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衍生作品虚拟角色版权保护标准构建论
被引量:7
- 1
-
-
作者
童莉
-
机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中心
-
出处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59-62,共4页
-
基金
2019年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规划项目“人工智能的法律规制研究”(19SKGH21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从目前学界理论来论,对衍生作品虚拟角色版权的保护标准主要有可识别性标准、独特描述标准、场景原则标准等三种,而实践中现行著作权法及与其有关法律对衍生作品虚拟角色版权保护标准,未作出明确规定,目前普遍采取观众识别标准和形象固定标准。然而,采取观众识别标准与形象固定标准也存在其制度的局限性,对此,需要从以下两个维度进行标准的优化与建构:在主观标准的确立上应以可识别性为原则,而客观标准的确立层面则应以形象固定作为保护的关键要素。
-
关键词
衍生作品
虚拟角色
版权保护标准
可识别性标准
形象固定标准
-
分类号
D923.41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
-
题名论著作权法定许可的正当性基础
被引量:10
- 2
-
-
作者
张曼
-
机构
西北大学法学院
-
出处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8-53,共6页
-
文摘
著作权法定许可的正当性基础可分从三个层面进行分析,首先维护著作权多元利益平衡;其次增进言论自由和文化繁荣;最后促进衍生作品创作。其中,著作权多元利益平衡和保护言论自由是著作权限制制度的基本共性。但是,鼓励衍生作品创作,解决现有法律制度框架下衍生作品创作的法律困境是法定许可相比其他限制制度所独有的价值和作用。因此,著作权法定许可的正当性分析包括共性和个性的分析,两者共同构成著作权法定许可正当性的基础。
-
关键词
法定许可
正当性
衍生作品
-
Keywords
statutory license
legitimacy
derivative work
-
分类号
D923.41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
-
题名金庸:一个非文本研究的对象
被引量:1
- 3
-
-
作者
高小康
-
机构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6-140,共5页
-
文摘
金庸在社会上的持续影响和学术界研究兴趣的衰退,这种反差表明对文学的研究和现实的文学经验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错位。金庸研究的意义不能仅仅局限于作品文本内部,必须从这种影响发生的具体环境和活动关系中寻找答案。金庸作品的文本自身具有不确定性或跨文本倾向,其作品一直以各种方式衍生着,对金庸的接受实际上是以文本为出发点不断生成繁衍的叙述活动。在谈论金庸的语境中,人们构造出了一个个超出具体作品的大叙事空间,这样,具有结构整体性或固化性质的文本瓦解了,对金庸作品的认识和评价变成了形形色色文化群落不断衍生的文化想象。
-
关键词
非文本
大叙事空间
衍生作品簇
武侠
金庸迷
-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