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分层模型的中高职衔接标准分析与构建 被引量:7
1
作者 曹毅 蒋丽华 +1 位作者 罗群 谢军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41-44,共4页
中高职衔接标准的构建是解决中高职衔接问题的关键。为建立中高职衔接标准,首先应构建中高职衔接分层模型,其具体要求是从开放性和扩展性的角度对职业教育体系中每一层级的教学目标、内容、功能及输入和输出接口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 中高职衔接标准的构建是解决中高职衔接问题的关键。为建立中高职衔接标准,首先应构建中高职衔接分层模型,其具体要求是从开放性和扩展性的角度对职业教育体系中每一层级的教学目标、内容、功能及输入和输出接口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教育行政机关可制定具体的中高职衔接标准,这一标准的核心内容是人才培养目标和能力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职教育 分层模型 衔接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工程设计与施工标准衔接问题及对策探讨
2
作者 杨国平 《当代农机》 2025年第9期51-52,共2页
在工程建设链条中,设计和施工是两个承前启后的关键环节,二者之间的标准衔接是否顺畅,直接决定了工程的成败。鉴于此,阐述了水利工程设计施工标准衔接的重要性,分析了水利工程设计施工标准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设计与施工标准... 在工程建设链条中,设计和施工是两个承前启后的关键环节,二者之间的标准衔接是否顺畅,直接决定了工程的成败。鉴于此,阐述了水利工程设计施工标准衔接的重要性,分析了水利工程设计施工标准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设计与施工标准衔接的对策与建议,以期提升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设计标准 施工标准 标准衔接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市雨洪模型的市政排水与水利排涝标准衔接研究 被引量:33
3
作者 黄国如 王欣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5,共5页
针对目前存在的市政排水与水利排涝两个标准的衔接仍无规范统一方法的问题,以广州市东濠涌流域为研究区域,采用城市综合流域排水模型Info Works ICM建立东濠涌流域管道、河道及地面二维耦合模型,分析计算市政排水1年一遇与水利排涝5年... 针对目前存在的市政排水与水利排涝两个标准的衔接仍无规范统一方法的问题,以广州市东濠涌流域为研究区域,采用城市综合流域排水模型Info Works ICM建立东濠涌流域管道、河道及地面二维耦合模型,分析计算市政排水1年一遇与水利排涝5年一遇以及市政排水1年一遇与水利排涝10年一遇两种情况下的标准衔接关系,为城市排水防涝规划设计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1年一遇市政排水标准与10年一遇水利排涝标准的组合能够满足流域涝水顺利排除的要求,但管道排水口底高程距河底高程的距离过短也会对管道的水位顶托产生一定影响,故建议城市排水管网的规划建设应至少保证排水口底高程高于河道底高程0.5 m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排水 水利排涝 标准衔接 城市雨洪模型 广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破坏率下管道排水与河道排涝标准衔接探讨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卫东 徐向阳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82-184,共3页
针对近几年来城市频发的内涝问题造成管网排水和河道排涝系统压力增大,有必要对两者的标准衔接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以江苏南通市的设计暴雨为研究对象,在均采用年最大值选样方法分析的基础上引入破坏频率概念,即考虑河道水位对管道排... 针对近几年来城市频发的内涝问题造成管网排水和河道排涝系统压力增大,有必要对两者的标准衔接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以江苏南通市的设计暴雨为研究对象,在均采用年最大值选样方法分析的基础上引入破坏频率概念,即考虑河道水位对管道排水的破坏作用,探讨不同破坏率条件下管道排水与河道排涝重现期的衔接关系。结果表明,排水管道的设计值的计算取样方法为年最大值法,管道的设计重现期相应提高到2、3、5a,并且管道排水2、3、5a设计重现期对应的河道排涝重现期分别为14、19、23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坏率 管道排水 河道排涝 重现期 标准衔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不同排水除涝标准衔接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8
5
作者 陈婕 叶兴成 +4 位作者 王飞 朱程亮 刘俊 栾慕 袁艳梅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7年第4期40-44,共5页
为了有效解决城市内涝问题,需要对管道排水标准和河道排涝标准的合理衔接做进一步的探讨。破坏率分析法及相融性分析法都是现阶段管道排水标准与河道排涝标准衔接研究中较为常用的两种方法,选择江苏省宿迁市作为研究区域,运用这两种方... 为了有效解决城市内涝问题,需要对管道排水标准和河道排涝标准的合理衔接做进一步的探讨。破坏率分析法及相融性分析法都是现阶段管道排水标准与河道排涝标准衔接研究中较为常用的两种方法,选择江苏省宿迁市作为研究区域,运用这两种方法从河道顶托和平衡降雨强度两个角度对宿迁市排水与排涝的重现期衔接问题进行研究,发现两种重现期分析方法得到的衔接结果总体相近,仅在管道重现期为2 a的低重现期下有一定偏差。建议两种重现期分析法在实际运用中可以相互比对验证,为城市排水防涝系统的建设与完善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衔接 破坏率 相融性 排水标准 排涝标准 城市内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安全裕度理论的太湖流域北部城市排涝与区域防洪标准衔接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曦亭 王磊之 +3 位作者 王银堂 李伶杰 胡庆芳 揭仕青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0-156,共7页
提出了基于水位安全裕度理论的太湖流域北部城市排涝与区域防洪标准衔接方法,剖析现状城市排涝与区域防洪标准的衔接性,并通过不同标准组合方案的试算,分析了区域和城市防洪排涝标准变化对关键断面出入水量的影响,并基于水位安全裕度评... 提出了基于水位安全裕度理论的太湖流域北部城市排涝与区域防洪标准衔接方法,剖析现状城市排涝与区域防洪标准的衔接性,并通过不同标准组合方案的试算,分析了区域和城市防洪排涝标准变化对关键断面出入水量的影响,并基于水位安全裕度评估方法提出了相衔接的城市排涝标准与区域防洪标准设计组合。研究结果表明:现状太湖流域北部区域防洪与城市排涝标准基本具备抵御50年一遇洪水的能力,但城市、区域层面防洪排涝能力与需求表现出不衔接,表现为城市内部水位远低于防洪设计水位,而区域水位则接近甚至超出防洪设计水位,防洪能力略显不足;不同区域防洪标准提升导致的外排格局变化特征具有显著差异,武澄锡虞区、阳澄淀泖区防洪能力提升通过扩大向长江泄洪实现,湖西区则通过扩大向太湖泄洪实现;限制城市大包围外排水量对缓解城市外部区域防洪压力的效果有限;太湖流域北部50年一遇区域防洪标准与20年一遇城市排涝标准是相衔接的标准设计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衔接 安全裕度 区域防洪 城市排涝 水文水动力模型 太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内涝防治中市政排水与水利排涝的标准衔接研究 被引量:27
7
作者 刘曾美 熊腮敏 +1 位作者 雷勇 胡海英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5-132,共8页
针对城镇内涝防治采用市政排水与水利排涝两级排涝模式,提出一套合理解决两级排涝标准衔接的理论体系与方法。通过剖析市政排水与水利排涝衔接的本质,揭示市政排水标准和水利排涝标准的衔接存在两类风险:市政排水不能及时排除水利排涝... 针对城镇内涝防治采用市政排水与水利排涝两级排涝模式,提出一套合理解决两级排涝标准衔接的理论体系与方法。通过剖析市政排水与水利排涝衔接的本质,揭示市政排水标准和水利排涝标准的衔接存在两类风险:市政排水不能及时排除水利排涝标准内的暴雨涝水,水利排涝不能将市政排水标准内的暴雨涝水有效蓄存或及时排出。两类衔接风险存在的机理是客观存在两类暴雨过程:对于高强度的短历时大暴雨,水利排涝历时暴雨不超标情况下市政排水历时暴雨超标;对于强度不高的长历时大暴雨,市政排水历时暴雨不超标情况下水利排涝历时暴雨超标。由此构建两级排涝标准的衔接风险分析模型,基于Copula函数给出求解方法。以广州市中心城区为例,对市政排水标准与水利排涝标准的衔接风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类衔接风险较大,且随市政排水标准的提升而显著减小;第二类衔接风险较小,且随水利排涝标准的提高而减小。目前广州市中心城区市政管网的排水标准为1年一遇至3年一遇,水利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第一类衔接风险不低于15.63%,第二类衔接风险不到1%。可通过完善排水管网、建设城镇涝水行泄通道和优化运行管理等综合措施提高市政排水标准,若市政排水达到10年一遇或20年一遇标准时,第一类衔接风险均值可降至4.42%或2.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内涝治理 市政排水 水利排涝 标准衔接 COPULA函数 广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破坏率下管网排水标准与水利排涝标准衔接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泓诺 周俊 符锐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69-72,共4页
近年来,城市地区管网排水标准与水利排涝标准缺乏有效衔接已成为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有必要深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引入破坏率概念,以江苏省南京站、盐城站、无锡站为雨量代表站,采用年最大值选样方法,深入考虑河道水位顶托对管网排... 近年来,城市地区管网排水标准与水利排涝标准缺乏有效衔接已成为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有必要深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引入破坏率概念,以江苏省南京站、盐城站、无锡站为雨量代表站,采用年最大值选样方法,深入考虑河道水位顶托对管网排水的影响,研究管网排水与水利排涝之间的重现期衔接关系。结果表明,在破坏率影响下,管网排水设计标准2、3、5年分别对应河道排涝标准10、15、20年,在压力流下可适当提高。研究成果可为城市防洪排涝工作及市政排水管网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网排水标准 河道排涝标准 破坏率 标准衔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输水水质标准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建 辛小康 +1 位作者 王超 白凤朋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4-125,共12页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是当前南水北调中线水质监测评价的主要依据,但是该标准中部分指标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和《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 206-2005)不衔接,导致供水和用水双方的水质信息无法充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是当前南水北调中线水质监测评价的主要依据,但是该标准中部分指标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和《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 206-2005)不衔接,导致供水和用水双方的水质信息无法充分共享。通过对比3部标准中水质指标和浓度限值的异同,结合南水北调中线水质特征,从水质标准衔接和水质从严管控的角度,初步拟定了南水北调中线输水水质标准,即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为基础,提出将氨氮和粪大肠菌群等21项指标浓度限值调低,继续保留pH等87项指标的浓度限值,明确基本项目中总氮指标的浓度限值为2mg/L,增加浑浊度、叶绿素a和藻密度3项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标准 标准衔接 南水北调中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工智能辅助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双向衔接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文吉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9-137,共9页
我国行刑双向衔接存在“有案不移”的主要原因是,以行刑衔接标准判断案件是否移送的实际判断者与终局裁判者的分离。借助人工智能将“两法衔接”信息平台升级为智能化信息平台,并将衔接标准嵌入其中,以智能化信息平台来辅助、监督执法... 我国行刑双向衔接存在“有案不移”的主要原因是,以行刑衔接标准判断案件是否移送的实际判断者与终局裁判者的分离。借助人工智能将“两法衔接”信息平台升级为智能化信息平台,并将衔接标准嵌入其中,以智能化信息平台来辅助、监督执法人员移送案件才能有效实现行刑双向衔接。人工智能辅助行刑双向衔接具有技术与现实可能性,但存在削弱执法人员执法自主权与责任的风险,化解的方法在于明确人工智能的辅助地位,价值判断问题由执法人员实质、终局判断。人工智能辅助行刑双向衔接模型构建的逻辑思路在于,自上而下地根据行刑双向衔接的构成要件构建知识图谱,根据知识图谱嵌入证据移送指引,通过大数据深度学习法律法规和案例,以知识图谱形成法律本体库,通过对待决案件的情节提取、与法律本体库进行相似匹配,智能化信息平台根据匹配度输出是否移送案件的参考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辅助执法 行刑双向衔接 衔接标准 智能化信息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城市两级排水系统设计暴雨重现期的衔接关系 被引量:7
11
作者 兰仟 林凯荣 +2 位作者 黄利燕 郭伟建 郭靖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2-530,共9页
城市内涝防治采用市政排水与水利排涝两级排涝模式,针对城市两级排水系统标准无法衔接的问题,以深圳市大空港区为例,考虑城市两级排水系统可能遭遇的两类衔接风险,通过构建雨量结构关系分别得到以短历时暴雨为主和以长历时暴雨为主的设... 城市内涝防治采用市政排水与水利排涝两级排涝模式,针对城市两级排水系统标准无法衔接的问题,以深圳市大空港区为例,考虑城市两级排水系统可能遭遇的两类衔接风险,通过构建雨量结构关系分别得到以短历时暴雨为主和以长历时暴雨为主的设计暴雨重现期衔接关系。同时利用芝加哥雨型和珠江三角洲雨型分别推求市政排水与水利排涝设计暴雨过程,以探讨城市两级排水系统设计暴雨雨峰之间的衔接关系。最终通过Spearman相关系数评估截留河流域各条支流的衔接关系与地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水利排涝与市政排水设计暴雨重现期的衔接关系受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共同作用,且设计暴雨雨峰衔接关系存在地区差异性。以德丰围涌为例,在市政排水设计暴雨重现期为X年一遇时,水利排涝设计暴雨重现期应至少设计为(2~3)X年一遇才能实现城市两级排水系统的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排涝 市政排水 设计暴雨重现期 标准衔接 城市内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水资源保护协作机制创新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陈华鑫 陆沈钧 +3 位作者 何建兵 李敏 曹菊萍 周宏伟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6-61,共6页
为服务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及精细化管理,保障示范区水资源安全,梳理了示范区水资源保护协作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分析了水资源保护协作机制的新要求,借鉴国外跨区域水资源保护协作典型案例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基于示范区的... 为服务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及精细化管理,保障示范区水资源安全,梳理了示范区水资源保护协作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分析了水资源保护协作机制的新要求,借鉴国外跨区域水资源保护协作典型案例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基于示范区的信息共享、相关标准衔接、水资源保护协调联动等3项机制和完善重点领域法制保障、加强跨界水体联合监测、强化联合执法监管、引入多元化市场投资模式等4项配套政策措施,可进一步推动示范区水资源精细化管理与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保护 协作机制 信息共享 标准衔接 长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