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调控免疫炎症微血管损伤的补气活血法治疗肺炎“瘥后防复”思路的提出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美凤 封继宏 +1 位作者 黄宇虹 张硕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5-47,共3页
肺炎恢复期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存在二次感染的风险,且与基础病相互影响导致恶性循环。做好肺炎恢复期康复工作,减少后遗症并预防反复发作是疾病防治的首选。研究显示肺炎长期后遗症和反复发作的机制可能与持续的机体免疫抑制... 肺炎恢复期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存在二次感染的风险,且与基础病相互影响导致恶性循环。做好肺炎恢复期康复工作,减少后遗症并预防反复发作是疾病防治的首选。研究显示肺炎长期后遗症和反复发作的机制可能与持续的机体免疫抑制和全身微炎症状态及微血管损伤有关。团队根据传统中医理论,结合长期临床与基础研究,提出“气虚血瘀”是肺炎恢复期的核心病机。因此,团队提出补气活血法治疗肺炎“瘥后防复”的机制与调控免疫炎症微血管损伤有关,调控T淋巴细胞紊乱提高免疫、抑制炎症因子改善机体微炎症状态和抗氧化保护内皮细胞调控微血管损伤,阐明其内在机制将为中医药治疗呼吸系统重大感染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恢复期 中医药 补气活血法 研究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补气活血法对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心肌缺血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付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12期397-399,共3页
目的探讨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及对患者症状与心肌缺血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孝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 目的探讨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及对患者症状与心肌缺血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孝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冠心病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进行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比较两组冠心病患者治疗效果及症状、心肌缺血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冠心病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冠心病患者治疗后24 h ST段压低总次数、压低持续总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冠心病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冠心病患者心率(HR)、收缩压(SBP)、心肌耗氧量(RP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在常规基础治疗方案上联合应用补气活血法可有效提升冠心病治疗效果,并可显著改善冠心病临床症状以及心肌缺血病情,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补气活血法 临床症状 心肌缺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气活血豁痰法治疗已生育妇女无痛性下壁心肌缺血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叶世龙 刘爱芹 +1 位作者 周莉娟 覃志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7期1409-1411,共3页
目的:观察补气活血豁痰法治疗已生育妇女无痛性下壁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查出的113例患者随机、单盲分为补气活血豁痰法治疗组55例,复方丹参滴丸对照组58例,两组病例先根据其舌脉差异进行辨证分型,分别归入心气虚弱、心血瘀阻、... 目的:观察补气活血豁痰法治疗已生育妇女无痛性下壁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查出的113例患者随机、单盲分为补气活血豁痰法治疗组55例,复方丹参滴丸对照组58例,两组病例先根据其舌脉差异进行辨证分型,分别归入心气虚弱、心血瘀阻、痰浊内阻证型中,然后进行治疗,以3个月为治疗终点,观察治疗前后心电图、胸闷、舌质舌苔、脉象及血、尿、大便常规加隐血实验、肝肾功能的变化,记录服药不良反应,据此评价药物效果。结果:治疗组与治疗前的心电图对比,心肌缺血获得明显改善(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非常显著(P<0.01);两组对心气虚弱、心血瘀阻、痰浊内阻型患者都有治疗作用,但治疗组对心气虚弱型、心血瘀阻型的作用比对照组更加显著(分别P<0.01、P<0.05),对痰浊内阻型的作用则两组接近(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现不良反应,肝肾功能及血、尿、大便常规加隐血实验亦无异常改变。结论:补气活血豁痰法治疗已生育妇女无痛性下壁心肌缺血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已生育妇女 无痛性下壁心肌缺 中医药疗 豁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气益肾活血法对股骨头坏死模型大鼠血浆及血清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蔡军 岳海振 +1 位作者 周占国 关涛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2期1710-1713,1718,共5页
目的:研究补气益肾活血法对股骨头坏死模型大鼠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组织性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总胆固醇(TCH)、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抽签法将60只SD大鼠分成对照组、模型组以及观察... 目的:研究补气益肾活血法对股骨头坏死模型大鼠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组织性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总胆固醇(TCH)、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抽签法将60只SD大鼠分成对照组、模型组以及观察组。模型组与观察组制作股骨头坏死模型,成功后,观察组另实施补气益肾活血法治疗。比较3组股骨头密度,血清磷、钙水平,血浆PT、t-PA,血清VEGF、TCH、LDL。结果:模型复制后模型组股骨头密度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高于模型组(均P<0.05)。模型复制后模型组血清磷、钙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高于模型组(均P<0.05)。模型复制后模型组血浆PT、t-PA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高于模型组(均P<0.05)。复制后模型组血清VEGF低于对照组,而TCH、LDL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VEGF高于模型组,而TCH、LDL低于模型组(均P<0.05)。结论:补气益肾活血法可显著改善股骨头坏死模型大鼠的股骨头密度,同时可改善血浆PT、t-PA及血清VEGF、TCH、LDL,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大鼠模型 益肾 管内皮生长因子 低密度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通君安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转录组学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子杨 刘美志 +4 位作者 胡晓贞 周苗 翁嘉灏 赖志昆 孙永宁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9-428,共10页
目的观察脉通君安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并通过转录组学方法初步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40例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70例,治疗期间对照组脱落3例。对照... 目的观察脉通君安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并通过转录组学方法初步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40例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70例,治疗期间对照组脱落3例。对照组予冠心病二级预防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脉通君安汤,2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评估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加拿大心血管学会(Canadian cardiovascular society,CCS)心绞痛分级、西雅图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SAQ)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及不良反应,并基于性别、年龄、病程相匹配原则选取9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进行转录组学测序。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在改善胸痛、胸闷、气短、神倦乏力及总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CCS心绞痛分级总改善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后SAQ、SAS及SDS评分均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SAQ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P<0.01)。转录组学结果显示,治疗前后具有显著差异表达的mRNA有862个,包括509个上调,353个下调;GO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的mRNA生物学过程有666条,主要包括病毒基因表达、翻译启动、RNA分解代谢过程等,细胞组分112条,主要包括黏着斑、核糖体亚基、核斑点等;分子功能有94条,主要包括双链RNA结合、钙黏蛋白结合、转录共调节因子活性等;KEGG分析结果显示差异mRNA富集信号通路包括20条,主要包括甘油磷脂代谢通路、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信号通路、核糖体通路等。结论脉通君安汤能够改善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为多靶点多通路,可能与甘油磷脂代谢通路、AMPK信号通路、核糖体通路的调节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通君安汤 冠心病 心绞痛 瘀证 转录组测序 随机对照试验 补气活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