组56例。常规组采用蔗糖铁辅助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治疗;中药组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辅助MHD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铁代谢、血脂、血流动力学等指标和不宁腿综合征(RLS)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中药组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TFS)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低于常规组(P<0.05)。随访1个月、3个月和6个月,中药组不拧腿综合征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辅助MHD能有效缓解AKI患者血液透析性铁代谢异常,促进血流动力学恢复,降低RLS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维持性血液透析 不宁腿综合征 阳还 铁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互动式头针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20
作者 陈慧敏 易添 +2 位作者 吴涛 莫婷 罗昊坤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9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互动式头针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2023年1月株洲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及对照2组。每组30例。三... 目的: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互动式头针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2023年1月株洲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及对照2组。每组30例。三组均实施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互动式头针治疗,对照1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互动式头针治疗,对照2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升高,且与对照1组和对照2组相比,观察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互动式头针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恢复期偏瘫 互动式头针 阳还 肢体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