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肾调肝化瘀法对再障大鼠造血系统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吴晓勇 刘育明 +1 位作者 张雅丽 傅汝林 《中医药学刊》 CAS 2005年第7期1251-1252,共2页
目的:建立白消安诱发造血功能障碍大鼠模型,胃饲补肾调肝化瘀中药,观察细胞因子IL-2、TNF-a、IL-1β分泌水平的变化。结果:白消安诱发造血功能障碍大鼠IL-2、TNF-a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L-1β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补... 目的:建立白消安诱发造血功能障碍大鼠模型,胃饲补肾调肝化瘀中药,观察细胞因子IL-2、TNF-a、IL-1β分泌水平的变化。结果:白消安诱发造血功能障碍大鼠IL-2、TNF-a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L-1β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补肾调肝化瘀中药组IL-2、TNF-a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IL-1β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补肾调肝化瘀治疗可改善造血系统细胞因子分泌异常,减轻免疫因素对机体的损害,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补肾调肝化瘀法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调肝化瘀法治疗气阴两虚型IgA肾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9
2
作者 潘立军 詹继红 蔡青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131-3133,共3页
目的:观察补肾调肝化瘀法治疗原发性IgA肾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设计方案,将62例符合纳入标准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的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1例治疗组,两组均以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加... 目的:观察补肾调肝化瘀法治疗原发性IgA肾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设计方案,将62例符合纳入标准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的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1例治疗组,两组均以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加减乙癸方,治疗12周,观察4、8、12周时24 h尿蛋白定量(UP)、尿红细胞计数(URBC)、血肌酐(Scr)、血清白蛋白(ALB)、中医证候积分等疗效指标及肝功能和不良事件等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有效率(83.87%,26/31)优于对照组(61.29%,19/31,P<0.05)。12周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候积分、UP、URBC、ALB均明显改善(P<0.01、P<0.01、P<0.01、P<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5、P<0.05)。治疗前后,治疗组Scr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调肝化瘀法联合西医基础治疗气阴两虚证的IgA肾病,与单独西医基础治疗相比可更有效减少中医症候积分,降低UP、URBC、Scr,且可以升高ALB,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调肝化瘀法 IGA 气阴两虚证 加减乙癸方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