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补体蛋白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赵莲花 赵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66-668,共3页
由脂肪组织分泌的脂肪因子在调节胰岛素敏感性、调节葡萄糖及脂肪酸代谢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已知脂肪因子有脂联素、免疫补体蛋白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C1q/TNF-related protein,CTRP)、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脂肪酶、白细... 由脂肪组织分泌的脂肪因子在调节胰岛素敏感性、调节葡萄糖及脂肪酸代谢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已知脂肪因子有脂联素、免疫补体蛋白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C1q/TNF-related protein,CTRP)、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脂肪酶、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脂质运载蛋白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趋化素、血管紧张素Ⅱ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系统蛋白质 补体c1Q 肿瘤坏死因子Α 脂联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泡抑素样蛋白1和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与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出血转化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马玉亮 张素杰 李登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80-1083,共4页
目的 探讨卵泡抑素样蛋白1(FSTL1)、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后出血转化(HT)的临床预后及HT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332例ACI患者,根据是否发生HT,将患者... 目的 探讨卵泡抑素样蛋白1(FSTL1)、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后出血转化(HT)的临床预后及HT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332例ACI患者,根据是否发生HT,将患者分为HT组71例和非HT组261例。采集受试者临床特征,比较2组受试者血清FSTL1和CTRP-3水平,单因素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HT的独立影响因素,探究HT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 HT组与非HT组性别、年龄、高脂血症、吸烟史、饮酒史、心房颤动、心源性脑梗死、发病至溶栓时间、溶栓前血糖、梗死体积、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HDL-C、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肌酐、同型半胱氨酸、尿酸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梗死体积(OR=1.815,95%CI:1.030~3.198,P=0.039)、心房颤动(OR=2.184,95%CI:1.208~3.947,P=0.010)、NIHSS评分(OR=3.397,95%CI:1.038~11.121,P=0.043)、发病至溶栓时间(OR=2.462,95%CI:1.279~4.738,P=0.007)、血清FSTL1(OR=1.650,95%CI:1.346~2.024,P=0.000)和CTRP-3(OR=0.403,95%CI:0.209~0.775,P=0.006)是HT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血清FSTL1和CTRP-3是HT的独立影响因素,可应用于预测静脉溶栓HT,临床应根据其指标积极制定干预措施,以降低HT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泡抑素相关蛋白质 补体c1Q 脑梗死 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1酯酶抑制剂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陈俊华 张淳 于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31-834,共4页
目的探讨C1酯酶抑制剂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预适应组,每组12只。建立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模型组、治疗组、预适应组大鼠结扎左前冠状动脉... 目的探讨C1酯酶抑制剂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预适应组,每组12只。建立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模型组、治疗组、预适应组大鼠结扎左前冠状动脉30 min后再灌注2 h,假手术组不结扎。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检测各组大鼠心肌梗死范围;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 1)的表达及RT-PCR检测ICAM-1 mRNA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左心室收缩压、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及最大下降速率(±dp/dt_(max))明显降低,左心室舒张末压、CK、CK-MB、ICAM-1、ICAM-1 mRNA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和预适应组大鼠左心室收缩压、±dp/dt_(max)明显升高(P<0.01),左心室舒张末压、CK、CK-MB、ICAM-1、ICAM-1 mRNA明显降低(P<0.05,P<0.01),心肌梗死面积明显缩小(P<0.01)。结论 C1酯酶抑制剂可能通过阻断ICAM-1的表达,从而限制中性粒细胞聚集起到心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补体c1灭活蛋白质类 心肌再灌注损伤 肌酸激酶 细胞黏附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