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息定位型展览的讲解语言初探——以“衣冠大成——明代服饰文化展”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姜惠梅 代雪晶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1-115,共5页
在大众传播时代,“信息定位型展览”借助信息传播媒介,促进观众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完善。为生动讲述信息定位型展览的文化信息,博物馆的讲解语言需发掘此类展览的陈列语言特点,进而探究具有针对性的讲解语言,以延续展览的陈列艺术和社会... 在大众传播时代,“信息定位型展览”借助信息传播媒介,促进观众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完善。为生动讲述信息定位型展览的文化信息,博物馆的讲解语言需发掘此类展览的陈列语言特点,进而探究具有针对性的讲解语言,以延续展览的陈列艺术和社会生命。基于“衣冠大成——明代服饰文化展”等信息定位型展览的陈列语言特点,提出讲解语言的三大构建原则,以期指导信息定位型展览的讲解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信息定位型展览 讲解语言 构建 衣冠大成——明代服饰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大同华严寺辽塑冠饰看北方多民族融合与中华文化认同
2
作者 樊燕妮 李元杰 赵新春 《丝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110,共10页
大同华严寺辽塑冠饰造型结构独特、纹样组合繁复,不仅蕴含契丹民族政策思想与佛教艺术特色,也内涵北方多民族文化基因。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和图像分析的方法,首先针对华严寺辽塑冠饰的造型与纹样进行多重分析,之后探究其中的多民族元素并... 大同华严寺辽塑冠饰造型结构独特、纹样组合繁复,不仅蕴含契丹民族政策思想与佛教艺术特色,也内涵北方多民族文化基因。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和图像分析的方法,首先针对华严寺辽塑冠饰的造型与纹样进行多重分析,之后探究其中的多民族元素并进行溯源。研究表明,大同华严寺辽塑冠饰具有汉、鲜卑与回鹘元素,展示了辽代北方多民族文化融合共生的进程面貌,体现出契丹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体系的认同趋向。希望通过对大同华严寺辽塑冠饰的研究,能够窥探古代北方多民族文化融合历程与历史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塑冠饰 大同华严寺 民族融合 中华文化认同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衣冠服饰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