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5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横风作用下350 km/h及以上高速列车行车安全性分析
1
作者 龚凯 卞文君 +3 位作者 刘林芽 孙丽霞 秦佳良 罗江铃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6-173,共8页
列车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对运行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横风作用下时速350 km及以上高速度列车运行带来的安全问题,对列车在横风作用下的运行响应进行深入研究.首先,基于流体力学及车辆动力学理论,分别采用CFD流体力学软件和UM多体动... 列车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对运行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横风作用下时速350 km及以上高速度列车运行带来的安全问题,对列车在横风作用下的运行响应进行深入研究.首先,基于流体力学及车辆动力学理论,分别采用CFD流体力学软件和UM多体动力学软件,建立高速列车气动模型和高速列车动力学模型.其次,通过将气动载荷作为外部激励施加在车体上,实现横风作用下高速列车直线路段行车全过程计算.最后,综合分析稳态风载模式、风速对高速列车行车安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横风作用下,车体横向位移、轮轴横向力、轮轨垂向力、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较无风时均显著增大;当风速5 m/s、车速350~400 km/h时,列车各项安全性指标处于较低水平,增长幅值较平稳且在安全限值范围内;当风速≥10 m/s、车速350~420 km/h时车轮挤压钢轨,轮轨横向相互作用明显,迎风侧轮轨发生瞬时分离,尤其是时速400 km/h以上高速列车更为突出.研究结果可为控制横风作用下高速列车行车安全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道工程 高速铁路 横风作用 稳态风载 行车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下穿时高铁行车安全随机可靠度评估方法
2
作者 唐钱龙 邹洋 +1 位作者 刘妙 彭立敏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6-508,共13页
为解决高铁行车在盾构下穿时安全性评估难以完全考虑土层不均匀性和不确定性等因素的问题,基于多体系统动力学和有限元方法,分别建立列车子系统和轨道-盾构隧道-地基土子系统模型,并利用轮轨接触关系组成整体耦合时变系统。运用随机可... 为解决高铁行车在盾构下穿时安全性评估难以完全考虑土层不均匀性和不确定性等因素的问题,基于多体系统动力学和有限元方法,分别建立列车子系统和轨道-盾构隧道-地基土子系统模型,并利用轮轨接触关系组成整体耦合时变系统。运用随机可靠度理论,对盾构下穿高速铁路路基段时隧道埋深、盾构间距、掘进状态、注浆范围和地层损失率等因素下高速列车的运行安全进行了可靠性评估。在确定可接受的列车运行失效概率条件下,计算、分析和总结盾构掘进过程中高速列车的安全运行可靠度指标,并给出盾构掘进时不同车速等级下各因素的安全限值。结果表明:车速越大,列车运行安全可靠度指标越小;隧道埋深、盾构间距、预注浆加固范围越大,列车运行安全可靠度指标越大;不同掘进状态亦影响列车运行安全可靠度指标;地层损失率越大,列车运行安全可靠度指标越小;列车交会时的可靠度指标比单车行驶时更小;车速为200、250、300和350 km/h时,单车与双车交会失效概率大致满足一定的比例关系,其比值的变化范围为1.10~1.28。当车速等级分别为1级(>300 km/h)、2级(250~300 km/h)、3级(200~250 km/h)和四级(<200 km/h)时,对应的隧道埋深、盾构间距、注浆范围和地层损失率等指标参数有一定的控制限值。研究结果可为盾构下穿高铁路基项目提供控制值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下穿施工 列车-轨道-道床耦合 行车安全 可靠度评估 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断层速度脉冲地震下重载铁路桥梁抗震性能与行车安全性研究
3
作者 李勇 张海波 +1 位作者 陈树礼 刘永前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08-3124,共17页
近断层地震动具有显著的速度脉冲效应,使得铁路简支梁桥结构面临更高的震损风险。为研究重载列车过桥时的桥梁抗震性能与行车安全性,基于ANSYS/LS-DYNA软件建立重载铁路列车-轨道-桥梁(HRTTB)耦合系统的三维模型,同时考虑桥墩、支座、... 近断层地震动具有显著的速度脉冲效应,使得铁路简支梁桥结构面临更高的震损风险。为研究重载列车过桥时的桥梁抗震性能与行车安全性,基于ANSYS/LS-DYNA软件建立重载铁路列车-轨道-桥梁(HRTTB)耦合系统的三维模型,同时考虑桥墩、支座、横向三角限位撑等关键构件及轮-轨接触的非线性特性,并通过列车运行试验结果验证其合理性。进而以某重载铁路简支梁桥为研究对象,分析近断层速度脉冲型地震动对多跨简支梁桥与重载列车耦合时的地震响应规律,并与远场波及按规范反应谱合成人工波的地震响应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重载列车的存在导致HRTTB系统自振周期延长,近场地震响应显著增强。近场脉冲型地震动下,墩底平均曲率较远场和人工波分别增加了约48%和39%,部分桥墩在罕遇地震下进入弹塑性阶段。相比于桥墩,支座的响应更加敏感,固定支座的位移峰值分别增大了71.5%和55.5%,横向限位撑在支座破坏后极易失效,而支座和横向限位撑的损伤破坏可耗散部分地震能量,对桥墩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近场地震动的横向速度脉冲效应导致列车脱轨系数分别增大了114.3%和89.1%,列车行车安全性显著降低,即使在设计地震下也会发生脱轨。建立的HRTTB非线性仿真模型计算高效并能够考虑列车系统的影响,可为其他列车-轨道-桥梁耦合系统的动力响应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地震 速度脉冲效应 重载铁路简支梁桥 非线性损伤破坏 车-桥相互作用 行车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遇地震下无砟轨道多跨简支梁桥行车安全性研究
4
作者 刘尊稳 李欣婧 +2 位作者 邓永杰 李健宁 李浩帆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7-214,共8页
西部地区高速铁路桥上广泛采用的无砟轨道系统具有较大的纵向刚度,而地震区亦分布广泛,震时桥上行车无可避免,针对地震下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桥梁桥上列车行驶的安全性,以我国西部地区常见的高速铁路多跨CRTS II型板式无砟轨道32 m不规则... 西部地区高速铁路桥上广泛采用的无砟轨道系统具有较大的纵向刚度,而地震区亦分布广泛,震时桥上行车无可避免,针对地震下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桥梁桥上列车行驶的安全性,以我国西部地区常见的高速铁路多跨CRTS II型板式无砟轨道32 m不规则简支梁桥为实际工程背景,基于WORKBENCH及SIMPACK平台建立车-线-桥一体化计算模型,研究震时不同行车速度下列车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轮对横向力的变化规律,并提出行车安全阈值。研究结果表明:列车行驶速度越快,地震强度愈强,列车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轮对横向力越大;考虑轨道约束作用可使列车的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轮对横向力平均分别降低7.19%、9.96%、7.97%,其中相差最大均约为15%;轨道系统的约束作用可提高行车安全阈值,若列车运行速度为350 km/h和300 km/h时,其可承受的地震峰值加速度分别增加了22.04%、36%,当地震峰值加速度为0.2g和0.3g时,列车可安全行驶的速度分别增大了7.24%、8.14%,行驶速度的影响更大,地震来临时,应减速慢行。无砟轨道系统的约束可有效提高桥上行车安全性,在设计计算时应考虑无砟轨道系统的约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桥梁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 车-线-桥耦合振动 地震激励 行车速度 行车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拥堵路段行车安全距离多光纤传感预警方法设计
5
作者 王昕彤 唐建 曹石勇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49-954,共6页
在拥堵路段上,车辆之间较为密集,且受复杂交通流的影响,使得安全距离预警精度较低。为了确保车辆在拥堵路段行驶的安全性,提出基于多光纤传感的拥堵路段行车安全距离预警方法。通过划分光纤传感器的感知空间并对其进行编码,部署光纤传... 在拥堵路段上,车辆之间较为密集,且受复杂交通流的影响,使得安全距离预警精度较低。为了确保车辆在拥堵路段行驶的安全性,提出基于多光纤传感的拥堵路段行车安全距离预警方法。通过划分光纤传感器的感知空间并对其进行编码,部署光纤传感器组建光纤传感网络;通过感应车辆经过时引起的光信号变化采集车辆的位置信息,结合信息熵与皮尔逊系数融合处理位置信息,确定车辆位置并计算安全距离,实现拥堵路段行车安全距离预警。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车辆定位精度高、距离检测误差小,均方根误差仅为0.027 m,预警正确率高达9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器 行车安全距离预警 皮尔逊系数 拥堵路段 车辆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平纵组合的山区高速公路连续下坡路段行车安全评价方法 被引量:5
6
作者 张驰 王茜茹 +2 位作者 向宇杰 高艳阳 冉光炯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90,共13页
受制于地理和经济条件,山区高速公路在建设中不可避免会存在连续下坡路段,其中平纵组合路段对车辆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分析山区高速公路连续下坡平纵组合路段的行车安全,利用西南山区高速公路数据,以80 km/h的设计速度,... 受制于地理和经济条件,山区高速公路在建设中不可避免会存在连续下坡路段,其中平纵组合路段对车辆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分析山区高速公路连续下坡平纵组合路段的行车安全,利用西南山区高速公路数据,以80 km/h的设计速度,在连续下坡路段的不同位置、不同平纵组合工况构建了驾驶仿真实验。根据驾驶者的心理数据、车辆速度变化数据和横向偏移数据推出综合评价指标;将综合评价指标与平曲线半径和纵坡进行相关性分析;再通过累计频率图划分评价阈值;提出了基于平纵组合的连续下坡路段行车安全评价方法,并依托评价方法提出了连续下坡路段坡顶、坡中和坡底位置的平纵组合设计建议值;并以西南山区某高速公路为例对该评价方法进行了应用与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为高速公路连续下坡路段的行车安全评价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高速公路连续下坡 平纵组合 行车安全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村镇公路交叉口车辆速度特性及行车安全评价 被引量:3
7
作者 戢晓峰 詹换勤 +1 位作者 普永明 覃文文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37-1245,共9页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穿村镇公路事故治理是重大现实问题,而穿村镇公路交叉口速度特性分析与行车安全评价已经成为迫切的理论需求。选择云南省2个典型穿村镇公路交叉口为实例,采集无人机视频数据以分析穿村镇公路交叉口的车辆速度变化规律;...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穿村镇公路事故治理是重大现实问题,而穿村镇公路交叉口速度特性分析与行车安全评价已经成为迫切的理论需求。选择云南省2个典型穿村镇公路交叉口为实例,采集无人机视频数据以分析穿村镇公路交叉口的车辆速度变化规律;构建危险性系数模型与Vague复合物元行车安全等级判定模型,评估穿村镇公路交叉口行车安全水平,并通过实例交叉口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穿村镇公路交叉口车辆运行速度总体呈现“减速—加速”模式,速度最低点位于交叉口中心附近;路况复杂的多路交叉口速度分布于[40,65]km/h,波动幅度相对较小;相较于无路侧干扰的行驶场景,避让场景下交叉口车速离散度更大,车速差最大值为49.78 km/h。评价案例交叉口的行车安全性,发现车辆驶入时距交叉口中心越近,危险性系数越大,驶出时则反之;两个案例交叉口的危险性系数最大值均位于交叉口中心,该位置加速度变化最快,行车安全性最低;十字交叉口行车安全性更差,易发生交通事故,多路交叉口的行车安全性良好。研究成果可为穿村镇公路事故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行车安全评价 Vague复合物元 速度特性 穿村镇公路交叉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无人驾驶车辆的行车安全场模型构建方法
8
作者 谢楚安 任羿 +3 位作者 杨德真 冯强 孙博 王自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75-1383,共9页
针对全面系统评价无人驾驶车辆行车安全方法欠缺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无人驾驶车辆行车安全场模型。考虑无人驾驶车辆复杂道路因素,人工智能(AI)系统感知、决策、控制3大模块的特性对无人驾驶车辆行车安全的影响,基于胡克定律,建立动... 针对全面系统评价无人驾驶车辆行车安全方法欠缺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无人驾驶车辆行车安全场模型。考虑无人驾驶车辆复杂道路因素,人工智能(AI)系统感知、决策、控制3大模块的特性对无人驾驶车辆行车安全的影响,基于胡克定律,建立动态势能场及安全行为场相结合的无人驾驶车辆行车安全场数学模型,以此表征道路上静止物体、运动物体与AI系统自身等因素造成的行车风险。结合典型行驶场景的行车安全分析验证所提模型的正确性和可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驾驶车辆 行车安全 风险 行车安全评价 动态势能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隧道片状掉块气动行为及对行车安全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杨伟超 刘俊杰 +3 位作者 刘义康 王昂 施成华 何旭辉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1-179,共9页
高铁隧道衬砌病害日益恶化,衬砌掉块问题愈发严重,对列车运行安全危害极大。为探究隧道内行车时衬砌掉块脱落对行车安全性的影响,建立大气-隧道-衬砌掉块-列车三维数值模型,对列车运行条件下衬砌掉块的气动行为进行分析,研究片状衬砌掉... 高铁隧道衬砌病害日益恶化,衬砌掉块问题愈发严重,对列车运行安全危害极大。为探究隧道内行车时衬砌掉块脱落对行车安全性的影响,建立大气-隧道-衬砌掉块-列车三维数值模型,对列车运行条件下衬砌掉块的气动行为进行分析,研究片状衬砌掉块初始下落位置对行车安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剥落位置片状掉块沿隧道纵向位移均为负值;拱顶掉块沿隧道纵向位移平均为侧边墙掉块的1.45倍,上侧边墙掉块横向运动位移为拱顶掉块的2~3倍;拱顶掉块随着距隧道中线距离的增大受流场结构影响越显著,初始加速度峰值越大;拱顶剥落的衬砌掉块可能与列车直接相碰,上侧边墙剥落的衬砌掉块可能与车身侧面相碰或者被卷入到轮轨内,下侧边墙剥落的衬砌掉块远离车身运动,对行车安全无影响。研究结果对今后高速铁路隧道衬砌病害防治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隧道 衬砌掉块 6 DOF模型 气动行为 行车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驾驶模拟的隧道照明对行车安全及舒适度评价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胡明伟 吴雯琳 +2 位作者 田卿燕 郭忠鑫 杨文杰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4-666,共13页
随着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模式由追求速度规模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精细化、因地制宜地设定隧道照明环境需求日益增多.隧道照明系统设计应以保证驾驶员行车的安全性与舒适度为前提,因此需要对隧道照明如何影响驾驶员隧道行车的... 随着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模式由追求速度规模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精细化、因地制宜地设定隧道照明环境需求日益增多.隧道照明系统设计应以保证驾驶员行车的安全性与舒适度为前提,因此需要对隧道照明如何影响驾驶员隧道行车的安全性与舒适度进行量化评估.基于隧道照明理论和驾驶员行车基础研究,选取影响驾驶员安全性与舒适度的8项指标,建立驾驶员安全性与舒适度评价体系,并通过隧道驾驶仿真环境与硬件设施实现室内仿真研究:基于UC-win/Road软件建立隧道虚拟仿真模型,通过驾驶模拟器和生理仪器获取8项指标对应的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后通过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评估不同照明亮度与色温环境下的隧道安全性与舒适度.以驾驶员的行车安全及舒适评价值最优为目的,得出隧道内亮度和色温的最佳设定值.实验结果验证了驾驶员行车安全与舒适度评价体系的有效性,提出了改进的照明方案,为隧道运营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照明 驾驶模拟 虚拟仿真 行车安全 舒适度 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随机场的盾构下穿条件下既有高铁交会行车安全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唐钱龙 彭立敏 +3 位作者 邓锷 雷明锋 吴波 施成华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103,共9页
针对路基段高铁行车安全分析常将地基土视作具有确定性参数的介质的问题,文中基于随机场理论,将地基土视为具有纵向一致性的三维介质,建立了盾构下穿既有高铁的数值模型,并基于数论选点方法模拟地基土横截面的参数随机性。为更进一步研... 针对路基段高铁行车安全分析常将地基土视作具有确定性参数的介质的问题,文中基于随机场理论,将地基土视为具有纵向一致性的三维介质,建立了盾构下穿既有高铁的数值模型,并基于数论选点方法模拟地基土横截面的参数随机性。为更进一步研究盾构下穿高速铁路对高铁行车安全性的影响,文中建立了31自由度的高铁列车模型,结合Fluent 3D流体仿真软件和动网格技术,获得了高速列车的气动荷载时程曲线。基于概率密度演化理论分析了高铁列车以300、350和400 km/h的速度交会时的脱轨系数及其概率密度演化信息。结果表明:随机场的存在使得车辆的轮重减载率和脱轨系数具有一定的概率分布范围;在气动荷载和隧道下穿引起的既有高铁线路基变形影响下,垂向轮轨力曲线有明显的波动情况;轮重减载率最大值出现在地表沉降最大值两侧的下降段;垂向气动荷载大于横向气动荷载;随着车速的增加,轮重减载率及脱轨系数的各上限均在逐渐增大,为保证高铁交会行车的安全性,建议在盾构下穿既有线地段的高铁列车运行速度应不超过300 km/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车安全 概率密度演化理论 随机场 地基土 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石冲击作用下西部山区铁路简支箱梁桥行车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胥思明 杨浩哲 +3 位作者 勾红叶 王君明 蒲黔辉 李洋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2-118,128,共8页
为研究落石冲击作用对铁路桥梁行车安全性的影响规律,以西部山区某铁路简支箱梁桥为研究对象,建立充分考虑材料非线性和接触非线性的落石冲击桥梁仿真分析模型和列车-轨道-桥梁耦合动力分析模型;阐明落石冲击桥墩工况下落石冲击力特征,... 为研究落石冲击作用对铁路桥梁行车安全性的影响规律,以西部山区某铁路简支箱梁桥为研究对象,建立充分考虑材料非线性和接触非线性的落石冲击桥梁仿真分析模型和列车-轨道-桥梁耦合动力分析模型;阐明落石冲击桥墩工况下落石冲击力特征,分析落石冲击作用下桥上行车安全性能,并揭示落石冲击速度、冲击角度、冲击高度和落石直径对行车安全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论如下:(1)落石冲击力的峰值随着落石速度、落石直径的增大而增大,落石冲击高度和冲击角度几乎不影响落石冲击力峰值;(2)落石直径的增大会扩大桥墩结构破坏范围,表现为多个冲击力峰值的出现和冲击力时程的延长;(3)落石冲击速度越快,冲击能量越大,对桥上行车安全影响越大,落石冲击高度越接近墩顶、落石直径越大,列车横向动力响应越大,对桥上行车安全威胁越大;(4)落石冲击角度各工况下列车各项安全评价指标时程曲线变化规律相似,对桥上行车安全影响变化较小;(5)轮重减载率对落石直径和冲击高度十分敏感,轮重减载率在落石直径达到2.5 m时超出规范限值。研究成果可为西部山区铁路桥梁全寿命周期的设计和安全运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梁 落石冲击 车-轨-桥耦合振动模型 动力响应 行车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铁路智能化紧急救援与行车安全系统主要功能与结构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洋 彭宏勤 周志惠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04年第1期23-26,44,共5页
在分析铁路智能化紧急救援与行车安全系统的国内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 ,指出了我国同类系统存在的不足 ,提出了我国铁路智能化紧急救援与行车安全系统的功能及结构框架 .
关键词 中国 铁路运输 智能化交通 行车安全系统 紧急救援 RITS 行车安全监测系统 行车安全信息系统 逻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团雾驾驶员视错觉特性与行车安全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晓雷 李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8383-8397,共15页
高速公路团雾路段行车安全问题一直是中国交通行业面临的难题。为提高团雾环境下的行车安全,明确团雾环境行车安全研究中的关键问题。综述中外团雾环境行车安全影响因素及研究进展。首先,阐述驾驶员的视觉特性,论述团雾感知下降会造成... 高速公路团雾路段行车安全问题一直是中国交通行业面临的难题。为提高团雾环境下的行车安全,明确团雾环境行车安全研究中的关键问题。综述中外团雾环境行车安全影响因素及研究进展。首先,阐述驾驶员的视觉特性,论述团雾感知下降会造成视错觉的原因,分析团雾出现前的“象鼻形”曲线,阐明团雾环境下人车路与交通安全之间的关系,最后归纳现阶段确保团雾路段行车安全采取的管控措施。结果表明:团雾环境下能见度的急剧下降,会严重影响驾驶员的感知,干扰驾驶员的视觉,并造成距离和速度错觉。为了提高团雾环境下的驾驶安全性,通过监控和预警系统提前使驾驶员提高警惕,并开发各种诱导设施,以加强视觉诱导。未来需从减少视错觉影响的角度研究复杂因素影响下的驾驶视觉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团雾环境 行车安全 视错觉 管控措施 能见度 视觉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内无砟轨道上拱变形特征及行车安全性研究
15
作者 宋慧来 林锦镇 +2 位作者 蒋典佑 张鲁顺 禹雷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7-192,共6页
为评估高铁隧道内无砟轨道上拱变形对行车安全性的影响,基于实测数据获得无砟轨道上拱变形特征,从而建立仰拱填充层-无砟轨道-车辆系统动力学计算模型。利用计算模型获得不同无砟轨道上拱变形特征对车辆动力响应的影响,进而评估高速行... 为评估高铁隧道内无砟轨道上拱变形对行车安全性的影响,基于实测数据获得无砟轨道上拱变形特征,从而建立仰拱填充层-无砟轨道-车辆系统动力学计算模型。利用计算模型获得不同无砟轨道上拱变形特征对车辆动力响应的影响,进而评估高速行车安全性。结果表明:高铁隧道内无砟轨道上拱变形的实测波长主要范围为3~30 m,幅值主要范围为0~8 mm,其中,以波长10 m、幅值2 mm的上拱变形为主。上拱波长不超过6 m时轮轨力峰值较大,上拱波长在12 m左右时车体垂向加速度峰值较大。波长6 m左右的上拱变形对高速行车安全性的影响显著,具有一定的脱轨风险,应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隧道 无砟轨道 上拱变形 行车安全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沪宁线行车安全监控信息网络技术方案和管理中心的研究 被引量:28
16
作者 刘春煌 桑苑秋 +1 位作者 李继先 王石生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5-23,共9页
沪宁线安装了多种行车安全检测、监控设备,该系统以这些基层安全监测设备 系统作为测报点,充分利用铁路通信网既有网络通道和路局、分局、站段办公网,构建沪宁线综合安全监测信息传输网络,将沿线地域上分散的、由各专业部门独立管理的... 沪宁线安装了多种行车安全检测、监控设备,该系统以这些基层安全监测设备 系统作为测报点,充分利用铁路通信网既有网络通道和路局、分局、站段办公网,构建沪宁线综合安全监测信息传输网络,将沿线地域上分散的、由各专业部门独立管理的各类安全检测 监控系统与安全监测管理中心联接起来,实现各种安全监控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广泛共享;以综合利用安全管理中心各种安全数据为目标,开发出具有安全报警预警管理、行车事故管理、专业安全信息查询服务、抢险救援支持、综合分析与决策支持等功能的应用系统,提供电子化安全监控管理信息服务,构筑起集监测、管理和决策为一体的行车安全综合监控管理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沪宁线 行车安全监控信息网络 技术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沪宁线行车安全综合监控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24
17
作者 康熊 管天保 +1 位作者 黎国清 宋仪龄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共5页
沪宁线行车安全监控系统是监督、处理铁路行车安全问题的综合性解决方案 ,由行车安全监测系统、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系统、维修支持系统、事故灾害快速救援支持系统共同组成 ,实现对固定设施、移动装备的实时有效监测 ,并利用信息系统实... 沪宁线行车安全监控系统是监督、处理铁路行车安全问题的综合性解决方案 ,由行车安全监测系统、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系统、维修支持系统、事故灾害快速救援支持系统共同组成 ,实现对固定设施、移动装备的实时有效监测 ,并利用信息系统实现资源共享、监督决策 ,以保证沪宁线的行车安全。目前已经安装或正在试验的设备有 :地对车装置包括车辆运行状态地面安全监测装置、铁路货运安全监测门、车站平过道予警装置、道岔状态监测系统、倒岔转换力监测系统 ;车对车装置包括旅客列车走行安全监测诊断报警系统、机车运行监控装置、机车故障监测系统 ;车对地监测子系统包括安全综合检测车、快速钢轨探伤车、轨道检查车、车载轨道动态检测单元、机车信号记录仪、红外轴温探测设备故障检测车等。已经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车安全 综合监控系统 监测控制 技术装备 铁路运输 车辆检测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6m钢箱系杆拱桥动力响应及行车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0
18
作者 朱志辉 朱玉龙 +1 位作者 余志武 郭向荣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1-29,共9页
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轨道—桥梁三维空间模型,采用多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31个自由度车辆模型,应用非线性赫兹接触模拟轮轨之间可分离的接触关系,根据轮轨间的位移协调条件建立车—线—桥耦合系统动力方程。采用显示积分与隐式积分相结合... 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轨道—桥梁三维空间模型,采用多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31个自由度车辆模型,应用非线性赫兹接触模拟轮轨之间可分离的接触关系,根据轮轨间的位移协调条件建立车—线—桥耦合系统动力方程。采用显示积分与隐式积分相结合的数值积分方法分别求解车辆和桥梁的动力方程,然后进行耦合系统动力响应分析。运用该方法对京沪高速铁路某四线96m跨度钢箱系杆拱桥的动力响应及行车安全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大跨度钢箱系杆拱桥拥有足够的竖向和横向刚度,满足动力特性和列车走行性的各项指标要求;车体振动加速度、脱轨系数和横向轮轨力符合规范要求。针对我国现行规范规定的准静态轮重减载率在评判高速列车运行安全性时偏于保守的问题,建议综合考虑动态轮重减载率、轮重减载率超限持续时间以及轮重减载率超越概率等多项指标,对列车运行的安全性进行综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箱系杆拱桥 大跨度 耦合振动 动力响应 行车安全 轮重减载率 高速铁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海长桥风致行车安全研究 被引量:24
19
作者 陈艾荣 王达磊 庞加斌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4,共4页
基于风作用下车辆模型行驶极限状态分析获得了相应的安全行驶临界风速,应用概率统计方法建立了桥位风速统计和极值风速概率分布模型,桥面风环境测速风洞试验给出了自然风与桥面行车风环境的关系,进而评估了自然风作用下车辆不同车速条... 基于风作用下车辆模型行驶极限状态分析获得了相应的安全行驶临界风速,应用概率统计方法建立了桥位风速统计和极值风速概率分布模型,桥面风环境测速风洞试验给出了自然风与桥面行车风环境的关系,进而评估了自然风作用下车辆不同车速条件下的桥面行驶安全性。采用上述评估方法针对杭州湾跨海大桥的研究,表明了风障措施提高桥面行车安全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跨海大桥 行车安全 评估 风速 风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行车安全与司机生理和心理素质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0
20
作者 叶龙 沈梅 +1 位作者 傅俊凤 刘士奇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6期53-57,共5页
从确保铁路行车安全的角度,结合铁路机车乘务工作的职业特点和要求,分析了影响铁路行车安全的诸多因素中最为重要的人的因素在安全驾驶中的作用,以及作为能够胜任我国铁路机车驾驶工作要求的合格司机应具备的生理、心理因素;论文采... 从确保铁路行车安全的角度,结合铁路机车乘务工作的职业特点和要求,分析了影响铁路行车安全的诸多因素中最为重要的人的因素在安全驾驶中的作用,以及作为能够胜任我国铁路机车驾驶工作要求的合格司机应具备的生理、心理因素;论文采用国际先进的分析技术和分析软件(SAS),对抽取的1278 名现役铁路司机的88 个测试因子数据进行了全面综合的统计分析,得出有关司机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以及与行车安全的内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车安全 铁路 生理素质 心理素质 司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