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骨干亲本周8425B衍生品种(系)春化和光周期基因的组成分析
1
作者 李晓德 柏心彤 +5 位作者 吴恩召 吕春蕾 陈树林 殷贵鸿 王道文 张坤普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30,共8页
利用春化基因(Vrn-A1、Vrn-B1和Vrn-D1)和光周期基因(Ppd-A1、Ppd-B1和Ppd-D1)的分子标记对周8425B及其衍生品种(系)共计219份材料进行检测,研究春化基因和光周期基因分布、组合类型及其对小麦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显性春化基... 利用春化基因(Vrn-A1、Vrn-B1和Vrn-D1)和光周期基因(Ppd-A1、Ppd-B1和Ppd-D1)的分子标记对周8425B及其衍生品种(系)共计219份材料进行检测,研究春化基因和光周期基因分布、组合类型及其对小麦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显性春化基因Vrn-A1、Vrn-B1和Vrn-D1在周8425B及其衍生品种(系)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0、1.37%和25.11%。在219份供试材料中,有3种春化基因组合vrn-A1+vrn-B1+vrn-D1、vrn-A1+vrn-B1+Vrn-D1、vrn-A1+Vrn-B1+vrn-D1,其中,春化基因均为隐性的组合即vrn-A1+vrn-B1+vrn-D1的分布频率最高(73.52%),vrn-A1+Vrn-B1+vrn-D1组合的分布频率最低(1.37%),说明219份供试材料大部分为冬性小麦。所有品种(系)均含有光周期不敏感型基因Ppd-A1a、Ppd-B1a和Ppd-D1a。vrn-A1+vrn-B1+vrn-D1组合产量、千粒质量最高,株高最矮;vrn-A1+Vrn-B1+vrn-D1组合产量和千粒质量最低,株高最高;vrn-A1+vrn-B1+Vrn-D1组合居中。表明隐性春化基因组合产量、千粒质量最高,株高最矮;春化基因组合中含有显性等位基因,则株高增高,千粒质量和产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春化基因 光周期基因 周8425B 衍生品种()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骨干亲本周8425B矮秆基因在其衍生品种(系)中的遗传解析
2
作者 李晓德 杨宇昕 +6 位作者 朱宸甲 李俣佳 陈树林 殷贵鸿 董纯豪 王道文 张坤普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27,共7页
利用4个主要矮秆基因[Rht1(Reduced height 1)、Rht2、Rht8和Rht24]的分子标记对219个周8425B衍生品种(系)进行检测,研究矮秆基因分布、组合类型及其对小麦株高、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为骨干亲本周8425B的持续遗传研究、小麦矮秆基因分... 利用4个主要矮秆基因[Rht1(Reduced height 1)、Rht2、Rht8和Rht24]的分子标记对219个周8425B衍生品种(系)进行检测,研究矮秆基因分布、组合类型及其对小麦株高、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为骨干亲本周8425B的持续遗传研究、小麦矮秆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利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矮秆基因Rht1、Rht2、Rht8和Rht24在周8425B衍生品种(系)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94.52%、100.00%、42.01%和97.26%。在219份材料中,没有发现单独存在某一矮秆基因的类型,各矮秆基因均以组合形式存在,4个矮秆基因的组合类型共有7种,分别为Rht1+Rht2、Rht2+Rht8、Rht2+Rht24、Rht1+Rht2+Rht8、Rht1+Rht2+Rht24、Rht2+Rht8+Rht24和Rht1+Rht2+Rht8+Rht24,以Rht1+Rht2+Rht24组合分布频率最高,为53.42%;Rht2+Rht8组合分布频率最低,为0.46%。对于单个矮秆基因,Rht8基因的降秆作用最强,Rht1基因最弱;对于矮秆基因组合,Rht1+Rht2组合降秆作用最强,Rht1+Rht2+Rht8组合最弱。对于单个矮秆基因,Rht2基因型小麦产量最高,株高为77.38 cm;Rht8基因型小麦产量最低,株高为76.71 cm。对于矮秆基因组合,Rht2+Rht8组合产量最高,株高为78.21 cm;Rht1+Rht2组合产量最低,株高为75.85 cm。产量相关性状与4个矮秆基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适当提升株高有利于提高植株的生物量,增加收获指数,实现产量增加。筛选出3份产量较高的小麦材料,分别是郑麦103、存麦13和中育1220,其株高分别为82.79 cm、78.71 cm和82.50 cm,矮秆基因组合均为Rht1+Rht2+Rht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矮秆基因 株高 周8425B 衍生品种() 遗传解析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茶树主要骨干亲本及其衍生品种(系)的SSR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段云裳 姜燕华 +3 位作者 王丽鸳 成浩 房婉萍 黎星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33-538,共6页
铁观音、黄棪和福鼎大白茶分别是我国乌龙茶和红绿茶育种中的骨干亲本,由它们衍生出了一系列的优良品种,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及构建指纹图谱将有助于今后茶树育种工作中骨干亲本的合理利用和品种权的保护。本研究利用40对SSR引物对我国乌... 铁观音、黄棪和福鼎大白茶分别是我国乌龙茶和红绿茶育种中的骨干亲本,由它们衍生出了一系列的优良品种,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及构建指纹图谱将有助于今后茶树育种工作中骨干亲本的合理利用和品种权的保护。本研究利用40对SSR引物对我国乌龙茶骨干亲本铁观音、黄棪及其衍生品种(系)和红绿茶骨干亲本福鼎大白茶及衍生品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4份供试品种(系)的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54,平均遗传距离0.58,表明我国茶树主要骨干亲本及其衍生品种(系)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较大的遗传变异,且90%的遗传多样性来自品种之间的遗传差异。聚类结果表明两套品种(系)各自聚为一类,遗传结构分析也显示两套品种(系)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利用其中稳定性和多态性俱佳的5对引物组合构建了供试材料的数码指纹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干亲本及衍生品种()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 指纹图谱 SSR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骨干亲本阿夫及其衍生品种(系)重要性状的演变规律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新伦 王长有 +2 位作者 王亚娟 张宏 吉万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6-102,共7页
【目的】研究阿夫及其4个不同时期衍生品种(系)的农艺性状,阐明阿夫衍生品种(系)重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方法】在点播条件下,对阿夫及其4个不同时期衍生品种(系)的重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研究。【结果】阿夫衍生品种(系)的株高... 【目的】研究阿夫及其4个不同时期衍生品种(系)的农艺性状,阐明阿夫衍生品种(系)重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方法】在点播条件下,对阿夫及其4个不同时期衍生品种(系)的重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研究。【结果】阿夫衍生品种(系)的株高明显降低,其中子四代的平均株高仅为阿夫的84.70%;子代株型由松散型逐步过渡到紧凑型,叶片由长窄逐渐变为短宽;穗长、单株有效穗数、千粒质量、穗粒质量和小区产量均显著增加,小穗数和穗粒数变化不明显。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千粒质量和穗粒质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株高对产量的负向贡献较大,单株有效穗数、穗长、小穗数和穗粒数与产量性状间的相关均不显著,其对产量直接作用的正负效应在各世代间也不完全相同。【结论】阿夫的穗大丰产特性在品种演替中得到了很好地传递,但是粒多的丰产特性并未得到充分传递。适当降低株高、增加有效小穗数、提高结实率、穗粒数与千粒质量并重、主攻穗粒质量是提高小麦产量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骨干亲本 阿夫衍生品种() 农艺性状 演变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稞骨干亲本昆仑1号及其衍生品种(系)重要性状的演变研究
5
作者 曾兴权 王玉林 +2 位作者 徐齐君 原红军 尼玛扎西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6年第1期19-23,共5页
为阐明昆仑1号及其3个不同时期衍生品种(系)重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对重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昆仑1号衍生品种(系)的株高呈增加趋势,子代株高相对于昆仑1号平均株高分别增加8.17%、18.77%和14.74%;子代叶片类型... 为阐明昆仑1号及其3个不同时期衍生品种(系)重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对重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昆仑1号衍生品种(系)的株高呈增加趋势,子代株高相对于昆仑1号平均株高分别增加8.17%、18.77%和14.74%;子代叶片类型由长而宽逐渐演变为短而窄,旗叶长宽比逐渐增加,叶面积逐渐减少,该类型变化使株型更加紧凑,有助于增加单位面积的植株数,提高光合总产量,促进青稞的增产;穗长、单株有效穗数、穗粒重和小区产量均显著增加;小穗数和穗粒数变化不明显,千粒重小幅度减少。相关性分析表明,穗粒重、千粒重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单株有效穗数、穗长、株高对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小穗数和穗粒数与产量间的相关性不显著。因此,昆仑1号的穗大、千粒重高等丰产特性在品种演替中得到了很好的传递。建议西藏青稞育种中,应结合农区畜牧业的发展,保持株高、减少穗长、增加有效小穗数、提高结实率,千粒重和穗粒重并重、主攻小穗数和穗粒数是提高青稞产量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骨干亲本 昆仑1号 衍生品种() 农艺性状 演变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