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补肾活血颗粒对肾虚血瘀证绝经后非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视觉模拟评分和骨密度影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4
1
作者 赵进东 舒仪琼 +7 位作者 刘剑 李家云 李艳 王燕俐 邸维莹 洪文惠 胡秀 方朝晖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8-101,共4页
目的观察复方补肾活血颗粒对绝经后非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自2015年6月-2015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肾虚血瘀证绝经后非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60... 目的观察复方补肾活血颗粒对绝经后非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自2015年6月-2015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肾虚血瘀证绝经后非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60例,将患者按照随机函数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一般治疗,对照组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治疗组予复方补肾活血颗粒。两组观察时限均为6个月,治疗前后需按照研究方案定期计算中医证候积分,BMD和VAS等指标。结果临床观察表明,复方补肾活血颗粒治疗组中医证候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60%,与对照组相比,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为7.96±3.86分,对照组为10.16±3.85分,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治疗组BMD和VAS分别为2.24±0.55 g/cm^2、1.96±1.47分,对照组为2.50±0.41 g/cm^2、2.86±1.79分,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补肾活血颗粒能显著改善绝经后非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临床症状、BMD和VAS,未见不良事件的发生,复方补肾活血颗粒治疗绝经后非老年骨质疏松症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非老年骨质疏松症 瘀证 复方补肾活血颗粒 骨密度 视觉模拟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测定补肾活血颗粒中芍药苷,阿魏酸,淫羊藿苷的含量 被引量:20
2
作者 孔铭 朱玲英 +1 位作者 王佩娟 彭蕴如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00-603,共4页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补肾活血颗粒(淫羊藿、当归、白芍等)中芍药苷,阿魏酸,淫羊藿苷的含量方法。方法: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色谱柱为Alltima C18(5μm,250 mm×4.6 m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梯度洗脱,同时测定制剂中阿魏酸,芍药...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补肾活血颗粒(淫羊藿、当归、白芍等)中芍药苷,阿魏酸,淫羊藿苷的含量方法。方法: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色谱柱为Alltima C18(5μm,250 mm×4.6 m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梯度洗脱,同时测定制剂中阿魏酸,芍药苷,淫羊藿苷的含量,检测波长分别为230 nm,320 nm,270 nm。结果:补肾活血颗粒中的芍药苷,阿魏酸,淫羊藿苷的平均回收率为96.7%,97.5%,99.6%,RSD为1.37%,3.13%,0.96%;在选择的HPLC条件下,芍药苷在0.159~3.970μg,阿魏酸在0.048~1.200μg,淫羊藿苷0.207~5.175μg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方法简便,可靠,可作为该制剂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活血颗粒 芍药苷 淫羊藿苷 阿魏酸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活血颗粒中红花、附子和甘草的薄层鉴别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清林 尹华 +1 位作者 谢斌 朱希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4期817-818,I0003,共3页
目的:利用薄层色谱法对补肾活血颗粒中红花、附子和甘草进行鉴别,从而对其质量进行控制。方法:在不同展开系统中,利用薄层色谱法对补肾活血颗粒中主要药材:红花、附子和桃仁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在最佳的展开系统中,各色谱斑点清晰,分离... 目的:利用薄层色谱法对补肾活血颗粒中红花、附子和甘草进行鉴别,从而对其质量进行控制。方法:在不同展开系统中,利用薄层色谱法对补肾活血颗粒中主要药材:红花、附子和桃仁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在最佳的展开系统中,各色谱斑点清晰,分离效果好,且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该鉴别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可靠,可作为补肾活血颗粒中红花、附子和甘草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活血颗粒 红花 附子 甘草 薄层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分析补肾活血颗粒治疗帕金森病分子机制 被引量:7
4
作者 王鹏 王亮 +3 位作者 侯晓圆 潘宇 李绍旦 杨明会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10-716,共7页
目的以网络药理学为主要研究手段,并结合分子对接技术,分析补肾活血颗粒治疗帕金森病的分子机制。方法使用TCMSP查找补肾活血颗粒活性成分,进行ADME筛选,将得到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与PD作用靶点相结合,得到疾病-药物共同作用靶点;使用S... 目的以网络药理学为主要研究手段,并结合分子对接技术,分析补肾活血颗粒治疗帕金森病的分子机制。方法使用TCMSP查找补肾活血颗粒活性成分,进行ADME筛选,将得到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与PD作用靶点相结合,得到疾病-药物共同作用靶点;使用STRING11.0对获得的疾病-药物作用靶点构建PPI网络。利用Metascape平台,对疾病-药物靶点功能与通路的富集分析,继而使用Cytoscape 3.7.1构建补肾活血颗粒-PD靶点-作用通路网络图;借助于AUTODOCK和PYMOL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和可视化操作。结果补肾活血颗粒治疗PD的核心活性成分是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丹参酮等;主要靶点有PTGS2、PTGS1、SCN5A、ADRB2和CHRM1等;主要信号通路有PI3K/AKT、Toll样受体信号等,其功能主要为调节细胞凋亡和神经炎症反应。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补肾活血颗粒多层次、多环节治疗PD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活血颗粒 帕金森病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中医 复方药物药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活血颗粒干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VEGF及纹状体Trkb、Tau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于磊 李绍旦 +2 位作者 刘毅 徐睿鑫 杨明会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42-345,I0006,共5页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颗粒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VEGF及纹状体Trkb、Tau表达的影响。方法:33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正常组、6-羟基多巴胺(6-OHDA)模型组和补肾活血颗粒治疗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大鼠黑质细胞VEGF及纹状...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颗粒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VEGF及纹状体Trkb、Tau表达的影响。方法:33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正常组、6-羟基多巴胺(6-OHDA)模型组和补肾活血颗粒治疗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大鼠黑质细胞VEGF及纹状体Trkb、Tau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正常组与模型组VEGF比较,两者表达相近,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VEGF表达显著增强,且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正常组比较,治疗组VEGF表达明显增强且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常组与模型组Trkb比较,模型组Trkb表达增强,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Trkb表达显著增强,且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正常组比较,治疗组Trkb表达明显增强且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常组与治疗组Tau比较,正常组表达增强且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常组与模型组比较,模型组Tau表达显著增强,且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与治疗组比较,治疗组Tau表达明显降低且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肾活血颗粒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上调与神经保护因子相关的VEGF、Trkb蛋白表达,营养神经细胞增强血管新生和下调与蛋白质凝聚相关的Tau蛋白表达抑制细胞凋亡保护神经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补肾活血颗粒 VEGF TRKB TAU 大鼠黑质 大鼠纹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活血颗粒的干燥及成型工艺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朱希 尹华 李渊贞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3期585-588,共4页
目的:筛选补肾活血颗粒的干燥及成型条件。方法:以干燥时间、得膏率、得率、水分以及外观性状考察颗粒剂的干燥条件;通过辅料用量和种类、润湿剂浓度和用量初筛后,以吸湿率、成型率、溶化性以及休止角等为评价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 目的:筛选补肾活血颗粒的干燥及成型条件。方法:以干燥时间、得膏率、得率、水分以及外观性状考察颗粒剂的干燥条件;通过辅料用量和种类、润湿剂浓度和用量初筛后,以吸湿率、成型率、溶化性以及休止角等为评价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辅料与浸膏的比例、润湿剂的浓度和用量,优选补肾活血颗粒的成型工艺。结果:补肾活血颗粒水提部分的最佳干燥工艺:真空度0.09 MPa,60℃,干燥36 h;醇提部分最佳干燥工艺:真空度0.09 MPa,50℃,干燥48 h。最佳成型工艺:麦芽糊精与辅料的比例2∶1,润湿剂乙醇的浓度为90%,用量为15%。结论:干燥及成型工艺合理可行、稳定,为补肾活血颗粒的大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活血颗粒 干燥工艺 成型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拟补肾活血颗粒对去卵巢骨质疏松症大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6
7
作者 惠红岩 董玉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683-1687,共5页
目的:观察自拟补肾活血颗粒(MBHG)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取10只作为假手术组(sham组),其余大鼠制备去卵巢骨质疏松症,随机分为:模型(model)组;补肾活血颗粒高(200 mg/kg)、中(100 mg/kg)、低(50 mg/kg... 目的:观察自拟补肾活血颗粒(MBHG)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取10只作为假手术组(sham组),其余大鼠制备去卵巢骨质疏松症,随机分为:模型(model)组;补肾活血颗粒高(200 mg/kg)、中(100 mg/kg)、低(50 mg/kg)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戊酸雌二醇组)。每组10只,连续灌胃给药12周。观察大鼠骨小梁形态,测量骨小梁的面积、厚度、间距及面积百分数,全自动分析仪检测血清中钙、磷和碱性磷酸酶(ALP)含量,测量大鼠骨密度(BMD),ELISA法检测血清雌激素(E2)、骨钙素(BGP)、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骨小梁显著变宽,数目增多,网状结构有部分恢复。各给药组骨小梁厚度、骨小梁面积和骨小梁面积百分数均大于模型组,骨小梁间距均小于模型组(P<0.05)。各给药组血清中钙、磷、E2、OPG以及股骨BMD水平均显著高于模型组,ALP、BGP、RANK和RANKL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自拟补肾活血颗粒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有显著的治疗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OPG、抑制RANKL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拟补肾活血颗粒 去卵巢后骨质疏松症 骨保护素 核因子ΚB受体化因子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活血颗粒的纯化工艺优选 被引量:4
8
作者 尹华 李渊贞 章建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5期967-970,共4页
目的:优选补肾活血颗粒的纯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和L9(34)正交试验法,考察乙醇浓度、醇沉时间等因素对纯化工艺的影响,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的转移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多指标综合评分法优选最佳的纯化工艺。结果... 目的:优选补肾活血颗粒的纯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和L9(34)正交试验法,考察乙醇浓度、醇沉时间等因素对纯化工艺的影响,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的转移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多指标综合评分法优选最佳的纯化工艺。结果:补肾活血颗粒最佳纯化工艺为减压浓缩至药液相对密度为1.05,加95%乙醇使含醇量为60%,醇沉24 h。结论:优选得到的纯化工艺方法简便可靠,重复性好,有效成分转移率高,可以保证补肾活血颗粒的质量和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活血颗粒 纯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活血颗粒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成龙 李淼 +1 位作者 尹华 章建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3期550-552,共3页
目的:研究补肾活血颗粒对昆明种(KM)小鼠及SD大鼠的急性毒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40只健康KM小鼠及40只健康SD大鼠分别随机分为给药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给药组一天内以最大给药浓度、动物可承受的最大给药体积给于补肾活... 目的:研究补肾活血颗粒对昆明种(KM)小鼠及SD大鼠的急性毒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40只健康KM小鼠及40只健康SD大鼠分别随机分为给药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给药组一天内以最大给药浓度、动物可承受的最大给药体积给于补肾活血颗粒药液2次,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观察14 d,最后一天处死所有受试动物,记录脏器指数,计算最大给药量(MLD)及耐受倍数,主要脏器进行石蜡包埋、切片,观察病变情况。结果:给药组的雌性KM小鼠体重增长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给药组的雄性SD大鼠体重增长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脏器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解剖观察,受试动物各组织脏器无肉眼可见病变。大鼠、小鼠的最大耐受倍数分别为200倍和1000倍。与对照组相比,给药组的组织病理学观察并无明显差别。结论:补肾活血颗粒可延缓雌性KM小鼠的体重增长,并且也可对雄性SD大鼠体重增长产生影响,但对各脏器均无毒性损伤,安全无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活血颗粒 急性毒性 最大给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补肾活血颗粒对帕金森患者功能障碍、情感障碍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周科望 郭旭 潘天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534-2536,共3页
目的: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补肾活血颗粒对帕金森病患者功能障碍、情感障碍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方法:帕金森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补肾... 目的: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补肾活血颗粒对帕金森病患者功能障碍、情感障碍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方法:帕金森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补肾活血颗粒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UPDRS评分、HAMD评分、HAMA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UPDRSⅠ、Ⅱ、Ⅲ评分、UPDRS总分、HAMD评分、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DA、Ach、5-HT和脑脊液IL-6、IL-1β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DA、5-H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脑脊液IL-6、IL-1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但Ach值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补肾活血颗粒治疗帕金森病可改善患者运动和情感障碍,抑制机体IL-6、IL-1β的表达,增加脑内DA、5-HT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补肾活血颗粒 帕金森病 情感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Q-TOF-MS技术联合网络药理学探讨补肾活血颗粒治疗帕金森病的质量标志物
11
作者 栾振先 汤响林 +3 位作者 郝斐然 李敏 李绍旦 杨明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08-513,共6页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颗粒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和质量标志物。方法通过UPLC-Q-TOF-MS技术联合UNIFI数据库分析补肾活血颗粒主要化学成分。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挖掘补肾活血颗粒治疗帕金森病的核心靶点和分子通路。将核心靶点与相关成分进...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颗粒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和质量标志物。方法通过UPLC-Q-TOF-MS技术联合UNIFI数据库分析补肾活血颗粒主要化学成分。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挖掘补肾活血颗粒治疗帕金森病的核心靶点和分子通路。将核心靶点与相关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合文献将补肾活血颗粒治疗帕金森病的关键成分确定为质量标志物。结果补肾活血颗粒中共鉴定出37个主要化学成分,预测获得246个靶点。检索GeneCards数据库获得帕金森病靶点。二者取交集获得62个交集基因。基因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补肾活血颗粒作用靶点主要涉及调节神经递质水平、多巴胺能突触传递和神经递质受体活性,调控白细胞介素17和细胞凋亡等信号通路发挥帕金森病治疗作用。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经筛选得到8个核心基因,分别是淀粉样蛋白βA4、前列腺素G/H合酶2、热休克蛋白90α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相关成分与核心靶点具有较好的亲和力。结合文献将毛蕊花糖苷、知母皂苷BⅡ、洋川芎内酯Ⅰ、丹酚酸B、黄花远志素A等13个成分作为补肾活血颗粒治疗帕金森病的质量标志物。结论补肾活血颗粒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治疗帕金森病,为深入阐明补肾活血颗粒的药效基础、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网络药理学 补肾活血颗粒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补肾活血颗粒含药血清通过Trb3调控hBMSCs成骨成脂分化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子文 王久香 +2 位作者 吕浩 胡芷苜 江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44-549,561,共7页
目的研究复方补肾活血颗粒含药血清通过Trb3调节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hBMSCs)成骨/成脂分化。方法不同浓度复方补肾活血颗粒含药血清干预hBMSCs,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ALP活性、茜素红染色观察hBMSC... 目的研究复方补肾活血颗粒含药血清通过Trb3调节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hBMSCs)成骨/成脂分化。方法不同浓度复方补肾活血颗粒含药血清干预hBMSCs,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ALP活性、茜素红染色观察hBMSCs成骨分化,油红O染色鉴定脂肪分化。Western blot检测成骨/成脂标志物蛋白表达。Western blot和qPCR检测Trb3蛋白和基因表达。Trb3 siRNA转染hBMSCs后通过Western blot观察成骨成脂相关因子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复方补肾活血颗粒含药血清以浓度依赖性促进hBMSCs增殖。复方补肾活血颗粒含药血清增强hBMSCs中ALP活性及矿化结节,上调Runx2、Osterix蛋白表达并抑制PPARγ、FABP4蛋白表达和脂质积累。机制研究发现,复方补肾活血颗粒含药血清促进Trb3表达,当内源性Trb3敲低时,逆转了复方补肾活血颗粒含药血清促进成骨分化抑制脂肪分化的作用。结论复方补肾活血颗粒含药血清通过Trb3以牺牲脂肪分化为代价,促进hBMSCs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复方补肾活血颗粒 TRB3 成骨分化 成脂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活髓通络颗粒对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成骨生长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于丽娜 王树庆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2期340-341,共2页
目的:探讨补肾活髓通络颗粒对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SAA)血清成骨成生长肽表达水平(OGP)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36例NSAA患者(观察组)治疗前及经补肾活髓通络颗粒治疗后血清OGP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与18例健康人(对照... 目的:探讨补肾活髓通络颗粒对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SAA)血清成骨成生长肽表达水平(OGP)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36例NSAA患者(观察组)治疗前及经补肾活髓通络颗粒治疗后血清OGP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与18例健康人(对照组)相比较。结果:治疗前观察组血清OG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但仍低于对照组。结论:补肾活髓通络颗粒可以升高NSAA患者血清OGP表达水平;血清OGP表达水平增高可作为NSAA治疗有效的一项指标;血清OGP在NSAA中呈低表达,可通过影响造血微环境而影响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参与NSAA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络颗粒 再生障碍性贫 非重型 成骨生长肽 酶联免疫吸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