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微生物-肠-脑轴”探讨补肾通腑方对APP/PS1小鼠肠道菌群及LPS/TLR4/NF-κB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旭 张杰 +2 位作者 赵敏 宋晓雨 段建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1-178,共8页
目的探讨补肾通腑方调控肠道菌群,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机制。方法以APP/PS1小鼠为研究对象,给予补肾通腑方治疗8周,采用Morris水迷宫法观察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变化;16S rDNA检测小... 目的探讨补肾通腑方调控肠道菌群,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机制。方法以APP/PS1小鼠为研究对象,给予补肾通腑方治疗8周,采用Morris水迷宫法观察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变化;16S rDNA检测小鼠肠道菌群丰度、多样性变化;HE染色观察海马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检测海马区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TLR4、NF-κB、IL-6等炎症因子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补肾通腑方可以缩短AD模型小鼠逃避潜伏期、游泳路径,增加跨越平台次数(P<0.05),提升肠道菌群多样性,调节肠道菌群丰度,促进海马神经元细胞损伤修复,降低iNOS/Iba1共表达,提高Arg1/Iba1共表达(P<0.01),促进小胶质细胞从M1型向M2型转化,下调TLR4、NF-κB、IL-6等促炎因子的表达。结论补肾通腑方改善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介导的LPS/TLR4/NF-κB通路,从而抑制促炎型小胶质细胞活化、减轻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改善海马区神经元细胞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肠道菌群 LPS/TLR4/NF-κB 16S rDNA 微生物-肠-脑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黄固肾通络方调控脂代谢和自噬保护足细胞治疗糖尿病肾病
2
作者 韩佳瑞 王学艺 +4 位作者 朱清 李新宝 李冰 石锦涛 庞欣欣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862-1873,共12页
目的:探究芪黄固肾通络方对糖尿病肾病(DKD)小鼠的治疗效果,及其通过过氧化酶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调控脂代谢和自噬对肾脏纤维化和足细胞的影响。方法:将C57BL6/J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芪黄固肾通络方低、中、高剂量组,用链脲佐... 目的:探究芪黄固肾通络方对糖尿病肾病(DKD)小鼠的治疗效果,及其通过过氧化酶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调控脂代谢和自噬对肾脏纤维化和足细胞的影响。方法:将C57BL6/J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芪黄固肾通络方低、中、高剂量组,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DKD模型。检测血糖、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24 h pro)等指标,观察肾脏超微结构和病理变化,检测PPAR-γ、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LC-3)、p62蛋白(SQSTM-1/p62)等蛋白表达。体外培养小鼠肾足细胞(MPC-5),用含药血清干预,检测相关蛋白表达和脂质积累。结果:模型组小鼠表现出明显的肾脏损伤,足突蛋白(Podocin)、肾病蛋白(Nephrin)表达下降,血糖、尿蛋白、Scr、BUN上升,PPAR-γ、p62等蛋白表达增加,LC3、苄氯素1(Beclin-1)下降,脂质沉积增多。芪黄固肾通络方能显著改善上述指标,降低PPAR-γ、p62表达,增加LC-3、Beclin-1表达,减少脂质沉积。体外实验显示,芪黄固肾通络方含药血清上调Beclin-1、LC3表达,下调p62、PPAR-γ表达,减轻脂质积累。结论:芪黄固肾通络方可能通过下调PPAR-γ,增强自噬,减轻DKD小鼠肾脏纤维化,保护足细胞,对DKD具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黄固 自噬 过氧化酶增殖激活受体γ 脂质积累 脂代谢 足突细胞 高糖 糖尿病脏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气养血通络组方治疗硼替佐米所致周围神经毒性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免疫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王苗 张楠 +4 位作者 马芹 张亮 王志芳 张萌 孟祥玲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2-76,共5页
目的探讨补气养血通络组方对硼替佐米所致周围神经毒性改善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就诊于该院的50例硼替佐米所致周围神经毒性(Bortezomib-induced peripheral neurotoxicity,BIPN)多发性... 目的探讨补气养血通络组方对硼替佐米所致周围神经毒性改善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就诊于该院的50例硼替佐米所致周围神经毒性(Bortezomib-induced peripheral neurotoxicity,BIPN)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此次试验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5例实施常规的西医治疗,观察组25例在其基础上加上补气养血通络组方治疗,两组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病变主觉症状问卷评分(neuropathy subjective symptoms questionnaire score,TSS);血清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临床的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80.00%,20/25)较对照组(52.00%,13/25)升高明显(P<0.05);TSS评分方面,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均降低,且观察组改变的幅度更高(P<0.05);IL-10、CRP变化水平方面,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均降低,且观察组改变的幅度更高(P<0.05);CD_(3)^(+)淋巴细胞、CD_(4)^(+)淋巴细胞、CD_(4)^(+)/CD_(8)^(+)水平方面,治疗后,两组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变的幅度更高,而CD_(8)^(+)淋巴细胞较对照组低(P<0.05);不良反应出现概率方面,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气养血通络组方治疗BIPN效果显著,可改善免疫功能,同时还能下调血清IL-10、CRP水平,而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养血 硼替佐米 周围神经毒性 白细胞介素-10 C-反应蛋白 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调控VEGF信号通路探讨补肾通络方对子宫内膜损伤后HUVECs促增殖、血管生成和迁移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秦屹 樊利杰 +3 位作者 任淼 李萍 吕改琴 郭亚楠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3-157,共5页
目的探析补肾通络方对子宫内膜损伤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模型(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促增殖、血管生成和迁移作用,及对调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择... 目的探析补肾通络方对子宫内膜损伤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模型(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促增殖、血管生成和迁移作用,及对调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购自武汉大学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的12份HUVECs,给予50 ng/mL VEGF处理后,分别实施20%、10%、5%补肾通络方含药血清和无补肾通络方含药血清干预处理。比较补肾通络方对子宫内膜损伤后,VEGF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对HUVECs增殖、迁移、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比较20%、10%、5%补肾通络方含药血清和无补肾通络方含药血清干预后24 h的HUVECs活性和24 h细胞生长检测所得O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补肾通络方含药血清组48 h、72 h的HUVECs活性、细胞生长检测所得OD值及VEGF表达量、HUVECs细胞迁移数均高于10%、5%补肾通络方含药血清组和无补肾通络方血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补肾通络方含药血清干预组的血管网状结构完整度优于10%、5%补肾通络方含药血清和无补肾通络方血清,无补肾通络方血清干预组的血管网状结构完整度最差,补肾通络方可逆转VEGF抑制细胞活性的趋势,促进HUVECs的血管形成。结论将补肾通络方应用到子宫内膜损伤中,可逆转VEGF抑制细胞活性的趋势,增强HUVECs的细胞活性,促进细胞增殖、迁移,促进血管新生,促进内皮细胞网络结构的重建,利于促进内皮细胞损伤的修复,利于子宫内膜功能的恢复,且与补肾通络方含药血清浓度呈一定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损伤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祛风通络健肾方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对p38MAPK、ICAM-1、MCP-1表达水平的影响
5
作者 甄俊红 周冰 史晓娜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8-242,共5页
目的观察祛风通络健肾方治疗慢性肾小肾球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对患者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1,ICAM-1)、单核细胞趋... 目的观察祛风通络健肾方治疗慢性肾小肾球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对患者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1,ICAM-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chemotacticprotein1,MCP-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8月—2023年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08例CGN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常规组给予常规西药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症基础上给予祛风通络健肾方治疗,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肾功能相关指标、肾纤维化相关因子及p38MAPK、ICAM-1、尿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RBC)、MCP-1、高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记录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和中医证候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肾功能及肾纤维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尿素氮(Urea nitrogen,BUN)、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rine protein quantification,24 h Upro)、胱抑素C(Cystatin C,CysC)、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Metalloproteinase tissue inhibitory factor-1,TIMP-1)等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肾功能指标、肾纤维化相关因子均低于常规组治疗后(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p38MAPK相对表达量、ICAM-1、MCP-1、尿RBC、hs-CRP等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38MAPK相对表达量、ICAM-1、MCP-1、尿RBC、hs-CRP等低于治疗前,同时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4项主症和5项次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肢体浮肿,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腹胀纳呆4项主症和形寒肢冷,口渴不欲饮,面色萎黄,大便稀溏,尿频或夜尿多5项次症评分低于治疗前,同时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44%(51/54)高于常规组的81.48%(4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腹泻、恶心及肝功能异常等累计不良反应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风通络健肾方治疗CGN可改善肾功能,抑制肾纤维化,调节ICAM-1、MCP-1等因子水平,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风 慢性小球 功能 纤维化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肾通络方调控精母细胞铁死亡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的机制研究
6
作者 赵培培 陈建设 +3 位作者 孙自学 陈央娣 华众 吕水林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60,共10页
目的:探讨益肾通络方含药血清调控精母细胞铁死亡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的作用机制。方法:1)收集体外培养的精索静脉曲张(VC)患者正常和曲张的精索静脉内皮细胞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寻找差异显著的致病代谢产物。2)培养小鼠精母细胞系,采... 目的:探讨益肾通络方含药血清调控精母细胞铁死亡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的作用机制。方法:1)收集体外培养的精索静脉曲张(VC)患者正常和曲张的精索静脉内皮细胞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寻找差异显著的致病代谢产物。2)培养小鼠精母细胞系,采用CCK-8法筛选出益肾通络方含药血清及致病代谢产物的最佳浓度,并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代谢物组)、含药血清组(代谢物+益肾通络方组),观察各组细胞铁死亡情况;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铁死亡相关蛋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SH-Px4)、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ACSL4)及铁蛋白(Fn)的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结果:1)铁死亡代谢通路异常与VC关系密切,最终选取氧化谷胱甘肽(GSSG)作为致病代谢产物。2)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1),GSH-Px4、SLC7A11、Fn蛋白及mRNA表达下调,ACSL4蛋白及mRNA表达上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上升(P<0.01),GSH-Px4、SLC7A11、Fn蛋白及mRNA表达上调,ACSL4蛋白及mRNA表达下调(P<0.01)。结论:1)铁死亡代谢通路与VC性不育关系密切,并最终确定GSSG为主要致病代谢产物。2)益肾通络方可能通过抑制GSSG调节精母细胞铁死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发挥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 铁死亡 代谢组学 氧化谷胱甘肽 精索静脉内皮细胞 精母细胞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rf2/Keap1/ARE信号通路探讨芪蛭通络方对db/db小鼠肾损伤的影响
7
作者 杨冰 张尧 +4 位作者 毛竞宇 唐淼 杨凤文 吴红红 檀金川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80,共8页
目的探讨芪蛭通络方对糖尿病肾病小鼠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达格列净组(0.76 mg/kg)和芪蛭通络方低、中、高剂量组(7.83、15.65、31.3 g/kg),每组6只,6只db/m小鼠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给予蒸... 目的探讨芪蛭通络方对糖尿病肾病小鼠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达格列净组(0.76 mg/kg)和芪蛭通络方低、中、高剂量组(7.83、15.65、31.3 g/kg),每组6只,6只db/m小鼠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给予蒸馏水,各给药组灌胃给予相应剂量药物,每天1次,连续8周。给药结束后,检测小鼠FBG、BUN、Scr、24 h-UTP水平,透射电镜和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Nrf2、HO-1、Keap1水平和肾组织氧化应激水平,免疫荧光(IF)法观察肾组织Nrf2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Nrf2、HO-1、Keap1蛋白表达,RT-qPCR法检测肾组织Nrf2、HO-1、Keap 1 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24 h-UTP、Scr、FBG和肾组织MDA水平升高(P<0.01),肾组织SOD、CAT、GSH-Px活性降低(P<0.01),肾小球轻度系膜增生,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足细胞足突广泛融合,裂孔膜消失,血清Nrf2、HO-1分泌水平和肾组织Nrf2、HO-1蛋白、mRNA表达降低(P<0.05,P<0.01),血清Keap1分泌水平和肾组织Keap1蛋白、mRNA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芪蛭通络方高剂量组小鼠24 h-UTP、Scr、FBG和肾组织MDA水平降低(P<0.01),肾组织SOD、CAT、GSH-Px活性升高(P<0.01),肾组织病理性损伤减轻,血清Nrf2、HO-1分泌水平和肾组织Nrf2、HO-1蛋白、mRNA表达升高(P<0.01),血清Keap1分泌水平和肾组织Keap1蛋白、mRNA表达降低(P<0.01)。结论芪蛭通络方可通过激活Nrf2/Keap1/ARE信号通路来抑制氧化应激,减轻db/db小鼠肾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蛭 糖尿病脏病 损伤 DB/DB小鼠 氧化应激 Nrf2/Keap1/ARE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健脾通络方治疗老年衰弱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8
作者 姜凤依 史晓 +3 位作者 季思勤 施丹 鲍晓敏 周永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8-231,共4页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通络方治疗老年衰弱综合征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纳入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老年衰弱综合征患者共计10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常...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通络方治疗老年衰弱综合征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纳入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老年衰弱综合征患者共计10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结合补肾健脾通络方治疗。观察各组数据: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变化及Fried表型衰弱量表(frailty phenotype,FP)评分变化及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超敏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hs-CRP)水平变化、握力变化及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imed Up and Go test,TUG)变化、5次坐立试验(five-times-sit-to-stand test,FTSST)变化、步速变化、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变化及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ASMI)变化、简易精神状态评分(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变化、匹兹堡睡眠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变化、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变化、微型营养评估(mini nutritionaal assessment,MNA)评分变化、患者治疗满意度、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96.08%(49/51)vs84.31%(43/51)],P<0.05;治疗前,各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FP评分、IL-6、hs-CRP水平、握力、TUG测试结果及FTSST测试结果、步速、BMI、ASMI、MMSE评分、PSQI评分、ADL评分、MNA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FP评分、IL-6、hs-CRP水平、握力、TUG测试结果及FTSST测试结果、步速、BMI、ASMI、MMSE评分、PSQI评分、ADL评分、MNA评分均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FP评分、IL-6、hs-CRP水平、握力、TUG测试结果及FTSST测试结果、步速、BMI、ASMI、MMSE评分、PSQI评分、ADL评分、MN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8.04%(50/51)vs84.31%(43/51)],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均较低,且可自行缓解,P>0.05。结论补肾健脾通络方治疗老年衰弱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能缓解衰弱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抑制患者机体炎性反应,增加肌肉质量,改善睡眠,提高生活质量,且无不良反应,较为安全可靠,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衰弱综合征 健脾 临床疗效 生活质量 中医证候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脾益肾通络方治疗G1A2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臧春雪 高艺铭 高天舒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补脾益肾通络方对G1A2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1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或住院的DKD患者共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 目的探讨补脾益肾通络方对G1A2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1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或住院的DKD患者共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补脾益肾通络方口服,共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治疗前后尿白蛋白/尿肌酐(urinary albumin/urinary creatinine,UACR)、α1微球蛋白(α1-microglobulin,α1-MG)、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β-D glucosaminidase,NAG)、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binding protein,RBP)、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餐后2 h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 PB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及安全性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所有指标均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总有效率82.69%(43/52),优于对照组的68.62%(3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UACR、α1-MG、β2-MG、NAG、RBP水平显著下降(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UACR、β2-MG、NAG、RBP水平下降(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无明显变化;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HbA1c、FBG,2 h PBG水平均下降(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HbA1c、FBG水平下调(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TC、TG水平显著下降(均P<0.01),LDL-C、HDL-C水平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C、TG水平下降(P<0.05);两组患者安全性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补脾益肾通络方治疗G1A2期DKD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G1A2期 临床研究 脾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肠道菌群与代谢组学探讨补肾通腑方对AD小鼠神经炎症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杰 王旭 +4 位作者 宋晓雨 李思敏 段建平 许玉珉 赵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58-1266,共9页
目的观察补肾通腑方对APP/PS1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APP/PS1小鼠给予补肾通腑方灌胃治疗8周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法观察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变化;16S rDNA高通量测序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检... 目的观察补肾通腑方对APP/PS1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APP/PS1小鼠给予补肾通腑方灌胃治疗8周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法观察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变化;16S rDNA高通量测序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检测小鼠肠道菌群及肠道代谢物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补肾通腑方能够明显缩短小鼠逃避潜伏期,减少游泳路程,增加跨越平台次数(P<0.01)。16S rDNA结果显示,补肾通腑方可以增加有益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丰度,降低有害菌拟杆菌门Bacteroidota的丰度。LC-MS/MS结果显示,共鉴定出25个差异代谢产物,主要涉及鞘脂代谢、赖氨酸代谢、酪氨酸代谢等代谢通路。KEGG富集分析显示,补肾通腑方主要通过NF-κB、Apelin等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发挥治疗作用。结论补肾通腑方改善APP/PS1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改善肠道菌群组成,影响鞘脂代谢、赖氨酸代谢、酪氨酸等的代谢,调控NF-κB、Apelin等炎症相关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学习记忆能力 肠道菌群 非靶代谢组学 神经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通腑方对脂多糖诱导的认知障碍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杰 李思敏 +5 位作者 宋晓雨 王旭 许玉珉 段建平 马云枝 赵敏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10-2121,共12页
【目的】探讨补肾通腑方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认知障碍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及抗炎保护机制。【方法】选取6周龄健康SPF级雄性SD大鼠,采用LPS侧脑室注射法制备认知障碍大鼠模型。选取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 【目的】探讨补肾通腑方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认知障碍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及抗炎保护机制。【方法】选取6周龄健康SPF级雄性SD大鼠,采用LPS侧脑室注射法制备认知障碍大鼠模型。选取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甘露特钠胶囊组,补肾通腑方高、中、低剂量组,并设假手术组。分别给予对应的药物灌胃,1次/d,连续8周,其中补肾通腑方高、中、低剂量组的灌胃剂量分别为15.12、7.56、3.78 g/kg,甘露特钠胶囊组灌胃剂量为0.094 g/kg。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体积的纯水灌胃。于第8周末,采用Morris水迷宫法观察各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区病理形态学的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检测大鼠海马区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大鼠海马区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β、N-甲基-D-天门冬胺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等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空间逃避潜伏期、游泳路程明显延长,撤除平台后跨越原平台次数显著减少(P<0.05);HE染色结果显示,细胞排列紊乱、稀疏,有细胞空洞等损伤表现;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离子钙结合适配器分子1(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er molecule 1,Iba1)共表达升高、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Iba1共表达降低(P<0.05);海马区TNF-α、IL-6、IL-1β等的表达显著升高,NMDA、GABA、Ach等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肾通腑方高、中、低剂量组甘露特钠胶囊组逃避潜伏期、游泳路程显著缩短,撤除平台后跨越原平台次数显著增多(P<0.05),HE染色结果显示细胞排列较紧密、整齐,细胞形态趋于正常,iNOS/Iba1共表达显著降低,仅补肾通腑方高剂量组Arg1/Iba1共表达显著升高(P<0.05);海马区TNF-α、IL-6、IL-1β等的表达显著降低,NMDA、GABA、Ach等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补肾通腑方能够改善LPS诱导的认知障碍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促炎型小胶质细胞的激活,降低海马区TNF-α、IL-6、IL-1β等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海马区NMDA、GABA、Ach等记忆相关因子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中枢神经炎症 脂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肾通络方治疗肾虚络阻型少弱精子症不育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孙自学 陈央娣 +5 位作者 陈建设 吕水林 陈翔 李路凯 李鹏超 孙赫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益肾通络方治疗肾虚络阻型少弱精子症不育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于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门诊就诊的108例肾虚络阻型少弱精子症不育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益肾通络方治疗肾虚络阻型少弱精子症不育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于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门诊就诊的108例肾虚络阻型少弱精子症不育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试验组给予益肾通络方,1剂/d,200 mL/次,分早、晚2次饭后1 h温服;对照组给予左卡尼汀口服溶液,10 mL/次,2次/d,餐时口服。两组疗程均为90 d,并于治疗开始前、30、60、90 d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各随访1次。以精子浓度、精子总数、前向运动(progressive motility,PR)精子百分比、前向及非前向运动(progressive and non-progressive motility,PR+NP)(即总活力)精子百分比及配偶受孕率为主要疗效指标,以精液量、中医证候评分为次要疗效指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并观察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组内比较,精子浓度、精子总数、PR精子百分比、PR+NP精子百分比均显著改善(P<0.001);试验组精子浓度、精子总数、PR精子百分比、PR+NP精子百分比提升均优于对照组(P<0.001),而配偶受孕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组内比较,仅试验组精液量提升、中医证候评分总分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精液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3次同时期访视在降低中医证候评分总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尤其在改善腰膝酸软,小腹、腹股沟或会阴部刺痛,头晕,耳鸣,神疲乏力,舌色紫黯,舌有瘀点或瘀斑,脉沉迟或涩等症状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束后,试验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00%(44/50)、66.67%(34/5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研究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益肾通络方治疗肾虚络阻型少弱精子症不育,临床疗效确切,症状改善较明显,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弱精子症 男性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肾通络止痛方抑制巨噬细胞衰老改善BMSC成骨分化和老年性骨质疏松模型小鼠骨丢失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天驰 李沐哲 +6 位作者 牛园园 郭杨 王礼宁 田霖坤 王遇珩 王泉荃 马勇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9-260,共12页
目的探讨温肾通络止痛方调控巨噬细胞衰老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Senile osteoporosis,SOP)的干预作用。方法利用过氧化氢制备衰老巨噬细胞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含药血清低剂量组、含药血清高剂量组。β-半乳糖苷酶染色以及qPCR... 目的探讨温肾通络止痛方调控巨噬细胞衰老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Senile osteoporosis,SOP)的干预作用。方法利用过氧化氢制备衰老巨噬细胞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含药血清低剂量组、含药血清高剂量组。β-半乳糖苷酶染色以及qPCR、Western blot检测衰老指标p21和p53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探讨含药血清对巨噬细胞衰老的影响。使用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染色和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JC-1)检测巨噬细胞线粒体功能。qPCR检测巨噬细胞极化相关分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CD206、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的mRNA水平,免疫荧光检测巨噬细胞极化相关分子精氨酸酶(Arginase,ARG1)和iNOS的蛋白表达,评估含药血清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qPCR检测成骨相关指标骨钙蛋白(Osteocalcin,OCN)、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typeⅠα1,Col1a1)、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的mRNA水平以及ALP染色和茜素红染色,评估含药血清处理的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成骨分化的影响。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温肾通络止痛方低剂量组、温肾通络止痛方高剂量组,D-半乳糖制备SOP小鼠模型。Micro-CT分析小鼠股骨微结构,HE染色检测小鼠股骨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胫骨衰老相关分子p21、p53和成骨相关指标OCN、Runx2蛋白表达水平,qPCR检测小鼠胫骨衰老相关分子p21、p53 mRNA和巨噬细胞极化相关分子IL-6、iNOS、CD206、IL-10 mRNA的表达水平,评估温肾通络止痛方对小鼠SOP模型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温肾通络止痛方含药血清干预后,衰老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21和p53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P<0.01,P<0.001)。此外,含药血清可显著抑制H_(2)O_(2)诱导的巨噬细胞ROS的产生(P<0.05,P<0.001)、线粒体膜电位下降(P<0.05)。含药血清处理后,巨噬细胞M1相关基因iNOS的mRNA表达下调(P<0.01),M2相关基因CD163和CD206 mRNA表达上调(P<0.05),iNOS荧光强度显著降低(P<0.01),ARG1的荧光强度显著增加(P<0.05)。含药血清处理的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可增加ALP阳性细胞数(P<0.01,P<0.001)、茜素红阳性面积(P<0.05),以及升高成骨相关基因Runx2、Col1a1和OCN mRNA表达(P<0.05,P<0.01)。Micro-CT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温肾通络止痛方组小鼠股骨BMD、BV/TV、Tb.N显著增加(P<0.05,P<0.01,P<0.001),Tb.Sp显著降低(P<0.05,P<0.01);HE结果显示,骨小梁明显改善,数量增多变宽。此外,温肾通络止痛方可显著抑制D-半乳糖诱导的小鼠胫骨衰老相关基因p21和p53 mRNA和蛋白上调(P<0.05,P<0.001,P<0.0001),促进成骨相关指标OCN、Runx2蛋白表达(P<0.01,P<0.0001),促进M1相关基因IL-6和iNOS下调(P<0.05),同时可促进M2相关基因IL-10和CD206表达(P<0.05,P<0.01)。结论温肾通络止痛方可能通过抑制巨噬细胞衰老,促进BMSC成骨分化,从而发挥抗骨质疏松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骨质疏松 止痛 巨噬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及动物实验对芪黄固肾通络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新宝 庞欣欣 +4 位作者 彭紫凝 商海涛 朱清 郑威 韩佳瑞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5-622,共8页
目的:探讨芪黄固肾通络方治疗糖尿病肾病(DKD)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治疗靶点数据库(TTD)、人类疾病相关基因和突变基因数据库(DisGeNET)、综合性药物数据库(DrugBank)等数据库查找芪黄固肾通络方的活性成... 目的:探讨芪黄固肾通络方治疗糖尿病肾病(DKD)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治疗靶点数据库(TTD)、人类疾病相关基因和突变基因数据库(DisGeNET)、综合性药物数据库(DrugBank)等数据库查找芪黄固肾通络方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DKD相关的靶点。将药物目标点与病变靶点进行映射,将所获得的交集目标点构造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与活性组分-联合目标网络,并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通过动物实验对网络药理学结果中芪黄固肾通络方治疗糖尿病肾病核心靶点中富集节点较多的前3靶点进行验证。选取C57BL/6J小鼠为研究对象,链脲佐菌素(STZ)连续2次腹腔注射制备动物模型,8周后测小鼠24 h尿蛋白定量,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模型+芪黄固肾通络方组,干预8周后,测胰岛素、C肽、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qPCR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肾脏CTNNB1、JUN、NCOA1表达。结果:GO与KEGG富集分析显示芪黄固肾通络方治疗DKD的有效靶点主要涉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神经活性配体-受体交互作用等;动物实验表明,芪黄固肾通络方能够降低DKD小鼠肾组织中连环蛋白β1(CTNNB1)、JUN、核受体辅激活蛋白1(NCOA1)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及蛋白表达,改善肾脏损伤。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发现芪黄固肾通络方可能通过降低CTNNB1、JUN、NCOA1蛋白的表达水平干预AGE-RAGE等通路治疗DK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黄固 糖尿病 药理学 动物实验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 连环蛋白β JUN 核受体辅激活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OX9/NF⁃κB/MMP⁃13信号通路探讨补肾痹通方含药血清对IL⁃1β诱导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易林 张文豪 +4 位作者 向文远 石正誉 热米拉·艾买提 邓迎杰 方锐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1-247,共7页
目的:观察补肾痹通方(BSBT)含药血清对IL‐1β诱导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理。方法:第3代大鼠软骨细胞随机分为Control组、IL‐1β组、IL‐1β+BSBT(L)组、IL‐1β+BSBT(M)组、IL‐1β+BSBT(H)组(5%、10%、15%BSBT含药血清),分... 目的:观察补肾痹通方(BSBT)含药血清对IL‐1β诱导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理。方法:第3代大鼠软骨细胞随机分为Control组、IL‐1β组、IL‐1β+BSBT(L)组、IL‐1β+BSBT(M)组、IL‐1β+BSBT(H)组(5%、10%、15%BSBT含药血清),分别干预24 h后采用CCK8法、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和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软骨细胞中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SOX9)、磷酸化细胞核因子(NF‐κB p65)、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蛋白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软骨细胞培养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IL‐1β组细胞增殖活性下降,细胞凋亡率上升,NF‐κB p65、MMP‐13蛋白水平和TNF‐α、IL‐6水平升高,SOX9蛋白水平和bFGF水平降低;与IL‐1β组比较,不同浓度的补肾痹通方含药血清组细胞增殖活性上升,细胞凋亡率降低,NF‐κB p65、MMP‐13蛋白水平和TNF‐α、IL‐6水平降低,SOX9蛋白水平和bFGF水平升高;与IL‐1β+BSBT(L)组比较,IL‐1β+BSBT(M)组和IL‐1β+BSBT(H)组细胞增殖活性上升,细胞凋亡率降低,NF‐κB p65、MMP‐13蛋白水平和TNF‐α、IL‐6水平降低,SOX9蛋白水平和bFGF水平升高。结论:补肾痹通方含药血清可能通过SOX9/NF‐κB/MMP‐13信号通路,促进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增殖,减少细胞凋亡,改善软骨细胞微环境,促进软骨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软骨细胞 信号 IL‐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通络方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苏晓 张娜 马青海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5期934-937,共4页
自拟补肾通络方联合甲氨喋呤(MTX)治疗寒湿痹阻型活动期RA40例,与同期以MTX治疗的寒湿痹阻型活动期RA40例对照。治疗6周后,中医症候疗效判定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1.1%,对照组为43.6%;临床综合疗效判定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8%,对照组为69.2%;... 自拟补肾通络方联合甲氨喋呤(MTX)治疗寒湿痹阻型活动期RA40例,与同期以MTX治疗的寒湿痹阻型活动期RA40例对照。治疗6周后,中医症候疗效判定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1.1%,对照组为43.6%;临床综合疗效判定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8%,对照组为69.2%;ACR20%改善率治疗组为84.2%,对照组为64.1%;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15.79%,对照组为35.9%;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2w后,中医症候疗效判定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为87.1%;临床综合疗效判定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为82.1%;ACR20%改善率治疗组为94.7%,对照组为79.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18.42%,对照组为40.03%;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肾通络方联合MTX治疗寒湿痹阻型活动期RA疗效显著;起效快,毒、副反应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肾通络方对糖尿病肾脏病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17
作者 崔方强 孟元 +3 位作者 王悦芬 蔡朕 江心灿 赵文景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40-1846,共7页
目的观察保肾通络方对于糖尿病肾脏病辨证属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的尿蛋白定量、肾功能及其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的80例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而治疗组在基础治疗... 目的观察保肾通络方对于糖尿病肾脏病辨证属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的尿蛋白定量、肾功能及其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的80例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而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服保肾通络方,12周后检测两组患者24 h尿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检测血清炎症因子指标MCP-1、TGF-β1、CRP、IL-6、TNF-α,同时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的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降低DKD患者24 h尿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降低DKD患者血清炎症因子MCP-1、TGF-β1、CRP、IL-6、TNF-a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保肾通络方可以降低DKD患者蛋白尿、保护肾功能,同时可以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脏病 气阴两虚兼血瘀 炎症因子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通络方治疗肾虚型迟发性性腺功能低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为想 杨光照 +3 位作者 靳会卿 邓冬梅 刘业栋 庄天衢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1087-1089,共3页
目的:观察补肾通络方治疗肾虚型迟发性性腺功能低下(LOH)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55例LO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9例,对照组16例,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进行PADAM症状评分和血清睾酮检测。结果:对照组TT治疗前后... 目的:观察补肾通络方治疗肾虚型迟发性性腺功能低下(LOH)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55例LO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9例,对照组16例,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进行PADAM症状评分和血清睾酮检测。结果:对照组TT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TT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PAD-AM自我症状评分表中体能+血管舒缩症状、性功能减退症状及总分治疗前后均有差异(P<0.05);两组精神心理症状积分治疗前后无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9.49%和37.50%,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补肾通络方治疗肾虚型LOH疗效确切,作用显著且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型 迟发性性腺功能低下(LOH)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通络类方剂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王慧丽 彭紫凝 +3 位作者 李冰 王晨辉 庞欣欣 韩佳瑞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36-740,共5页
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是导致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病的首要病因,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中医认为血瘀是贯穿DKD全病程的重要病机,多项研究拟定了多个活血通络类方治疗DKD患者,其临床症状好转、蛋白尿减少、肾功能保护、治疗有效率提高和疾病... 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是导致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病的首要病因,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中医认为血瘀是贯穿DKD全病程的重要病机,多项研究拟定了多个活血通络类方治疗DKD患者,其临床症状好转、蛋白尿减少、肾功能保护、治疗有效率提高和疾病进展延缓等方面均有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脏疾病 活血 研究进展 益气养阴 泄浊解毒 活血 祛风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通络方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模型Wnt信号通路及骨硬化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凌家艳 薛莎 +2 位作者 马威 杨文强 沈霖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29-1434,共6页
目的探讨补肾通络方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卵巢切除法复制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补肾通络方大剂量组、补肾通络方小剂量组、雌激素组,每组8只,同时设置假手术组8只作为对照,各组分别给予相... 目的探讨补肾通络方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卵巢切除法复制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补肾通络方大剂量组、补肾通络方小剂量组、雌激素组,每组8只,同时设置假手术组8只作为对照,各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给药12周后检测大鼠血清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股骨骨密度(BMD)。采用Western blotting、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股骨中β-catenin、Wnt3a、sclerostin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补肾通络方大、小剂量组PINP增高(P<0.01),β-CTX明显降低(P<0.01),骨密度升高。补肾通络方大、小剂量组Wnt3a、β-catenin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增高(P<0.01),sclerostin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1)。结论补肾通络方能抑制sclerostin表达,调控Wnt3a表达增高,从而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发挥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 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 Wnt/β-catenin信号 骨硬化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