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川河河谷区地下水人工补给潜力与补给方式 被引量:4
1
作者 范芷若 王煜莹 +1 位作者 欧阳卫 周维博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1-500,共10页
为实现石川河地下水位的有效回升进而维持采补平衡,需在该区实施地下水人工补给工程,并确定合理的补给位置及有效的补给方式。选取地下水埋深、坡度、含水层厚度、含水层渗透系数、与环境敏感区距离和给水度6个指标,运用空间分析技术对... 为实现石川河地下水位的有效回升进而维持采补平衡,需在该区实施地下水人工补给工程,并确定合理的补给位置及有效的补给方式。选取地下水埋深、坡度、含水层厚度、含水层渗透系数、与环境敏感区距离和给水度6个指标,运用空间分析技术对人工补给地下水地点适宜性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分析典型人工补给潜力区的地层结构,探索可行的地下水人工补给方式。结果表明:适宜进行人工补给的高潜力和较高潜力区域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及东南部,面积达48.01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2.0%。建议:在石川河河道中上游高潜力和较高潜力区域的北部修建地表入渗池或渗坑;在河道中上游高潜力和较高潜力区域南部和河道中下游的较高潜力区域布设反滤回灌井群;可沿石川河河道中上游高潜力与较高潜力区域之间布置一条长约4.5 km的渗渠,利用河道进行入渗补给。研究结果可为地下水库的修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析 地下水人工补给 补给潜力 补给方式 石川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清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人工补给潜力与补给方式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杜新强 王钰升 +3 位作者 冶雪艳 路莹 赵婧彤 张赫轩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35-549,共15页
为了有效提升大清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水位,亟需在此区域开展地下水人工补给工程,并确定合理的建设位置及有效的补给方式.首先基于研究区可利用补给水源、地下水位、地表高程、地表坡度及与河道距离5个指标的分布特征,构建地下水补给潜... 为了有效提升大清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水位,亟需在此区域开展地下水人工补给工程,并确定合理的建设位置及有效的补给方式.首先基于研究区可利用补给水源、地下水位、地表高程、地表坡度及与河道距离5个指标的分布特征,构建地下水补给潜力评价体系,采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对研究区进行了地下水人工补给潜力区划;然后在此评价体系基础上,在典型人工补给高潜力区进一步开展系列野外现场试验,探讨适宜可行的地下水人工补给方式.结果表明:研究区西北部及南部河道附近区域开展人工补给工程潜力较高,而中部、北部及西南部远离河道的区域潜力较低.高潜力区——白沟引河地段包气带及含水层渗透性良好,整体渗透系数均在5m/d左右或更高,适宜地表补给,但河床渗透性较差,渗透系数基本在0.01~0.09m/d间,若通过河道补给需配合清淤等措施.其中,在上游及中游沿岸适宜将河道水通过生态水渠引至修建的地表入渗池或借助天然渗坑内入渗补给,在中下游沿岸区域适宜将补给水进行严格的水处理后采用井灌方式补给,在白沟引河中下游河道适宜修建拦水坝,利用河道进行入渗补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人工补给 大清河流域平原区 野外试验 补给潜力 ArcGIS空间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