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颈动脉闭塞支架置入术后血管再闭塞补救性治疗方法——股-颈动脉转流术报道
1
作者 闫喜格 王国玲 +7 位作者 张博刚 彭敏 董中君 申晓平 陈秀晓 贾倩 董会格 程莉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1-336,共6页
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的关键在于快速恢复缺血脑组织血流,发病时间窗内可给予静脉溶栓,效果不佳则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当使用常规支架取栓、抽吸取栓、球囊扩张等方法未能开通闭塞的血管时,支架置入是有效的补救方法。部分患者支架置入... 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的关键在于快速恢复缺血脑组织血流,发病时间窗内可给予静脉溶栓,效果不佳则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当使用常规支架取栓、抽吸取栓、球囊扩张等方法未能开通闭塞的血管时,支架置入是有效的补救方法。部分患者支架置入后可能出现血管再闭塞,如不能快速开通闭塞血管,可导致严重残疾或死亡。本文报道了1例股-颈动脉转流术补救性治疗急性颈动脉闭塞支架置入术后血管再闭塞患者的诊疗过程,为快速解决这种不常见却又非常棘手的临床情况提供思路,该术式是一种值得推广普及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动脉支架置入术 动脉再闭塞 股-颈动脉转流术 补救性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补救性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对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
2
作者 刘闯 张金盈 +4 位作者 李华 邱春光 张丽 贾敏 黄振文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98-70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失败后延迟及补救性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43例AMI且静脉溶栓失败患者分为A、B2组,A组26例溶栓后2周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对病变血管置入冠状动脉支架;B组17例溶栓后...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失败后延迟及补救性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43例AMI且静脉溶栓失败患者分为A、B2组,A组26例溶栓后2周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对病变血管置入冠状动脉支架;B组17例溶栓后90min急诊对“罪犯血管”补救性置入冠状动脉支架。分别于溶栓前、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24h、48h、72h及第7d采集静脉血测定CRP。于入院即刻、发病后8h、10h、12h、14h、16h、24h采静脉血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A组溶栓前CRP为(7.82±4.35)mg/L,术后24h、48h、72hCRP水平和溶栓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2.81±1.56)mg/L)CRP水平较溶栓前降低(P<0.01)。B组溶栓前CRP为(6.98±4.27)mg/L,补救性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24h、48h、72hCRP水平高于溶栓前(P<0.01);术后第7dCRP水平与溶栓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2组溶栓前CK-MB水平均高于正常值,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A组相比,B组发病后14h、16h、24h血清CK-MB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静脉溶栓失败时补救性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可引起血清CRP水平升高,然后缓慢降低,可能与局部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C-反应蛋白 补救性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1000例——单中心经验分析 被引量:50
3
作者 高润霖 陈纪林 +5 位作者 杨跃进 乔树宾 姚民 秦学文 姚康宝 徐波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A09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国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 年10 月至1999 年6 月我院连续进行的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1 000 例,其中单支病变640 例,双支病变314 例,三支病变42 例,左主干病变4 例。结... 目的:探讨国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 年10 月至1999 年6 月我院连续进行的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1 000 例,其中单支病变640 例,双支病变314 例,三支病变42 例,左主干病变4 例。结果:在1 288 处病变共置入支架1 425 只。在未经介入治疗的病变置入支架(DeNovostenting)928 只,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 结果不理想置入支架404 只,PTCA 并发夹层、急性闭塞或濒临闭塞置入支架(Bailoutstenting)54 只,在再狭窄病变置入支架39 只。置入支架平均直径3-00 ±0-37 mm ,平均长度17-05 ±5-63 mm 。该1 000 例中998 例(99-8 % ) 支架成功地置入靶病变部位,术前病变平均直径狭窄(88-5 ±22-1) % ,术后残余直径狭窄(0-9 ±5-5) % 。重要并发症包括术中急性血栓形成4 例(0-4 % ) 、急性心肌梗塞6 例(0-6% ) 、在Bailoutstenting 过程中死亡1 例(0-1 % ) 。Bailoutstenting 患者重要并发症发生率14-3% ,明显高于选择性置入支架者(0-5% ,P< 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支架置入术 血管成形术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肌钙蛋白T增高的发生率及其原因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刘海波 高润霖 +5 位作者 陈纪林 杨跃进 秦学文 乔树宾 吴元 陈在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43-144,共2页
目的 :本研究检测冠状动脉 (冠脉 )内支架置入术 (CS)后肌钙蛋白 T(Tn T)增高的发生率 ,并探讨 Tn T增高的原因及其对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对 5 1例行 CS(CS组 )及 34例行冠脉造影术 (CAG) (CAG组 )的患者术前、术后血液 Tn ... 目的 :本研究检测冠状动脉 (冠脉 )内支架置入术 (CS)后肌钙蛋白 T(Tn T)增高的发生率 ,并探讨 Tn T增高的原因及其对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对 5 1例行 CS(CS组 )及 34例行冠脉造影术 (CAG) (CAG组 )的患者术前、术后血液 Tn T及肌酸激酶 MB同工酶 (CK- MB)水平进行了测定。仔细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及术中情况 ,并密切观察住院期间是否发生严重冠脉事件 (如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塞等 )。  结果 :CS及 CAG后 Tn T增高的发生率分别为 5 .9% (3/ 5 1)及 2 .9% (1/ 34) ,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别 (P=0 .5 3)。行 CS的患者中 ,术后 Tn T增高的 3例患者支架置入处均有分支血管闭塞 ,其中 2例术前 Tn T已高于正常。术后 Tn T增高与不增高者之间 ,CK- MB增高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别 (P>0 .0 5 )。住院期间均无严重冠脉事件发生。  结论 :CS后 Tn T增高的发生率很低 ;术后 Tn T增高与支架置入处分支血管闭塞、术前近期已有微小心肌损伤等有关。术后 Tn T增高对住院期间严重冠脉事件的发生可能无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钙蛋白T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全程健康访视的实施 被引量:8
5
作者 王静 颜琼 +2 位作者 徐月美 孙洁 徐琴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3期87-88,共2页
目的探讨全程健康访视对冠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冠脉造影+冠脉支架置入术患者随机分为访视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访视组由CCU、介入室、病房护士组成三区一体访视小组,术前1d由CCU护士对患者进... 目的探讨全程健康访视对冠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冠脉造影+冠脉支架置入术患者随机分为访视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访视组由CCU、介入室、病房护士组成三区一体访视小组,术前1d由CCU护士对患者进行访视;术日晨由介入护士指导配合;支架置入术后入住CCU,CCU护士再次强化健康教育;转出CCU后病房护士做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后1、6、12个月由访视组长对患者进行电话及QQ随访。结果访视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出院后12个月服药依从率,血糖、血脂、血压定期检测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全程健康访视可提高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及患者出院后的遵医行为,减少再住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脉支架置入术 冠状动脉造影术 健康访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抗栓治疗 被引量:5
6
作者 胡小莹 邱洪 乔树宾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已经成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标准抗栓方案,但约有5%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需要长期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治疗,对这些患者的抗栓治疗方案尚未统一,也是困扰心内科医师的难题之一。本文... 目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已经成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标准抗栓方案,但约有5%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需要长期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治疗,对这些患者的抗栓治疗方案尚未统一,也是困扰心内科医师的难题之一。本文总结了接受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的患者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多种抗栓治疗方法,以寻求对此类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华法林 抗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7
7
作者 何光兰 张丽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2期118-119,共2页
关键词 经皮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护理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前后心电图的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晓帆 宫剑滨 +5 位作者 江时森 陈锐华 张启高 王立军 彭永平 邹莺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433-435,共3页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简称冠心病 )时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前后心电图的变化规律。 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 1 36例冠心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前后的心电图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 (CAG)资料。 结果 :1 36例患者中 ,1 0 8例术后心...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简称冠心病 )时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前后心电图的变化规律。 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 1 36例冠心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前后的心电图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 (CAG)资料。 结果 :1 36例患者中 ,1 0 8例术后心电图发生改变 ,占 79.4 1 %。不同病变范围组的心电图改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该研究分别从临床症状、诊断冠状动脉的优势类型、病变部位及手术前后累及导联数的改变等几个方面 ,具体探讨了不同病变范围组之间在介入手术前、后的心电图变化。结果提示 ,二支病变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和非ACS患者支架置入前后的心电图改变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2 5 ) ,单支病变时 ,典型胸痛、不典型胸痛及无胸痛者置入支架后心电图改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心电图有改变者术前、术后导联数对比分析结果 ,在单支、二支及多支病变组中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 结论 :通过观察手术前后心电图的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心电图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长期随访 被引量:6
9
作者 钟勇 江时森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11期1219-1222,共4页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药物涂层支架的应用显著降低了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作者简要介绍了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长期随访的主要结果及其意义,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随访 再狭窄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晶晶 武欣迎 +4 位作者 徐隽 杜丽芬 宋红萍 陈冠容 顾晔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9期1227-1230,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是否需要常规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2月156例(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组)和2014年1月—12月466例(未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组)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术后感染发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是否需要常规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2月156例(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组)和2014年1月—12月466例(未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组)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术后感染发生率。结果未使用和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组与支架植入术相关的感染如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2%,1.3%(P>0.05);血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6%,1.9%(P>0.05),以及与手术无直接相关的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无需常规预防性使用抗感染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预防使用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8
11
作者 雷琼琼 刘绍辉 刘正纯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3期23-24,共2页
对2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术前给予细致的心理护理,积极防治术中和 术后并发症,做好出院指导。结果除1例患者出现术中急性心肌缺血外,其余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术后症状明显 改善,5~7d后出院。提示充... 对2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术前给予细致的心理护理,积极防治术中和 术后并发症,做好出院指导。结果除1例患者出现术中急性心肌缺血外,其余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术后症状明显 改善,5~7d后出院。提示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和健康教育,加强心电监测,可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 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动脉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造成窦房结功能损伤二例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程栋 张金盈 王小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3-434,共2页
1临床资料 病例1,男性.61岁。主诉以“突发胸痛5d,加重1d”于2012年5月16日入院。
关键词 冠状动脉支架 功能损伤 置入术 窦房结 临床资料 突发胸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病人早期康复的循证护理 被引量:6
13
作者 包艳 钟美容 +3 位作者 张丽群 韦丽华 杨靖 朱沛华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8年第5期1175-1177,共3页
[目的]探讨运用循证护理方案护理择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置入术后病人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将60例择期行介入治疗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循证组按循证康复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术后... [目的]探讨运用循证护理方案护理择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置入术后病人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将60例择期行介入治疗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循证组按循证康复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心理状态及运动能力。[结果]循证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心理状态、运动能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可以促进PTCA及支架置入术后病人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支架置入术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月兰 齐国先 +2 位作者 郑晓伟 贾大林 曾定尹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 评价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比分析 49例老年 (86支血管 )和 6 1例老年前期 (98支血管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结果。结果 老年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复杂病变较多 ,在复杂... 目的 评价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比分析 49例老年 (86支血管 )和 6 1例老年前期 (98支血管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结果。结果 老年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复杂病变较多 ,在复杂病变内置入支架比率高于老年前期组 ;手术即刻成功率和临床成功率均为 98.0 % ;术前病变平均狭窄率为 (94.5± 5 .6 ) % ,术后残余狭窄率为 (7.4± 8.2 ) % ;因球囊扩张不理想置入支架的为 45 .0 % ,因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并发夹层或濒临闭塞而置入支架的比率高于老年前期组。出现严重并发症 1例(2 .0 % )。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成功率高 ,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支架置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月兰 刘蔚 +4 位作者 齐国先 郑小伟 皮文艳 魏兵 鲍凤翔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70-271,共2页
目的 :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 2年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94例资料。结果 :94例患者 131支冠状动脉的 15 1处病变共置入支架 112枚 ,手术和临床成功率分别为 99.1%和 97.8%。术前病变平均狭窄为 (9... 目的 :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 2年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94例资料。结果 :94例患者 131支冠状动脉的 15 1处病变共置入支架 112枚 ,手术和临床成功率分别为 99.1%和 97.8%。术前病变平均狭窄为 (92 .8± 4.9) % ,术后残余狭窄为 (5 .4± 8.1) %。因球囊扩张后不理想占 43.7% (4 9枚 ) ,PTCA并发夹层、急性闭塞或濒临闭塞占 2 5 .9% (2 9枚 ) ,选择性置入支架占 30 .4% (34枚 )。严重并发症 2例 (2 .1% )。结论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成功率高 ,疗效好 ,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冠心病 PTCA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期死亡原因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蒋利 沈卫峰 +2 位作者 张建盛 张瑞岩 胡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09-411,共3页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选择性冠状动脉 (冠脉 )内支架置入术后期死亡的原因和危险因素。方法 :747例冠心病患者完成选择性冠脉内支架置入术 ,并得到随访。记录患者随访期内死亡情况。结果 :平均随访 (19 0± 7 8)个月 (6~ 42个月 )...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选择性冠状动脉 (冠脉 )内支架置入术后期死亡的原因和危险因素。方法 :747例冠心病患者完成选择性冠脉内支架置入术 ,并得到随访。记录患者随访期内死亡情况。结果 :平均随访 (19 0± 7 8)个月 (6~ 42个月 )。随访期内 ,病死 43例 (5 8% ) ,其中心血管病死亡 2 7例 (3 6% ) :猝死 12例 ,心肌梗死 6例 ,心力衰竭 4例 ,卒中 2例 ,休克 1例 ,外科血运重建失败死亡 2例。多因素分析显示 ,年龄≥ 80岁〔风险比值 (OR) =3 0 5 ,95 %可信限 (95 %CI) 1 2 7~ 7 3 4,P =0 0 13 )、血清肌酐升高 (OR =2 79,95 %CI 1 44~ 5 40 ,P =0 0 0 2 )、糖尿病 (OR =2 91,95 %CI 1 48~ 5 71,P =0 0 0 2 )和心肌梗死 (OR =1 2 7,95 %CI 1 0 2~ 1 5 8,P =0 0 3 5 )为后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猝死是选择性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期心血管死亡的主要原因 ,年龄≥ 80岁、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和心肌梗死是后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术前全面评价和术后积极治疗对改善这些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后期 死亡原因 冠心病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闭塞颅内夹层动脉瘤技术性报道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锦清 林东 +1 位作者 沈建康 赵卫国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276-279,共4页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有着很高的病死率,血管内治疗已经被认为是后循环动脉瘤首选的方法。
关键词 单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颅内夹层 动脉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型人格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病人生命质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董博 赵海平 卜秀梅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1年第10期2564-2566,共3页
[目的]比较冠心病病人中D型人格与非D型人格病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生命质量的差异;探索D型人格对冠状动脉支架病人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冠心病行支架置入术病人,运用简明36项健康问卷(SF-36)、D型人格量表(DS14... [目的]比较冠心病病人中D型人格与非D型人格病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生命质量的差异;探索D型人格对冠状动脉支架病人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冠心病行支架置入术病人,运用简明36项健康问卷(SF-36)、D型人格量表(DS14)及一般人口统计学问卷,分别于冠状动脉支架手术前、术后3个月进行调查。[结果]在所调查的104例病人中,D型人格病人占37.5%,支架置入术后D型人格病人生命质量评分为69.8分±10.5分,非D型人格病人为74.5分±9.2分,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生命质量的"生理机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方面D型人格比非D型人格病人得分低,D型人格进入到生命质量的多元逐步回归方程中。[结论]D型人格是影响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病人生命质量的危险因素,这类人格的病人在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较非D型人格病人恢复差,表现在生命质量的多个方面,在临床中应重视这类病人的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D型人格 生命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3
19
作者 崔炜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0年第5期329-331,共3页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冠心病的标准治疗方法之一,其中支架置入术是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最基本手段.药物涂层支架虽然降低了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率,但由于药物及涂层本身同时抑制了支架表面的内皮化,因此,支架置入术后抗血...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冠心病的标准治疗方法之一,其中支架置入术是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最基本手段.药物涂层支架虽然降低了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率,但由于药物及涂层本身同时抑制了支架表面的内皮化,因此,支架置入术后抗血小板治疗成为临床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支架 抗血小板治疗 置入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心病介入治疗 药物涂层支架 支架置入术 术后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安全性及疗效
20
作者 张奇 沈卫峰 +5 位作者 孔烨 杭钧彪 张瑞岩 张建盛 胡健 张宪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78-380,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肾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行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2例行肾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接受冠脉旁路移植术冠心病患者,记录各例临床、冠脉、肾动脉造影情况,随访分析各例肾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前后肾...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肾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行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2例行肾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接受冠脉旁路移植术冠心病患者,记录各例临床、冠脉、肾动脉造影情况,随访分析各例肾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前后肾功能及冠脉旁路移植术情况,并测定手术前、后及随访期间血清肌酐水平。结果22例患者均成功置入肾动脉支架(25枚),旁路移植术后72小时血清肌酐较基础测值明显下降[(153±22)μmol/L比(163±31)μmol/L,P<005]。各例平均移植旁路血管(312±077)支,术后1例发生脑梗塞。平均随访(15±8)个月,各例血清肌酐水平进一步下降,2例复发胸痛,其中1例接受冠脉支架术,无严重心脏事件生存率955%。结论肾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有助于改善患者肾功能,增加冠脉旁路移植术的安全性及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狭窄支架置入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安全性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