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补泻手法与针刺补泻效应的关系 被引量:5
1
作者 张金喜 林翠茹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4年第11期952-953,共2页
针刺补泻手法 ,是提高针刺疗效的关键环节 ,关于针刺补泻手法与补泻效应关系的探讨虽在 5 0年代就有临床及动物实验相关研究 ,但一直也众说不一 ,未能达成共识或形成主流指导思想。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 ,人们越来越多的追求更好的临床疗... 针刺补泻手法 ,是提高针刺疗效的关键环节 ,关于针刺补泻手法与补泻效应关系的探讨虽在 5 0年代就有临床及动物实验相关研究 ,但一直也众说不一 ,未能达成共识或形成主流指导思想。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 ,人们越来越多的追求更好的临床疗效 ,针刺补泻手法受诸多因素 (指力、腕力、针刺深浅、捻转方向、刺激强弱、针刺角度、留针时间等 )的共同影响 ,其中任何一个参数发生变化 ,产生的针刺效果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结合临床经验 ,认为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是医者针刺手法与患者机体机能状态的最佳组合。而目前针刺补泻手法与补泻效应关系的研究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和针灸学的发展 ,有必要进一步更全面、更详实、客观的探讨两者的关系 ,进而指导临床治疗。就近十年来有关针刺“补泻手法”与针刺“补泻效应”的关系的研究作一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补泻手法 补泻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RAS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田艳鹏 王朝阳 +3 位作者 孙静文 金娜美 郭妍 刘清国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7期1062-1066,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血浆及肾组织中肾素、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的影响,探讨捻转补泻手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HR大鼠60...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血浆及肾组织中肾素、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的影响,探讨捻转补泻手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H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A)、针刺留针组(B)、捻转补法组(C)、捻转泻法组(D)和平补平泻组(E),每组12只。12只WKY大鼠作为空白组(F)。各针刺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法针刺"太冲穴",模型对照组和空白组只做与针刺组相同抓捉刺激,不做针刺处理。治疗结束后,取全血和大鼠肾脏,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及肾组织中肾素、AngⅡ含量,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模型对照组血浆及肾组织肾素、AngⅡ含量升高,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捻转补法组、平补平泻组和针刺留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捻转泻法组血浆及肾组织肾素、AngⅡ含量明显降低,与捻转补法组、平补平泻组、针刺留针组和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捻转泻法能有效降低SHR大鼠血浆及肾组织肾素、血浆AngⅡ含量。捻转泻法对SHR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循环及组织中肾素、AngⅡ含量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捻转补泻手法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肾素 血管紧张素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右利手捻转补泻手法对血虚证模型大鼠RBC、Hb、IRF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肖敏佳 褚亚宇 +2 位作者 柳杨 刘清国 王朝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4期482-484,共3页
目的:探讨捻转补泻手法与具体捻转方向的关系。方法:将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空白组(A组)、模型组(B组)、留针组(C组)、右手前捻组(D组)、右手后捻组(E组)、左手前捻组(F组)、左手后捻组(G组)。采用放血加限食法制备血虚证模型。... 目的:探讨捻转补泻手法与具体捻转方向的关系。方法:将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空白组(A组)、模型组(B组)、留针组(C组)、右手前捻组(D组)、右手后捻组(E组)、左手前捻组(F组)、左手后捻组(G组)。采用放血加限食法制备血虚证模型。隔日针刺1次,共10次。检测大鼠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幼稚网织红细胞比率(IRF)。结果:治疗前1 d,与A组相比,其余各组RBC、Hb显著降低(P<0.01),IRF显著升高(P<0.01);治疗第7 d,各组RBC、Hb比较,B组含量最低(P<0.05),C、D、F 3组差异不明显(P>0.05),A、E、G 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3组含量高于后3组(P<0.05),IRF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第14、21 d,各治疗组RBC、Hb、IRF组间差异均不明显(P>0.05)。结论:捻转补泻手法与左、右捻转方向无关,无论何手持针,均拇指前捻用力为"补",拇指后捻用力为"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捻转补泻手法 捻转方向 血虚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对SHR主动脉中TGF-β1和P38 MAPK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毅 刘清国 +4 位作者 王朝阳 李涛 陈中 张月 段嵩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3-75,共3页
目的:探讨针刺手法在分子水平对高血压调控的作用机制及补泻手法效应的差异。方法:SHR 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15只WKY大鼠作为空白对照。每天上午分别对各组大鼠双侧"太冲"穴施以相应刺激,14天后,检测各组大鼠胸主动脉中... 目的:探讨针刺手法在分子水平对高血压调控的作用机制及补泻手法效应的差异。方法:SHR 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15只WKY大鼠作为空白对照。每天上午分别对各组大鼠双侧"太冲"穴施以相应刺激,14天后,检测各组大鼠胸主动脉中TGF-β1、P38 MAPK的基因表达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GF-β1结果:针刺泻法组TGF-β1的mRNA表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针刺补法组大体一致(P>0.05),低于针刺对照组(P<0.05)和模型对照组(P<0.01)。P38 MAPK结果:针刺泻法组P38 MAPK的mRNA表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针刺补法组大体一致(P>0.05),低于其它SHR组(P<0.05)。结论:捻转泻法可降低主动脉组织中TGF-β1、P38 MAPK的mRNA表达,且泻法作用优于补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捻转补泻/手法 P38 MAPK TGF-Β1 主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针刺补泻法对小型猪皮下组织液压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宏彦 贾术永 +6 位作者 王广军 宋晓晶 叶丰瑶 顾鑫 熊枫 王燕平 张维波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8-234,共7页
目的研究《灵枢》卷首《九针十二原》针刺补泻法对小型猪皮下组织液压(interstitial fluid pressure,IFP)的作用,探讨其调节组织液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在9只健康实验用小型猪腹部随机取点行补法(提/按法)和泻法(摇大针孔),观察正常状态... 目的研究《灵枢》卷首《九针十二原》针刺补泻法对小型猪皮下组织液压(interstitial fluid pressure,IFP)的作用,探讨其调节组织液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在9只健康实验用小型猪腹部随机取点行补法(提/按法)和泻法(摇大针孔),观察正常状态(normal state,NS)、抽取组织液的低组织液量(low volume,LV)状态和注入生理盐水的高组织液量(high volume,HV)状态下针刺前后IFP。结果NS下提/按法可极显著升高IFP;泻法可极显著降低IFP,针后5 min泻法组IFP降低较快。LV状态提/按法均能升高IFP,针后10 min二者IFP下降较慢。HV状态下泻法可极显著降低IFP,针后5 min与对照组变化趋势不同。结论该补泻法可升高或降低IFP,证明其对IFP有相反方向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为针灸临床使用补泻手法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补泻手法 组织液 组织液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泻新论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文兵 霍则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13-15,共3页
以往对于补泻的分析研究 ,多只局限于毫针的手法操作。从“九针”这个大整体的高度出发 ,经过多方面的分析认为 ,毫针与推拿 ,单就手法操作本身而言 ,均偏属于温补 ;其泻的作用 ,来自于辨证配穴下的整体效应 ,而非手法操作本身 ;不同的... 以往对于补泻的分析研究 ,多只局限于毫针的手法操作。从“九针”这个大整体的高度出发 ,经过多方面的分析认为 ,毫针与推拿 ,单就手法操作本身而言 ,均偏属于温补 ;其泻的作用 ,来自于辨证配穴下的整体效应 ,而非手法操作本身 ;不同的手法操作 ,只是改变了温补的方式 ,使所调动的穴位作用 ,更适合于不同的疾病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九针 毫针 推拿 补泻手法 辨证配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补泻效果的决定因素浅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兵 《中医药学刊》 2004年第1期189-189,共1页
关键词 针刺 补泻效应 决定因素 补泻手法 中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驭经典 重实践 求新知的忘我探索者——记名老中医司徒铃教授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家维 范永月 赖小君 《高教探索》 1988年第3期56-58,共3页
早在1958年,一具电光针炙经穴模型的设计制造成功,为针炙经络腧穴的电化教学开创了一条新路子。设计者荣获卫生部授予的奖状和奖章。同年10月15日,
关键词 司徒铃 针炙 针刺补泻手法 广州中医学院 循经取穴 子午流注 电化教学 多经取穴 背俞穴 中医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痛经60例临床观察
9
作者 李庆玉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9年第1期62-64,共3页
以子宫、大赫、关元透中极、地机、至阴、次穴卯为基本处方治疗痛经症.寒湿凝滞型加水道、肝郁气滞型加支沟、阳陵泉或丘墟、外关;肝肾亏虚型加肝俞、肾俞、太溪、照海;气血虚弱型加百会、阳池、中脘、足三里、地机、至阴用灸法隔日... 以子宫、大赫、关元透中极、地机、至阴、次穴卯为基本处方治疗痛经症.寒湿凝滞型加水道、肝郁气滞型加支沟、阳陵泉或丘墟、外关;肝肾亏虚型加肝俞、肾俞、太溪、照海;气血虚弱型加百会、阳池、中脘、足三里、地机、至阴用灸法隔日一次.总有效率91.7%,治愈率8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痛经 补泻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频率摩腹对脾虚家兔空肠黏膜形态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陈玉梅 王继红 郭锐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864-867,I0004,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频率摩腹法对脾虚家兔空肠黏膜形态学的影响,探讨手法频率与效应之间的关系。方法:48只新西兰家兔适应性喂养7d后,随机抽取8只家兔为空白对照组,其余家兔予以接受灌胃造脾虚模型,然后,将造模好的家兔随机分为手法干...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频率摩腹法对脾虚家兔空肠黏膜形态学的影响,探讨手法频率与效应之间的关系。方法:48只新西兰家兔适应性喂养7d后,随机抽取8只家兔为空白对照组,其余家兔予以接受灌胃造脾虚模型,然后,将造模好的家兔随机分为手法干预A组、B组、C组、D组和模型对照P组,每组8只。手法干预A组、B组、C组、D组分别在中脘、天枢(双)给予50~100次/min,101~150次/min、151~200次/min和201~250次/min频率段的摩法,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不接受手法干预。手法干预后处死家兔,取家兔小肠空肠段,脱水干燥后用导电胶固定,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空肠黏膜的形态学改变,通过对比空肠黏膜形态学变化差异以分析手法治疗效应。结果:手法干预后B组101~150次/min频率组空肠黏膜上皮细胞排列规则,未见坏死脱落,绒毛结构完整清晰,黏膜下层结构疏松有些水肿。结论:频率101~150次/min摩法对脾虚家兔空肠黏膜有较好的修复作用,为干预脾虚型家兔的最佳频率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肠黏膜 形态学 脾虚家兔 手法频率 摩法 手法补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频率摩腹对脾虚家兔回肠黏膜形态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郭锐伟 王继红 陈玉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48-650,I0025,I0026,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频率摩腹法对脾虚家兔回肠黏膜形态学的影响,探讨手法频率与效应之间的关系。方法:48只新西兰家兔适应性喂养7 d后,随机抽取8只为空白对照组,其余家兔接受灌胃造脾虚模型,后将造模家兔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和...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频率摩腹法对脾虚家兔回肠黏膜形态学的影响,探讨手法频率与效应之间的关系。方法:48只新西兰家兔适应性喂养7 d后,随机抽取8只为空白对照组,其余家兔接受灌胃造脾虚模型,后将造模家兔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和P组(模型对照组),每组8只。A组、B组、C组、D组分别在中脘、天枢(双)给予50~100、101~150、151~200次/min和201~250次/min频率段的摩法,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不接受手法操作。于手法干预后处死家兔,取小肠回肠段,脱水干燥后导电胶固定,电子显微镜观察回肠黏膜形态改变,通过比较回肠形态学变化差异以分析手法治疗效应。结果:手法干预后B组101~150次/min频率组绒毛未见肿胀,未见炎性细胞,黏膜下层结构未见明显病理改变。结论:频率101~150次/min摩法对脾虚家兔回肠黏膜有较好的修复作用,为干预脾虚型家兔最佳频率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频率 摩法 手法补泻 回肠黏膜 形态学 脾虚家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