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衍射型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万灵 吴峥峥 王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63-765,共3页
目的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植入新型衍射型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Tecnis AMO00及非球面单焦点人工晶状体Tecni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根据植入的晶状体不同分为2组:多焦点组46例62眼,植入Tecnis AMO00新型衍射型非球... 目的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植入新型衍射型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Tecnis AMO00及非球面单焦点人工晶状体Tecni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根据植入的晶状体不同分为2组:多焦点组46例62眼,植入Tecnis AMO00新型衍射型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单焦点组42例68眼,植入Tecnis非球面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术后1个月和3个月随访,观察术后裸眼远视力、裸眼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最佳矫正近视力及中间距离视力,术后3个月进行角膜内皮计数及角膜地形图检查,问卷调查了解视觉症状和视觉满意度。结果术后1个月及3个月两组间患者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和最佳矫正近视力均无显著差异。术后1个月及3个月多焦点组裸眼近视力分别为0.65±0.27和0.68±0.28,中间距离视力分别为0.64±0.22和0.67±0.25,相比单焦点组术后1个月及3个月的裸眼近视力(分别为0.28±0.26和0.30±0.25)和中间距离视力(分别为0.27±0.25和0.29±0.27),具有明显优越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散光状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前、术后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两组之间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焦点组脱镜率(96.77%)明显高于单焦点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焦点组4例患者诉轻度光晕、眩光,但在可以忍受范围内。结论新型衍射型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Tecnis AMO00能提供良好的全程视力,有效降低患者对老视镜的依赖,提高白内障患者术后的视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衍射型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球面焦点人工晶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白内障摘出联合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远期临床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李莉 郑广瑛 +2 位作者 赵雅婷 李云 孔德倩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09-214,共6页
目的观察儿童白内障摘出联合衍射型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远期临床效果和视觉质量变化。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8月至2015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IOL植入术的8~14岁儿... 目的观察儿童白内障摘出联合衍射型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远期临床效果和视觉质量变化。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8月至2015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IOL植入术的8~14岁儿童白内障患者46例67眼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术中植入IOL的不同分为多焦点IOL组和单焦点IOL组,其中多焦点IOL组24例34眼,术中植入AMO(ZMB00)IOL;单焦点IOL组22例33眼,术中植入Bausch & Lomb(MI60)IOL。对2个组术眼术后3、6和12个月远、中、近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进行分析。于术后12个月采用i-Trace视觉功能分析仪分析术眼波前像差、调制传递函数(MTF)变化;分别采用Optec-6500视功能分析仪和Titmus Stereo Test图卡评估术眼远、近立体视觉变化;并测定术眼术后12个月的近附加度数,观察各组术眼脱镜率及近视漂移度。 结果术后3、6和12个月多焦点IOL组中程、近裸眼视力优于单焦点IO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中程视力:Z=-3.74、-4.36、-3.66,均P=0.00;近视力:Z=-2.67、-2.50、-2.33,均P〈0.05)。术后12个月,2个组间术眼在5.0 mm瞳孔直径下的总像差、低阶总像差、高阶总像差、慧差、三叶草、球差、二阶散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5.0 mm瞳孔直径下多焦点IOL组术眼在各空间频率MTF值均稍低于单焦点IOL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焦点IOL组术眼近立体视、近附加度和屈光变化量(ΔD)均明显低于单焦点IO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焦点IOL组术眼视近脱镜率为93.3%,明显高于单焦点IOL组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25,P=0.00)。术后12个月,2个组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焦点IOL组术眼近视漂移发生率为16.7%,明显低于单焦点IOL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2,P=0.00)。 结论儿童白内障患者植入非球面多焦点IOL可以获得良好的全程视力,提供较好的近立体视觉,减少术后患儿对眼镜的依赖,降低近视漂移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假体植入 球面 多焦点 波前像差 调制传递函数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临床应用新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赵婷 王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37-640,共4页
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能使白内障患者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获得良好的裸眼远视力、裸眼近视力和中间距离视力(30cm~1m),并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本研究将对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在材料、设计、临床效果、术... 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能使白内障患者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获得良好的裸眼远视力、裸眼近视力和中间距离视力(30cm~1m),并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本研究将对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在材料、设计、临床效果、术后不良症状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多焦点 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折射型与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对比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毛一 祁颖 +2 位作者 邵敬芝 刘京婧 张凤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56-460,共5页
目的比较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MIOL)和衍射型MIOL植入术后的全程视力和视觉质量。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 目的比较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MIOL)和衍射型MIOL植入术后的全程视力和视觉质量。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患者50例60眼,其中行区域折射型MIOL植入术者28例33眼,为折射组,行衍射型MIOL植入术者22例27眼,为衍射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定期随访,检查患者视力、离焦曲线、对比敏感度、高阶像差及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折射组的裸眼中视力为(0.169±0.184)logMAR,优于衍射组的(0.331±0.145)logMAR (P<0.05)。两组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裸眼近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瞳孔直径为3 mm时折射组的彗差和三叶草分别为(0.13±0.06)μm、(0.21±0.14)μm,分别大于衍射组的(0.06±0.03)μm、(0.06±0.05)μm;而瞳孔直径为5 mm时折射组的彗差和三叶草分别为(0.38±0.17)μm、(0.59±0.21)μm,分别大于衍射组的(0.16±0.09)μm、(0.41±0.33)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暗视条件下3 c·d^(-1)、6 c·d^(-1)和暗视+眩光条件下各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折射组优于衍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暗视条件下12 c·d^(-1)、18 c·d^(-1)时两组的对比敏感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除中视力满意度折射组为100.0%,优于衍射组的74.1%(P<0.05),在眩光、光晕干扰程度,远、近、夜间、暗处视力和总体满意度方面,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区域折射型MIOL与衍射型MIOL相比,裸眼中视力好,对比敏感度高,而彗差和三叶草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区域折射 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和单焦点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视功能及生存质量比较 被引量:6
5
作者 郭别川 柯敏 +1 位作者 田朕 韩芳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52-1054,共3页
目的比较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和单焦点非球面IOL对单纯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研究,共纳入72例(144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均行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其中20例植入折... 目的比较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和单焦点非球面IOL对单纯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研究,共纳入72例(144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均行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其中20例植入折叠式多焦点IOL(多焦点IOL组),52例植入折叠式单焦点非球面IOL(单焦点IOL组),问卷调查并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视功能及生存质量。结果术后两组患者总体视功能及生存质量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较术前均有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活动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和心理健康方面,单焦点非球面IOL植入后却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优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多焦点IOL的术后脱镜率明显高于单焦点非球面IOL(P<0.05);而在术后视功能、生存质量的其他具体方面(与视力有关的日常活动限制、周边视野、感觉适应、立体觉和自理能力),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单焦点IOL和多焦点IOL在改变视功能和生存质量方面总体效果相同,但多焦点IOL在患者脱镜方面有明显优势,而单焦晶状体在价格上表现出比较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焦点球面人工晶状体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生存质量 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中距衍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季 薛常喜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2-127,共6页
运用ZEMAX光学设计软件基于Liou-Brennan眼模型,材料选用疏水性丙烯酸酯,设计了前表面为衍射面,后表面为非球面的多焦点人工晶体,该设计利用0级、+1级衍射级次,当物在不同位置时,使不同衍射级次发挥作用.对于所设计的人工晶体,采用的附... 运用ZEMAX光学设计软件基于Liou-Brennan眼模型,材料选用疏水性丙烯酸酯,设计了前表面为衍射面,后表面为非球面的多焦点人工晶体,该设计利用0级、+1级衍射级次,当物在不同位置时,使不同衍射级次发挥作用.对于所设计的人工晶体,采用的附加光焦度为1.66D,即两个焦点处的光焦度分别对应20D、21.66D,小附加光焦度的确立旨在着重优化人工晶状体在中距处的光学质量.首先基于衍射光学理论计算衍射面的衍射效率,利用ZEMAX光学设计软件得到衍射面及非球面的光学参数,继而利用MATLAB模拟仿真软件模拟衍射面位相结构及实际表面轮廓,最后利用单点金刚石超精密车床对所设计的人工晶体进行加工,根据实测光学调制传递函数分析所设计的人工晶体的光学质量并利用实测离焦量曲线验证附加光焦度的正确性.该设计满足光学调制传递函数在空间频率50lp/mm处大于0.3,可为白内障患者在不同距离视物提供较好的视觉清晰度.新型人工晶体应用于物距为75.3cm的工作距离,为小附加光焦度人工晶体应用领域提供理论及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几何光学 衍射 球面 人工晶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面散光型与非球面散光型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侯培莉 王春红 +1 位作者 兰文 黄振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36-1139,共4页
目的比较球面散光型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与非球面散光型IOL植入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 52例(55眼)白内障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21例(23眼)植入非球面散光型IOL(AcrySof IQ Toric IOL,SN6AT),对照组31例(32眼)植入... 目的比较球面散光型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与非球面散光型IOL植入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 52例(55眼)白内障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21例(23眼)植入非球面散光型IOL(AcrySof IQ Toric IOL,SN6AT),对照组31例(32眼)植入球面散光型IOL(AcrySof Toric IOL,SN60TT),术后检测两组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对比敏感度、波前像差等。结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两组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前角膜散光分别为(2.236±1.249)D、(2.393±1.320)D,术后3个月残余散光分别为(0.394±0.242)D、(0.537±0.286)D;两组术前与术后散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间术前及术后散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在夜间有无眩光条件下的对比敏感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在瞳孔直径6 mm时试验组的四阶球差及高阶像差均方根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试验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IOL轴位移动度分别为(3.38±1.91)°、(3.39±1.91)°、(4.24±2.08)°,对照组分别为(3.57±1.80)°、(3.86±2.20)°、(4.94±1.85)°,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非球面散光型IOL可以有效地矫正散光,具有较好的旋转稳定性,同时可以减少球面像差,提高对比敏感度,改善术后视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面散光人工晶状体 球面散光人工晶状体 对比敏感度 波前像差 视觉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