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瞳孔条件下衍射型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体视觉质量评价
1
作者 武彬 丁雨溪 +3 位作者 邵雨双 王静 张劲松 马立威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33-337,共5页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衍射型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不同时间、不同瞳孔条件下视觉质量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7月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Tecnis全光学面衍射型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体(Tecnis ZMB...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衍射型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不同时间、不同瞳孔条件下视觉质量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7月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Tecnis全光学面衍射型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体(Tecnis ZMB00 MIOL)植入术的24例患者(30只眼)的临床资料。术后1周和3个月时,检测裸眼和矫正后的远、中、近视力,3 mm、5 mm孔径下的散射光值、波前像差和调制传递函数(MTF)值。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对数据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1周和3个月裸眼和矫正的远、中、近视力比较,无统计学差异。5 mm孔径下,术后3个月散射光值、球差均低于术后1周,术后1周和3个月散射光值均大于3 mm孔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 mm孔径下,术后3个月各空间频率的MTF值显著优于术后1周,20 cpd空间频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术后1周相比,术后3个月5 mm孔径下散射光值明显减小,球面像差明显降低,MTF值升高,说明Tecnis ZMB00 MIOL植入术后3个月夜间视觉质量较术后1周有提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体 散射光 瞳孔 波前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临床应用新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赵婷 王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37-640,共4页
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能使白内障患者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获得良好的裸眼远视力、裸眼近视力和中间距离视力(30cm~1m),并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本研究将对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在材料、设计、临床效果、术... 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能使白内障患者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获得良好的裸眼远视力、裸眼近视力和中间距离视力(30cm~1m),并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本研究将对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在材料、设计、临床效果、术后不良症状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多焦点 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折射型与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对比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毛一 祁颖 +2 位作者 邵敬芝 刘京婧 张凤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56-460,共5页
目的比较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MIOL)和衍射型MIOL植入术后的全程视力和视觉质量。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 目的比较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MIOL)和衍射型MIOL植入术后的全程视力和视觉质量。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患者50例60眼,其中行区域折射型MIOL植入术者28例33眼,为折射组,行衍射型MIOL植入术者22例27眼,为衍射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定期随访,检查患者视力、离焦曲线、对比敏感度、高阶像差及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折射组的裸眼中视力为(0.169±0.184)logMAR,优于衍射组的(0.331±0.145)logMAR (P<0.05)。两组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裸眼近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瞳孔直径为3 mm时折射组的彗差和三叶草分别为(0.13±0.06)μm、(0.21±0.14)μm,分别大于衍射组的(0.06±0.03)μm、(0.06±0.05)μm;而瞳孔直径为5 mm时折射组的彗差和三叶草分别为(0.38±0.17)μm、(0.59±0.21)μm,分别大于衍射组的(0.16±0.09)μm、(0.41±0.33)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暗视条件下3 c·d^(-1)、6 c·d^(-1)和暗视+眩光条件下各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折射组优于衍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暗视条件下12 c·d^(-1)、18 c·d^(-1)时两组的对比敏感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除中视力满意度折射组为100.0%,优于衍射组的74.1%(P<0.05),在眩光、光晕干扰程度,远、近、夜间、暗处视力和总体满意度方面,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区域折射型MIOL与衍射型MIOL相比,裸眼中视力好,对比敏感度高,而彗差和三叶草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区域折射 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衍射型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万灵 吴峥峥 王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63-765,共3页
目的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植入新型衍射型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Tecnis AMO00及非球面单焦点人工晶状体Tecni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根据植入的晶状体不同分为2组:多焦点组46例62眼,植入Tecnis AMO00新型衍射型非球... 目的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植入新型衍射型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Tecnis AMO00及非球面单焦点人工晶状体Tecni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根据植入的晶状体不同分为2组:多焦点组46例62眼,植入Tecnis AMO00新型衍射型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单焦点组42例68眼,植入Tecnis非球面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术后1个月和3个月随访,观察术后裸眼远视力、裸眼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最佳矫正近视力及中间距离视力,术后3个月进行角膜内皮计数及角膜地形图检查,问卷调查了解视觉症状和视觉满意度。结果术后1个月及3个月两组间患者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和最佳矫正近视力均无显著差异。术后1个月及3个月多焦点组裸眼近视力分别为0.65±0.27和0.68±0.28,中间距离视力分别为0.64±0.22和0.67±0.25,相比单焦点组术后1个月及3个月的裸眼近视力(分别为0.28±0.26和0.30±0.25)和中间距离视力(分别为0.27±0.25和0.29±0.27),具有明显优越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散光状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前、术后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两组之间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焦点组脱镜率(96.77%)明显高于单焦点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焦点组4例患者诉轻度光晕、眩光,但在可以忍受范围内。结论新型衍射型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Tecnis AMO00能提供良好的全程视力,有效降低患者对老视镜的依赖,提高白内障患者术后的视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衍射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非球面单焦点人工晶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手术前后前房深度和瞳孔直径的测量及其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安志红 杨贲 张冰洁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71-573,共3页
目的:观察白内障手术前后前房深度的变化对瞳孔直径测量的影响,为植入多焦点人工晶体提供准确的瞳孔参考数据。方法:因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130眼,术前及术后均测量前房深度、角膜曲率及自然光照明下的瞳孔直径,并对... 目的:观察白内障手术前后前房深度的变化对瞳孔直径测量的影响,为植入多焦点人工晶体提供准确的瞳孔参考数据。方法:因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130眼,术前及术后均测量前房深度、角膜曲率及自然光照明下的瞳孔直径,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前前房深度(2.81±0.42)mm,术后(3.62±0.26)mm,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白内障术前的前房深度与年龄呈负相关(r=-0.286,P<0.01);术前瞳孔直径的测量值/解剖值的比值(M)术前为1.10±0.02,术后为1.14±0.01,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前M值与年龄呈负相关(r=-0.278,P<0.01)。结论:前房深度随年龄增长逐渐变浅,M值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变小,因此对年轻患者有可能因前房较深而过大地估计瞳孔直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折射多焦点人工晶体 瞳孔直径 前房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